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参共附生微生物HS-1 Epicoccum spp.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夏雪奎 刘新 +5 位作者 张永刚 袁文鹏 张绵松 王小军 孟秀梅 刘昌衡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77-1579,共3页
目的:通过海参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获得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黄海海域海参的共生微生物分离、纯化,并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的属。利用GYP培养基对该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现代波谱手段,确定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 目的:通过海参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获得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黄海海域海参的共生微生物分离、纯化,并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的属。利用GYP培养基对该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现代波谱手段,确定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确定该菌株为附球孢菌。确定4个代谢产物,分别为:3,4-二氢-8-甲氧基-3,5-二甲基-1H-2-苯吡喃(1)、3,4-二氢-8-羟基-3-甲基-1H-2-苯吡喃-1-酮(2)、过氧麦角甾醇(3)和丁二酸(4)。结论:附球孢菌首次从海参中得到。本文为深入研究开发海参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共生微生物 附球孢菌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白斑病的症状识别与诊断 被引量:2
2
作者 何鹏搏 何鹏飞 +8 位作者 吴毅歆 陈倩 赵正龙 亢波 MUNIR Shahzai 唐萍 谭万忠 何月秋 王云月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1,共4页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特征,总结了发生规律、病害循环及分离鉴定和诊断技术。玉米白斑病菌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风夹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人员活动是近距离传播途径。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是白斑病流行高峰期,病菌与玉米适宜生长温度基本一致,具有扩散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白斑病 宽颈附球孢菌 病害症状 发生规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