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礼仪与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明代阁权个案研究之一
被引量:
9
1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8-94,共7页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突破洪武祖制而实现阁权的扩张,必须具备诸多必要条件,它不可能在与皇帝的对抗中完成,更不可能通过挟持皇帝而侥幸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明朝内
阁
大礼议
杨廷和
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教学应有大视野——以“相权与阁权的比较”为例
2
作者
李玉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6年第4期61-64,共4页
在某一节课上,教师在讲完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内容后指出:宰相一定程度上能制约君权,而内阁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事实上,历史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合作、协调是主要的,而且相权对君权的制约是很脆弱的。说阁权不能制约君权也不符...
在某一节课上,教师在讲完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内容后指出:宰相一定程度上能制约君权,而内阁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事实上,历史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合作、协调是主要的,而且相权对君权的制约是很脆弱的。说阁权不能制约君权也不符合史实。只有把相权、阁权与君权的关系放在官僚制度的大背景下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官僚制度
君
权
相
权
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明代的阁权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9-94,共6页
明代内阁自建立以来,有四项制度一以贯之,法定阁权不是也不可能转化为相权。阁权完全从属于皇权,其主要政治功能是提高和强化专制主义皇权的统治效能。就明代的权力结构考察,内阁与司礼监是最重要的两个中枢机构,但二者郑不是国家...
明代内阁自建立以来,有四项制度一以贯之,法定阁权不是也不可能转化为相权。阁权完全从属于皇权,其主要政治功能是提高和强化专制主义皇权的统治效能。就明代的权力结构考察,内阁与司礼监是最重要的两个中枢机构,但二者郑不是国家最高一级行政实体,而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办事机构。因此,说阁权是相权的复活,或说其职任同于翰林学士,都有失于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阁权
明代内
阁
张居正
大学士
权
力结构
政治功能
权
力机构
王世贞
内
阁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嘉靖朝大礼议等事看阁权对皇权的制约
4
作者
孟广军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3期91-93,共3页
从嘉靖朝大礼议等事看阁权对皇权的制约孟广军极端君主专制状态下的君臣关系,历来是史学界的热门话题,其中阁权与皇权的关系更是突出的方面。本文拟通过对正嘉交替之际明世宗人继大统及大礼议等重大事件的剖析,就明代内阁对皇权的制...
从嘉靖朝大礼议等事看阁权对皇权的制约孟广军极端君主专制状态下的君臣关系,历来是史学界的热门话题,其中阁权与皇权的关系更是突出的方面。本文拟通过对正嘉交替之际明世宗人继大统及大礼议等重大事件的剖析,就明代内阁对皇权的制约问题试作探讨。一正嘉交替之际,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礼议
杨廷和
嘉靖朝
阁权
明代内
阁
明世宗
武宗遗诏
自卑心理
制约作用
兴献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阁权与部权之争的历史轨迹
5
作者
杨维波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大,内阁对六部之权的侵夺成为势所必然,并且越来越明显。而六部则以"祖制"作为最有力的武器与之抗争,阁、部之间的矛盾重重。可以说,内阁与六部的权力之争贯穿于永乐以后明代政治的历史,对明代政治发展...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大,内阁对六部之权的侵夺成为势所必然,并且越来越明显。而六部则以"祖制"作为最有力的武器与之抗争,阁、部之间的矛盾重重。可以说,内阁与六部的权力之争贯穿于永乐以后明代政治的历史,对明代政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阁权
部
权
历史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嘉靖时期阁权的畸变
6
作者
李佳桧
耿涛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2期47-48,共2页
内阁是明史研究的焦点问题。嘉靖朝是明朝内阁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把握此时内阁的变化显得格外重要。阁权的发展是有很强的时序性和延续性的,故此要着重把握阁权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在畸变之时与其他权力的关联及影响又是什么。
关键词
阁权
嘉靖
相
权
皇
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名实分离”:雍正帝对大学士选任制度的改革——兼谈阁权的“变异”
被引量:
2
7
作者
杜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6,108,共10页
雍正帝在大学士选任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新尝试。其举措出现了外任大学士、协办大学士、额外大学士等多种形式,他一方面通过提高大学士品级巩固大学士文臣首领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通过"名实分离"的方式虚化和拆解阁权,使原本单...
雍正帝在大学士选任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新尝试。其举措出现了外任大学士、协办大学士、额外大学士等多种形式,他一方面通过提高大学士品级巩固大学士文臣首领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通过"名实分离"的方式虚化和拆解阁权,使原本单一的"阁权"发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帝
大学士
改革
阁权
名实分离
原文传递
得志行道:张璁合法共治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8
作者
王红成
张之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第1期64-71,共8页
在大礼议当中,张璁不顾身家性命,维护世宗和兴献王的父子关系,与世宗建立了“相遇相保”的君臣关系。世宗接受了张璁提出的“君臣共治”的执政理念,张璁也因此获得了合法的共治权力,扩张阁权,内阁成为当时官僚系统的中枢机构。为确保官...
在大礼议当中,张璁不顾身家性命,维护世宗和兴献王的父子关系,与世宗建立了“相遇相保”的君臣关系。世宗接受了张璁提出的“君臣共治”的执政理念,张璁也因此获得了合法的共治权力,扩张阁权,内阁成为当时官僚系统的中枢机构。为确保官僚系统的合理运作,世宗和张璁重新划定了阁权范围,阁权得到提升的同时,仍保持在皇帝制度中的合理范围内,与君权共存而不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世宗
张璁
君臣
阁权
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嘉靖初年大礼之争与皇权的强化
9
作者
刘真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0-76,88,共8页
嘉靖初年的“大礼之争”,表面上是在争“考”争“庙礼”,实质上是皇权与阁权之争。嘉靖由藩王入登大位之时,左右无植根之党,皇权弱于阁权。在母妃蒋氏支持下,他利用干进之臣张璁、桂萼辈排陷阁臣,抑制阁权,从而不仅取得了争“考”、争...
嘉靖初年的“大礼之争”,表面上是在争“考”争“庙礼”,实质上是皇权与阁权之争。嘉靖由藩王入登大位之时,左右无植根之党,皇权弱于阁权。在母妃蒋氏支持下,他利用干进之臣张璁、桂萼辈排陷阁臣,抑制阁权,从而不仅取得了争“考”、争“庙札”的胜利,而且大大强化了皇权。“大礼之争”影响了嘉靖皇帝的性格形成,改换了明代中叶的政治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阁权
杨廷和
嘉靖初
言官
内
阁
礼部
诏狱
翰林
尚书
廷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朝皇权治国与名臣治国
10
作者
杨城新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在政治制度上,做到了尽善尽美,明朝二百多年十六任皇帝,大多有过励精图治之象,更有太祖、成祖、仁宗、孝宗等被认为有明君之风采。然而皇权治国,终归要有辅政之才,因此内阁设立,阁臣登上历史舞台...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在政治制度上,做到了尽善尽美,明朝二百多年十六任皇帝,大多有过励精图治之象,更有太祖、成祖、仁宗、孝宗等被认为有明君之风采。然而皇权治国,终归要有辅政之才,因此内阁设立,阁臣登上历史舞台。在明朝政治中,阁臣扮演过重要角色,既有三杨齐心协力佐助皇帝之现象,也有严嵩、徐阶相互倾轧之混乱,更有张居正权倾朝野之怪状。名臣治国,表面是弥补皇帝怠政之策,实际上也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佐证。皇权不具有稳定性,阁权又受皇权控制,过于随意,专制政权,终究不能善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皇
权
阁权
内
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二十年来明代监察研究回顾
被引量:
2
11
作者
廖元琨
段颖惠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2-15,共4页
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强化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在这一系列的研究当中,对明代监察制度的研究也越来越突显出来,成为中央集权模式系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诸多专家学者对明代的监察制度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监察
官僚
皇
权
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杨廷和悲剧产生的原因
12
作者
孙彩霞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4,共2页
明武宗崩逝,无子承位,内阁首辅杨廷和主张迎立兴世子,换来了其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然至嘉靖三年,杨廷和乞休,而世宗却不作挽留,致其以悲剧结局。本文试从其与世宗在“大礼议”中的理念之争、阁权与皇权的矛盾及其与张璁派的矛盾分析其...
明武宗崩逝,无子承位,内阁首辅杨廷和主张迎立兴世子,换来了其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然至嘉靖三年,杨廷和乞休,而世宗却不作挽留,致其以悲剧结局。本文试从其与世宗在“大礼议”中的理念之争、阁权与皇权的矛盾及其与张璁派的矛盾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其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乃是封建君主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廷和
阁权
皇
权
张璁派
封建君主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璁与嘉靖内阁
被引量:
11
13
作者
田澍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嘉靖时期是明代内阁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张璁是这一时期内阁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世宗在大礼议中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对在皇权许可范围内提升内阁的地位和扩大内阁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面对议礼余波和复杂的权力斗争,世宗四次罢免张璁...
嘉靖时期是明代内阁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张璁是这一时期内阁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世宗在大礼议中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对在皇权许可范围内提升内阁的地位和扩大内阁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面对议礼余波和复杂的权力斗争,世宗四次罢免张璁,但又很快起用,并给予较大权力,使其协助世宗实现了皇权的顺利转移,稳定了嘉靖政治,客观上也强化了内阁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
大礼议
明世宗
张璁
内
阁
阁权
原文传递
题名
大礼仪与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明代阁权个案研究之一
被引量:
9
1
作者
田澍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8-94,共7页
文摘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突破洪武祖制而实现阁权的扩张,必须具备诸多必要条件,它不可能在与皇帝的对抗中完成,更不可能通过挟持皇帝而侥幸成功。
关键词
历史研究
明朝内
阁
大礼议
杨廷和
阁权
Keywords
cabinet of the Ming Dynasty Da Li Yi (大礼议) YANG Tinghe cabinet power distortion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教学应有大视野——以“相权与阁权的比较”为例
2
作者
李玉
机构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出处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6年第4期61-64,共4页
文摘
在某一节课上,教师在讲完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内容后指出:宰相一定程度上能制约君权,而内阁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事实上,历史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合作、协调是主要的,而且相权对君权的制约是很脆弱的。说阁权不能制约君权也不符合史实。只有把相权、阁权与君权的关系放在官僚制度的大背景下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官僚制度
君
权
相
权
阁权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明代的阁权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渡
机构
上海师大历史系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9-94,共6页
文摘
明代内阁自建立以来,有四项制度一以贯之,法定阁权不是也不可能转化为相权。阁权完全从属于皇权,其主要政治功能是提高和强化专制主义皇权的统治效能。就明代的权力结构考察,内阁与司礼监是最重要的两个中枢机构,但二者郑不是国家最高一级行政实体,而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办事机构。因此,说阁权是相权的复活,或说其职任同于翰林学士,都有失于片面。
关键词
《明史》
阁权
明代内
阁
张居正
大学士
权
力结构
政治功能
权
力机构
王世贞
内
阁
制度
分类号
D69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嘉靖朝大礼议等事看阁权对皇权的制约
4
作者
孟广军
机构
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3期91-93,共3页
文摘
从嘉靖朝大礼议等事看阁权对皇权的制约孟广军极端君主专制状态下的君臣关系,历来是史学界的热门话题,其中阁权与皇权的关系更是突出的方面。本文拟通过对正嘉交替之际明世宗人继大统及大礼议等重大事件的剖析,就明代内阁对皇权的制约问题试作探讨。一正嘉交替之际,内...
关键词
大礼议
杨廷和
嘉靖朝
阁权
明代内
阁
明世宗
武宗遗诏
自卑心理
制约作用
兴献帝
分类号
K249.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阁权与部权之争的历史轨迹
5
作者
杨维波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文摘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大,内阁对六部之权的侵夺成为势所必然,并且越来越明显。而六部则以"祖制"作为最有力的武器与之抗争,阁、部之间的矛盾重重。可以说,内阁与六部的权力之争贯穿于永乐以后明代政治的历史,对明代政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关键词
明代
阁权
部
权
历史轨迹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cabinet power
power of Six I)epartments
history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嘉靖时期阁权的畸变
6
作者
李佳桧
耿涛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2期47-48,共2页
文摘
内阁是明史研究的焦点问题。嘉靖朝是明朝内阁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把握此时内阁的变化显得格外重要。阁权的发展是有很强的时序性和延续性的,故此要着重把握阁权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在畸变之时与其他权力的关联及影响又是什么。
关键词
阁权
嘉靖
相
权
皇
权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名实分离”:雍正帝对大学士选任制度的改革——兼谈阁权的“变异”
被引量:
2
7
作者
杜望
机构
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6,108,共10页
文摘
雍正帝在大学士选任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新尝试。其举措出现了外任大学士、协办大学士、额外大学士等多种形式,他一方面通过提高大学士品级巩固大学士文臣首领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通过"名实分离"的方式虚化和拆解阁权,使原本单一的"阁权"发生变异。
关键词
雍正帝
大学士
改革
阁权
名实分离
Keywords
Emperor Yongzheng(雍正)
grand secretary
reform
the power of the cabinet headed by a grand secretary
disassembled power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4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得志行道:张璁合法共治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8
作者
王红成
张之佐
机构
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第1期64-71,共8页
基金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明清时期甘肃书院与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研究”(2019-GMD-042)。
文摘
在大礼议当中,张璁不顾身家性命,维护世宗和兴献王的父子关系,与世宗建立了“相遇相保”的君臣关系。世宗接受了张璁提出的“君臣共治”的执政理念,张璁也因此获得了合法的共治权力,扩张阁权,内阁成为当时官僚系统的中枢机构。为确保官僚系统的合理运作,世宗和张璁重新划定了阁权范围,阁权得到提升的同时,仍保持在皇帝制度中的合理范围内,与君权共存而不悖。
关键词
明世宗
张璁
君臣
阁权
共治
Keywords
Ming Shizong
Zhang Cong
monarch and minister
cabinet power
Co-governance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靖初年大礼之争与皇权的强化
9
作者
刘真武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0-76,88,共8页
文摘
嘉靖初年的“大礼之争”,表面上是在争“考”争“庙礼”,实质上是皇权与阁权之争。嘉靖由藩王入登大位之时,左右无植根之党,皇权弱于阁权。在母妃蒋氏支持下,他利用干进之臣张璁、桂萼辈排陷阁臣,抑制阁权,从而不仅取得了争“考”、争“庙札”的胜利,而且大大强化了皇权。“大礼之争”影响了嘉靖皇帝的性格形成,改换了明代中叶的政治面貌。
关键词
阁权
杨廷和
嘉靖初
言官
内
阁
礼部
诏狱
翰林
尚书
廷臣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朝皇权治国与名臣治国
10
作者
杨城新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出处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文摘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在政治制度上,做到了尽善尽美,明朝二百多年十六任皇帝,大多有过励精图治之象,更有太祖、成祖、仁宗、孝宗等被认为有明君之风采。然而皇权治国,终归要有辅政之才,因此内阁设立,阁臣登上历史舞台。在明朝政治中,阁臣扮演过重要角色,既有三杨齐心协力佐助皇帝之现象,也有严嵩、徐阶相互倾轧之混乱,更有张居正权倾朝野之怪状。名臣治国,表面是弥补皇帝怠政之策,实际上也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佐证。皇权不具有稳定性,阁权又受皇权控制,过于随意,专制政权,终究不能善终。
关键词
明朝
皇
权
阁权
内
阁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imperial power
power of the cabinet
cabinet
分类号
D0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二十年来明代监察研究回顾
被引量:
2
11
作者
廖元琨
段颖惠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摘
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强化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在这一系列的研究当中,对明代监察制度的研究也越来越突显出来,成为中央集权模式系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诸多专家学者对明代的监察制度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监察
官僚
皇
权
阁权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bureaucracy
imperial power
cabinet power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杨廷和悲剧产生的原因
12
作者
孙彩霞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4,共2页
文摘
明武宗崩逝,无子承位,内阁首辅杨廷和主张迎立兴世子,换来了其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然至嘉靖三年,杨廷和乞休,而世宗却不作挽留,致其以悲剧结局。本文试从其与世宗在“大礼议”中的理念之争、阁权与皇权的矛盾及其与张璁派的矛盾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其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乃是封建君主专制。
关键词
杨廷和
阁权
皇
权
张璁派
封建君主专制
Keywords
Yang Tinghe
cabinet power
imperial power
the Group of Zhang Cong
the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璁与嘉靖内阁
被引量:
11
13
作者
田澍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文摘
嘉靖时期是明代内阁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张璁是这一时期内阁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世宗在大礼议中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对在皇权许可范围内提升内阁的地位和扩大内阁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面对议礼余波和复杂的权力斗争,世宗四次罢免张璁,但又很快起用,并给予较大权力,使其协助世宗实现了皇权的顺利转移,稳定了嘉靖政治,客观上也强化了内阁职能。
关键词
嘉靖
大礼议
明世宗
张璁
内
阁
阁权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礼仪与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明代阁权个案研究之一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历史教学应有大视野——以“相权与阁权的比较”为例
李玉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明代的阁权
李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嘉靖朝大礼议等事看阁权对皇权的制约
孟广军
《北方论丛》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明代阁权与部权之争的历史轨迹
杨维波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浅议嘉靖时期阁权的畸变
李佳桧
耿涛
《黑龙江史志》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名实分离”:雍正帝对大学士选任制度的改革——兼谈阁权的“变异”
杜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原文传递
8
得志行道:张璁合法共治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王红成
张之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嘉靖初年大礼之争与皇权的强化
刘真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明朝皇权治国与名臣治国
杨城新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近二十年来明代监察研究回顾
廖元琨
段颖惠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析杨廷和悲剧产生的原因
孙彩霞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张璁与嘉靖内阁
田澍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