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规范性与阶级利益——兼及马克思主义的正义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松 杨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正义”“公平”等的论述既具有描述性特征,也具有规范性特征。当在描述性语境中阐述其道德观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试图说明道德与物质生产方式的关系、道德的历史性、道德的阶级性、道德与阶级利益的关系等内容。而在规... 马克思主义关于“正义”“公平”等的论述既具有描述性特征,也具有规范性特征。当在描述性语境中阐述其道德观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试图说明道德与物质生产方式的关系、道德的历史性、道德的阶级性、道德与阶级利益的关系等内容。而在规范性语境中,他们也确实对资本主义作出了道德评价,认为其是不正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来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对无产阶级的迫害。通过对历史的科学研究,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利益的实现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无产阶级道德观比资产阶级道德观更为合理。他们比较各阶级道德观之合理性的标准不在历史之外,而是由历史本身来提供的,即何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实现符合历史发展必然性,何者就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规范性 阶级利益 历史必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熙丰富国之法的枣核形曲线——析王安石新法的阶级利益趋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坦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3期65-73,共9页
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富国富民思想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影响深远。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我认为,孔孟、荀子、司马迁等人属于含富民思想在内的广义富国论道统,至宋以后演化出“为富人辩护”思想。商鞅、韩非等人属狭义富国论中重农而轻工商... 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富国富民思想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影响深远。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我认为,孔孟、荀子、司马迁等人属于含富民思想在内的广义富国论道统,至宋以后演化出“为富人辩护”思想。商鞅、韩非等人属狭义富国论中重农而轻工商一派;《管子》、桑弘羊直到刘晏、王安石这一脉系,则属于狭义富国论中强格政府干预经济,通过官禁禁摧等方式以增加政府收入的一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富国论 中国经济思想史 富国富民思想 桑弘羊 司马迁 政府收入 阶级利益 核形 《管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人类利益与阶级利益
3
作者 周世中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8-71,67,共5页
一、全人类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涵义 所谓全人类利益,是指整个人类社会所有的阶级、集团、群体共同具有的利益。就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来说,是指不同时代的利益之间有着共同的或相一致的地方;就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的阶级社会来讲是指不... 一、全人类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涵义 所谓全人类利益,是指整个人类社会所有的阶级、集团、群体共同具有的利益。就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来说,是指不同时代的利益之间有着共同的或相一致的地方;就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的阶级社会来讲是指不同阶级或对立阶级的利益之间有着共同的或相一致的地方。在这样一些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必须肯定利益的阶级性,而且应当在特定意义上,承认利益包含着具有全人类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利益 阶级利益 阶级观点 阶级社会 同阶 无产阶级 公共准则 社会主义国家 达利 政治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时代的阶级利益、民族利益与人类利益
4
作者 鲜开林 邓才云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阶级、民族、人类利益之间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阶级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和人类利益都受阶级利益的决定和制约。当前,很有必要结合现时代新情况、新特点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一、阶级利益仍是现时代的最高利益既... 在阶级、民族、人类利益之间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阶级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和人类利益都受阶级利益的决定和制约。当前,很有必要结合现时代新情况、新特点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一、阶级利益仍是现时代的最高利益既然当今世界是两种主要社会制度并存竞争、艰难过渡的时代,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利益 现时代 民族利益 马克思主义 当今世界 新特点 新情况 基本原则 无产阶级 被压迫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伦代表谁?——对梭伦在改革中代表哪个阶级利益问题的再探讨
5
作者 贾文言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2-115,119,共5页
在改革前,梭伦的上台主要得益于贵族的支持,而改革也主要是维护了贵族的阶级利益。正是因为梭伦亲贵族的立场,才使得改革没有改变雅典政制的贵族性质。
关键词 梭伦 贵族 阶级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孰重孰轻?根据地职工权益与阶级利益的权衡及劳动政策变迁(1927—1945) 被引量:4
6
作者 高中华 《晋阳学刊》 CSSCI 2016年第4期40-55,共16页
在土地革命时期,在"一切为了斗争"的政策指导下,苏区一味强调提高职工待遇,不仅影响了根据地的经济,并进而影响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在抗日战争时期,客观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调整劳动政策,兼顾劳资... 在土地革命时期,在"一切为了斗争"的政策指导下,苏区一味强调提高职工待遇,不仅影响了根据地的经济,并进而影响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在抗日战争时期,客观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调整劳动政策,兼顾劳资关系,并以思想教育的方式来促进职工改变对权益的认识。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劳资两利"的政策,采取了既扶持工商业者又兼顾职工权益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权衡职工权益与阶级利益,对劳动政策进行多番调整,既是党的路线调整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政策的认识在不断趋于规范与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劳动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 职工权益 阶级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农村度人而税、度地而税的演变与阶级利益的调整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批改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第12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农村 阶级利益 赋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绥·珂勒惠支——一位为无产阶级利益而战斗的世界著名女版画家 被引量:2
8
作者 潘芸 《肇庆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58-62,共5页
曾被我国“文坛大师”鲁迅先生多次热情地高度赞扬,并亲自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德国著名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是一位具有世界声誉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版画艺术家,也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和伟大的母亲。今年我们重温她在世界现代美术史上,... 曾被我国“文坛大师”鲁迅先生多次热情地高度赞扬,并亲自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德国著名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是一位具有世界声誉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版画艺术家,也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和伟大的母亲。今年我们重温她在世界现代美术史上,最早反映无产阶级生活和斗争的卓越贡献,了解她对中国美术界的深远影响,学习她崇高的艺术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繁荣我国美术事业和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版画 阶级利益 鲁迅先生 世界著名 铜版画 作品 版画家 无产阶级 艺术思想 李卜克内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处理阶级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关系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邵德兴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77-81,共5页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处理阶级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关系的若干问题的思考邵德兴当今世界是一个利益交融的世界,是一个注重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同时它也是一个充满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当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如...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处理阶级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关系的若干问题的思考邵德兴当今世界是一个利益交融的世界,是一个注重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同时它也是一个充满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当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阶级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利益 人类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 利益关系 若干问题 资产阶级 全人类共同利益 阶级斗争 统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斯大林民族理论的核心
10
作者 祝孔江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是苏联所有领导人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而他所领导的时期又处于苏联的早期,他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对其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的民族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他的民族思想和理论的核心是阶级利益和国家...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是苏联所有领导人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而他所领导的时期又处于苏联的早期,他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对其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的民族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他的民族思想和理论的核心是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实践上就表现为对苏联社会众多民族利益的漠视和损害,导致民族积怨越来越深,民族根源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民族 阶级利益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工会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理论思考
11
作者 于洪生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0-12,共3页
工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讲都是代表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维护工人阶级切身利益的组织。然而,近年来,工会却面临着许多危机和挑战。
关键词 工人阶级利益 理论思考 中国 工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级利益联合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建军 夏蒙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91,共11页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相互隔绝到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资本主义的诞生促使西方社会抛弃了中世纪的遗产,进入了按照资本主义逻辑改造世界的过程。资本主义催生出来的是以优劣性、排他性、等级性为特征的资产阶级利益联合体。资产阶级利益...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相互隔绝到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资本主义的诞生促使西方社会抛弃了中世纪的遗产,进入了按照资本主义逻辑改造世界的过程。资本主义催生出来的是以优劣性、排他性、等级性为特征的资产阶级利益联合体。资产阶级利益联合体是以中心地带对边缘地带的剥夺作为代价的。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利益联合体的本质揭示出来了,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利益联合体思想,继而更进一步提出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要超越资本主义“物统治人”的性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伴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演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休戚与共的关联状态,排他性、等级性、优劣性的文明观已经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全球议题此起彼伏。正是在这一历史大势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利益联合体 无产阶级利益联合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利益教育的论述探析
13
作者 李忠军 张宝元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88,共11页
阶级利益教育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经典文本中,基于资本主义时代利益逐渐成为社会原则和人类纽带的前提,通过大量论述阐释了社会存在的普遍利益对立及其所导致的阶级之间... 阶级利益教育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经典文本中,基于资本主义时代利益逐渐成为社会原则和人类纽带的前提,通过大量论述阐释了社会存在的普遍利益对立及其所导致的阶级之间的斗争与冲突;揭示了无产阶级应如何实现自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无产阶级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阶级利益教育。通过综合考察、梳理这些经典论述,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阶级利益教育的历史前提、核心点位及作用意义,从而为结合时代发展进一步分析利益关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理解、把握和谋求自身根本利益提供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根据和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阶级利益教育 无产阶级利益
原文传递
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再思考
14
作者 韩源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国家利益作为国际战略体系构建的出发点,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它包含了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三个维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在认识和处理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关系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在全球化时代,应反思和总... 国家利益作为国际战略体系构建的出发点,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它包含了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三个维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在认识和处理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关系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在全球化时代,应反思和总结过去在认识和处理三种利益的关系方面存在的缺失,做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利益 民族利益 全人类利益 全球化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法本质的阶级利益性
15
作者 郭向军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1-83,共3页
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阶级利益的体现,是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巩固和维护。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法的根本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对不同时期统治阶级利益的调整,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 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阶级利益的体现,是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巩固和维护。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法的根本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对不同时期统治阶级利益的调整,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追求。认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的阶级利益性,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依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法本质 阶级利益 启示
原文传递
正义与阶级利益 被引量:8
16
作者 艾伦.伍德 林进平 张娜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50,共14页
马克思没有基于"正义"批判资本主义,正义与否取决于行为、交易或分配制度与生产方式之间的功能性关系。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诠释为基于正义的批判无疑是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改写"。这种改写的实质是试图... 马克思没有基于"正义"批判资本主义,正义与否取决于行为、交易或分配制度与生产方式之间的功能性关系。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诠释为基于正义的批判无疑是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改写"。这种改写的实质是试图赋予马克思以某种正义观,或认为马克思理论包含有一种隐晦的正义观。改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诘难,特别是基于阶级利益论题的诘难。它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限制、甚或放弃马克思的革命实践观,提出其正义原则在人类历史中如何才能实现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阶级利益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试析阶级、民族、人类利益之间的关系
17
作者 鲜开林 邓才云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20,82,共5页
一、阶级利益仍是现时代的最高利益在阶级、民族、人类利益之间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阶级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和人类利益都受着阶级利益的决定和制约。而当今世界是两种主要社会制度并存竞争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 一、阶级利益仍是现时代的最高利益在阶级、民族、人类利益之间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阶级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和人类利益都受着阶级利益的决定和制约。而当今世界是两种主要社会制度并存竞争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仍然没有过时。首先,构成现时代的一切矛盾冲突,归根结底都是以阶级利益为辅心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利益 民族利益 人类利益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全文增补中
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8
作者 俞源 《世界历史》 1987年第4期26-32,共7页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对立,国际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国际社会基本行为主体的国家“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换言之,国家之间利益的联系和矛盾是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我认...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对立,国际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国际社会基本行为主体的国家“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换言之,国家之间利益的联系和矛盾是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当今世界的任何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都具有两重性,或者说,在国际关系中,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都具有两重性。其一,阶级性。任何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利益 阶级利益 国际关系变化 国家利益 当代国际关系 国际社会 根本原因 政治力量 对外关系 行为主体
原文传递
全人类利益和阶级利益
19
作者 Г.斯米尔诺夫 田歌 《世界哲学》 1989年第5期45-46,共2页
……但斯大林主义的根源在哪里呢?某些学者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本身中发现了它。科学社会主义提出的取消商品的,中央集权的社会似乎排除了民主的发展。这样的社会似乎只能是类似兵营式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别的。我们在哲学博士齐普科那... ……但斯大林主义的根源在哪里呢?某些学者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本身中发现了它。科学社会主义提出的取消商品的,中央集权的社会似乎排除了民主的发展。这样的社会似乎只能是类似兵营式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别的。我们在哲学博士齐普科那里就见到了这种典型的论断。他出于有益的目的——阐明斯大林罪行的思想根源,在《科学与生活》杂志1988年第11、12期和1989年第1、2期上分四部分著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思想根源 斯大林主义 中央集权 商品生产 民主主义 人类利益 阶级利益 马克思主义 哲学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及其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劲松 《福州党校学报》 2005年第6期15-17,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阶级阶层的内部分化、新的利益群体萌生、利益主体交叉流动现象增多,这种变化将继续进行下去。变化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包括宏观政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职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阶级阶层的内部分化、新的利益群体萌生、利益主体交叉流动现象增多,这种变化将继续进行下去。变化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包括宏观政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因素。对于这种变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应该以全面的科学的态度来加以认识,既看到它的积极影响,也不忽视其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 新变化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