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症患者实施问题解决疗法的范围综述
1
作者 农小莲 游雪梅 +3 位作者 蓝慧玉 黄仕环 李繁荣 赵凤娟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 总结癌症患者实施问题解决疗法的基本干预内容、结局指标,分析其应用效果和现存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问题解决疗法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遵循范围综述的方法学,系统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 目的 总结癌症患者实施问题解决疗法的基本干预内容、结局指标,分析其应用效果和现存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问题解决疗法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遵循范围综述的方法学,系统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国内外数据库中癌症患者实施问题解决疗法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内容提取、汇总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15篇随机对照研究,4篇类实验研究,1篇质性研究,1篇混合性研究。问题解决疗法包含6个步骤、6~8个单独的心理治疗疗程,每次30~45 min,持续干预4~18周。此疗法对癌症患者生理、心理、认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积极影响。结论 问题解决疗法是一种简短、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对癌症患者有积极影响,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未来需构建个性化的问题解决疗法干预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以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证实问题解决疗法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问题解决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疗法 心理干预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在慢性病病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逯佳琪 赵杰刚 +1 位作者 马丽丽 刘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50-2354,共5页
对问题解决疗法的概念、理论来源、干预方法、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临床应用问题解决疗法,帮助慢性病病人改善情绪、解决疾病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慢性病 心理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赵晖 刘智华 +3 位作者 刘永杰 鲁圆圆 李建丰 高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纳入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127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64例,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纳入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127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64例,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颅直流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与问题解决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SSMB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i指数(MBI)、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简版(SSCI-8)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末得分。结果:两组脱落率比较,观察组的脱落率为3.12%,对照组的脱离率为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有效率76.7%,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407,P<0.05);干预4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17、SSCI-8、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37.842,-31.005,-26.023,P<0.001;对照组:t=28.255,-24.621,-23.916,P<0.001),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则下降则更为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08,3.220,2.569;P<0.05);干预4周末,两组患者的MMSE、SSM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t=23.362,18.921,27.566,P<0.001;对照组:t=14.772,15.126,16.122,P<0.001),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则升高更为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31,-3.292,-7.913;P<0.01)。结论:问题解决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干预模式可有效的改善老年卒中后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病耻感,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经颅直流电治疗 老年患者 卒中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在国外糖尿病病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宇飞 李闺臣 +3 位作者 华珊珊 彩虹 孟翔菲 陈立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53-1157,共5页
通过对问题解决疗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干预方法及形式、干预效果进行综述,探讨该护理干预在国外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糖尿病病人的照护提供参考,以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 问题解决疗法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对脊髓损伤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信鸿杰 臧苑彤 +4 位作者 申雅文 刘莹丽 李莉 赵小娟 张旭 《中国康复》 2018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问题解决疗法干预。比较3个月后2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结果:干预3个月...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问题解决疗法干预。比较3个月后2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PTGI中人生感悟、个人力量、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等4个维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干预组PTGI中新的可能性维度及对照组PTGI各维度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问题解决疗法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从而促进其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脊髓损伤 创伤后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在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蔡敏克 杨碎丽 方婵婵 《健康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观察问题解决疗法在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资料与方法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与干预组(61例),所有患者均每日晨服氟西汀1片,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组采用问题解决疗法进行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 目的观察问题解决疗法在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资料与方法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与干预组(61例),所有患者均每日晨服氟西汀1片,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组采用问题解决疗法进行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使用HAMD减分率评价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周,干预组患者HAMD分数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中,治疗后第4周HAMD分数比第1周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中,第4周较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4周卒中后抑郁痊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问题解决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可有效降低卒中后抑郁HAM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抑郁 卒中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对肾脏移植手术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叶丽玉 陈楚楚 +1 位作者 刘小涓 陈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对肾脏移植手术患者焦虑(SAS)、抑郁(SDS)的影响,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肾脏移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对肾脏移植手术患者焦虑(SAS)、抑郁(SDS)的影响,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肾脏移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问题解决疗法,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量表评分以及希望水平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干预前希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问题解决疗法对缓解肾脏移植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临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肾脏移植手术 焦虑 抑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问题解决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龚清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问题解决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问题解决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联合问题解决疗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治疗12周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12周后HAMD、C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HAMD评分及CSS评分较治疗后6周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ADL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问题解决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其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问题解决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护理策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艳丽 陈玮 董扬 《天津护理》 2022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护理策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护理策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态、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糖尿病痛苦量表(DDS)得分及健康问卷抑郁症候群量表(PHQ-9)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改善血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心理健康状态 自我管理能力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一种基于问题解决认知研究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先锋 李义安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49-350,337,共3页
问题解决疗法是以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研究为基础 ,于 2 0世纪 80年代创立的一套完整的心理治疗技术 ,旨在增进来访者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会适应 ,是一种理论精致、结构严谨、短时高效的心理疗法。它由 ... 问题解决疗法是以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研究为基础 ,于 2 0世纪 80年代创立的一套完整的心理治疗技术 ,旨在增进来访者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会适应 ,是一种理论精致、结构严谨、短时高效的心理疗法。它由 6个部分组成 :界定问题 ,确立目标 ,创想方案 ,评估方案 ,执行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心理咨询 认知心理学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在癌症病人及其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洁 孟爱凤 +3 位作者 柏亚妹 智晓旭 徐丹丹 李晓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4-878,共5页
通过介绍问题解决疗法的概念、理论模型、评估工具、干预步骤及形式、干预效果,综述问题解决疗法在国内外癌症病人及照顾者中的应用现状,为问题解决疗法在我国癌症病人及照顾者中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以期缓解病人及照顾者负性情绪,提... 通过介绍问题解决疗法的概念、理论模型、评估工具、干预步骤及形式、干预效果,综述问题解决疗法在国内外癌症病人及照顾者中的应用现状,为问题解决疗法在我国癌症病人及照顾者中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以期缓解病人及照顾者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问题解决疗法 照顾者 负性情绪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贾智慧 张贤贤 +2 位作者 张博雅 张利霞 程远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927-2932,共6页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病率明显高于非GDM孕妇,而孕期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进展。问题解决疗法(PST)是一种六步骤的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可增加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变,但其在GDM孕妇中的...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病率明显高于非GDM孕妇,而孕期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进展。问题解决疗法(PST)是一种六步骤的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可增加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变,但其在GDM孕妇中的应用报道较少。目的探讨PST对G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妊娠相关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19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定期产检的GD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GDM常规产前指导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ST。于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监测GDM患者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生理指标,并采用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问卷(SMQGDM)、妊娠相关焦虑量表(PAQ)、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妊娠相关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调查过程中对照组、观察组各失访3例,共9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干预前,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相关知识得分、信念与态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自我管理方法与行为得分、SMQGDM总分、PAQ及S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PAQ及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知识得分、信念与态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自我管理方法与行为得分、SMQGDM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T有助于提高G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妊娠期血糖,改善GDM患者妊娠相关焦虑、抑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问题解决疗法 焦虑 抑郁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洁琼 谢慈妹 +1 位作者 冯小红 邱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PST)对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RP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ST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3个...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PST)对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RP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ST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3个月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贝克抑郁问卷评分低于拔除导尿管1周时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导尿管3个月STAI、贝克抑郁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3个月改良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高于拔除导尿管1周时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导尿管3个月PTGI、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3个月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及尿失禁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T可有效改善RP后尿失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根治术 尿失禁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问题解决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阶梯式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思敏 林泳琴 +4 位作者 蓝素文 陈跃旋 陈瑶瑶 温紫君 刘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9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阶梯式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14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每组各74例。...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阶梯式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14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每组各74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阶梯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水平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阶梯式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缓解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提升其自我效能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阶梯护理 头颈部肿瘤患者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对尿失禁患者早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晓逸 吴晓波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2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对尿失禁患者早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功能性尿失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80)和干预组(n=80),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心理干预(术后每月1次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问题解决疗法干预(共...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对尿失禁患者早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功能性尿失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80)和干预组(n=80),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心理干预(术后每月1次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问题解决疗法干预(共5次,每次30min)。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PTGI(创伤后成长)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除了人际关系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问题解决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尿失禁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增强其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尿失禁 创伤后成长 照护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痛苦及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淑青 张亚伟 杨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793-1797,共5页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心理痛苦患者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初步证据。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心理痛苦患者50例,使用信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在... 目的:探讨问题解决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心理痛苦患者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初步证据。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心理痛苦患者50例,使用信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问题解决疗法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得分、抑郁症状得分、自我管理得分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抑郁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t=-2.056,-3.023;P<0.05);实验组自我管理得分高于对照组(t=2.089,2.029;P<0.05);干预后6个月,实验组糖尿病心理痛苦得分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对照组(t=-2.020,-2.267;P<0.05)。结论:问题解决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痛苦和血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心理痛苦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心理训练对海军某部军人问题解决能力和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朝阳 孙露娜 +2 位作者 徐静舟 汪洁滢 王云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41-2446,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心理训练对海军某部军人问题解决能力和心理弹性的影响,评估该心理训练方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法从该部抽取92名军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46名)和对照组(46名)。训练组接受为期6周、每周1次的... 目的研究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心理训练对海军某部军人问题解决能力和心理弹性的影响,评估该心理训练方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法从该部抽取92名军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46名)和对照组(46名)。训练组接受为期6周、每周1次的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心理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心理训练。结果训练前(T1)和训练后(T2)训练组与对照组问题解决问卷(F=4.366,P<0.05)及心理弹性量表(F=6.017,P<0.05)的得分交互效应显著,相比于T1时点,训练组在T2时点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心理弹性均显著提升。结论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心理训练能有效提升该部军人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心理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训练 问题解决疗法 问题解决能力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玉梅 李瀛均 +1 位作者 耿文怡 孙晓洁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究问题解决疗法(PS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 目的探究问题解决疗法(PS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期间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PST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3个月后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生活质量[采用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以及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1.83±4.97)分、(42.60±6.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14±4.36)分、(50.17±6.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中,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分别为(46.85±5.25)分、(28.11±5.76)分、(31.26±3.67)分、(41.16±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2±5.59)分、(24.84±4.56)分、(24.00±3.75)分、(34.16±4.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症状维度、身体活动维度、情感维度分别为(6.43±2.25)分、(11.63±2.57)分、(4.63±1.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3±3.64)分、(20.13±4.64)分、(6.87±1.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中的服务态度、技术能力、关怀沟通、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分别为(4.27±0.45)分、(4.27±0.62)分、(4.57±0.22)分、(4.15±0.72)分、(4.47±0.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0.49)分、(4.02±0.25)分、(3.62±0.95)分、(3.85±0.14)分、(3.66±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T对CHF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问题解决疗法 心理状态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在国外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婷婷 刘春娥 郑贤月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10期3792-3794,共3页
从问题解决疗法干预形式、干预步骤、应用过程与效果4个方面综述了该方法在国外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提高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国内问题解决疗法的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老年痴呆 老年抑郁 干预形式 干预步骤 应用过程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疗法在军人心理咨询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
20
作者 张新波 秦志红 《东南国防医药》 2006年第5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问题解决疗法 心理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