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性禁食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威丽 李苗 +3 位作者 李瑾 潘頔 邝喜艳 杨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19,225,共5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慢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间歇性禁食(IF)是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方式,研究已证明IF可延缓MS、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包括修复神经损伤、促...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慢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间歇性禁食(IF)是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方式,研究已证明IF可延缓MS、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包括修复神经损伤、促进髓鞘再生、调节肠道菌群、逆转免疫炎症等。采用IF后,MS患者临床上减轻严重程度,时间上降低复发,空间上减少病灶,为MS的治疗与预防带来了新思路。本文就IF治疗MS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MS的治疗产生新的认识,为IF用于MS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多发硬化 实验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谭周英 孙传雪 +7 位作者 杨三三 罗利华 沈义军 熊国位 熊夏婕 杨奎娅 夏黎妮 汪小飞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495-501,共7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以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可能影响机体生殖、内分泌、代谢、心理等多个系统的健康稳态,并会增加子宫内膜癌、不孕症、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以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可能影响机体生殖、内分泌、代谢、心理等多个系统的健康稳态,并会增加子宫内膜癌、不孕症、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尚无批准用于PCOS的特效药物,间歇性禁食被证明是改善PCOS表型的有效方法,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该文对间歇性禁食治疗PCOS的应用现状、可能机制、前景及不足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间歇性禁食 胰岛素抵抗 高雄激素血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减轻内毒素诱导小鼠葡萄膜炎的研究
3
作者 王佳琦 张祺恩 +4 位作者 何嘉瑜 卓晴晴 庄捷杰 庄菁 袁钊辉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501-511,共11页
目的:探究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IU组及IF+EIU组。16∶8禁食方案(9:00—17:00进食)。对照组行玻璃... 目的:探究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IU组及IF+EIU组。16∶8禁食方案(9:00—17:00进食)。对照组行玻璃体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其余两组行玻璃体腔内脂多糖注射。建模后监测小鼠空腹血糖及体质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评估炎症水平。视网膜铺片行神经炎症相关的观察评价。BV2细胞分为Ctr组,LPS组及饥饿+内毒素组,蛋白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1)IF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可引起血糖显著降低随后逐渐恢复。病程中期起IF干预下小鼠视网膜水肿恢复,玻璃体腔内炎性渗出比EIU组显著减少(P<0.01)。IF逆转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损伤(P<0.05)。(2)饥饿培养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的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和3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iNOS、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论:IF能够加速EIU炎症的消退,减轻组织结构的炎性破坏,抑制小胶质细胞的促炎型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 间歇性禁食 小胶质细胞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1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语涵 郑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3-2154,共12页
肠道菌群是动物肠道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对动物肠道发育和免疫功能成熟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与多种肠道疾病有关。饮食是决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的关键因素,间歇性禁食(IF)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禁食与进食循环的一种新型饲养模... 肠道菌群是动物肠道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对动物肠道发育和免疫功能成熟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与多种肠道疾病有关。饮食是决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的关键因素,间歇性禁食(IF)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禁食与进食循环的一种新型饲养模式。近年来研究表明,IF对肠道微生物组成、肠道代谢产物、肠道屏障功能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于维护肠道健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从IF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探寻改善动物健康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食 间歇性禁食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量限制与间歇性禁食对炎症及代谢疾病的影响
5
作者 张熙冰 牛玲 +1 位作者 刘方 冉江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和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作为2种饮食干预策略,近年来因其在调节炎症和代谢紊乱中的潜在作用受到广泛关注。随着高热量饮食和久坐生活方式的普及,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 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和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作为2种饮食干预策略,近年来因其在调节炎症和代谢紊乱中的潜在作用受到广泛关注。随着高热量饮食和久坐生活方式的普及,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给公共卫生带来了严峻挑战。本综述探讨了CR和IF通过代谢重塑、自噬激活及抑制炎症通路等机制,在减少炎症、改善代谢健康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炎症性疾病中,这2种策略表现出显著的干预效果。此外,CR和IF在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代谢调节中也有积极作用。尽管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潜力,但长期依从性和安全性仍是推广的关键挑战。未来研究应侧重个性化干预和多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以进一步验证CR和IF的临床价值。综上所述,CR和IF为慢性疾病管理提供了新的非药物策略,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间歇性禁食 免疫疾病 炎症调节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对纠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及体重的效果
6
作者 韩世琳 李洲 韩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370-2373,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禁食对纠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体检确定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间歇性禁食方法12周,对照组正常进... 目的探讨间歇性禁食对纠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体检确定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间歇性禁食方法12周,对照组正常进食。12周后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脂、肝功能及体重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脂、肝功能及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体重、体重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7例出现了心慌。结论间歇性禁食对纠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肝功能及体重有明显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脂肪肝 间歇性禁食 血脂 肝功能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铭雨 辛婧 +2 位作者 程爱斌 吴静(综述) 门秀丽(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2-746,共5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主要特征是肝细胞中三酰甘油和其他脂质的病理性积聚,可以从单纯的脂肪变性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肝病。这是一种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一种独特的饮食模...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主要特征是肝细胞中三酰甘油和其他脂质的病理性积聚,可以从单纯的脂肪变性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肝病。这是一种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一种独特的饮食模式—间歇性禁食,已显示出对各种代谢相关疾病的保护作用。然而,它在调节肝脏疾病,特别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现对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主要分析各种间歇性禁食类型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和间歇性禁食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隔日禁食 限时禁食 代谢相关脂肪肝病 2型糖尿病 糖代谢 脂代谢 线粒体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间歇性禁食方案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俞伟男 李莎燕 +5 位作者 陈瑞 王小清 张杰 陶剑 柳勇 胡文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77-1880,共4页
目的:探索新型间歇性禁食方案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间歇性禁食(IMF)组(n=18)与对照组(n=54),对照组行常规糖尿病饮食,IMF组采用“食物交换份法”对... 目的:探索新型间歇性禁食方案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间歇性禁食(IMF)组(n=18)与对照组(n=54),对照组行常规糖尿病饮食,IMF组采用“食物交换份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行20 d短期间歇性禁食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肪含量、肌肉含量、空腹血糖(FBG)、C肽(C-P)、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以及三酰甘油(TG)等相关代谢指标变化,并分析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0 d短期干预试验后,IMF组患者体重、BMI、体脂肪含量、FBG及AL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围、臀围、腰臀比、肌肉含量、C-P、AST、TC以及TG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F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80,P=0.001)。所有患者禁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良好。结论:新型间歇性禁食方案可降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及空腹血糖,安全性好,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及降糖的饮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肥胖 2型糖尿病 非酒精脂肪肝 减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对黄鳝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阮国良 刘家芳 杨代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58-1065,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的间歇性禁食对黄鳝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25±1)℃水温条件下,以鲜活水蚯蚓为饵料设定5种投喂模式饲养黄鳝:第一种为连续投喂的对照组;第二种禁食1 d后再投喂1 d;第三种禁食2 d后再投喂2 d;...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的间歇性禁食对黄鳝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25±1)℃水温条件下,以鲜活水蚯蚓为饵料设定5种投喂模式饲养黄鳝:第一种为连续投喂的对照组;第二种禁食1 d后再投喂1 d;第三种禁食2 d后再投喂2 d;第四种禁食4 d后再投喂4 d;第五种禁食8 d后再投喂8 d。5种方式分别以C、S1F1、S2F2、S4F4和S8F8表示,实验周期64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遭受间歇性禁食的黄鳝的特定生长率(SGR)、相对增重率及终末体质量均显著性降低,但其实际摄食率(FR)却显著提升,且S1F1组的食物转换效率(FCE)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因而,不同强度的间歇性禁食均诱导出部分补偿生长效应,其中S1F1的部分补偿效应最强;(2)S1F1组胃组织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S2F2组,S1F1组和S2F2组胃组织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各实验组的胃、前肠、后肠和肝脏等组织的淀粉酶活性均与C组无显著差异;S1F1组肝脏组织和后肠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组、S4F4组和S8F8组;(3)各实验组血清的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C组与S1F1组之间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却显著高于S2F2组、S4F4组和S8F8组;在S2F2组、S4F4组和S8F8组之间,其血清胆固醇含量随着间歇性禁食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实验结果表明,黄鳝在遭受间歇性禁食过程中,可通过相应消化酶活性的提升、食物利用率的改善以及消化生理机能的适应来获得生长补偿,且相对低强度的间歇性禁食(S1F1)可诱导出较强的补偿生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间歇性禁食 补偿生长 消化酶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周间歇性禁食对大鼠骨骼肌质量及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祯 于亮 史霄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0-686,共7页
目的:探讨4周间歇性禁食后大鼠体重、体脂及骨骼肌质量的变化与大鼠骨骼肌自噬的关系,为间歇性禁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间歇性禁食组(IF组),每组各10只。采取每周三、周五间歇性禁食方案,每周按... 目的:探讨4周间歇性禁食后大鼠体重、体脂及骨骼肌质量的变化与大鼠骨骼肌自噬的关系,为间歇性禁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间歇性禁食组(IF组),每组各10只。采取每周三、周五间歇性禁食方案,每周按时记录大鼠体重,4周干预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分析体脂含量,之后分离双侧比目鱼肌称量湿重,免疫荧光法检测比目鱼肌laminin蛋白体现肌肉横截面积,透射电镜观察比目鱼肌自噬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及调控蛋白AMPKα、p-AMPKα、ULK1的表达情况。结果:4周间歇性禁食后,间歇性禁食组大鼠体重与体脂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各组比目鱼肌湿重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并无明显差异(P>0.05)。间歇性禁食组比目鱼肌AMPKα、p-AMPKα、UL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间歇性禁食组比目鱼肌内自噬标记LC3-Ⅱ/LC3-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6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4周间歇性禁食明显降低体脂水平,具有控制体重的作用,可激活AMPK-ULK1通路适度促进骨骼肌自噬,以维持骨骼肌质量,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减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骨骼肌质量 自噬 AMPK L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与运动对骨骼肌自噬的激活及减脂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祯 于亮 付悦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以运动作为对比,观察不同时长(14 d、28 d)间歇性禁食的体重控制效果,探究其对骨骼肌质量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雄)随机分为3组(n=20):安静对照组(Sed组)、间歇性禁食组(InF组)、有氧运动组(Exe组),设实验周期分别为1... 目的:以运动作为对比,观察不同时长(14 d、28 d)间歇性禁食的体重控制效果,探究其对骨骼肌质量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雄)随机分为3组(n=20):安静对照组(Sed组)、间歇性禁食组(InF组)、有氧运动组(Exe组),设实验周期分别为14 d和28 d。InF组采用间歇性禁食(隔日禁食),Exe组施加跑台运动干预,每周记录体重。DEXA检测体脂并计算体脂指数,天平称量比目鱼肌湿重(双侧)并计算湿重指数,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外基质蛋白laminin反映肌纤维横截面积、检测LC3标记自噬体,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数量及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ULK1、LC3、p62及调控蛋白AMPKα、p-AMPKα(Thr17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干预7 d开始,InF、Exe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Sed组,且InF组体重显著低于Exe组(P<0.01),28 d干预后InF、Exe组体脂指数显著低于Sed组,且InF组体脂指数显著低于Exe组(P<0.05)。②干预28 d时Exe组单根肌纤维面积较Sed、InF组明显增大(P<0.01)。③在各干预时间InF、Exe组比目鱼肌中AMPKα、p-AMPKα(Thr172)、ULK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Sed组(P<0.05),但在14 d干预时仅InF组表现出自噬标记LC3-Ⅱ/LC3-Ⅰ水平的升高及自噬底物p62的降低(P<0.05),Exe组中该指标在干预28 d时才出现明显差异。结论:①间歇性禁食在控制大鼠体重、体脂增长方面优于有氧运动。②在骨骼肌自噬激活方面,间歇性禁食所需的干预时间(14 d)短于有氧运动(2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运动 骨骼肌 自噬 减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顺 吴钢 王志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310-312,共3页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延长每天或每周数日禁食时间的饮食方式,主要包括限时进食、隔日禁食和周期性禁食。间歇性禁食不仅引发代谢转换,还触发进化上保守性和适应性的细胞反应。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昼夜节律也参与其中。本文就间歇性禁...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延长每天或每周数日禁食时间的饮食方式,主要包括限时进食、隔日禁食和周期性禁食。间歇性禁食不仅引发代谢转换,还触发进化上保守性和适应性的细胞反应。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昼夜节律也参与其中。本文就间歇性禁食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限时进食 隔日禁食 周期禁食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与“菌”相关的“肠”识——以肠菌视野初探间歇性禁食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俊宇 庞日朝 +5 位作者 王文春 王美玉 黄彬洋 向武 李敏 张安仁 《医学争鸣》 CAS 2019年第4期59-61,70,共4页
间歇性禁食(IF)能够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IF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介导作用。本文对IF是如何通过重塑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对IF及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潜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给读... 间歇性禁食(IF)能够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IF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介导作用。本文对IF是如何通过重塑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对IF及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潜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肠道菌群 热量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国际研究进展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娴 周雁冰 +2 位作者 刘晶莹 慕瑾灏 曹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36-2046,2054,共12页
背景 间歇性禁食指设定进食时间,并在进食时间之外保持禁食的饮食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该饮食方式已被证明在慢性病防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对国际上间歇性禁食近10余年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背景 间歇性禁食指设定进食时间,并在进食时间之外保持禁食的饮食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该饮食方式已被证明在慢性病防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对国际上间歇性禁食近10余年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2022-04-26,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间歇性禁食主题相关研究,检索时限设定为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学科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关系、高频关键词、突现性被引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 最终检索纳入2 786篇文献。2010—2022年间歇性禁食相关论文的发文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全球研究水平仍然不均衡。发文量最高的国家为美国(650篇),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伊利诺伊大学(49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伊利诺伊大学的Krista A Varady(26篇)。研究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减重、间歇性禁食、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热量限制、基因表达、生物节律和饮食等;研究主题聚类后重新命名得到食物摄入限制、生物节律、体质量控制、代谢相关疾病和其他疾病、相关机制研究;突现关键词包括时间限制性禁食、视交叉上核、老鼠、增长、死亡率等。结论 间歇性禁食国际研究热点集中于:与生物节律/昼夜节律的关系、改善慢性病和其他疾病的效果、敏感基因和相关机制。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不同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期女性、老年人和专业运动员/运动健身人群,并探索临床应用中不同模式下的间歇性禁食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最终形成个性化的间歇性禁食干预模式,并探讨其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疗法 时间限制 能量限制 饮食模式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尧尧 毛芳莹 +3 位作者 张静 余璐 汪小华 邬青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6-5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间歇性禁食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有关间歇性禁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549例患者(... 目的系统评价间歇性禁食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有关间歇性禁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549例患者(BMI≥28)。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间歇性禁食可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腹围,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P<0.05),但在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间歇性禁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禁食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有效管理血糖,减轻体质量、减少腹围以及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且安全可行。但在改善其他血脂水平方面期待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 间歇性禁食 糖化血红蛋白 体质量 血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黄精水提物联合间歇性禁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及肝损伤 被引量:10
16
作者 卫钰成 杨敏敏 +7 位作者 施琳 刘天启 严淘 张妍 梁伊帆 周兰荠 邹家乐 张华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1-102,共12页
为探究我国著名食药两用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PK)水提物联合间歇性禁食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肝损伤及肠道微生态紊乱的预防保护作用及生物机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滇黄精水提物多糖含量为69.71%,总酚含量为... 为探究我国著名食药两用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PK)水提物联合间歇性禁食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肝损伤及肠道微生态紊乱的预防保护作用及生物机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滇黄精水提物多糖含量为69.71%,总酚含量为5.4%。采用高通量液相质谱代谢组学技术定性解析滇黄精水提物化学成分,共检出325种代谢物,富含棉子糖、水苏糖、异麦芽糖等功能性低聚糖,γ-氨基丁酸、精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类,以及甜菜碱等益生活性物质。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 J小鼠(n=60)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C)、正常饮食+滇黄精干预组(NC+PK)、正常饮食+滇黄精联合间歇性禁食干预组(NC+PK+IF)、高脂饮食对照组(HF)、高脂饮食+滇黄精干预组(HF+PK)、高脂饮食+滇黄精联合间歇性禁食干预组(HF+PK+IF),开展8周干预。结果显示滇黄精干预(PK)和滇黄精联合间歇性禁食干预(PK+IF)可有效预防高脂诱导小鼠肥胖,显著改善葡萄糖耐受力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血清总甘油三酯含量和氧化应激水平,有效缓解由高脂诱发的肝脏细胞变性和脂质积累异常。滇黄精的摄入显著升高高脂小鼠粪便中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含量,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丰度比值。在属水平上,PK和PK+IF可有效降低高脂上调的梭状芽胞杆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不动杆菌和胃瘤球菌属等与肥胖、肝脏脂质异常积累和损伤相关的菌属;相反,PK和PK+IF升高促产短链脂肪酸的拟普雷沃菌属、普雷沃菌属、丁酸弧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典型相关分析建立高脂诱导肥胖小鼠体重、葡萄糖耐受量、血脂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作用,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紧密关联。综上,滇黄精水提物富含多种益生营养物质,联合间歇性禁食通过改变高脂喂养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糖脂代谢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及肝脏损伤等代谢紊乱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间歇性禁食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对减重和糖脂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巴涛 王晓丽 常向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饮食干预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措施。间歇性禁食(IF)是一种正常能量和能量限制(或完全禁食)交替进行的膳食模式,主要类型包括隔日禁食、周期性禁食、限时禁食、斋月禁食等。现有研究表明,IF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并促进健... 饮食干预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措施。间歇性禁食(IF)是一种正常能量和能量限制(或完全禁食)交替进行的膳食模式,主要类型包括隔日禁食、周期性禁食、限时禁食、斋月禁食等。现有研究表明,IF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并促进健康。然而,何种IF方案对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干预效果更佳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在介绍IF常见方案的基础上,针对IF在减轻体质量,改善血糖、血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及IF疗法的安全性进行综述,旨在为IF的深度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发现,IF不仅对减重有益,还有助于降低血糖和体脂,改善血脂谱,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IF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实施时仍需关注个体差异,结合个体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肥胖 减重 糖代谢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对肥胖个体代谢与免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雪晴 吴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2-276,共5页
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是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方式,在改善肥胖个体葡萄糖稳态、减脂减重、减轻慢性低度炎症等方面,已显示出与长期禁食和热量限制等效的代谢与免疫益处。因其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有望成为肥胖... 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是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方式,在改善肥胖个体葡萄糖稳态、减脂减重、减轻慢性低度炎症等方面,已显示出与长期禁食和热量限制等效的代谢与免疫益处。因其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有望成为肥胖患者更易接受的饮食干预方式。研究表明,IF介导的代谢益处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调控和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atissue,WAT)的褐变。重要的是,自噬途径和肠道菌群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代谢的改善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对于IF介导的免疫效益也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上述机制从糖代谢、脂代谢、免疫三方面来综述间歇性禁食在肥胖防治中的作用,旨在为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生活干预和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肥胖 葡萄糖稳态 白色脂肪组织褐变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介导间歇性禁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和炎症状态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小杰 王甜 +1 位作者 徐芬 梁华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禁食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和炎症状态的影响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5~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自由饮食组(CD组)、高脂自由饮食组(HFD组)和高脂间... 目的探讨间歇性禁食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和炎症状态的影响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5~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自由饮食组(CD组)、高脂自由饮食组(HFD组)和高脂间歇性禁食组(HFD-IF组,隔日禁食24 h),每组各5只,喂养12周。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白色脂肪组织情况,并检测白色脂肪SIRT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叉头转录因子1(FOXO1)、线粒体功能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在小鼠尾静脉注射腺相关病毒(AAV)-shSIRT1敲减SIRT1表达,分别给予小鼠高脂自由饮食和高脂间歇性禁食,检测上述指标。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HFD-IF组脂肪细胞体积减小。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高脂自由饮食时脂肪组织SIRT1、p-AMPK、FOXO1蛋白表达均下调,间歇性禁食后均上调(P均<0.05)。定量PCR结果显示HFD组线粒体功能基因Tfam、Nrf1、Pgc-1a表达下调(P均<0.001),炎症基因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生长因子样模体黏液样激素样受体表达均上调(P均<0.01),间歇性禁食后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均上调(P均<0.05),炎症相关基因均下调(P均<0.05)。敲减SIRT1后,HFD-IF组的上述指标上调或下降的趋势均有所减弱甚至消失(P均<0.05)。结论SIRT1通过改善小鼠内脏白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和炎症状态从而介导间歇性禁食改善高脂喂养诱导的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高脂饮食 白色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间歇性禁食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亚楠 林翠霞 +2 位作者 姜倩倩 利越萍 姜孟涵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24,共4页
对2型糖尿病患者间歇性禁食疗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间歇性禁食的类型(全天禁食、改良禁食、隔日禁食、限时禁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施效果(如改善代谢指标、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减少胰岛素需求)、间歇性禁食疗法的注意事项、促进... 对2型糖尿病患者间歇性禁食疗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间歇性禁食的类型(全天禁食、改良禁食、隔日禁食、限时禁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施效果(如改善代谢指标、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减少胰岛素需求)、间歇性禁食疗法的注意事项、促进实施的策略等,为促进间歇性禁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饮食疗法 间歇性禁食 血糖 热量限制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