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阻高背景下地形对晋南特大暴雨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桂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7-905,共9页
针对2007年7月29~30日发生在山西省垣曲县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实况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GMS红外卫星云图,计算了地形性垂直速度、切变涡度、散度、能量,并分析了其分布及演变特征,对前期500 hPa高度和温度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2007年7月29~30日发生在山西省垣曲县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实况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GMS红外卫星云图,计算了地形性垂直速度、切变涡度、散度、能量,并分析了其分布及演变特征,对前期500 hPa高度和温度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1)前期500 hPa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的形成和长期维持,使得冷空气在山西上空堆积,形成强烈的高空冷涌;同时,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加强、维持为暴雨提供了能量积累和水汽来源,致使山西出现大范围降水和区域暴雨天气。(2)K-H不稳定的形成和维持,是导致中尺度切变线上小尺度涡旋维持、加强,并产生强风暴雨的重要原因。(3)垣曲县特殊的地形,使得其附近流场发生变化,不仅使地形性垂直上升运动加强、维持,而且也使得水汽不断向云内卷入,延长了暴雨云团在其上空的停留时间;同时通过云物理作用,使得已经凝结的水分高效率地下降,从而增加降水量;喇叭口地形的收缩作用也加强了迎风坡的辐合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高压与切断低压 K-H不稳定 地形 晋南特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