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35a-5p靶向抑制Kif3B调控小鼠腭胚突间充质细胞的自噬
1
作者 冯文宣 廉舒博 +2 位作者 王哲 陈靖 何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03-3011,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在地塞米松诱导腭裂的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中miR-135a-5p呈高表达,初级纤毛及其介导的Shh信号通路参与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的自噬。由此猜测miR-135a-5p可能通过初级纤毛及其介导的Shh信号途径调控小鼠胚胎腭突间... 背景:研究表明,在地塞米松诱导腭裂的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中miR-135a-5p呈高表达,初级纤毛及其介导的Shh信号通路参与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的自噬。由此猜测miR-135a-5p可能通过初级纤毛及其介导的Shh信号途径调控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的自噬。目的:探讨miR-135a-5p对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提取并培养C57BL/6J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细胞转染分别设置为:①对照组、miR-135a-5p阴性对照组、miR-135a-5p模拟物组。②NC+miR-NC组、KIF3B过表达组、miR-135a-5p+KIF3B组。qRT-PCR验证miR-135a-5p、KIF3B的转染效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中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的数目;免疫荧光技术测定自噬标记物LC3B的荧光表达程度;Western blot检测KIF3B、LC3和P62的蛋白表达。③miR-135a-5p阴性对照组、SAG处理组、SAG+miR-135a-5p组。qRT-PCR检测Shh信号下游关键转录因子Gli3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过表达miR-135a-5p后,细胞内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多(P<0.01);LC3B的荧光密度显著升高(P<0.01),KIF3B、P6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1),LC3的蛋白表达升高;②过表达KIF3B后,细胞内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目明显减少(P<0.01),LC3B的荧光密度降低(P<0.01),P62的蛋白表达升高(P<0.01),LC3的蛋白表达下降(P<0.01);miR-135a-5p靶向抑制KIF3B的表达(P<0.01),并使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目、LC3B的荧光强度以及LC3的蛋白表达得到回升(P<0.01),P62的蛋白表达下降(P<0.01);③SAG使Gli3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P62的蛋白表达升高(P<0.01),LC3的蛋白表达下降(P<0.01);加入miR-135a-5p后,Gli3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P62的蛋白表达下降(P<0.01),LC3的蛋白表达回升(P<0.01);④结果表明:miR-135a-5p靶向抑制KIF3B并且可能通过负向调控Shh信号通路促进小鼠胚胎间充质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 miRNA KIF3B SHH信号通路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2
作者 汤炳旺 姜雨晨 +5 位作者 殷健 顾晓峰 伍瓒 徐永强 范忠明 周家钤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锁定钢板治疗3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锁定钢板治疗3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90~120 min,术中出血量150~2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骨痂形成时间4~12周,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未发生内固定失效、肱骨头下沉及内翻、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VAS评分1~4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10°~155°,外展105°~150°,外旋15°~45°,后伸30°~50°;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总分78~95分,其中优2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27/30。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通过调控肺成纤维细胞旁分泌光蛋白聚糖诱导小气道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可 吴羽 +3 位作者 王浩 陈俊 文富强 汪涛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索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肺成纤维细胞旁分泌光蛋白聚糖(lumican)对小气道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影响与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原代肺成纤维细胞(human primary lung fibroblasts;HLF... 目的探索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肺成纤维细胞旁分泌光蛋白聚糖(lumican)对小气道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影响与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原代肺成纤维细胞(human primary lung fibroblasts;HLF)与人原代小气道上皮细胞(human primary small airway epithelial cells;HSAE),通过转录组测序与RT-qPCR检测lumican在两种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利用lumican siRNA靶向沉默HLF lumican表达后,将HLF与HSAE进行共培养,检测TNF-α刺激下HSAE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ERK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HSAE后,检测lumican刺激下ERK/slug通路的活性变化。结果RNA测序与RT-qPCR结果显示lumican在HSAE中几乎不表达,而在HLF中表达量较高。TNF-α可以显著增加HLF中lumican的合成和分泌。TNF-α作用于HLF与HSAE共培养体系后可诱导HSAE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lagen typeⅢ,alpha 1 chain;COL3A1)的表达,下调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Lumican siRNA预处理HLF后可以抑制上述改变。利用重组蛋白lumican处理HSAE后,发现HSAE中ERK磷酸化和Slug蛋白水平增加,α-SMA表达上调的同时E-cadherin表达下调,而ERK磷酸化抑制剂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该变化。结论炎症介质TNF-α可能通过促进肺成纤维细胞旁分泌lumican,作用于小气道上皮细胞,激活ERK/Slug信号通路,引起小气道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进而促进炎性损伤后的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光蛋白聚糖 小气道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具有分化成软骨及成骨细胞的潜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秀军 陈代雄 +4 位作者 方宁 刘祖林 万卫红 刘金伟 章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0期10056-10060,共5页
目的: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具有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强的扩增能力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建立体外适宜的诱导培养条件,观察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2在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 目的: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具有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强的扩增能力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建立体外适宜的诱导培养条件,观察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2在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①材料来源:经产妇知情同意,无菌采集健康足月分娩新生儿胎盘6份,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用机械法剥离羊膜组织,二步酶消化法分离收获人羊膜间充质细胞,按2.2×10~8L^(-1)密度接种,传至第1~2代用于诱导分化实验。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时,人羊膜间充质细胞按3×10~8L^(-1)密度接种,诱导培养液为含体积分数0.01的胎牛血清、10 mg/L转化生长因β1、100 nmol/L地塞米松、50 mg/L抗坏血酸、1%培养基添加物。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时,人羊膜间充质细胞按6×10~7L^(-1)密度接种,诱导培养液为含体积分数0.1的胎牛血清、100 nmol/L地塞米松、50 mg/L抗坏血酸、5 mmol/Lβ-甘油磷酸。③实验评估:原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表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波形蛋白表达鉴定。分别于体外诱导第7,14,21,28天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的表达,细胞化学法检测蛋白聚糖的表达,钙-钴法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茜素红S检测钙盐沉积情况。结果:①免疫组化与表型特征:人羊膜间充质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29、CD44和间充质细胞标志波形蛋白。②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诱导14 d后,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由长梭型逐渐变为多角形,可检测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及软骨细胞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③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诱导21 d后,可观察到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胞浆内有碱性磷酸酶表达,且可见钙盐沉积。结论: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具有分化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特性,可作为骨及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 诱导分化 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Balb/c胎鼠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邓蔓菁 金岩 +3 位作者 史俊南 吕红兵 刘源 赵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470-472,共3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Balb/c胎鼠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方法 :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噻唑蓝 (MTT)比色法 ,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bFGF和EGF对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的...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Balb/c胎鼠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方法 :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噻唑蓝 (MTT)比色法 ,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bFGF和EGF对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0 .1~ 10 0ng/mLbFGF、0 .1~ 10ng/mLEGF对细胞有促增殖作用 ,并呈浓度依赖性 ,两种生长因子均在 10ng/mL浓度时作用最强 ,并于培养第 5d达到促增殖高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外胚间充质细胞 增殖 口腔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诱导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被引量:37
6
作者 杨立业 刘相名 +2 位作者 惠国桢 费俭 郭礼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对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 丹参注射液诱导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的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丹参可诱导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分化的细胞早期表达... 目的 研究丹参对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 丹参注射液诱导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的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丹参可诱导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分化的细胞早期表达巢蛋白和Musashi 1蛋白 ,后期则表达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微丝M ,在最适合的诱导条件下约 5 0 %~ 6 0 %的细胞表达这两种神经元的标志物。结论 骨髓组织中存在能分化为神经元的干细胞 ,丹参能够诱导这种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分化 神经元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具有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特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路 方宁 +4 位作者 陈代雄 刘祖林 刘金伟 万卫红 章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4-89,共6页
探讨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cells,hAM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AMCs,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用5-氮杂胞苷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hAMCs... 探讨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cells,hAM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AMCs,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用5-氮杂胞苷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hAMCs向心肌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后细胞中特异蛋白结蛋白和α-辅肌动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GATA-4和心肌特异性收缩蛋白α-肌球蛋白重链(α-myosin heavy chain,α-MHC)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hAMCs原代培养至第6d,贴壁细胞汇合度可达80%,呈漩涡状生长。传代后hAMCs增殖迅速,3~4d细胞汇合度可达100%,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2)hAMCs表达CD44和波形蛋白,不表达CK19。(3)hAMCs经诱导分化8~10d后细胞排列紧密,多为长梭形。hAMCs诱导2w和4w表达α-辅肌动蛋白和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4)诱导前后的hAMCs均表达结蛋白和GATA-4,但均未见α-MHC表达。说明hAMCs具有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可望成为细胞心肌成形术(cellular cardiomyoplasty,CCM)的候选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 心肌样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9
8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5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郝建军 王捍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案。方法:应用bFGF+IGF 1或TGF β1分别对培养早期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进行平面定向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 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标志... 目的: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案。方法:应用bFGF+IGF 1或TGF β1分别对培养早期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进行平面定向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 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标志物———DSP蛋白和DSPPmRNA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VonKossa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的矿化能力。结果:诱导后部分细胞出现单侧较长的细胞突起,表达DSP蛋白和DSPPmRNA,体外连续培养可自发形成矿化结节,出现较典型的成牙本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结论:bFGF+IGF 1或TGF β1可促进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 分化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细胞与骨组织共培养条件下的成骨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光兴 杨柳 +4 位作者 周红星 顾祖超 段小军 李忠 林炎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在与骨组织间接共培养的条件下,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通过间接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将新鲜兔骨碎粒及骨块与BMSCs间接共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 目的:在与骨组织间接共培养的条件下,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通过间接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将新鲜兔骨碎粒及骨块与BMSCs间接共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结果:共培养的BMSCs同期ALP活性及细胞的矿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P<0.01);经过共培养的BMSCs,其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弱阳性、骨钙素免疫组化阴性。结论:体外建立的共培养模型部分模拟了体内成骨环境,经过共培养的BMSCs呈现向成骨细胞转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细胞 骨组织 细胞培养 成骨特性 动物模型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skolin体外诱导Balb/c小鼠下颌外胚间充质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蔓菁 金岩 +4 位作者 史俊南 聂鑫 吕红兵 刘源 赵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639-641,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forskolin诱导小鼠下颌外胚间充质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方法 :取妊娠 12 .5d胎鼠第 3代下颌外胚间充质细胞 ,分别在含 5、2 5、5 0 μmol/Lforskolin的DMEM/F12 培养基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免... 目的 :探讨forskolin诱导小鼠下颌外胚间充质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方法 :取妊娠 12 .5d胎鼠第 3代下颌外胚间充质细胞 ,分别在含 5、2 5、5 0 μmol/Lforskolin的DMEM/F12 培养基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性质。结果 :培养 2d ,细胞形态及排列发生明显变化 ,呈两突的长梭形 ;胞体中有空泡样改变 ,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变化以 2 5 μmol/L组较明显。免疫组化鉴定 :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及S - 10 0染色阳性 ;NSE及NF染色阴性。结论 :forskolin可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下颌 外胚间充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诱导分化 FORSKO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消化法培养Balb/c胎鼠下颌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蔓菁 金岩 +3 位作者 史俊南 吕红兵 刘源 赵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403-406,I001,共5页
目的 :用酶消化法培养Balb/c胎鼠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 ,并与组织块法相比较 ,研究其形态和生长特性。方法 :采用 1.2 5 g/L的胰酶消化法获取E 12 .5dBalb/c胎鼠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 ,用含 10 6U/LLIF的D/F12 培养细胞 ,倒置显微镜下... 目的 :用酶消化法培养Balb/c胎鼠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 ,并与组织块法相比较 ,研究其形态和生长特性。方法 :采用 1.2 5 g/L的胰酶消化法获取E 12 .5dBalb/c胎鼠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 ,用含 10 6U/LLIF的D/F12 培养细胞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 ,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来源及分化状况。结果 :培养的细胞呈单层生长 ,长梭形 ,有 2~ 4个突起 ,抗HNK - 1、Vimentin、S - 10 0、NSE染色阳性 ,抗GFAP、NF、MA染色阴性 ,证实为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结论 :用酶消化法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消化法 外胚间充质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红云 邓仪昊 +2 位作者 佟晓杰 成家茂 杜赵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5562-5566,共5页
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但体外分离、培养、纯化许旺细胞较困难。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具有较强的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能力,且可诱导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类许旺细胞,理论上骨髓间充质细胞可替代许旺细胞作为种... 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但体外分离、培养、纯化许旺细胞较困难。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具有较强的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能力,且可诱导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类许旺细胞,理论上骨髓间充质细胞可替代许旺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评估骨髓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2在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骨髓间充质细胞+异体移植组将骨髓间充质细胞复合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培养的组织工程神经与两断端用10/0无创线端端吻合;异体移植组将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自体移植组将切断的坐骨神经旋转180°端端吻合。方法:运用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后12周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等方法观察移植物修复效果。主要观察指标:复合物培养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移植后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新生髓鞘形成和轴突生长及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结合透射电镜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许旺细胞生长和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的检测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细胞+异体移植组优于异体移植组(P<0.05)。骨髓间充质细胞+异体移植组复合物中S-100的表达明显高于异体移植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有髓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均大于异体移植组(P<0.05),修复效果接近自体移植组。结论: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骨髓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坐骨神经 骨髓间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rhBMP-2体外诱导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蔓菁 金岩 +3 位作者 史俊南 吕红兵 刘源 赵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584-587,共4页
目的 :探讨TGFβ、rhBMP - 2体外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能力。 方法 :取妊娠 12 .5d胎鼠第三代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 ,分别在含 60、10 0mmol/L的TGF - β和 1.6、3 .2mmol/L的rhBMP- 2的DMEM/F12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 目的 :探讨TGFβ、rhBMP - 2体外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能力。 方法 :取妊娠 12 .5d胎鼠第三代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 ,分别在含 60、10 0mmol/L的TGF - β和 1.6、3 .2mmol/L的rhBMP- 2的DMEM/F12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性质。结果 :培养 2d ,60pmol/L的TGF - β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细胞变得大而扁平 ,培养 4d ,免疫组化鉴定约 70 %的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rhBMP - 2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 ,1.6nmol/L组免疫组化鉴定约 5 %的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 ,未能诱导分化出神经元细胞。未加LIF的对照组细胞出现向平滑肌细胞的自然分化。结论 :TGFβ、rh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突 外胚间充质细胞 平滑肌细胞 诱导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胎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7
14
作者 吕红兵 金岩 +1 位作者 李媛 赵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胎鼠面突的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处死妊娠12d的孕鼠,取胎鼠面突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和免疫组化的来源鉴定。结果:成...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胎鼠面突的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处死妊娠12d的孕鼠,取胎鼠面突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和免疫组化的来源鉴定。结果:成功地培养出面突中未分化的外胚间充质细胞。结论:原代培养的外胚间充质细胞生长稳定,来源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细胞 胚胎 外胚间充质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牙齿样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5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郝建军 王捍国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07-611,共5页
目的 :以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裸鼠体内构建牙齿样结构。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牙源性上皮细胞和经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分层接种于经塑形的陶瓷化骨或Colla graft三维支架上 ,将形成的细胞 /支架复合物... 目的 :以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裸鼠体内构建牙齿样结构。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牙源性上皮细胞和经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分层接种于经塑形的陶瓷化骨或Colla graft三维支架上 ,将形成的细胞 /支架复合物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皮下 ,建立牙源性上皮细胞复合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 14~ 18周后取材 ,采用HE染色、改良丽春红三色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移植物中的组织新生情况。结果 :细胞在三维支架上形成了包含釉质样组织和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牙齿样结构。新生的釉质样组织表达人成釉蛋白 ,其周围残留的牙源性上皮细胞表达人釉原蛋白mRNA。同时 ,人DSP蛋白在牙本质样组织中呈阳性表达。所有对照组标本中均未观察到该现象。结论 :以优选出并经塑形的三维支架为载体 ,在裸鼠体内建立牙源性上皮细胞复合间充质细胞的立体培养模型 ,成功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牙齿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牙齿 牙源性上皮细胞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文林 石冰 +3 位作者 黄磊 郑谦 李盛 鲁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改进小鼠胚胎腭突取材方法,原代培养C57BL/6J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并加以纯化。方法通过改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取胚胎腭突,然后应用DISPASE酶消化离体腭突,纯化腭突胚胎间充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腭突间充质细胞生物学特性。... 目的改进小鼠胚胎腭突取材方法,原代培养C57BL/6J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并加以纯化。方法通过改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取胚胎腭突,然后应用DISPASE酶消化离体腭突,纯化腭突胚胎间充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腭突间充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改良的取材方法使小鼠胚胎腭突取材更精确,操作更简单;纯化后的原代间充质细胞几乎不含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显示细胞HNK-1、S-100、波形蛋白标记阳性,角蛋白标记阴性。结论建立了一种小鼠胚胎腭突精确取材及纯化腭突外胚间充质细胞的方法,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间充质细胞 细胞培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体内立体培养模型的建立——构建组织工程化牙本质和牙髓组织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5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郝建军 王捍国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03-606,共4页
目的 :以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为载体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 ,构建组织工程化牙本质和牙髓组织。方法 :将经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上 ,将细胞 /支架复合物移... 目的 :以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为载体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 ,构建组织工程化牙本质和牙髓组织。方法 :将经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上 ,将细胞 /支架复合物移植到裸鼠皮下 ,建立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 4周和 10周后取材 ,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DSP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0周的实验组标本中 ,植入的细胞在支架上形成了不太典型的牙本质和牙髓样组织 ,新生的牙本质样组织和其内侧出现极化的细胞均表达人DSP。对照组和 4周标本中未观察到此现象。结论 :用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和Collagraft或CBB载体在裸鼠体内可成功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牙本质和牙髓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牙本质 牙髓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帕金森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哲 周忠蜀 +11 位作者 向青 胡景伟 潘琳 张岚 舒峻 徐波 梁妍 左萍萍 贺春 徐杨 高艳 崔晓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18-321,I0002,F0003,共6页
目的评价人羊膜组织来源间充质细胞(hAMCs)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脑移植对帕金森病(PD)小鼠的治疗观察。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发生相关标记物Vimentin、STRO-1、nestin、CD133、... 目的评价人羊膜组织来源间充质细胞(hAMCs)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脑移植对帕金森病(PD)小鼠的治疗观察。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发生相关标记物Vimentin、STRO-1、nestin、CD133、β-tubulin、TH、DAT、Ngn2和mash-1抗体,鉴定在hAMCs中的表达;RT-PCR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Vimentin及nestin mRNA在hAMCs的表达。C57BL/6小鼠MPTP(i.p.)建立PD模型,将hAMCs移植到右侧纹状体内。通过自发运动和转杆实验以及抗人线粒体和TH抗体在脑纹状体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学,评价hAMCs对PD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经神经细胞培养基诱导培养后的hAM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和上述所有与神经发生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hAMCs移植后的PD小鼠自发运动次数增加(P<0.05),转杆时间延长(P<0.05)。结论hAMCs经体外诱导培养后具有神经细胞特性,移植到PD模型小鼠纹状体内能够改善MPTP所致的运动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 脑移植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分化抑制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春梅 郑法雷 +1 位作者 连耀国 刘燕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3-710,I0009,I0010,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0.1、1、10、100ng/ml)共同作用,或TGF-β1(5ng/ml)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抗体(10μg/ml)共同作用48h后,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BMP-7、Id2和Id3的表达。TGF-β1(5ng/ml)、VEGF165(100ng/ml)与激活素受体样激酶-6/Fc嵌合体(Alk6/FcChimera)(2μg/ml,中和内源性BMP-7)共同作用48h后,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Id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作用后,α-SMA表达比正常对照显著增强(P<0.05),E-钙黏素、BMP-7、Id2及Id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减弱(P<0.05)。VEGF165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强BMP-7及Id2蛋白表达,而显著降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P<0.05)。加入VEGFR1抗体(10μg/ml)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显著增强(P<0.05),而E-钙黏素、BMP-7、Id2表达显著减弱(P<0.05)。TGF-β1+VEGF165+Alk6/FcChimera共同作用后α-SMA蛋白表达比TGF-β1+VEGF165共同作用后显著增强(P<0.05),而Id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165可抑制TGF-β1诱导HK-2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BMP-7和Id2表达上调有关,而与Id3表达变化无关。Id2表达增强可能与VEGF165的直接作用有关,而与BMP-7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 骨形成蛋白-7 分化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促进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性分化活性强于蛇床子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建 葛宝丰 +6 位作者 陈克明 马小妮 郭晓宇 成魁 高玉海 闫娟丽 石文贵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7-673,共7页
比较研究蛇床子素与淫羊藿苷处理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rBMSC)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从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筛选出最佳的蛇床子素和淫羊藿苷处理的浓度为1×10-5mol/L,然后用最... 比较研究蛇床子素与淫羊藿苷处理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rBMSC)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从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筛选出最佳的蛇床子素和淫羊藿苷处理的浓度为1×10-5mol/L,然后用最佳的浓度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进行药物干预;在药物干预后的第3、6、9、12和15 d后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phos phatase,ALP)和钙含量;第12 d进行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第12 h、24 h、48 h、72 h和96 h对OXS、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collagen-I mRNA表达水平进行real-time RT-PCR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1×10-5mol/L蛇床子素和淫羊藿苷干预均可提高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ALP活性,增加Ca含量,提高Runx、OXS、BMP-2和collagen-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淫羊藿苷在促进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性分化活性强于蛇床子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蛇床子素 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 成骨性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