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颌面发育期恒前牙牙体缺损间隙维持的临床研究
- 1
-
-
作者
陈震
胡斐
-
机构
广东东莞康华医院口腔科
广东东莞康华医院生殖中心
-
出处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684-685,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颌面发育期恒前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时机。方法:收集颌面发育期恒前牙牙体缺损需进行修复的病例32例,拍摄口内照片,采用图形处理软件分析缺损位置、形态对缺损间隙的影响,并据此确定牙体缺损修复的时机。结果:32例需进行缺损修复的病例中,12例间隙异常,20例间隙正常。邻接点破坏且未进行间隙维持,待颌面发育期完成后将导致牙间隙异常。结论:邻接点破坏与否可以作为是否需要进行间隙维持的依据,有助于临床上选择缺损修复的正确时机。
-
关键词
恒牙
牙体缺损
间隙维持
发育期
-
分类号
R781.0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个别前牙缺失过渡性粘接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潘杏兰
周少云
庄海燕
-
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
-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77-2478,共2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及总结前牙粘接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及美学修复的经验。方法:近5年对161例青少年前牙缺失患者采用粘接固定义齿进行过渡性修复,分析脱落原因及评价其美学效果。结果:前牙经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后,美学及临床效果满意,能维持至永久修复。失败病例修复体脱落时间集中在粘接后3~6个月,下中切牙多见,脱落界面位于牙釉质和粘接剂之间。对于缺牙间隙过大或过小者,上前牙应当严格要求中线对称,形态可与对侧同名牙略有出入。下前牙则形态与对侧牙同名牙对称,中线可略偏移。结论:在不制备辅助固位形的情况下,青少年前牙采用粘接固定义齿修复效果良好,能起到间隙维持作用,是较好的过渡性修复方式,且能防止两侧金属翼板脱落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的龋坏。
-
关键词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粘结剂
过渡性修复
间隙维持
-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783.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杜芹
杨一凡
贾淑娴
李小兵
-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早期矫治专科
-
出处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77-85,共9页
-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2ZDYF2835)。
-
文摘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早期混合牙列阶段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6~10岁的儿童发病率为0.83%~8.7%,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近中阻生,可伴随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和间隙丧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会导致患儿发生第二乳磨牙早失、牙弓发育不足与后牙段牙列严重拥挤等问题,预防及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与牙、牙槽骨及颌骨之间差异性生长发育平衡破坏有关,其病因可分为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并采用分牙法、第二乳磨牙远中片切及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等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常用治疗方案进行述评,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第一恒磨牙
异位萌出
牙根吸收
乳牙早失
间隙维持
早期矫治
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
-
Keywords
malocclusion
the first permanent molar
ectopic eruption
tooth root resorption
premature loss of primary teeth
space maintenance
early orthodontic treatment
distal movement of the first permanent molar
-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改良铸造式阻萌器的临床运用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曾阳
-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西南医科大学口颌面修复与再生实验室
-
出处
《西南军医》
2021年第4期377-380,共4页
-
基金
泸州市人民政府-西南医科大学联合项目(项目编号:2020LZXNYDJ05)
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2016]11号(项目编号:201510)。
-
文摘
目的评价传统丝圈式阻萌器、改良铸造式阻萌器以及未采用阻萌器在第二乳磨牙早失情况下缺牙间隙维持情况、第一磨牙牙周情况以及后继第二前磨牙牙体情况。方法选择因龋致第二乳磨牙早失且第一磨牙牙冠萌出的患儿共120例,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佩戴改良铸造式阻萌器(改良组)、传统丝圈式阻萌器(传统组)及不戴阻萌器(对照组)三组,比较治疗结束后三组间缺牙间隙变化、第一磨牙牙周情况以及后继第二前磨牙牙体情况。结果通过对3组患儿缺牙间隙变化情况的分析比较,证明阻萌器可以通过防止缺隙两侧邻牙的异常移动来维持缺牙间隙(P <0.05);同时改良铸造式阻萌器更加有利于基牙牙周以及后继恒牙健康(P <0.05)。结论推荐使用阻萌器,能保持乳牙早失后形成的间隙,同时改良铸造式阻萌器更加有利于口腔清洁的维护,为后继恒牙的正常萌出提供保证。
-
关键词
阻萌器
间隙维持
乳磨牙早失
-
分类号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