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羟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成人脓毒性休克的疗效对比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鲜蓉梅 匡微 +1 位作者 苏亚东 邓松 《黑龙江医药》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间羟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治疗成人脓毒性休克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对比以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2例入组病例根据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抗休克治疗的不同分为去甲肾组(n=54)和间羟胺组(n=28),观察与... 目的:探究间羟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治疗成人脓毒性休克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对比以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2例入组病例根据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抗休克治疗的不同分为去甲肾组(n=54)和间羟胺组(n=28),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血乳酸水平以及28天内生存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等情况。结果:间羟胺组患者较去甲肾组在治疗后仅在治疗后4天、7天两组患者的HR、MAP、CVP、Lac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0天、14天、20天、28天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趋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逐步恢复,两组患者的SCr、BUN均逐步降低,尿量均逐步增加,且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羟胺组患者较去甲肾组在治疗后4天、7天、10天、14天、20天、28天的SCr、BUN改善更佳,尿量恢复更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去甲肾组对照,间羟胺组患者较去甲肾组的28天生存率稍高,住院时间稍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羟胺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休克解除与血流动力学稳定中,间羟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临床效应相近,但对于改善和保护患者肾功能间羟胺具备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胺 血流动力学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妥拉明联合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儿的影响
2
作者 胡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联合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患儿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参考组应用重酒石酸间羟胺注...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联合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患儿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参考组应用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应用酚妥拉明联合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水平、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重酒石酸间羟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其炎性反应,促进其血气指标改善,提升其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妥拉明 重酒石酸间羟胺 重症肺炎 小儿 炎症因子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间羟胺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宋伟 刘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9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间羟胺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将间羟胺治疗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间羟胺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将间羟胺治疗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联用乌司他丁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炎症水平、氧化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酶指标、免疫功能、病情严重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率(HR)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指数(SV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间羟胺可提高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加快炎症消退,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阻止病情进展,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乌司他丁 间羟胺 氧化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羟胺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
4
作者 林小玲 杨丽萍 陈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间羟胺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待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腰硬联合麻醉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联合治疗... 目的:探究间羟胺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待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腰硬联合麻醉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联合治疗组给予间羟胺联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率(HR)、心脏指数(CI),手术指标,新生儿缺氧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DBP、SBP、MAP下降,但联合治疗组DBP、SBP、MAP均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R、CO、CI均降低,但联合治疗组HR、CO、CI均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液体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羟胺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干预,能较好地维护产妇血压、心率水平,调节产妇血流动力学,对新生儿Apgar评分有较小的影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羟胺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推注间羟胺治疗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量效关系
5
作者 史洪枢 沈耀华 +1 位作者 林素凤 王宏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术中出现低血压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的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择期单胎妊娠,孕足月,年龄>18岁,ASA分级Ⅱ级,体质量指数≤35 kg/m^(2),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的剖宫产术产妇75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术中出现低血压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的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择期单胎妊娠,孕足月,年龄>18岁,ASA分级Ⅱ级,体质量指数≤35 kg/m^(2),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的剖宫产术产妇75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即静脉推注间羟胺0.2 mg、0.3 mg、0.4 mg、0.5 mg、0.6 mg不同剂量(D1组、D2组、D3组、D4组和D5组),每组各15例。术中记录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有无出现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战,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低血压时给予间羟胺后有无发生高血压,新生儿脐动脉血气,计算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等指标。采用Probit回归分析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的量效关系,分析半数有效剂量(ED_(50))、90%有效剂量(ED_(90))。结果 5组产妇静脉推注间羟胺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随间羟胺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而高血压的发生率及治疗术中低血压的有效率随间羟胺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治疗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ED_(50)为0.37(95%CI:0.27~0.46)mg,ED_(90)为0.71(95%CI:0.58~1.15)mg。5组产妇新生儿脐动脉的p H值、PO_(2)、PCO_(2)、碱剩余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治疗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ED_(50)、ED_(90)分别为0.37 mg(95%CI:0.27~0.46)mg和0.71(95%CI:0.58~1.1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羟胺 剖宫产 蛛网膜下腔麻醉 低血压 剂量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羟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李秋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间羟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8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7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38例,间羟胺治疗);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 目的:探讨间羟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8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7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38例,间羟胺治疗);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心脏指数(CI)]、肾功能指标、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h后心率较治疗前低,MAP、CI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治疗12h后心率、MAP、C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研究组Scr、BUN水平较对照组低,CCr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8d病死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间羟胺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护肾功能,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间羟胺 肾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酒石酸间羟胺在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张梅芳 高映东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0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重酒石酸间羟胺对降低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发生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全身麻醉的100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全麻诱导期均实施相同全麻... 目的:探讨重酒石酸间羟胺对降低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发生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全身麻醉的100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全麻诱导期均实施相同全麻诱导术,观察组患者全麻诱导期间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0)、全麻诱导1 min后(T1)、插管时(T2)、插管3 min后(T3)、插管6 min后(T4)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全麻诱导期持续时间和清醒时间,统计和比较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心悸发生情况。结果:T0~T4时,两组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S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观察组SBP、DBP、M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期持续时间及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心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酒石酸间羟胺对于降低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低血压事件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使患者麻醉期间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重酒石酸间羟胺 低血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注小剂量间羟胺对缩宫素所致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庆祥 吴丽美 +1 位作者 赵俊林 刘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探讨腰麻下剖宫产术中预注小剂量间羟胺对缩宫素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腰麻下行剖宫产术且同意术中连续心排血量(CO)监测产妇40例,随机分为O组和A组,每组20例.结扎脐带前O组和A组分别静注生理盐水1 ml和间羟胺0.25 mg(... 目的 探讨腰麻下剖宫产术中预注小剂量间羟胺对缩宫素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腰麻下行剖宫产术且同意术中连续心排血量(CO)监测产妇40例,随机分为O组和A组,每组20例.结扎脐带前O组和A组分别静注生理盐水1 ml和间羟胺0.25 mg(1 ml).结扎脐带后两组均注射缩宫素10U(1ml).记录注射缩宫素后300 s内产妇的HR、MAP、CO和体循环阻力(SVR)的变化.结果 与注射缩宫素前即刻(0 s)比较,注射缩宫素后40~120 s时O组MAP明显降低(P<0.01),而A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20~90 s时O组HR逐渐增快(P<0.01),而A组HR变化比较平缓,且明显慢于O组(P<0.01);20~90 s时产妇CO均明显增加(P<0.01),但A组明显低于O组(P<0.01);20~240 s时O组SVR明显降低(P<0.01),而A组SVR明显高于O组(P<0.01).结论 腰麻下行剖宫产术中预注小剂量间羟胺可抵消缩宫素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平稳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羟胺 缩宫素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注麻黄素、间羟胺对脊麻后剖宫产孕妇血压、心率及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建平 朱伟 +2 位作者 邓迎丰 王勇 高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35-1136,共2页
目的:比较预注麻黄素、间羟胺预防脊麻后剖宫产孕妇低血压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60例剖宫产孕妇分成A、B、C3组静脉补液,3组均先输注万汶500mL[速度20mL/(kg·h)]后改输乳酸林格液10mL/(kg·h)。脊麻成功后,A组静注生... 目的:比较预注麻黄素、间羟胺预防脊麻后剖宫产孕妇低血压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60例剖宫产孕妇分成A、B、C3组静脉补液,3组均先输注万汶500mL[速度20mL/(kg·h)]后改输乳酸林格液10mL/(kg·h)。脊麻成功后,A组静注生理盐水1mL,B组静注间羟胺0.25mg(1mL),C组静注麻黄素10mg(1mL),监测血压、心率变化。之后若出现低血压均给予静注麻黄素处理。记录3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次数以及麻黄素总量,B、C组反应性高血压次数。胎儿取出后即测脐动脉血pH值。结果:3组间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C组>B组>A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C、B组少于A组,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麻黄素用量B组最少,3组差异有显著性。舒张压、心率、恶心呕吐率及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C组无反应性高血压。结论:麻黄素10mg或间羟胺0.25mg均能有效预防脊麻后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发生,两者的应用能使循环更加平稳,并且对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麻醉 脊椎 麻黄素 间羟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联合间羟胺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低血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符晓艳 贾晓军 +1 位作者 周华东 曹红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6-132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和间羟胺联合应用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低血压效果。方法将9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压降低者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和间羟胺联合应用治疗45例(联用组),单用多巴胺治疗45例(单用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多巴胺和间羟胺联合应用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低血压效果。方法将9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压降低者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和间羟胺联合应用治疗45例(联用组),单用多巴胺治疗45例(单用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联用组血压升高用药时间缩短,多巴胺用药剂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巴胺和间羟胺联合应用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升高血压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多巴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间羟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间羟胺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万芬 曾仁权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6,共3页
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可以氧化间羟胺,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利用高锰酸钾-甲醛-间羟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间羟胺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7.6×10-10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8%... 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可以氧化间羟胺,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利用高锰酸钾-甲醛-间羟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间羟胺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7.6×10-10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8%(5.0×10-8g/mL,n=11),线性范围为4.0×10-9~2.0×10-6g/mL.将本方法用于制剂和人的血清中间羟胺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化学发光 间羟胺 高锰酸钾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羟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友山 马大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7期434-435,共2页
关键词 室上性 心动过速 间羟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羟胺在瘢痕子宫剖宫产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建平 李华凤 +4 位作者 方华 殷税香 张伟晶 杨淼 章放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9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在瘢痕子宫剖宫产麻醉中间羟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行瘢痕子宫剖宫产妇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注射间羟胺。观察并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 目的观察在瘢痕子宫剖宫产麻醉中间羟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行瘢痕子宫剖宫产妇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注射间羟胺。观察并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长和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2. 5%,低于对照组的62. 5%(P <0. 01)。结论间羟胺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麻醉中可预防术中长时间低血压,手术麻醉效果提高,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确保了孕妇和胎儿安全,利于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手术过程中产妇血液循环亦更加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羟胺 瘢痕子宫剖宫产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羟胺联合酚妥拉明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爱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7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间羟胺联合酚妥拉明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上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间羟胺联合酚妥拉... 目的探讨间羟胺联合酚妥拉明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上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间羟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治疗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中,显效25例,占71.4%;有效9例,占25.7%;无效1例,占2.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中,显效17例,占48.6%%;有效10例,占28.6%%;无效8例,占2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羟胺联合酚妥拉明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间羟胺 酚妥拉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用间羟胺致室颤抢救成功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丽蓉 王宏梗 陈志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391-392,共2页
关键词 心室颤动/化学诱导 间羟胺/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伟英 李志亮 +1 位作者 黄燕波 王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0.9 %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多巴胺的微泵泵入治疗,观察组接受0.9 %氯化钠注射液、多巴胺联合间羟胺微泵泵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心率与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动过速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平均停药时间、1次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与1 d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5 d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的心率、hs–CRP与IL–6水平明显更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绞痛、TIA、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停药时间明显更短,1次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与1 d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能够降低心率、hs–CRP与IL–6水平、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绞痛、TIA、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缩短平均停药时间,减少1次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与1 d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持续性低血压 多巴胺 间羟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妥拉明和重洒石酸间羟胺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伟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9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和重洒石酸间羟胺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60例患儿均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利尿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强心类...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和重洒石酸间羟胺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60例患儿均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利尿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强心类药物等,对照组采用上述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酚妥拉明联合重洒石酸间羟胺。评定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23例、对照组患儿显效13例;观察组患儿有效6例、对照组患儿有效8例;观察组患儿无效1例、对照组患儿无效9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和重洒石酸间羟胺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小儿 酚妥拉明 重洒石酸间羟胺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间羟胺与麻黄碱对蛛网膜下隙麻醉剖宫产术中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辉 刘正美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13期3-4,6,共3页
目的比较间羟胺与麻黄碱对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下剖宫产术中产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羟胺(J组)和麻黄碱组(E组),各50例。腰麻后J组即刻予以静脉连续泵注间羟胺0.... 目的比较间羟胺与麻黄碱对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下剖宫产术中产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羟胺(J组)和麻黄碱组(E组),各50例。腰麻后J组即刻予以静脉连续泵注间羟胺0.2~1.5μg/(kg·min),滴速逐渐下调,输注至手术结束。E组在平均动脉压(MAP)≤基础值80%时单次注射麻黄碱10mg,需要时重复使用。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2、5、10、15、30、45分钟的血压、心率,记录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1、5分钟Apgar评分。结果两组均麻醉后2分钟的平均动脉压最低,间羟胺组在后面的麻醉时间里没有明显变化,而麻黄碱组上下波动明显。两组均在麻醉间2分钟时心率最高,后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间羟胺组麻醉后在麻醉45分钟时基本接近正常心率,而麻黄碱组仍高达86.5次/min;两组间平行对照,间羟胺组心率、术中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麻黄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麻黄碱相比,间羟胺用于腰麻下剖宫产术对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可以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和低血压发生率,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麻醉 剖宫产术 间羟胺 麻黄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羟胺海绵体内注射治疗阴茎异常勃起20例临床观察
19
作者 罗顺文 肖新民 +2 位作者 叶钢 赵启华 李庆芳 《四川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1180-1181,共2页
目的 观察间羟胺对不同类型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效果。方法  2 0例阴茎异常勃起者 ,分为低流量型和高流量型两组 ,海绵体内注射间羟胺 ,并对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同时观察了低流量组勃起时间对间羟胺疗效的影响。结果 间... 目的 观察间羟胺对不同类型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效果。方法  2 0例阴茎异常勃起者 ,分为低流量型和高流量型两组 ,海绵体内注射间羟胺 ,并对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同时观察了低流量组勃起时间对间羟胺疗效的影响。结果 间羟胺治疗阴茎异常勃起总有效率低 ,其中低流量型有效率高于高流量型 (P <0 .0 1) ,而且 ,高流量型容易出现心悸、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 α 肾上腺素能药物较适用于低流量型异常勃起 ,对高流量型作用不明显且副作用大 ,实际应用时需密切观察血压等循环功能 ,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异常勃起 海绵体内注射 间羟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羟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和肾脏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侯立朝 朱萧玲 +2 位作者 熊利泽 王雅丽 胡文能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709-712,共4页
目的观察间羟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心率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病情相近、病因相同、年龄相仿的原则收集1995年以来在我科ICU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所有患者在休克发生后,均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间羟胺用量,以维持血... 目的观察间羟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心率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病情相近、病因相同、年龄相仿的原则收集1995年以来在我科ICU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所有患者在休克发生后,均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间羟胺用量,以维持血压稳定。然后根据临床使用间羟胺剂量的大小,将患者分成3组:小剂量组[A组,n=23,最大泵速为0.5~5μg/(kg.min)]、中剂量组[B组,n=23,最大泵速为6~10μg/(kg.min)]、大剂量组[C组,n=24,最大泵速为>11μg/(kg.min)]。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APACHEIII评分,记录其血压、心率变化及尿量、BUN(血尿素氮)、CRE(肌酐)、尿ALB(白蛋白)和β2-MG(β2-微球蛋白)定量等肾功指标变化。结果抗休克治疗前,B组患者的APACHEIII评分显著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说明3组患者的病情依次加重;所有患者BUN、CRE、尿ALB和β2-MG定量均异常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休克治疗开始后,患者尿量、BUN、CRE及尿ALB和β2-MG定量也逐步恢复(与治疗前相比,均P<0.01),但组间各指标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羟胺用于感染性休克时,患者肾功的恢复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相关,而与间羟胺剂量的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羟胺 感染性休克 肾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