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雨形成机制与阳离子组成特征的综合分析
1
作者 何雨菁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5年第1期50-52,共3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酸雨形成的机制及其阳离子组成特征,旨在揭示这一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通过对4年降水数据的详细分析,探讨了酸雨中主要酸性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的来源、化学转化过程以及与阳离子(如钙、镁、钾等)的相互作用。研究发... 本文深入分析了酸雨形成的机制及其阳离子组成特征,旨在揭示这一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通过对4年降水数据的详细分析,探讨了酸雨中主要酸性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的来源、化学转化过程以及与阳离子(如钙、镁、钾等)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酸雨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和气候变化等,而阳离子组成的变化则反映了环境条件的变动及其对酸雨化学性质的调节作用。本文的发现不仅为理解酸雨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阳离子组成 形成机制 环境影响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分布及其组成演变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海娟 陈立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71-76,105,共7页
以长白山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分布及其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随着林龄增加而减小;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离子含量则相反,随... 以长白山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分布及其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随着林龄增加而减小;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离子含量则相反,随林龄增大而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表层大于底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其组成根际土壤大于非根际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交换性钠红松阔叶混交林大于红松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CEC 盐基饱和度 交换性阳离子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离子组成对膜下滴灌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胡行路 张体彬 +4 位作者 张通港 程煜 刘祯媛 梁青 冯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1,253,共10页
为探讨不同阳离子组成微咸水灌溉对膜下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开展2a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当地地下水灌溉(CK)、NaCl微咸水灌溉(T1)、KCl微咸水灌溉(T2)、CaCl_(2)微咸水灌溉(T3)、MgCl_(2)微咸水灌溉(T4)5个处理,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不同阳... 为探讨不同阳离子组成微咸水灌溉对膜下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开展2a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当地地下水灌溉(CK)、NaCl微咸水灌溉(T1)、KCl微咸水灌溉(T2)、CaCl_(2)微咸水灌溉(T3)、MgCl_(2)微咸水灌溉(T4)5个处理,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不同阳离子组成微咸水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随灌水次数增多,添加Na+处理的土壤大孔隙度显著降低,添加K^(+)、Ca^(2+)、Mg^(2+)处理的土壤大孔隙度显著增加,2022年添加Na+处理的大孔隙度平均降低了44.49%,添加K^(+)、Ca^(2+)、Mg^(2+)处理的土壤大孔隙度平均分别增加了5.73%、80.73%、25.75%;在2021—2022年期间,与CK相比,4种不同阳离子处理土壤孔隙成圆率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添加Ca^(2+)、Mg^(2+)处理增加显著,土壤孔隙成圆率平均增加区间分别为25.52%~30.94%、17.46%~23.19%;连续灌溉2a之后,添加Na+和K^(+)处理的土壤开裂程度加重,土壤稳定性变差,而添加Ca^(2+)和Mg^(2+)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入渗性能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结构 CT扫描技术 微咸水灌溉 阳离子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水环境对虾生存与K^+、Ca^(2+)、Mg^(2+)、Na^+/K^+及离子示数M/D的关系
4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宋怀龙 《现代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75-78,共4页
采用碱性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淡化幼虾的养殖试验,研究幼虾存活率与K+、Ca2+、Mg2+质量浓度及Na+/K+、离子系数(M/D)的关系,为内陆碱性水驯化养殖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在碱度为10.32~38.50 mmol/L,盐度1.02%~3.34%及pH 8.5~9.... 采用碱性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淡化幼虾的养殖试验,研究幼虾存活率与K+、Ca2+、Mg2+质量浓度及Na+/K+、离子系数(M/D)的关系,为内陆碱性水驯化养殖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在碱度为10.32~38.50 mmol/L,盐度1.02%~3.34%及pH 8.5~9.5的碱性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幼虾饲养27 d的存活率差异极显著(P<0.005),平均为(47.5±14.5)%。存活率与5因子间的相关性存在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其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他因子或因子组合的影响,且均不显著(P>0.05);与5因子间的偏相关性及复回归关系也都不显著(P>0.05)。驯化幼虾的生存能力与K+、Ca2+、Mg2+质量浓度及Na+/K+、M/D相关不明显;有效驯化可增强幼虾在内陆碱性水环境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水 对虾 存活率 阳离子组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uliarities of ZnCdSe Nanolayers by Chemical Deposition
5
作者 M. A. Jafarov E. F. Nasirov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3年第5期402-408,共7页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cularity near the solar spectrum region, of Zn1.xCdxSe nanofilms, nanoscale heterojunction prepared on silikon and alumminium substrates by precipitation from a...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cularity near the solar spectrum region, of Zn1.xCdxSe nanofilms, nanoscale heterojunction prepared on silikon and alumminium substrates by precipita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dark and light conductivity, spectrum and optical quenching of primary and impurity photoconductivity are investigated.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ontrolling ionic composition and HT (heat-treatment) conditions, one can purposely control the properties of Zn1-xCdxSe (0 ≤ x ≤ 0.6) films, achieve the appropriate degree of compensation of different recombination levels and traps attributed to intrinsic defects or impurities, which result in high level of photoelectrical parameters near the IR region. Just after deposition the photoconductivity spectrum maximum of Zn1-xCdxSe (0 〈 x 〈 0.6) films is observed at λ1 = 0.545 + 0.495/am versus the film 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bath deposition nanoparticle NANOFILMS nanoscale junction micro emulsion system PHOTOCONDUCTIVITY solar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