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鉴定、果实长度变异及其分子机制
1
作者 刘紫薇 冯贤波 +2 位作者 赵勤政 夏磊 娄群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同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的果实差异,探究附加系中导入酸黄瓜6号染色体引起黄瓜果实变短的分子机制,为黄瓜近缘野生种优异性状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子标记和Oligo-FISH鉴定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同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的果实差异,探究附加系中导入酸黄瓜6号染色体引起黄瓜果实变短的分子机制,为黄瓜近缘野生种优异性状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子标记和Oligo-FISH鉴定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中的外源染色体,对栽培黄瓜‘北京截头'(CC3)和不同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的果实性状进行统计,开展石蜡切片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共鉴定出7种异附加系材料:附加酸黄瓜6号染色体CC-H06、8号染色体CC-H08、9号染色体CC-H09及10号染色体CC-H10的单体附加系;附加酸黄瓜6和10号染色体CC-H06+H10的双单体附加系;附加酸黄瓜6、7和11号染色体CC-H06+H07+H11以及附加酸黄瓜6、7、10、11和12号染色体CC-H06+H07+H10+H11+H12的多单体附加系。表型统计发现,CC-H08、CC-H09和CC-H10的子房和果实长度均与CC3相似,而CC-H06较CC3明显变短,表明酸黄瓜6号染色体导入会引起CC3果实变短。石蜡切片结果显示,CC-H06的果实细胞相对于CC3较大,但细胞数目却明显减少。转录组分析表明,CC-H06中分别有695和2 770个酸黄瓜及CC3来源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玉米素生物合成、二萜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等激素合成通路。RT-qPCR 验证分析与转录组测定结果一致,说明结果真实可靠。[结论]酸黄瓜6号染色体导入会引起CC3果实变短和果实细胞数量减少,CC-H06的果实变短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共同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酸黄瓜 附加系(ALL) 果实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条锈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长有 吉万全 +1 位作者 薛秀庄 王秋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4-58,共5页
应用缺体回交法 ,以阿勃缺体为母本 ,中 4为父本 ,培育出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 7个 ,其中 St3、St5、St7对目前流行条锈病小种表现免疫。二体异附加系与阿勃杂交及其相互杂交的 F1PMC M1结果表明 ,所有附加系分别附加了一对中 4的外源染色... 应用缺体回交法 ,以阿勃缺体为母本 ,中 4为父本 ,培育出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 7个 ,其中 St3、St5、St7对目前流行条锈病小种表现免疫。二体异附加系与阿勃杂交及其相互杂交的 F1PMC M1结果表明 ,所有附加系分别附加了一对中 4的外源染色体 ,其中 St5和 St7附加的染色体相同 ,但不同于 St3所附加的外源染色体。这表明中 4的中间偃麦草 St染色体组中至少有两条染色体携带有抗条锈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 条锈病抗性 减数分裂 二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白芥单体异附加系自交后代的GISH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谢素霞 袁红雨 魏文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6,203,共5页
将甘蓝-白芥单体异附加系自交,获得了其自交后代.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in situhy-bridization,GISH),结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ur 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dcFISH)技术,从这些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了纯合的甘蓝-白芥... 将甘蓝-白芥单体异附加系自交,获得了其自交后代.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in situhy-bridization,GISH),结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ur 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dcFISH)技术,从这些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了纯合的甘蓝-白芥二体异附加系植株.GISH分析结果表明,甘蓝-白芥二体异附加系有丝分裂中期具有18条甘蓝染色体及2条白芥染色体,减数分裂中期I表现为9个C染色体二价体及1个S染色体二价体,减数分裂后期I会出现落后的1对S染色体,有时落后的1对S染色体形成染色体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白芥 单体异附加系 二体异附加系 基因组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麦异附加系的细胞学及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斌 王洪刚 +2 位作者 孙海艳 栾生 高居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利用形态学、细胞学、A -PAGE和RAPD方法 ,对 5个小麦 -中间偃麦草 (Thinopyrumintermedium)双体异附加系Line5、Line6、Line11、Line12和Line13进行了鉴定。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它们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4 4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 利用形态学、细胞学、A -PAGE和RAPD方法 ,对 5个小麦 -中间偃麦草 (Thinopyrumintermedium)双体异附加系Line5、Line6、Line11、Line12和Line13进行了鉴定。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它们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4 4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 (PMCMⅠ )染色体构型为 2n =2 2Ⅱ ,具有高度的细胞学稳定性 ;形态学鉴定和A-PAGE电泳分析证明 ,Line12和Line13可能附加了中间偃麦草第 2部分同源群的染色体 ,Line5和Line6可能附加了中间偃麦草第 1部分同源群的染色体 ;RAPD分析表明 ,在供试的 80个随机引物中 ,有 2个引物S2 0和S2 1能够在亲本中间偃麦草和双体异附加系中稳定扩增出特异带型 ,并可作为异附加系所附加染色体的特异RAPD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麦 附加系 细胞学 分子标记 鉴定技术 双体异附加系 根尖细胞 染色体数目 花粉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漱阳 侯文胜 +2 位作者 张安静 傅杰 杨群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47-452,共6页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本的频率(12.28%)。单体附加自交产生二体附加的频率为7.19%。不同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有差异,并随着逐代选择而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附加系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束切割小冰麦异附加系染色体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兰岚 宋桂英 +2 位作者 徐正平 陆仲康 梁宏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利用微束激光并选用适当的功率密度,可将小冰麦异附加系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切割成2~3段。这个技术的建立,使激光微束应用于染色体片段、DNA。
关键词 小麦 冰麦 小冰麦 附加系 激光微束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炜 申书兴 +5 位作者 王彦华 张成合 轩淑欣 陈雪平 李晓峰 罗双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异附加系是利用外源基因进行品种改良和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材料。以大白菜—甘蓝异源三倍体(AAC)与二倍体大白菜(AA)回交一代BC1为材料,经过细胞学鉴定,从中筛选出大白菜—甘蓝7号单体附加系CO-7-1和9号单体附加系CO-9-2。在CO-7-1、CO-9-... 异附加系是利用外源基因进行品种改良和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材料。以大白菜—甘蓝异源三倍体(AAC)与二倍体大白菜(AA)回交一代BC1为材料,经过细胞学鉴定,从中筛选出大白菜—甘蓝7号单体附加系CO-7-1和9号单体附加系CO-9-2。在CO-7-1、CO-9-2自交后代中外源染色体出现频率分别为35·3%、20·0%。从CO-7-1的自交后代中分离鉴定出二体异附加系CO-7-1D的比率为11·8%。该异附加系的获得,为分析大白菜和甘蓝的亲缘关系,进一步获得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易位系、代换系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染色体 倍性 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冰草异源附加系的创建──Ⅱ.异源染色质的检测与培育途径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立会 杨欣明 +3 位作者 周荣华 李秀全 董玉琛 赵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38-544,共7页
为了建立一套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和原位杂交方法,对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冰草Z559杂交组合所衍生的BC2到BC5世代的866株进行了细胞学分析和外源染色质的检测。结果表明,(1)形态学和细胞学检... 为了建立一套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和原位杂交方法,对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冰草Z559杂交组合所衍生的BC2到BC5世代的866株进行了细胞学分析和外源染色质的检测。结果表明,(1)形态学和细胞学检测是其他检测方法的基础;(2)在建立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的研究中,异源单体和双单体附加系并非良好的基础材料;(3)从BC2到BC5,随着回交世代的提高产生异源二体附加系的频率提高(0→4.12%);(4)从染色体结构呈22Ⅱ+nⅠ的材料中不仅比较容易衍生出异源二体附加系而且是相异;(5)首次获得了11个在表型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冰草 异源 二体附加系 外源染色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冰草异源附加系的创建 IF_3、F_2BC_1、BC_4和BC_3F_1世代的细胞学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立会 李秀全 +2 位作者 李培 董玉琛 赵桂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4-159,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冰草属的P染色体组在小麦背景下的遗传效应和试图建立一套小麦-冰草属异源附加系,对来自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冰草Z559杂种的F3、F2BC1、BC4和BC3F1世代的222株进行了减数分裂行为观... 为了进一步研究冰草属的P染色体组在小麦背景下的遗传效应和试图建立一套小麦-冰草属异源附加系,对来自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冰草Z559杂种的F3、F2BC1、BC4和BC3F1世代的222株进行了减数分裂行为观察。结果表明:(1)2n染色体的分布范围为39~54;(2)冰草Z559的P染色体组存在抑制小麦Ph效应的遗传系统,而且该系统可能只涉及不多于3条P染色体,但其对Ph基因的抑制效应是微弱的;(3)P染色体组存在控制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分离的基因,该基因可能只涉及不多于2条P染色体;(4)抑制小麦ph效应的基因和控制染色体在后期分离的基因可能位于不同的P染色体上;(5)已获得5个可能的小麦-冰草异源附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冰草 杂种衍生系 异源附加系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甘蓝型油菜和白芥属间杂种后代的小孢子培养获得二体异附加系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永泰 李爱民 +3 位作者 陆莉 陈柳 惠飞虎 王幼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64-1766,共3页
对3株甘蓝型油菜-白芥单体异附加系(2n=39)进行小孢子培养,共获得15株单倍体植株。经GISH鉴定,其中11株n=19,4株附加有一条白芥染色体(n=20)。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了二体异附加系(2n=40),这为远缘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保存、纯合和利... 对3株甘蓝型油菜-白芥单体异附加系(2n=39)进行小孢子培养,共获得15株单倍体植株。经GISH鉴定,其中11株n=19,4株附加有一条白芥染色体(n=20)。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了二体异附加系(2n=40),这为远缘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保存、纯合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芥 小孢子培养 二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的繁殖传递特性 被引量:34
11
作者 郭德栋 刘丽萍 +4 位作者 康传红 李海英 韩晓云 唐艳 王桂芝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由栽培甜莱(Beta vulgaris L.)和白花甜菜(B.croolliflora Zoss.)杂交分离获得的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具有高频率近100%传递的特性.经过四代传递分析,平均传述率达95%以上,表现为... 由栽培甜莱(Beta vulgaris L.)和白花甜菜(B.croolliflora Zoss.)杂交分离获得的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具有高频率近100%传递的特性.经过四代传递分析,平均传述率达95%以上,表现为稳定传递.在其传递后代中,分离出BⅢ后代(VV+1C+V,2n=28)、二倍体(2n=18)非共倍体(2n=29,2n=20)等.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后代结实株数、结实率、单株种粒产量与其二倍体姊妹相比皆明显下降,说明它们的繁殖特性受到破坏,表现出雌配子体突变特征.本文对高频传递和分离产生各种类型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甜菜 白花甜菜 无融合生殖 繁殖传递特性 单体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耐盐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外源染色体的鉴定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葛荣朝 张敬原 +3 位作者 赵宝存 黄占景 沈银柱 赵茂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3-198,共6页
目的对附加系Line15进行耐盐性验证,并了解其外源多枝赖草染色体的遗传背景。方法利用含0.4%(w/w)NaCl的人工模拟盐池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对Line15根尖细胞、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进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其遗... 目的对附加系Line15进行耐盐性验证,并了解其外源多枝赖草染色体的遗传背景。方法利用含0.4%(w/w)NaCl的人工模拟盐池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对Line15根尖细胞、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进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物质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小麦-多枝赖草杂交后代Line15为一个具有较高耐盐特性的材料,其染色体组成为2n=44=22II,属于一个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根据SSR检测结果表明,Line15附加的一对多枝赖草染色体与小麦的第2部分同源群长臂、第3部分同源群着丝粒和第7部分同源群短臂密切相关。结论对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15进行了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系统检测,较全面地揭示了Line15耐盐性的具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枝赖草 二体异附加系 荧光原位杂交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1Ns二体异附加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继新 武军 +8 位作者 程雪妮 董剑 陈新宏 刘淑会 杜万里 庞玉辉 杨群慧 吉万全 傅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0-1614,共5页
对新培育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1Ns二体异附加系H9021-28-5的农艺性状、面粉加工品质和籽粒矿物质元素含量考察和测定表明,与亲本7182相比,异附加系H9021-28-5的株高、分蘖数、穗粒数、小穗数和结实率等性状值显著降低,籽粒重量和粒径... 对新培育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1Ns二体异附加系H9021-28-5的农艺性状、面粉加工品质和籽粒矿物质元素含量考察和测定表明,与亲本7182相比,异附加系H9021-28-5的株高、分蘖数、穗粒数、小穗数和结实率等性状值显著降低,籽粒重量和粒径等性状值显著升高,条锈病抗性增强;沉降值、稳定时间、弱化度、拉伸曲线面积等品质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籽粒中镁、铜、锌、钼等元素的含量显著提高。华山新麦草1Ns染色体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面粉加工品质指标和矿物质元素含量具有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附加系 农艺性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4 位作者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孙志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5-108,113,共5页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异附加系进行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异附加系H9015-17-1-9,H9017-14-16-5都附加有2条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对这2个材料和华山新麦草进行染色体C-分带带型比较,初...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异附加系进行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异附加系H9015-17-1-9,H9017-14-16-5都附加有2条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对这2个材料和华山新麦草进行染色体C-分带带型比较,初步推断,H9015-17-1-9附加的是Nh5染色体,H9017-14-16-5附加的是Nh6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附加系 分子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Thinopyrum bessarabicum)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17
15
作者 庄丽芳 亓增军 +2 位作者 英加 陈佩度 刘大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为转移与利用百萨偃麦草耐盐、抗病等优良基因 ,用普通小麦中国春 百萨偃麦草双倍体与中国春杂交 ,通过染色体C 分带、分子原位杂交并结合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分析 ,从回交后代中选育出一套小麦 百萨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对这... 为转移与利用百萨偃麦草耐盐、抗病等优良基因 ,用普通小麦中国春 百萨偃麦草双倍体与中国春杂交 ,通过染色体C 分带、分子原位杂交并结合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分析 ,从回交后代中选育出一套小麦 百萨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对这套异附加系进行的鉴定与分析表明 ,各附加系除添加了一对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外 ,小麦的 2 1对染色体未见明显变化。各附加系所添加的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Ⅰ配对基本正常 ,仅有少量单价体 ,其自交后代中外源染色体亦能正常传递。这说明所培育的这套二体异附加系在细胞学上已相对稳定 ,暂分别编号为DAJ1 、DAJ2 、DAJ3、DAJ4 、DAJ5、DAJ6 和DAJ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百萨偃麦草 二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和附加系的C-分带鉴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5 位作者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宋亚珍 孙志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利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和附加系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3个异代换系H921-6-12为5A/Nh5代换、H922-9-12为3B/Nh4代换、H924-3-4为3D/Nh4代换,2个异附加系H8911-1-2-6为Nh...  利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和附加系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3个异代换系H921-6-12为5A/Nh5代换、H922-9-12为3B/Nh4代换、H924-3-4为3D/Nh4代换,2个异附加系H8911-1-2-6为Nh4附加、H9014-154-2为Nh7附加。初步推断华山新麦草的Nh5和Nh4染色体分别能补偿普通小麦的5A和3B,3D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代换系 附加系 染色体C-分带 细胞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原位杂交及RAPD技术标记抗黄矮病小麦一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琼芳 马有志 +2 位作者 辛志勇 陈孝 林志珊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9-53,共5页
以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中间偃麦草基因组 DNA为探针,与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Z6进行原位杂交,鉴定出附加的1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对异附加系 Z6和 L1及它们的小麦亲本进行了 RA... 以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中间偃麦草基因组 DNA为探针,与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Z6进行原位杂交,鉴定出附加的1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对异附加系 Z6和 L1及它们的小麦亲本进行了 RAPD分析,从 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个引物可以扩增出附加染色体的特异DNA片段,可作为鉴定寻人小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系 原位杂交 小麦 抗黄矮病 中间偃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结球甘蓝双单体异附加系的SSR鉴定及其特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顾爱侠 王娟 +3 位作者 陈雪平 罗双霞 王彦华 申书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98-1704,共7页
【目的】筛选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利用SSR标记鉴定附加的外源染色体,并对异附加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与二倍体大白菜(AA)回交一代的自交后代为试材,利用根尖染色体计数、甘蓝连锁群特异SSR标... 【目的】筛选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利用SSR标记鉴定附加的外源染色体,并对异附加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与二倍体大白菜(AA)回交一代的自交后代为试材,利用根尖染色体计数、甘蓝连锁群特异SSR标记等方法,筛选、鉴定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结果】在BC1F2中筛选到2n=22的植株;该植株对位于甘蓝01连锁群的3对SSR引物和08连锁群的2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与异源三倍体杂交种是一致的,而对位于其它7个连锁群的20对特异引物的扩增结果与大白菜一致,表明该植株附加的外源染色体与甘蓝的01、08连锁群相对应,为双单体异附加系;该双单体异附加系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构型为10Ⅱ+2Ⅰ,后期Ⅰ以11-11、10-12分离方式为主,后期Ⅱ产生了n=11配子。【结论】利用甘蓝连锁群相对于大白菜特异的SSR标记可以准确鉴定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获得了附加甘蓝01、08连锁群的大白菜双单体异附加系,为进一步合成附加甘蓝01或08连锁群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和双体异附加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附加系 连锁群特异SSR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单体异附加系的筛选与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劲枫 罗向东 +1 位作者 钱春桃 曹清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5-727,共3页
将甜瓜属异源三倍体与栽培黄瓜‘北京截头’杂交,经胚胎拯救获得了两个2n:15(14C+1H)的单体异附加系,编号分别为02-17和02-39。02-17植株叶形为戟形,02-39为深陷的掌状形,并且果刺均为白色,不同于异源三倍体的掌状心脏形和黑刺,果形比... 将甜瓜属异源三倍体与栽培黄瓜‘北京截头’杂交,经胚胎拯救获得了两个2n:15(14C+1H)的单体异附加系,编号分别为02-17和02-39。02-17植株叶形为戟形,02-39为深陷的掌状形,并且果刺均为白色,不同于异源三倍体的掌状心脏形和黑刺,果形比异源三倍体黄瓜长而更接近普通黄瓜。细胞学研究发现,单体异附加系在终变期和中期I染色体构型主要是由7个二价体和1个单价体构成,出现三价体的频率为4%-5%,中期Ⅱ不均等分裂形成不同的两极,一极染色体为8条,另一极为7条。RAPD分析证明它们分别附加了野生种Cucumis hystrix的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单体异附加系 筛选技术 异源三倍体 '北京截头’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胼胝质的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申业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方晓华 刘丽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898,I0003,I0004,共7页
应用脱色苯胺蓝诱导荧光法观察了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正常有性生殖与二倍体孢子生殖时,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内胼胝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韭型(Allium odorum-type)胚囊大孢子发生时,自大孢子母细胞的珠孔... 应用脱色苯胺蓝诱导荧光法观察了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正常有性生殖与二倍体孢子生殖时,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内胼胝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韭型(Allium odorum-type)胚囊大孢子发生时,自大孢子母细胞的珠孔端细胞壁内出现胼胝质荧光,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细胞壁,中期Ⅰ至末期Ⅰ细胞壁呈现胼胝质荧光。二分体时,珠孔端大孢子细胞壁内胼胝质荧光消失,二分体之间的横壁以及合点端功能大孢子的侧壁上荧光明显。二倍体功能大孢子的合点端细胞壁内的胼胝质荧光消失。单核胚囊形成后,其细胞壁内无胼胝质荧光,而退化的大孢子细胞壁胼胝质荧光显著。蝶须型(Antennaria-type)胚囊大孢子发生时,大孢子母细胞、二倍体功能大孢子的细胞壁均无胼胝质荧光。蓼型(Polygonum-type)胚囊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其珠孔端细胞壁出现胼胝质荧光,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细胞壁。二分体、三分体、四分体时期,胼胝质荧光主要存在于大孢子之间的横壁上,侧壁内胼胝质荧光较弱。退化的大孢子细胞壁胼胝质荧光明显,功能大孢子细胞壁上缺少胼胝质荧光。此外,还讨论了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与细胞壁内沉积胼胝质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单体附加系(Beta VULGARIS VV+1C 2n=18+1) 兼性无融合生殖 大孢子发生 胼胝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