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粤赣边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内蕴与路径探析——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1
作者 肖为 张凯耀 王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年第5期132-136,共5页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重大。闽粤赣边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探析具体融合路径具有创新性、可实践性,前景可观。理论层面,该文从边区红色文化资源出发,剖析其融入广东海洋大学思政教育的时...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重大。闽粤赣边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探析具体融合路径具有创新性、可实践性,前景可观。理论层面,该文从边区红色文化资源出发,剖析其融入广东海洋大学思政教育的时代内蕴,同时分析该校思政教育现状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面临的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瓶颈问题。实践层面,从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实践4方面详细探究融入路径。理论与实践证明多元化、时代化、动态化探索实践能克服该校思政教育现存问题,推动闽粤赣边区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其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赣边区 红色文化资源 思政教育 教育改革 高校思政 广东海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义彬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4-927,共4页
“客家人”是从西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原因,从黄河流域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各地的中原汉人。他们分散分布于国内10省区和海外85个国家和地区,而闽、粤、赣三省的龙岩、梅州、赣州等市是主要集中居住区。近年来,闽... “客家人”是从西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原因,从黄河流域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各地的中原汉人。他们分散分布于国内10省区和海外85个国家和地区,而闽、粤、赣三省的龙岩、梅州、赣州等市是主要集中居住区。近年来,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发展迅速,本区具有较好资源基础,基本符合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且旅游开发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包括:树立客家民居、民俗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促进产品组合开发,即项目组合、时间组合、空间组合;加强区域合作,减弱内部不良竞争,提升整体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有效地利用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条件,实施产品开发策略,才能促进本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赣 客家地区 旅游产品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水平的测定:理论与实证研究——闽粤赣边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工业水平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燕 李云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5-52,共8页
本文在对各种工业化水平测定理论进行述评的基础上 ,用钱纳里模型比较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闽粤赣经济区工业化水平 ,并总结了闽粤赣经济区工业化的特点 。
关键词 工业化水平 钱纳里模型 闽粤赣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工业化战略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赣边客家古民居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邱国锋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7-761,共5页
在特殊历史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闽粤赣边客家古民居 ,以其特有的风格和韵律而蜚声海内外 ,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应该深入研究 ,重点开发 。
关键词 客家人 古民居 旅游开发 闽粤赣边境地区 建筑风格 文化内涵 资金 客源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赣三角地带典型客家民居及其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被引量:11
5
作者 罗迎新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4,316,共7页
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根在中原的客家人因客居地区不同,其民居建筑因地而异;地处闽粤赣三角地带的客家民居,以永定的土楼、梅州的围龙屋和赣南的围屋,并称客家三大典型代表性民居,其造型规模和建筑艺术渊源来自北方中原的建筑造型艺术... 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根在中原的客家人因客居地区不同,其民居建筑因地而异;地处闽粤赣三角地带的客家民居,以永定的土楼、梅州的围龙屋和赣南的围屋,并称客家三大典型代表性民居,其造型规模和建筑艺术渊源来自北方中原的建筑造型艺术和夯土技术,建筑形态以方形、圆形为主,强调中轴对称位置,土楼、围屋的防卫功能突出,围龙屋的开放功能显著。应用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分析了影响闽粤赣三角地带典型客家民居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因素,认为客家民居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同类型非替代性竞争。同时,提出了客家民居旅游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加强区域合作与规划、资源互补与联动发展的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赣 客家 民居 空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文化与权力——明清时期闽粤赣边乡村风水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福昌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2-169,共8页
风水既是一种文化,一种自然观;也是一种角逐权力的工具。明清时期,闽粤赣边风水十分兴盛,其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处在当时全国的前列。在自然生态意义上,风水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安全,表达着人类"诗意的栖... 风水既是一种文化,一种自然观;也是一种角逐权力的工具。明清时期,闽粤赣边风水十分兴盛,其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处在当时全国的前列。在自然生态意义上,风水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安全,表达着人类"诗意的栖居"的愿望,是一种讲安全、求生存、谋发展的模式。在社会生态意义上,经过族老乡绅的诠释和装饰,风水化约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给人以心理慰藉,从精神上激励人们奋斗。风水也被当作一种与外族争占生存资源的工具,在地方社会中,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文化 权力 闽粤赣 风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合作视角下的客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闽粤赣交界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海燕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5-138,共4页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闽粤赣客家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和市场具有相似性,旅游开发潜力大,应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组成客家文化旅游大区,共打"...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闽粤赣客家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和市场具有相似性,旅游开发潜力大,应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组成客家文化旅游大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赣 客家文化 区域合作 旅游
原文传递
闽粤赣经济区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燕 贾俊丽 李云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8-82,91,共6页
借助假设,利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吉尼系数、各地市人均CDP相当于本区人均GDP平均值的百分比等指标,对闽粤赣经济区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相关研究结论,提出本区域必须首先考察区域差异并利用区域差异特点来发展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闽粤赣经济区 实证研究 经济差异 产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赣”经济区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燕 黄曼慧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福建 广东 江西 闽粤赣经济区 产业结构 产业素质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金琳 赖善业 吴建新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99-102,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景区的环境、产品、资源、开发条件等进行调研。结果表明闽粤赣各地旅游部门各自为政、划地为牢、重复建设,都在打着"客家文化"这块金字招牌...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景区的环境、产品、资源、开发条件等进行调研。结果表明闽粤赣各地旅游部门各自为政、划地为牢、重复建设,都在打着"客家文化"这块金字招牌来吸引游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过度。为此,笔者提出加强闽粤赣区域合作,开展生态体育旅游,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赣 客家 生态体育旅游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闽粤赣边山区客家人的农业拓殖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运员 杨载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984-11986,共3页
分析了闽粤赣边山区客家农业拓殖活动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农业拓殖活动中特有的客家文化适应机制。
关键词 闽粤赣 山区 客家人 农业拓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苏区的客家妇女生活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重光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5年第1期42-51,共10页
本文比较全面的探讨了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苏区的客家妇女生活。认为在中央苏区进行革命斗争 的岁月,广大群众经常处在紧张、热情、亢奋当中,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客家妇女生活的变化尤其巨大。 她们或亲上战场,或在后方大搞生产,... 本文比较全面的探讨了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苏区的客家妇女生活。认为在中央苏区进行革命斗争 的岁月,广大群众经常处在紧张、热情、亢奋当中,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客家妇女生活的变化尤其巨大。 她们或亲上战场,或在后方大搞生产,节衣缩食支援前方;她们移风易俗,在婚姻自主、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 的进步;她们创造和编演革命文艺,也尽情享受革命文艺,在物质上、精神上,在家庭内和社会上,生活都换了个 样。她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为革命为社会的付出是巨大的,但她们的内心世界是空前充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 闽粤赣苏区 客家 妇女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潮州与闽粤赣边的寇乱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占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4,共7页
宋代潮州及周边地区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寇盗之区。食盐走私、赋税科扰、兵士劫掠及国家军事布防的薄弱等是寇乱生发的主要原因;寇盗基本上由闽粤赣边山区的“山贼”和闽粤沿海的“海寇”组成,乱事始于北宋而盛于南宋;寇乱的性质颇为复杂,... 宋代潮州及周边地区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寇盗之区。食盐走私、赋税科扰、兵士劫掠及国家军事布防的薄弱等是寇乱生发的主要原因;寇盗基本上由闽粤赣边山区的“山贼”和闽粤沿海的“海寇”组成,乱事始于北宋而盛于南宋;寇乱的性质颇为复杂,不能一概目为“农民起义”,从根本上说来,它实际上是中原王朝国家化过程向东南沿海地区推进的产物。寇乱对宋代潮州及周边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潮州 闽粤赣 寇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闽粤赣边的城防、食盐走私与地方社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坚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88-93,共6页
通过闽粤赣边城墙的修筑情况及基层武力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两宋时期国家政策在闽粤赣三路之间所出现的倾斜性,即在政策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闽、赣二路,体现出不同的统治理念,从而影响着地方社会的发展格局。北宋时期一度活跃于闽粤赣三边的... 通过闽粤赣边城墙的修筑情况及基层武力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两宋时期国家政策在闽粤赣三路之间所出现的倾斜性,即在政策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闽、赣二路,体现出不同的统治理念,从而影响着地方社会的发展格局。北宋时期一度活跃于闽粤赣三边的食盐走私活动,在南宋时期变得更频繁更有组织性,成为引发地方动乱的最大因素,在产盐区、乏盐区及过渡区之间食盐的流通路线上,盐寇与土豪等地方势力、地方执法人员以及地方居民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交际网络,成为官府实施缉捕的最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闽粤赣边区 食盐走私 地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闽粤赣边区的“盐粮流通”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琍 《盐业史研究》 2006年第3期33-39,共7页
闽粤赣边区,在行政上隶属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历史上闽西、粤东均缺粮。赣南盛产粮食。汀食福建盐,赣南食淮盐。而汀、赣人民喜食潮盐。盐粮丰缺分布不一致,曾导致闽粤赣地区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形成了闽粤赣边区的“盐粮流通”状况... 闽粤赣边区,在行政上隶属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历史上闽西、粤东均缺粮。赣南盛产粮食。汀食福建盐,赣南食淮盐。而汀、赣人民喜食潮盐。盐粮丰缺分布不一致,曾导致闽粤赣地区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形成了闽粤赣边区的“盐粮流通”状况。明清时期,闽粤赣边区的“盐粮流通”往来更加频繁,并最终促使了该地区经济区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闽粤赣边区 盐粮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慧娟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17,共8页
应用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对闽粤赣边客家地区——龙岩、梅州、赣州三市旅游合作的共生条件进行分析,从共生行为模式和共生组织模式探讨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合作模式。并从整合旅游资源、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共建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构... 应用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对闽粤赣边客家地区——龙岩、梅州、赣州三市旅游合作的共生条件进行分析,从共生行为模式和共生组织模式探讨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合作模式。并从整合旅游资源、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共建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构建旅游产业协作区等方面,对该区域对称互惠共生及一体化共生模式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赣 客家地区 旅游合作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赣边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燕赟 郑国诜 《龙岩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99-105,共7页
闽粤赣边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较低、波动大、增长乏力,虽然地处(或靠近)东部地区,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长期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农民财产积累不足;较为落后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以及生态功能的承担制约了农民收入... 闽粤赣边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较低、波动大、增长乏力,虽然地处(或靠近)东部地区,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长期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农民财产积累不足;较为落后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以及生态功能的承担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无法支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地少林多、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相对滞后的农村制度改革,导致土地流转增收困难,农民集体资产收益保障不足。因此,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做大农业经济;加快土地政策创新,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农民财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赣 农民 财产性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来闽粤赣边乡村的经济开发与生态破坏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福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自明清至民国,闽粤赣边农田的垦辟、薪柴的采伐、乡村造纸业以及放火烧山对森林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闽粤赣边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度相对较大,雨季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甚至崩岗的现象随之加剧。同时,野生动物不断... 自明清至民国,闽粤赣边农田的垦辟、薪柴的采伐、乡村造纸业以及放火烧山对森林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闽粤赣边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度相对较大,雨季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甚至崩岗的现象随之加剧。同时,野生动物不断减少,自然灾害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赣 乡村经济 生态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与闽粤赣边经济区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燕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不应忽视闽粤赣边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本质是产业合作,闽粤赣边经济区应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性,划分为三大层次区域进行产业分工,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石化五大产业为... 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不应忽视闽粤赣边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本质是产业合作,闽粤赣边经济区应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性,划分为三大层次区域进行产业分工,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石化五大产业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理论 产业合作 闽粤赣边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闽粤赣边区盐商贩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琍 《盐业史研究》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闽粤赣边区是一约定俗成的地理名称,在行政上隶属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清代闽粤赣边区的私盐贩卖异常盛行,盐商贩私的方式也很多,如打着官府名义,侵入其他盐区,即所谓借帑行私;子盐名目也是盐商借以用来夹带... 闽粤赣边区是一约定俗成的地理名称,在行政上隶属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清代闽粤赣边区的私盐贩卖异常盛行,盐商贩私的方式也很多,如打着官府名义,侵入其他盐区,即所谓借帑行私;子盐名目也是盐商借以用来夹带行私的一种途径;盐商与盐务官员还合伙借融销名目贩运私盐;此外,还往往"暗结枭徒,勾通兴贩"等等。造成盐商频频贩私的原因主要是闽粤赣边区特殊的自然条件、盐商的求利思想以及市场的需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闽粤赣边区 盐商 贩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