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无氧阈强度提高女飞行学员有氧耐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邢国友 《辽宁体育科技》 2010年第4期35-37,43,共4页
应用无氧阈强度对女飞行员进行训练,并与传统的训练方法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应用无氧阈强度训练可以提高对女飞行员的有氧耐力。
关键词 无氧阈强度 第九批女飞行员 有氧耐力 12MIN跑 训练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阈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IRS-2蛋白含量及磷酸化的影响
2
作者 王耀光 郭仁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84-387,共4页
观察乳酸阈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蛋白含量及磷酸化的影响.在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将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糖尿病对照组(n=10)和糖尿病运动组(20m/min组(n=10)).运动组每天运动50min,共6周.用We... 观察乳酸阈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蛋白含量及磷酸化的影响.在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将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糖尿病对照组(n=10)和糖尿病运动组(20m/min组(n=10)).运动组每天运动50min,共6周.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骼肌细胞IRS-2蛋白磷酸化程度.结果显示: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运动组IRS-2蛋白含量升高24.4%(P<0.01)、磷酸化提高37.2%(P<0.01).本实验提示,乳酸阈强度运动对IRS-2蛋白含量和磷酸化程度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阈强度运动 糖尿病大鼠 骨骼肌 IR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氧阈强度在武警特战队员5KM负重跑训练中的研究
3
作者 杨春华 张云丽 苟小平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以庆阳市24名武警特战队员为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用递增负荷方法测定武警特战队员的乳酸阈值,用乳酸阈强度—心率监控方法确定运动的无氧阈心率,根据无氧阈心率进行12周5km负重跑训练。试验结果显示,武警特战队员平均乳酸阈值为4... 以庆阳市24名武警特战队员为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用递增负荷方法测定武警特战队员的乳酸阈值,用乳酸阈强度—心率监控方法确定运动的无氧阈心率,根据无氧阈心率进行12周5km负重跑训练。试验结果显示,武警特战队员平均乳酸阈值为4.12±0.56mmol/L,乳酸阈训练强度为11.2±0.86km/h,对应的靶心率为166±18次/min。分12周的训练后,训练组最大摄氧量为51.37±2.87ml/kg/min,肺活量为4925±419ml,5km负重跑的成绩为21.11±0.46min,运动损伤1人;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45.19±3.63ml/kg/min,4325±405ml,23.92±0.45min,运动损伤4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在试验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乳酸 乳酸阈强度 5km负重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于通气阈强度运动对脑电地形图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律海涛 《湖北体育科技》 2003年第3期303-305,311,共4页
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小于通气阈强度负荷运动后即刻1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得出结论:小于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可改善和提高脑皮层神... 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小于通气阈强度负荷运动后即刻1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得出结论:小于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可改善和提高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小于通气阈强度运动 脑电地形图 脑电功率值 有氧体育运动 脑电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无氧阈强度训练与有氧能力提高的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梁锡华 温庄 沈金华 《湖北体育科技》 1992年第2期40-43,共4页
笔者通过试验与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无氧阈强度训练,可有效提高有氧能力的观点,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无氧阈强度训练与有氧能力提高的机制。
关键词 无氧阈强度 有氧能力 乳酸 生理循环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阈强度之上的跑台运动V^·O2不均衡的增加
6
作者 A·M·琼斯 谢红 《体育科技信息》 2000年第5期9-17,共9页
目的:此研究是为了寻找在运动强度范围内,V^·O2与跑速的关系。在乳酸阈(Tlac)之上恒定负荷的自行车运动中,V^·O2在3分钟内还未达到稳定状态,而是持续升高,延迟出现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或力竭。由于运动耗氩量的大部分(V^&... 目的:此研究是为了寻找在运动强度范围内,V^·O2与跑速的关系。在乳酸阈(Tlac)之上恒定负荷的自行车运动中,V^·O2在3分钟内还未达到稳定状态,而是持续升高,延迟出现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或力竭。由于运动耗氩量的大部分(V^·O2慢成分)仅被证明在Tlac之上的一定运动强度出现,设想在渐增负荷测试中各阶段持续足够长的时间,V^·O2慢成分将与Tlac同时出现。方法:5名男子做为受试者(平均值±SD,年龄31±2岁,V^·O2peak60.1±5.8ml·kg^-1·min^-1)在8天内进行4次相同的跑台测试.包括完成各持续2分钟的6个阶段,跑速逐级增加0.5km·h^-1,在第一次测试的每个阶段未采手指末梢血以确定Tlac在所有测试中,呼吸气体用Douglas袋采集.分别在每个阶段的3.0~3.75分和6.0~6,75分采集以确定在各阶段中V^·O2的增加(△V^·O2)。结果:每名受试者四次测试各阶段V^·O2平均值被确定出来,方差分析发现△V^·O2有明显增加是在Tlac跑速之上,而不是其下。结论:此研究结果证实,V^·O2慢成分和酸中毒的发生有紧密联系,并证明了在渐增负荷跑台运动中,Tlac之上的强度时,V^·O2与运动强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阈强度 跑台运动 V^·O2慢成分 有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无氧阈强度训练对青年男子竞走运动员有氧耐力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任博聪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第18期103-104,共2页
本文以有氧耐力、最大摄氧量以及无氧阈为根本,对男子竟走运动员展开训练,深入研究提升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方法及效果。研究对象为6名男子竟走运动员,测试内容包括最大摄氧量及个体无氧阈。通过对运动员进行为期16周无氧阈强度训练后参与... 本文以有氧耐力、最大摄氧量以及无氧阈为根本,对男子竟走运动员展开训练,深入研究提升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方法及效果。研究对象为6名男子竟走运动员,测试内容包括最大摄氧量及个体无氧阈。通过对运动员进行为期16周无氧阈强度训练后参与训练人员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最大摄氧量提高了5.73%,最大坡度提高了18%,最大通气量提高了11.45%;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提高了7.02%,氧脉搏提高了11.36%,坡度提高了2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阈强度 竞走运动员 有氧训练 青年男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氧阈强度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
8
作者 林正琦 《中国体育教练员》 1996年第1期24-25,45,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  无氧阈概念已广泛用于运动能力评价、成绩预测以及实际运动训练监督而成为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并已取得很大进展。1976年德国运动生理学家Mader和他的同事提出4mm/L的无氧阈概念,并广泛运用于田径、... 一、问题的提出  无氧阈概念已广泛用于运动能力评价、成绩预测以及实际运动训练监督而成为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并已取得很大进展。1976年德国运动生理学家Mader和他的同事提出4mm/L的无氧阈概念,并广泛运用于田径、游泳、划船等周期性长距离项目,使德国的整个竞技运动水平产生了实质性飞跃。以后他的同伴Kindermann提出个体无氧阈的概念,并将训练强度的安排与个体无氧阈特征相结合,使运动训练强度的制定进一步科学化,但长期以来无氧阈作为评定个体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运用于对长时间耐力性项目的机能评定和训练计划的制定。运用无氧阈对尤氧强度为主的短距离游泳项目迸行监控并围绕无氧阈来制定可行的个体有氧、无氧强度.将为无氧阈应用于无氧耐力训练开辟新的领域,并为无氧能力的提高棵体百广泛的讪l缤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速度 有氧能力 阈强度 血乳酸 个体无氧 运动员 无氧耐力 无氧能力 无氧强度 短距离游泳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Z50车轴钢的疲劳起裂阈值及强度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永翔 何忠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42,共7页
应用复型技术和逆序观测法对LZ50车轴钢光滑试样的早期疲劳短裂纹扩展行为进行试验研究。根据有效短裂纹理论,采用当量I型主导有效短裂纹的概念描述材料群体疲劳短裂纹萌生、扩展的规律,利用最大微观结构障碍的概念推导该材料的疲劳起... 应用复型技术和逆序观测法对LZ50车轴钢光滑试样的早期疲劳短裂纹扩展行为进行试验研究。根据有效短裂纹理论,采用当量I型主导有效短裂纹的概念描述材料群体疲劳短裂纹萌生、扩展的规律,利用最大微观结构障碍的概念推导该材料的疲劳起裂阈值及疲劳强度。研究结果如下:每个试样的有效短裂纹起源于试样表面的某些铁素体,这些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具有强烈的随机多裂纹特征;由于受最大微观组织障碍的约束,当量I型主导有效短裂纹的扩展率具有初期下降和后期上升的特征;疲劳短裂纹的起裂阈值与最低扩展率和最大材料微观组织障碍相关,其值为1.973 76MPa.m0.5;起裂阈值所对应的疲劳强度具有随表面缺陷当量尺寸的增加而下降的特点,当尺度大于50μm时,疲劳强度低于常规疲劳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轴钢 疲劳短裂纹 起裂 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阈强度运动对脑电地形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3-775,共3页
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通气阈强度负荷后即刻1min、及恢复2min后第3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得出结论: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使其产生复杂... 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通气阈强度负荷后即刻1min、及恢复2min后第3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得出结论: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使其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对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改善和提高是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阈强度运动 脑电功率值 脑电地形图 大脑皮质 神经细胞 代谢能力
原文传递
织物与皮肤动态接触下的湿感觉阈限与强度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昭华 唐香宁 +1 位作者 李俊 李璐瑶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100,共8页
为研究织物以不同速度与皮肤动态接触过程中对湿感觉的影响,分析了湿感觉绝对阈限与阈上强度的影响机制。通过向织物内添加定量的水,让受试者应用心理学标尺对湿感觉的阈上强度进行评分;然后通过注射泵向织物持续加水直至受试者感觉到湿... 为研究织物以不同速度与皮肤动态接触过程中对湿感觉的影响,分析了湿感觉绝对阈限与阈上强度的影响机制。通过向织物内添加定量的水,让受试者应用心理学标尺对湿感觉的阈上强度进行评分;然后通过注射泵向织物持续加水直至受试者感觉到湿,记录此时的加水量为绝对阈限;最后采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测试皮肤区域的温度变化,计算皮肤冷却率。结果表明:皮肤冷却率与湿感觉阈上强度呈正相关,与绝对阈限呈负相关;湿感觉阈上强度可根据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量、含水量和摩擦因数进行预测,绝对阈限可根据织物的润湿时间和摩擦因数进行预测;绝对阈限适用于评价皮肤在初始出汗状态下的湿敏感性,在皮肤大量出汗时用阈上强度可更好地评价湿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皮肤 动态接触 湿感觉 绝对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音段的强度差阈与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龙长才 唐超群 姚秋平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6-491,共6页
为研究不同持续时间纯音信号的强度差阈与强度的关系,采用计算机控制D/A合成在开始、结束处没有在传统测试中普遍存在的倾斜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测听信号,对持续时间为1ms、10ms、100ms、1000ms、5000ms、10000ms的1kHz纯音在声压为2... 为研究不同持续时间纯音信号的强度差阈与强度的关系,采用计算机控制D/A合成在开始、结束处没有在传统测试中普遍存在的倾斜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测听信号,对持续时间为1ms、10ms、100ms、1000ms、5000ms、10000ms的1kHz纯音在声压为20dB、30dB、40dB、50dB、60dB、70dB、80dB、90dB、100dB时的强度差阈进行了测量,测试方式为2AFC。所得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趋势与Riesz的纯音调制测试结果及饱和内部泊松噪声理论的预期有很大差别。所得不同持续时间信号的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只是Weber比随信号持续时间增加而减小,随着信号持续时间的增加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曲线趋于相同。这表明脉冲段比较法所得结果与Riesz的纯音调制测试结果及饱和内部泊松噪声理论的预期之间存在差别并不是因为脉冲段比较法采用长度有限的测听信号,并可能为听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音信号 强度 强度 响度 听觉
原文传递
三种强度运动对脑电地形图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叙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共3页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小于通气阈强度、通气阈强度、大于通气阈强度负荷后即刻1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结论: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小于通气阈强度、通气阈强度、大于通气阈强度负荷后即刻1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结论: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使其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对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很显著;大于通气阈强度运动后易使中枢神经细胞产生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于通气阈强度 通气阈强度 大于通气阈强度 脑电功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氧阈理论中的几个问题(综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洪长青 邓树勋 《体育学刊》 CAS 1997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无氧 乳酸阈强度 通气 最大吸氧量 几个问题 乳酸 耐力训练 运动生理学 sports 乳酸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女子50km团体项目的无氧阈训练与机能监控研究
15
作者 宋永旺 《辽宁体育科技》 2010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以广东省5名优秀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5周无氧阈强度的训练手段(10km×3-4组等)对50km团体项目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寻找此强度下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训练监控方法在此训练中的应用。方法:用功率自行车进... 目的:以广东省5名优秀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5周无氧阈强度的训练手段(10km×3-4组等)对50km团体项目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寻找此强度下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训练监控方法在此训练中的应用。方法: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测试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及相关指标、分析出无氧阈及其对应心率数值,同时将心率表结合测试的无氧阈心率及最大摄氧量心率综合运用监控训练完成情况。每周一晨测试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清睾酮(T)。结果:经5周冬训后,最大摄氧量没有明显变化,无氧阈心率明显升高(P<0.05),运动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5);第3、4周Hb、T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CK明显高于基础值(P<0.01);第3周BU明显高于基础值(P<0.01)。3周与2周相比,Hb明显下降,CK、BU明显升高(P<0.01);4周与3周相比,Hb明显回升,BU明显下降(P<0.05);5周与4周相比,Hb明显升高,CK明显下降,T明显回升(P<0.01)。结论:5周无氧阈强度的训练手段(10km×3-4组等),可以明显提高50km团体的有氧代谢能力;身体机能变化趋势与运动负荷的变化趋势相同,训练强度较大,但机体能够承受,训练量还有提升空间;心率表和无氧阈心率及最大摄氧量心率综合运用,可以有效监控训练完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女子50km团体项目 无氧阈强度 生化指标 机能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期帕金森病患者纯音听阈和差别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杰 黄昭鸣 +2 位作者 赵航 惠芬芬 余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1~3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纯音听阈及差别阈的特征。方法对32例PD患者(PD组)和32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频率差辨别阈和强度差辨别阈检测,比较两组结果。结果PD组1000、2000、4000、6000、8000... 目的探讨1~3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纯音听阈及差别阈的特征。方法对32例PD患者(PD组)和32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频率差辨别阈和强度差辨别阈检测,比较两组结果。结果PD组1000、2000、4000、6000、8000 Hz纯音听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组男、女性频率差辨别阈分别为81.19±17.10、85.53±45.13 Hz;对照组分别为43.93±31.20、46.04±51.57 Hz;PD组男、女性强度差辨别阈分别为5.39±1.40、4.99±1.89 dB;对照组分别为2.39±0.87、4.22±2.05 dB;PD组频率差辨别阈、强度差辨别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PD患者存在明显的中频和高频听力损失;PD患者频率差辨别阈、强度差辨别阈显著高于健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纯音听 差别 频率差辨别 强度差辨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离体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秀 陈莉芬 +1 位作者 吴万福 胡长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257-1259,1262,F0002,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氧处理时间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经(95%N2/5%CO2)混合气饱和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灌流缺氧,选取灌流10、15、20、25、30、35、404、5 min后8个时段,采用全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缺氧处理时间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经(95%N2/5%CO2)混合气饱和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灌流缺氧,选取灌流10、15、20、25、30、35、404、5 min后8个时段,采用全细胞记录模式测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电流钳下跃阶电流(+60 pA^+40 pA,step=10 pA,时长200 ms)刺激,测定神经细胞阈强度。对照组神经元灌流(95%O2/5%CO2)混合气饱和ACSF。结果缺氧处理15、20 min后神经细胞膜电位数值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氧处理30、35、404、5 min后神经细胞膜电位数值低于对照组膜电位(P<0.05)。神经细胞缺氧处理152、0 min后,其阈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缺氧处理30、35、40、45 min后神经细胞阈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早期神经细胞膜电位呈现超极化,阈强度增高,兴奋性降低;随缺氧程度加剧,神经细胞膜电位呈现去极化,阈强度减低,兴奋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神经元 兴奋性 膜电位 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酥对蟾蜍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薇薇 李兆平 艾洪滨 《食品与药品》 CAS 2008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蟾酥对蟾蜍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剥制的蟾蜍坐骨神经干分为4组,分别在林格溶液和浓度为0.1%,0.2%,0.4%的蟾酥溶液中浸泡,测定各组不同浸泡时间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宽度、传导速度、引起动作电位的阈强度及... 目的观察蟾酥对蟾蜍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剥制的蟾蜍坐骨神经干分为4组,分别在林格溶液和浓度为0.1%,0.2%,0.4%的蟾酥溶液中浸泡,测定各组不同浸泡时间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宽度、传导速度、引起动作电位的阈强度及不应期等电生理指标。结果经不同浓度蟾酥溶液处理后,引起神经干动作电位的阈强度和动作电位的宽度均增大,不应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结论蟾酥可降低神经的兴奋性,减慢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蟾蜍 坐骨神经 动作电位 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东吉 尚改萍 +3 位作者 曹文君 王黎敏 李淑芬 冯改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70-172,共3页
目的:应用电生理方法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制备好的神经干置于标准任氏液中浸泡20min(作为对照组)后;随机再分3个实验组,即川芎嗪5mg、10mg和15mg浸泡组,各组又分别浸泡5、10、15、20、25... 目的:应用电生理方法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制备好的神经干置于标准任氏液中浸泡20min(作为对照组)后;随机再分3个实验组,即川芎嗪5mg、10mg和15mg浸泡组,各组又分别浸泡5、10、15、20、25、30 min 6个时间点。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各组各浸泡时间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阈强度、最适强度和不应期等电生理指标。结果:经不同浓度盐酸川芎嗪液处理后,引起神经干动作电位的阈强度和最适强度增大,不应期延长,与浸泡前(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3组浓度间比较:随川芎嗪液浓度增高对神经干电生理指标影响越明显(P<0.05,P<0.01)。经任氏液重新浸泡,消失的动作电位仍可恢复。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能降低蟾蜍坐骨神经干的兴奋性,可逆性阻滞动作电位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芎嗪 蟾蜍坐骨神经干 动作电位 阈强度 最适强度 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运动处方设计方略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宏贵 王广兰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5,共7页
本文作为“55—65岁中老年人运动处方微机咨询系统”的子课题,对该年龄组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对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等要素的理论价值和确定方法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运动处方 健身阈强度 处方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