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货名字新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劲雄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阳货之名,见于《论语》,然《左传》作阳虎,《孟子》则阳虎、阳货并见,至于诸子所引述、《史记》《汉书》所征录,皆作阳虎,与《论》《孟》异焉。历来注家多以"名虎字货"解之,其义晦而未明。据考证,货、虎古音相近,盖古人以音定... 阳货之名,见于《论语》,然《左传》作阳虎,《孟子》则阳虎、阳货并见,至于诸子所引述、《史记》《汉书》所征录,皆作阳虎,与《论》《孟》异焉。历来注家多以"名虎字货"解之,其义晦而未明。据考证,货、虎古音相近,盖古人以音定字,往往二字通用,故古籍时而阳货、时而阳虎,而以"阳虎字货"者非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阳货 名字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阳货第十七”的路由原理
2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17年第23期70-71,共2页
路由原理系列写到尾声阶段了,终于想明白要说的是什么。要说的是文化自觉问题(也就是"我是谁"这样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中关村有两种人,一种清华型的理工男,一种北大型的文科男,两种人往往话说不到一起去。这就是当代中国人的写照,... 路由原理系列写到尾声阶段了,终于想明白要说的是什么。要说的是文化自觉问题(也就是"我是谁"这样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中关村有两种人,一种清华型的理工男,一种北大型的文科男,两种人往往话说不到一起去。这就是当代中国人的写照,搞互联网的,懂工程师意义上的OSPF,但缺人文气质;搞中国文化的,懂儒学意义上的仁,但缺科技素质。道,必须跨越这两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由 中关村 斯芬克斯之谜 尾声 阳货 人文气质 OSPF 中国文化 儒学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丘与阳货
3
作者 贺文键 《中国集体经济》 2001年第6期4-11,共8页
关键词 《孔丘与阳货 贺文键 中国 戏剧艺术 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婉拒阳货——《论语》中的故事
4
作者 东方月 《学语文(A版)》 2004年第6期8-8,共1页
阳货又叫阳虎。是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那时鲁国的大权掌握在季氏的手里,而季氏家的实权又被阳货控制着。季桓子接替他父亲当了鲁国的执政后,感到阳货的权力过重对自己是个威胁,就想削弱阳货的权力。阳货当然不甘心失败.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阳货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不见阳货欲往公山佛肸之召辨
5
作者 前人 《船山学报》 1935年第4期12-15,共4页
论语可疑之事。莫大于畔召欲往二节。后儒不征事实。而将就于欲往二字。以留后学之疑。非所以论聖人。非所以解经也。夫聖人守经行权。皆有大中至正之道。必无苟且于造次顚沛之顷。若贤者出入于小德也。况大节乎。如使大节可以出入。何... 论语可疑之事。莫大于畔召欲往二节。后儒不征事实。而将就于欲往二字。以留后学之疑。非所以论聖人。非所以解经也。夫聖人守经行权。皆有大中至正之道。必无苟且于造次顚沛之顷。若贤者出入于小德也。况大节乎。如使大节可以出入。何以为时中之聖。而能定万世之依归。且拜下先进犹必示所从违。豈出处去就而忽味然勤无赖之心思乎。孔子进以礼退以义。试问畔召礼乎。往畔义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货 出处去就 大中至正 留后 二字 下愚不移 时中 仲由 以义 经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位孔圣人,距离我们很近——话剧《子与阳货》观感
6
作者 李艳杰 《新世纪剧坛》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孔子,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圣人。除去人尽皆知的“圣人”头衔,我们又对真实的孔子了解多少?孔子生活在距离我们两千多年的过去,他的思想如... 孔子,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圣人。除去人尽皆知的“圣人”头衔,我们又对真实的孔子了解多少?孔子生活在距离我们两千多年的过去,他的思想如何穿越时空影响到当下的我们?“他”和我们,怎样才能构架起“对话”模式?话剧《子与阳货》以一种创新的舞台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距离我们很近的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圣人 春秋时期 学派创始人 鲁国人 阳货 孔子 教育家 穿越时空
原文传递
《论语·阳货》中的孔子形象
7
作者 徐志明 《走进孔子(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今通行版本《论语》第17篇《阳货》,是全书中少有的、过千字的篇章,约占全书总字数的6.39%。本篇共26章,其中记载孔子与他人对话的多达10章,分别为子路4章、子贡2章、阳货1章、子游1章、宰我1章、子张1章。深入研究这千余字内容,我们会... 今通行版本《论语》第17篇《阳货》,是全书中少有的、过千字的篇章,约占全书总字数的6.39%。本篇共26章,其中记载孔子与他人对话的多达10章,分别为子路4章、子贡2章、阳货1章、子游1章、宰我1章、子张1章。深入研究这千余字内容,我们会发现,这些章节通假字多,历史人物多,时间线索杂乱;更棘手的是,对话段落中涉及的文史知识背景较为久远,不易搞懂弄通。不过,本篇在全书中定位较为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知识 时间线索 孔子形象 通假字 阳货 《论语》
原文传递
《阳货篇》之道德教育 被引量:1
8
《走向世界》 2012年第31期83-84,共2页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关键词 阳货篇》 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孔子
原文传递
道听途说
9
作者 张馨月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24年第8期6-7,共2页
“道听途说”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后指在路上听来的话,又在路上向人传播。多用来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明代屠车畯编的《艾子外语》也记录了“道听途说”的笑话。一天,一个叫毛空的人告诉艾子:“一只... “道听途说”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后指在路上听来的话,又在路上向人传播。多用来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明代屠车畯编的《艾子外语》也记录了“道听途说”的笑话。一天,一个叫毛空的人告诉艾子:“一只鸭子一次下了一百个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阳货 笑话 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于诗”与“诗可以兴”辨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玲 刘泽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7,共6页
我国以“兴”论诗解诗的悠久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以“兴”论诗,又以《论语》中的“兴于诗”(《泰伯》)和“诗可以兴”(《阳货》)二语最为明确。对“兴于诗”和“诗可以兴”的理解和阐释,古今学者多有分歧。综观学术界现有... 我国以“兴”论诗解诗的悠久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以“兴”论诗,又以《论语》中的“兴于诗”(《泰伯》)和“诗可以兴”(《阳货》)二语最为明确。对“兴于诗”和“诗可以兴”的理解和阐释,古今学者多有分歧。综观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其一,认为“兴于诗”与“诗可以兴”表达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两处的“兴”都与诗的审美特质相距甚远,而是以诗为背景及旨归,强调“诗三百”在修身、为政等方面的社会功用;其二,认为“兴于诗”与“诗可以兴”指向不同,涉及的问题亦有差异,“兴于诗”强调的是《诗》在修身过程中具有启发作用,其最终目标指向修身成仁;“诗可以兴”强调的是周代贵族学《诗》、用《诗》的目的所在,其最终目标指向“事父事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于诗 诗可以兴 论诗 诗三百 古今学者 审美特质 解诗 阳货 感发 立于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庆麟 《船山学报》 1988年第2期53-55,共3页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主要通过论诗、论乐,阐发儒家的美学理论。他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一的兴观群怨的论述极其深刻,是我国古典美学宝贵的理论遗产。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小于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主要通过论诗、论乐,阐发儒家的美学理论。他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一的兴观群怨的论述极其深刻,是我国古典美学宝贵的理论遗产。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小于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观群怨 诗可以兴 论诗 阳货 审美意象 美学理论 理论遗产 诗教 美学思想 怨而不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可以兴——孔子诗学的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舒宪 《中国文化》 1993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中国古代诗学关于诗歌功能的最早也最有系统的见解出自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论语·阳货》所提出的“兴、观、群、怨”说是中国诗学和美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和经典性的艺术作用论。
关键词 诗可以兴 阳货 左傅 儒家思想 断章 孔安 六持 小雅 美学史 暗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朋赋》补校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逵夫 《社科纵横》 1993年第1期35-38,56,共5页
1.2、昔有贤士,姓韩名朋,少小孤单,遭丧遂失其父,独养老母。谨身行孝,用身为主意远仕。忆母独注(住),[故娶]贤妻。(137页) 按:“用身为主意远仕”,应在“主”字后断句。“谨身行孝,用身为主”,上句就家而言,下句就国而言,即孔子所谓“... 1.2、昔有贤士,姓韩名朋,少小孤单,遭丧遂失其父,独养老母。谨身行孝,用身为主意远仕。忆母独注(住),[故娶]贤妻。(137页) 按:“用身为主意远仕”,应在“主”字后断句。“谨身行孝,用身为主”,上句就家而言,下句就国而言,即孔子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也。“主”指君王。项楚曰:“‘用身’费解,王利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改作‘朋身’,亦非是。原文‘用’字乃‘母’,字形误。”按:项说非。“母身为主”,语意不明,亦甚别扭。王利器之说可以成立,然体察文意,亦非是。“用”字无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朋赋 项楚 阳货 校记 字之误 敦煌变文 迩之 巫史 唐代文学论丛 面如凝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的哲学—孔子中庸思想浅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正民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8-50,共3页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笔者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来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度”的哲...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笔者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来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度”的哲学。郑玄说:“中庸,中和之为用也”(《中庸注》);焦循说:“盖凡事皆有两端……而皆有宜,得所宜则为中”(《论语补疏》)这种理解是正确的。“至德”的“德”,乃全德之名,包括诸德,实与“仁”同义;而其所以为“至”,乃是“至宜”、最合适、恰到好处的意思,决非指顶点、极端,也不是折中、平均。这样,作为“至德”的“中庸”,就是内在的“仁”及其表现形式、“仁之方”。把“中”理解为“中和”,就成为一个表示立体动态的概念:它不仅要求横向的不左、不右、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思想 孔子思想 中庸注 至德 人与自然 颜渊 子罕 里仁 复礼 阳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的辩证法思想
15
作者 曲家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28-32,共5页
关于《论语》中的辩证法思想,过去论述不多,本文着重谈谈《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要求,在观察、分析任何事物的时候,必须首先把对象分析为两个部分,找出事物的对立方面,认识它们同和异的矛盾关系,才能够抓住事物... 关于《论语》中的辩证法思想,过去论述不多,本文着重谈谈《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要求,在观察、分析任何事物的时候,必须首先把对象分析为两个部分,找出事物的对立方面,认识它们同和异的矛盾关系,才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我们在阅读《论语》的时候,最突出的感觉是孔子很善于分析事物。他几乎把任何事物都不看作混沌一体,而是尽力找出它们的对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思想 对象分析 季孙之忧 子贡 阳货 谈谈辩证法问题 居之不疑 里仁 子罕 比而不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兴观群怨”之我见
16
作者 陈宪猷 《湖湘论坛》 1992年第5期56-59,共4页
《论语·阳货》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经孔子这么一说,而且是与“诗”联系在一起,于是后之论者便认为,这四个字是孔子对其文艺思想的高度概括,更有人... 《论语·阳货》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经孔子这么一说,而且是与“诗”联系在一起,于是后之论者便认为,这四个字是孔子对其文艺思想的高度概括,更有人由此而演绎出《论语》在文艺创作上的艺术性原则,及丰富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观群怨 文艺创作 阳货 《诗序》 诗三百 诗亡 政治内容 思无邪 包咸 美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山全书》编校札记(三)
17
作者 杨坚 《船山学报》 1986年第2期75-77,共3页
《读四书大全说》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读四书大全说》十卷,有中华书局1975年排印本。其先金陵本《船山遗书》及太平洋书店本《船山遗书》均曾收入。1983年又得衡阳王鹏发现之旧抄本一,为本书之第七卷,包括《论语·季氏、阳货、微... 《读四书大全说》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读四书大全说》十卷,有中华书局1975年排印本。其先金陵本《船山遗书》及太平洋书店本《船山遗书》均曾收入。1983年又得衡阳王鹏发现之旧抄本一,为本书之第七卷,包括《论语·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五篇。所据以校勘者,惟此四种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遗书 校勘者 王鹏 校记 尧曰 阳货 版本情况 尧日 季氏 排印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观人术及现代启示
18
作者 李迎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8Z期51-52,共2页
宋人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孔子为政观的肯定,凸显了孔子领导思想的高妙。孔子一生积极从政为仕,虽身处乱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 宋人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孔子为政观的肯定,凸显了孔子领导思想的高妙。孔子一生积极从政为仕,虽身处乱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凝聚在《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的精妙记述中,带给后人智慧的启迪。孔子说:"为政在人。"作为领导者,知人识人是关键,孔子的观人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时至今日仍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启示 领导思想 政治抱负 识人 知人 子贡 子罕 阳货 里仁 四十而不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时期“尔”“汝”考察
19
作者 李立 江春霞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0-45,共6页
关于上古时期"尔""汝(女)"的用法,前人已做过不少研究,如高本汉在1929年发表的《原始中国语变化语说》一文中通过对《论语》、《孟子》、《左传》的考察而得出结论说:"女"字(或"汝"字)主要作用... 关于上古时期"尔""汝(女)"的用法,前人已做过不少研究,如高本汉在1929年发表的《原始中国语变化语说》一文中通过对《论语》、《孟子》、《左传》的考察而得出结论说:"女"字(或"汝"字)主要作用,在主格(或亦在从格,从例少不能确定)。至足格之"女",《论语》得其例一,《孟子》无例可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汉 中国语 齐物论 阳货 议兵 公孙丑上 应帝王 第二人称代词 非十二子 六言六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与六艺——《论语》串读
20
作者 吴永福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于诗,孔子讲了多方面的功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篇》)孔子说:弟子们何不学诗呢?诗可以引发感兴,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用来交往合群,可以... 关于诗,孔子讲了多方面的功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篇》)孔子说:弟子们何不学诗呢?诗可以引发感兴,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用来交往合群,可以学会讽刺方法。近呢,可以服事父母;远呢,可以侍奉国君。还可多记住草木鸟兽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于诗 成于乐 立于礼 阳货 迩之 关睢 泰伯 子贡 达巷党 召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