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在降低核酸采样点核酸采样不达标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月 尹霞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2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 探讨问题解决型品管圈在降低核酸采样点采样不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品管圈,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降低核酸采样点核酸采样不达标率”。选择2020年5—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的3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问题解决型品管圈在降低核酸采样点采样不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品管圈,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降低核酸采样点核酸采样不达标率”。选择2020年5—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的3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核酸采样现状调查分析,统计影响核酸采样点核酸采样不达标率的主要因素,拟定现状改善品管圈护理干预措施。另外选择2020年8—9月在该院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的3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和分析应用效果,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的核酸采样点核酸采样不达标率及改善后的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结果 2020年5—6月的核酸采样不达标率为26.76%(99/370)。根据柏拉图80/20法则,造成核酸采样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为患者不知晓采样部位及流程(占34.35%)、等待时间>5 min(占28.28%)、采样部位不标准(占20.20%)。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核酸采样不达标率由实施前的26.76%降低到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为105.40%,进步率为70.70%。品管圈活动后,根据柏拉图80/20法则,造成核酸采样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等待时间>5 min(占41.38%)、患者不知晓采样部位及流程(占34.48%)、采样部位不标准(占13.79%),上述原因均为采样质量继续改善的重点。结论 应用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核酸采样点的核酸采样不达标率,可将其应用于核酸采样工作中,改善核酸采样工作效率及质量,提升核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核酸采样 不达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
2
作者 任婷婷 郭俊 +3 位作者 高露露 童婉秋 王怡斌 王线妮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目的降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从五步联动构建全程营养管理体系、多措并举实施全面精准营养干预、环环相扣实现患者自我营养管理3个方... 目的降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从五步联动构建全程营养管理体系、多措并举实施全面精准营养干预、环环相扣实现患者自我营养管理3个方面进行改进。结果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从66.07%降低至17.8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提升患者参与自身营养管理积极性,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全身重症肌无力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姜一 沈芳 +3 位作者 吴雄枫 张敏敏 张永巍 于龙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99-1404,共6页
目的评价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缩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时间”。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目的评价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缩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时间”。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121例于我中心行机械取栓桥接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的AIS患者,分析影响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的主要因素,拟定现状改善品管圈干预措施。另外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在我中心行相同治疗的95例AIS患者,实施问题解决型品管圈干预措施,评价和分析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药物中断时间为133(110,175)min,序贯治疗时间为367(183,496)min,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率为45.5%(55/121)。根据柏拉图80/20法则,造成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为等待外出CT检查时间长(36.4%,20/55)、等待CT判读结果时间>60min(27.3%,15/55)、护士不知晓患者口服药物时间(20.0%,11/5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药物中断时间为38(25,71)min,序贯治疗时间为257(210,298)min,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率为7.4%(7/95),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分别有3、2例患者在序贯治疗7 d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序贯治疗7 d内均无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应用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能够规范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给药流程,可以缩短患者药物中断时间,精确口服药物桥接时间,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序贯治疗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息肉患者平均住院日
4
作者 张艳 袁捷 +1 位作者 徐燕 高俊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S01期0614-0615,共2页
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和统计学方法,针对胃肠息肉患者平均住院 日长的问题进行改进。方法:经分析,主要是对门诊发现胃肠息肉未能现场切除及 胃肠息肉切除后并发症等两方面,包含未制定现场切除流程,现行患者知情同意内 容不符合手术管理规... 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和统计学方法,针对胃肠息肉患者平均住院 日长的问题进行改进。方法:经分析,主要是对门诊发现胃肠息肉未能现场切除及 胃肠息肉切除后并发症等两方面,包含未制定现场切除流程,现行患者知情同意内 容不符合手术管理规范,术前准备不完善,术后医护人员宣教不到位,无术后护理 临床路径内容等原因。对此制定有效对策并实施,包括制定胃肠息肉现场切除流程, 按照手术管理规范完善医疗法律文书,构建全过程管理宣教方式,完善术后护理临 床路径内容等。结果:项目改进使胃肠息肉患者平均住院日时间从 5.25 天下降到 2.85 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 19.6% 下降为 12.4%,并形成了标准化工作流程,改善了 医疗质量。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可降低胃肠息肉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 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胃肠息肉 平均住院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旅程地图提高咽喉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
5
作者 薛梦菲 董艳 +8 位作者 石力 岳波 田妍妍 冯瑞 葛艳侠 孙妍敏 冯艳兰 张慧敏 王荣娜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5年第3期76-82,共7页
目的提高咽喉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从患者角度发掘问题并绘制咽喉癌手术患者旅程地图,结合调查数据,对咽喉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进行分析,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咽喉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从141.0... 目的提高咽喉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从患者角度发掘问题并绘制咽喉癌手术患者旅程地图,结合调查数据,对咽喉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进行分析,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咽喉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从141.03分提高至189.04分。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咽喉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降低了病耻感,改善了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患者旅程地图 咽喉癌 手术患者 出院准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被引量:2
6
作者 邵琼洁 谷仲平 +2 位作者 张秋爽 屈妍 王艳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第8期95-99,111,共6页
目的降低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腹胀、反流或呕吐、腹泻三大改善重点展开原因分析,从多样化培训、6S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改进。结果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目的降低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腹胀、反流或呕吐、腹泻三大改善重点展开原因分析,从多样化培训、6S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改进。结果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由63.01%降低至20.55%。结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是重症患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品管圈活动,建立了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规范的干预措施,改善了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情况,确保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胸部损伤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品管圈活动在医联体单位复用器械物品交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晓芳 陈红 陈桂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3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医联体单位复用器械物品交接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3—8月在医联体单位复用器械物品交接合格率管理中实施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分析活动实施前、后交接合格数量,... 目的分析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医联体单位复用器械物品交接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3—8月在医联体单位复用器械物品交接合格率管理中实施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分析活动实施前、后交接合格数量,比较医联体单位复用器械物品交接合格率、医联体单位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医联体单位复用器械实行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后,复用器械菌合格率由改善前57.12%上升为改善后91.73%,交接合格率由改善前的50.96%上升为改善后的96.92%。护联体单位人员专科知识知晓率由改善前81.54%上升为改善后的98.27%。护联体单位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4.0%上升为改善后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医联体单位复用器械物品交接的管理中应用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能有效保障医联体单位复用器械物品交接合格质量,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提高医联体单位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医联体单位 复用器械物品 交接 合格率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乳腺癌患者出院准备度达标率的品管圈实践
8
作者 何思铭 赵洁华 +2 位作者 陆鑫玉 胡青 罗晓慧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8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乳腺癌患者出院准备度达标率的效果。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进行计划拟定、现况把握、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分析效果。结果乳腺癌患者出院准备度达标率从71.50%提升至90.87%。结论通过品管圈活...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乳腺癌患者出院准备度达标率的效果。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进行计划拟定、现况把握、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分析效果。结果乳腺癌患者出院准备度达标率从71.50%提升至90.87%。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出院准备度,提高乳腺癌患者自我照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乳腺癌 出院准备度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头颈癌手术患者营养支持达标率 被引量:1
9
作者 冯艳兰 董艳 +9 位作者 查定军 石力 杜伟嘉 代玉洁 田妍妍 冯瑞 葛艳侠 孙妍敏 郑豆 张慧敏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目的提高头颈癌手术患者营养支持达标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头颈癌手术患者营养支持现状进行持续改进,措施包括多学科联动构建头颈癌患者营养管理方案、落实早期吞咽摄食训练、构建智慧化全程管理模式、... 目的提高头颈癌手术患者营养支持达标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头颈癌手术患者营养支持现状进行持续改进,措施包括多学科联动构建头颈癌患者营养管理方案、落实早期吞咽摄食训练、构建智慧化全程管理模式、开展多元化培训等。结果头颈癌手术患者营养支持达标率从活动前的54.36%提高至活动后的84.88%,为头颈癌手术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营养管理方案。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头颈癌手术患者营养支持达标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了医疗质量与护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头颈癌 手术患者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健豪 李清华 +2 位作者 陈丽华 项晓燕 邹丽雯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7期72-75,81,共5页
目的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方法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卒中院前筛查宣教一体化、多学科协作并加强培训、优化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 目的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方法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卒中院前筛查宣教一体化、多学科协作并加强培训、优化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从26.1%提升至40.8%。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卒中救治能力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确保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急性脑梗死 再灌注治疗 医疗质量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血液透析监测有效率
11
作者 李芳 夏莎 +5 位作者 杜丽娜 杨锦涛 卫攀 王思佳 王培 冯晶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11期74-80,共7页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监测有效率,降低血液透析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针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监测有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现况查检、原因解析、拟定对策,从建立二级监督体系,开发智能化小程序,建立“3+4E”风险评估模...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监测有效率,降低血液透析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针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监测有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现况查检、原因解析、拟定对策,从建立二级监督体系,开发智能化小程序,建立“3+4E”风险评估模式,基于奥马哈理论构建干预性健康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结果血液透析监测有效率从81.5%提升至95.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血液透析监测有效率,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血液透析 监测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急救设备使用率
12
作者 史文强 丁浩斌 +5 位作者 袁龙超 杨继庆 张永周 罗婷予 高朗雯 赵晓余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9期87-91,共5页
目的提高急救设备使用率。方法针对急救设备使用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搭建急救设备共享平台,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建立5G急救定位系统,建立预防性维护保养机制,开展多元化、全面化督导培训等4个方面进行... 目的提高急救设备使用率。方法针对急救设备使用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搭建急救设备共享平台,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建立5G急救定位系统,建立预防性维护保养机制,开展多元化、全面化督导培训等4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急救设备使用率从62.95%提升至98.14%。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避免了急救设备资源浪费,促进了急救设备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急救设备 设备共享 5G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3
作者 张英 郭敬 +3 位作者 郑璐 尤楠 杨凤霞 陈锦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成立医、护、技、管多学科协作团队,针对降低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建立了术前、术中、术后3大创新改进策略,包括:创建“FLAG”评估策略,精准预测残肝功能,精确规划手术方案;构建“4D”策略,精准切除肿... 成立医、护、技、管多学科协作团队,针对降低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建立了术前、术中、术后3大创新改进策略,包括:创建“FLAG”评估策略,精准预测残肝功能,精确规划手术方案;构建“4D”策略,精准切除肿瘤病灶,精确控制术中出血;创建“4P”策略,精准预测术后风险,精确实施风险管理。通过改进,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22.76%降低至7.09%,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降低了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肝癌 腹腔镜肝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率
14
作者 吴阿晨 赵颖 葛淑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目的降低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呼吸监护室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现状进行分析,解析原因并拟订对策,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从改变氧疗方式、改良灌洗方式、优化操作流程、... 目的降低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呼吸监护室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现状进行分析,解析原因并拟订对策,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从改变氧疗方式、改良灌洗方式、优化操作流程、采用多样化沟通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率从65.63%降低至23.88%。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率,保证了患者检查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呼吸监护室 老年肺炎患者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倩 许瑞华 +1 位作者 冯金华 范美龄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第8期68-72,共5页
体温作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是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手术患者发生非计划性低体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高的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引入了无线体温监测工具,构建了病... 体温作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是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手术患者发生非计划性低体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高的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引入了无线体温监测工具,构建了病房、手术室、复苏室智能链式体温监测方案,制定了术前、术中、术后保温策略等,使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从43.18%降低至8.51%,保障了患者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腹部手术 围术期 非计划性低体温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率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丽娟 饶珈铭 +5 位作者 陈宝珊 郭惠筱 李燕金 张卓玲 冯锦屏 卢德梅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解析,确定问题真因为宣教形式单一、缺乏专科咨询通道、担心并发症、缺乏TOLAC孕妇评估体系、缺乏TOLAC管理平台、没有阴道分娩经验;提... 目的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解析,确定问题真因为宣教形式单一、缺乏专科咨询通道、担心并发症、缺乏TOLAC孕妇评估体系、缺乏TOLAC管理平台、没有阴道分娩经验;提出多项改进措施并实施,包括建立多维度宣传模式、提供优质的TOLAC母婴安全保障服务、优化全孕期TOLAC管理模式、构建“4+1”联动TOLAC互联网+体系等。结果TOLAC率由活动前的8.33%提高到活动后的13.71%,达成了活动目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持续改进TOLAC管理,提高TOLAC率,促进自然分娩,并确保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剖宫产术 再次妊娠 阴道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短危急值首次出现到临床接收平均周转时间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凌 哈斯朝鲁 +1 位作者 任颖 张耀武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检验危急值首次出现到临床接收平均周转时间进行改进。通过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解析等制定策略,包括加强送检标本信息化管理,多措并举提高复检工作效率,优化HIS系统危急值接收功能,设置个性化临床危急值标准等,并逐...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检验危急值首次出现到临床接收平均周转时间进行改进。通过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解析等制定策略,包括加强送检标本信息化管理,多措并举提高复检工作效率,优化HIS系统危急值接收功能,设置个性化临床危急值标准等,并逐步实施。结果发现,检验危急值报告平均周转时间从15.62 min缩短至9.25 min,实现了检验质量指标提升,获得了临床认可,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危急值 接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达标率 被引量:3
18
作者 鲁文菊 惠蓉 +1 位作者 袁雪 刘玲娇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第12期71-75,共5页
运用品管圈方法,组建多学科协作小组,针对提高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进行改进,包括完善资料、修订流程、落实培训与考核等。改善后,胰岛素泵操作规范率由32.7%提升至96.0%,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资料完善率由30... 运用品管圈方法,组建多学科协作小组,针对提高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进行改进,包括完善资料、修订流程、落实培训与考核等。改善后,胰岛素泵操作规范率由32.7%提升至96.0%,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资料完善率由30.2%提升至95.0%,胰岛素泵操作正确率由35.0%提升至83.0%,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由35.0%提升至83.0%,护士对专科知识知晓率由51.8%提升至96.0%,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达标率由45.0%提升至76.5%。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有效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达标率,使全院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护理标准同质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糖尿病 围手术期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住院患者计时尿标本留取准确率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海云 杨旻星 +2 位作者 叶赟 曹雁南 韩文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第6期90-94,共5页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计时尿标本留取准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况调查、原因解析,拟定验证是否需要添加防腐剂、建立清单管理模式、改良留尿容器、落实目视化管理、修订制度及流程五项对策并予以执行。结果住院患者计时尿标本留取...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计时尿标本留取准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况调查、原因解析,拟定验证是否需要添加防腐剂、建立清单管理模式、改良留尿容器、落实目视化管理、修订制度及流程五项对策并予以执行。结果住院患者计时尿标本留取准确率由80.7%提高至91.5%。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提高住院患者计时尿标本留取准确率,减少医疗耗材成本,节约人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住院患者 计时尿标本 留取 准确率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涛 赵淑青 刘考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第12期88-92,共5页
目的 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问题真因,从制定动静脉内瘘院前指导规范,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VAP”评估模式,制定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流程;构建“互联网+”智能宣... 目的 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问题真因,从制定动静脉内瘘院前指导规范,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VAP”评估模式,制定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流程;构建“互联网+”智能宣教模式,优化院外延伸服务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由10.6%降低至3.3%。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终末期肾病 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