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0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患者为中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现状:一项范围综述
1
作者 褚红玲 李姝润 +1 位作者 李信麟 陈亚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背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改进中,将患者从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将患者在医疗全流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整合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和质量。然而,已被证明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 背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改进中,将患者从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将患者在医疗全流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整合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和质量。然而,已被证明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领域中如何实施尚有待探索。目的对国内外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的实施现状进行范围综述,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环境的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11-29。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慢阻肺患者参与的实施现状。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根据参与类别分为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参与组织层面的设计与管理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三类。根据参与程度分为咨询、参与和合作领导三层。参与程度与类别交叉为9类参与行为矩阵。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主要体现在5类8项行为:包括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对治疗计划提出意愿和偏好);患者参与组织管理层面的咨询(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组织患者讨论其关注的问题)和参与(参与医疗质量改进工具开发);以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层面的咨询(倾听患者需求)和参与(对干预措施提出意愿和偏好、参与评估工具开发、参与研究设计与实施讨论)。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10/37,27.03%)及收集患者对研究干预措施的意愿和偏好(10/37,27.03%)是实施较多的两类慢阻肺患者参与行为。结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行为措施较多,但在慢阻肺领域落地实践的尚较少,且极少见患者参与对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估,如何促进我国乃至全球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参与 医疗质量 实施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祥 王军 吉泽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38-141,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的病种之一,而妊娠期OSA的相关研究却不多,容易被忽视.但该类疾病可对孕妇及胎儿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本文就妊娠期OSA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妊娠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
3
作者 何文芳 周逊 +3 位作者 丁美祝 陈艺萍 刘倩丽 谈馨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441,共8页
目的探讨“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病科收治的409例COPD患者中合并误吸风险的1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 目的探讨“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病科收治的409例COPD患者中合并误吸风险的1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COPD合并误吸风险的患者设为改善前组,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科室原有的护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COPD合并误吸风险的患者设为改善后组,该组患者则在科室引入实施创新改善项目:“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后接受护理管理,2组患者均观察、随访4周,比较2组误吸风险等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指数量表(DHI)评分情况、误吸与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对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比得出,实施改善措施后,改善后组患者的误吸风险等级明显低于改善前组(P<0.05),2组患者SSA评分、DHI各维度评分及DHI总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改善后组患者SSA评分、DHI各维度评分及DHI总评分较改善前组更低(P<0.05);随访4周结果显示,2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改善后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明显较改善前组更低(P<0.05);对比显示,改善后组患者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改善前组(P<0.05),患者对误吸相关预防措施的满意度评分较改善前组更高(P<0.05)。结论“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老年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降低误吸风险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此外,该模式还显著提高了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为老年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患者 吞咽障碍 误吸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筛查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 蒋永亮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COPD将成为第三大全球死亡原因的慢性疾病,造成重大经济负担。由于早期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COPD将成为第三大全球死亡原因的慢性疾病,造成重大经济负担。由于早期COPD起病隐匿,部分患者对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认识不足,肺功能检查普及率低等原因,COPD早期临床诊断和早期有效治疗的比例极低,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间。早诊断、早治疗可延缓肺功能衰退的进展,减少急性加重次数,降低住院率,并提高早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COPD进行早期筛查,从而实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该文总结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COPD早期筛查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早期筛查 肺功能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人内异质性的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分析
5
作者 李卓丹 朱小锋 宋瑞升 《公路交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目标】在考虑驾驶人内异质性的基础上,对Newell汽车跟驰模型中的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这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标定。【方法】基于既有汽车跟驰试验数据,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从试验数据中提取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并分析参... 【目标】在考虑驾驶人内异质性的基础上,对Newell汽车跟驰模型中的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这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标定。【方法】基于既有汽车跟驰试验数据,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从试验数据中提取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并分析参数特性以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输入数据集包括前后车的速度(或加速度)、位置、时间步等信息,并形成每个单元格的成本和累积成本矩阵,通过累积成本矩阵的最优化求解得到最小累积成本。【结论】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1)响应时间与阻塞间距存在负相关关系,响应时间越小,阻塞间距越大。(2)针对不同的头车速度,响应时间基本符合对数正态概率密度分布,且随着头车速度的增加,响应时间减小,期望和方差参数均在减小。(3)阻塞间距的下限和响应时间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随着响应时间的增加,阻塞间距的下限在变小。(4)阻塞间距在扣除下限值后,服从相同的正态概率密度分布,随着头车速度的增加,该归一化阻塞间距的期望和方差参数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改进Newell跟驰模型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响应时间 阻塞间距
原文传递
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分析
6
作者 马海梅 张凯 +3 位作者 姜德 郭春华 尤丽 景玉霞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参附汤活性成分和COPD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 目的分析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参附汤活性成分和COPD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关键靶点进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参附汤活性成分主要有山奈酚、β-谷甾醇及豆甾醇等,COPD疾病靶点有108个。“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中筛选出ABCB1、MMP2及CCND1等19个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参附汤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154条通路影响COPD的炎症反应、组织重塑、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结论参附汤可能通过调节ABCB1、MMP2及CCND1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减轻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反应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随访研究
7
作者 张巧丽 王爱琼 +2 位作者 付强 高有汉 萨日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5~10岁OSAS患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统计患儿一般资料;结合患儿临床特征,经鼻咽侧位X线摄片、纤维鼻咽镜及多... 目的研究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5~10岁OSAS患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统计患儿一般资料;结合患儿临床特征,经鼻咽侧位X线摄片、纤维鼻咽镜及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总结其诊断、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OSAS患儿主要临床特征为睡眠打鼾(120例,100.00%)、睡眠憋气(89例,74.17%)、张口呼吸(107例,89.17%)、听力降低(14例,11.67%)、遗尿(10例,8.33%)。120例患儿中87例(72.50%)伴有扁桃体肥大,88例(73.33%)伴有腺样体肥大,15例(12.50%)伴有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轻度OSAS11例(9.17%),中度OSAS59例(49.17%),重度OSAS50例(41.67%)。针对轻度和中度OSAS患儿(不伴有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结合家长意愿,16例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孟鲁司特钠治疗,10例(62.50%)患儿治愈或明显好转;45例接受扁桃体切除,44例(97.78%)患儿治愈或明显好转;42例接受腺样体切除,40例(95.24%)患儿治愈或明显好转;15例接受扁桃体+腺样体切除,14例(93.33%)患儿治愈或明显好转。治疗后3个月、6个月,OSAS患儿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于治疗前,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OSAS患儿临床表现明显、伴发疾病较多,可结合鼻咽侧位X线摄片、PSG、纤维鼻咽镜检查综合考虑进行诊断,针对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其中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是治疗OSAS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 早期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像组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立恒 张莹 +3 位作者 卢芳 梁硕 李月川 李毅 《医学综述》 2025年第2期208-213,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功能检查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最常用方法,但其并不能充分评估大气道和小气道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以及肺泡破坏的程度。近年来,胸部CT检查已成为评估COPD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基于胸部CT的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功能检查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最常用方法,但其并不能充分评估大气道和小气道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以及肺泡破坏的程度。近年来,胸部CT检查已成为评估COPD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基于胸部CT的影像组学研究快速发展,各种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方法不断涌现,通过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机器学习工具进行分析,揭示这些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转归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制订COPD治疗策略,评估疗效和预后,为COPD的治疗及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胸部CT 影像组学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燥痰”论治气道黏液高分泌相关黏液阻塞性疾病
9
作者 丛晓东 袁沙沙 +3 位作者 刘峰谷 李紫雨 崔云 苗青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2期7-8,15,共3页
黏液阻塞性疾病是以气道黏液高分泌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基于其大量痰液燥黏难咯、堵塞气道的特点,从中医“燥痰”的角度探讨黏液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依据《医宗金鉴》“燥痰汤”的思路,提出补脾清肺、软坚润燥法以治疗黏液阻塞性疾病... 黏液阻塞性疾病是以气道黏液高分泌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基于其大量痰液燥黏难咯、堵塞气道的特点,从中医“燥痰”的角度探讨黏液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依据《医宗金鉴》“燥痰汤”的思路,提出补脾清肺、软坚润燥法以治疗黏液阻塞性疾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痰 气道黏液高分泌 黏液阻塞性疾病 补脾清肺 软坚润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洁 张晓丰 钟明媚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909例AECOPD病人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48)和生存组(n=861),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住院期间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909例AECOPD病人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48)和生存组(n=861),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该回归模型对住院死亡的预测能力。利用R评估病人年龄与院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优势比(OR)=1.20,95%置信区间(CI):(1.09,1.31)],前一年住院次数[OR=1.49,95%CI:(1.12,1.97)],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OR=1.07,95%CI:(1.02,1.11)],家庭无创通气[OR=5.92,95%CI:(1.37,25.58)],糖尿病[OR=5.49,95%CI:(1.32,22.77)]是AECOPD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五项独立危险因素预测AECOPD住院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8,0.93),临界值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52。利用分段回归模型进行阈值效应分析,显示最佳拐点年龄为85岁,大于85岁病人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OR=2.50,95%CI:(1.40,4.30)]。结论年龄、前一年住院次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家庭无创通气、糖尿病是AECOPD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发现AECOPD病人中有死亡风险的人群,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可能会减少住院短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 死亡 危险因素 年龄 无创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类型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暴婧 王敏 +2 位作者 张彦明 刘慧鑫 何权瀛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对其发生呼吸衰竭类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167例,根据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其分为Ⅰ型呼吸衰竭组(68例)和Ⅱ型...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对其发生呼吸衰竭类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167例,根据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其分为Ⅰ型呼吸衰竭组(68例)和Ⅱ型呼吸衰竭组(99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合并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Ⅰ型呼吸衰竭组肺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Ⅱ型呼吸衰竭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Ⅱ型呼吸衰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炎是COPD患者发生Ⅰ型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OSAHS及慢性肺心病均是COPD患者发生Ⅱ型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炎、OSAHS、慢性肺心病均是影响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合并症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祁佩红 梁家绪 +2 位作者 李四保 刘志敏 樊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由气道异常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气流阻塞为特点~([1])。近年来,我国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岁以上成人COPD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为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由气道异常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气流阻塞为特点~([1])。近年来,我国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岁以上成人COPD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为13.7%,60岁以上已超过27%,预计未来40年将持续增高,而且每年可能有540万人死于COPD相关疾病~([2]),COPD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精确诊断以及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中医证型 肺功能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DTN阻塞策略研究
13
作者 王云 李丛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自适应遗传算法并与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s)融合,解决DTN网络路由拥塞问题。该方法首先在奖罚策略基础上使用一个关于时间t的函数,代替传统算法的常数Q,完成对信息素的自适应动态更新,加快路径寻优速度,强化较优解;其... 提出一种新型自适应遗传算法并与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s)融合,解决DTN网络路由拥塞问题。该方法首先在奖罚策略基础上使用一个关于时间t的函数,代替传统算法的常数Q,完成对信息素的自适应动态更新,加快路径寻优速度,强化较优解;其次,将改进算法应用于DTN网络阻塞,对源节点至目的节点信息进行多次传输并赋予各节点信息素和启发值,实现节点中转价值和设计中转评价参数,达到动态选取中转节点效果,降低网络阻塞可能性。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执行效率和网络阻塞率方面得以改进与提升,整体性能优于相关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容忍网络 遗传算法 自适应 惩罚策略 控制路由 网络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机械通气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14
作者 李晓临 戴忠红 陈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90-96,共7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4年6月在崇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1例COPD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胃肠损伤分为并发组22例(...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4年6月在崇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1例COPD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胃肠损伤分为并发组22例(出现急性胃肠损伤)与非并发组69例(未出现急性胃肠损伤),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并发组的插管时间长于非并发组(P<0.05),APACHEⅡ评分高于非并发组(P<0.05),肺氧合指数低于非并发组(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和病变累及多肺叶的占比均高于非并发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插管时间长[O^R=0.096(95%CI:0.014,0.637)]、有呼吸机相关肺炎[O^R=8.226(95%CI:1.980,34.180)]、病变累及多肺叶[O^R=9.411(95%CI:1.961,45.163)]、高APACHEⅡ评分[O^R=3.267(95%CI:1.171,9.113)]、低肺氧合指数(P/F)[O^R=0.053(95%CI:0.008,0.344)]均是COPD重症机械通气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建立预测模型,并构建列线图。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敏感性为95.5%(95%CI:0.772,0.999),特异性为95.7%(95%CI:0.878,0.991),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校准曲线。结论插管时间长、有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变累及多肺叶、高APACHEⅡ评分及低P/F是COPD重症机械通气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COPD重症机械通气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 机械通气 急性胃肠损伤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董晓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有氧—抗阻运动... 目的:探讨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T)、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营养学和免疫学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和6MWT均较干预前升高,CAT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身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MAC)、小腿周径(C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T细胞亚群CD3^(+)、CD4^(+)均较干预前升高,CD8^(+)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的肺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有氧—抗阻运动 营养管理 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王美玲 付建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评估心肺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心肺功能训练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心肺功能训练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为评估心肺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心肺功能训练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心肺功能训练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标准治疗。两组均进行肺功能测试,包括FEV1、FVC等指标,并评估心脏功能、运动耐量和营养状态。结果 观察组在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心电图QT间期、6分钟步行测试距离、最大氧摄取量、血乳酸浓度、肌酸激酶、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 心肺功能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功能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预后改善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病原菌对比研究
17
作者 吴俊 张玲 +3 位作者 顾东伟 郑磊 赵祝香 赵子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的诱因,但相关病原学研究相对匮乏。目的分析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BE)与BCOS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比较两者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住院的支扩患者5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慢阻肺将患者分为两组:BE组(未合并慢阻肺,335例)和BCOS组(合并慢阻肺,24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药敏结果及变迁,分析两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差异。结果584例支扩患者共分离299株病原菌,BE组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株(59.59%),革兰阳性菌3株(2.05%),分枝杆菌9株(6.16%),真菌47株(32.19%);BCOS组分离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52.29%),革兰阳性菌1株(0.65%),分枝杆菌2株(1.31%),真菌70株(45.75%);BCOS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构成比高于BE组(χ^(2)=5.274,P=0.022)。两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10.64%、25.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8%、15.91%,环丙沙星12.77%、21.28%,阿米卡星2.13%、2.13%;两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0、1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14.29%,环丙沙星15.38%、35.71%,阿米卡星0、7.14%;BCOS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低于BE组(P=0.026)。BCOS组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χ^(2)=4.357,P=0.037)及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均高于BE组(χ^(2)=5.593,P=0.018)。2016—2022年支扩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均最高,呈先降后升趋势;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在2021、2022年明显升高,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2020—2022年分离分枝杆菌株数及2021—2022年分离曲霉菌株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BCOS作为一种特殊表型,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铜绿假单胞菌目前是BE及BCOS患者常见分离致病菌,近年来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分枝杆菌、曲霉菌株数较前亦明显上升,应引起重视,尤其是B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肺疾病 慢性阻塞 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的变化分析
18
作者 侯博 李文龙 +2 位作者 申兵 张世斌 申玉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8-1382,共5页
探析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I)应用于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的变化效果。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2019年11月—202... 探析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I)应用于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的变化效果。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6月就诊的31例OSAH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CMRI监测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左室心肌活性成像指标[左心室心肌平均注射对比剂前T1pre值(在增强前T1弛豫时间的测量值)、注射后15 min T1post值(在CMRI中,使用对比剂后的T1 mapping技术所测量的心肌组织的T1值)、T2值(心肌组织的横向弛豫时间)]、不同心肌层面组织学参数特征[左室心肌平均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观察组左心功能参数(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SV、T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pre、T1post值、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ECV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MRI应用于OSAHS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评估患者的左心功能、结构及心肌早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 左心功能 心肌病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震基于金水相生理论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19
作者 杨昆蓉 俸一然 +1 位作者 张财云 舒然 《新中医》 2025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基于金水相生理论论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病机特点(肺肾两虚、痰瘀互结),分析国医大师张震教授提出的补益肺肾、化痰祛瘀治法和补肺益肾活血方配伍特点。该方可通过增强肺之宣降、肾之纳摄、脉之通畅,最终达到改善COPD稳定... 基于金水相生理论论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病机特点(肺肾两虚、痰瘀互结),分析国医大师张震教授提出的补益肺肾、化痰祛瘀治法和补肺益肾活血方配伍特点。该方可通过增强肺之宣降、肾之纳摄、脉之通畅,最终达到改善COPD稳定期症状、体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金水相生 补肺益肾活血方 张震
原文传递
美罗培南降阶梯度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炎患者血清炎性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于爽 刘美蓉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患者中应用美罗培南降阶梯疗法(DET)对血清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于天津医院普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肺炎患者80例,按照乱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 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患者中应用美罗培南降阶梯疗法(DET)对血清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于天津医院普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肺炎患者80例,按照乱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美罗培南DE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部感染评分(CPIS)、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水平[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PIS评分及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PIS评分及CRP、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COPD合并肺炎患者中应用美罗培南DET,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部感染情况,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患者 美罗培南 炎性水平 降阶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