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英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
1
作者 林舒洁 孙春玲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1期82-84,共3页
中西历史文化不同,问候语各有所异。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将问候语分为固定型、称谓型、话题型、赞美型四类,探析造成其差异的文化因素,以提高交际中问候语的使用正确率,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 问候语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英问候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流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3-133,132,139,共3页
问候语具有非常重要的交际功能,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差异,问候语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汉英问候语的对比探讨其存在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汉英问候语 问候方式 问候语对比 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问候语对比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玉花 张发祥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汉英问候语在语用功能方面基本相同,但在从类别、内容、称谓方式、礼貌原则、具体含义以及非语言问候等问候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正确理解与审视问候语所折射出的民族习俗及文化差异,才能正确选择符合对方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达到... 汉英问候语在语用功能方面基本相同,但在从类别、内容、称谓方式、礼貌原则、具体含义以及非语言问候等问候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正确理解与审视问候语所折射出的民族习俗及文化差异,才能正确选择符合对方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问候语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候语的变迁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晓蕾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6-56,共1页
几个青年朋友在一起聊天,说起了问候语。一位笑着说:“以前我们中国人见面,总爱问候一声‘吃了吗’。如今说什么的都有,时髦的像‘上网了吗’。有一阵子有些年轻人还时兴过‘离了吗’。”最后一句,把大家都说乐了。问候语又叫见面... 几个青年朋友在一起聊天,说起了问候语。一位笑着说:“以前我们中国人见面,总爱问候一声‘吃了吗’。如今说什么的都有,时髦的像‘上网了吗’。有一阵子有些年轻人还时兴过‘离了吗’。”最后一句,把大家都说乐了。问候语又叫见面语,是人们重要的交际用语。一般是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候语 五六十年代 季节性 《泰坦尼克》 新词新语 时代特征 语调 近二十年 历史文化 八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问候语“你吃了吗?”的文化折射 被引量:7
5
作者 章礼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中国是个食文化大国,饮食是中国文化中美感和礼制最古老的源头。从历史溯源,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会如此盛行;但目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呈日渐衰微之势;从长远和大处着眼,各民... 中国是个食文化大国,饮食是中国文化中美感和礼制最古老的源头。从历史溯源,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会如此盛行;但目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呈日渐衰微之势;从长远和大处着眼,各民族文化应该是保持多元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而不能趋一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文化 问候语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问候语的文化语用阐释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桔元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8-91,共4页
问候语是人类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这种看似简单、且已模式化了的言语交际形式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特性。同时这种交际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其字面意义远不及其表达的情感意义和社会规约意义重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 问候语是人类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这种看似简单、且已模式化了的言语交际形式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特性。同时这种交际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其字面意义远不及其表达的情感意义和社会规约意义重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对问候语的社会文化阐释的基础上,从共性角度,探讨了英汉问候语的当代变迁和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并在最后重点探讨问候语的礼貌等级及其制约因素的关系,认为人们使用不同礼貌等级的问候语是受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交谈者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候语 变迁 语用功能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英汉问候语的跨文化语用对比 被引量:6
7
作者 祝丽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8期87-89,109,共4页
作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问候语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礼貌是语用学家几十年来感兴趣的焦点,而日常问候是礼貌现象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是热情好客,彬彬有礼的。然而由于各自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的... 作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问候语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礼貌是语用学家几十年来感兴趣的焦点,而日常问候是礼貌现象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是热情好客,彬彬有礼的。然而由于各自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的影响,见面问候时他们的用语及表达方式存在着不同之处。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些差异,对于加深中国与其它国家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扩大国际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很多关于英汉问候语的介绍或对比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本文旨在运用跨文化语用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对英汉问候语进行系统地对比研究,并对英语学习与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 跨文化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问候语礼貌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田新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13-114,共2页
顾曰国(1992)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应用此准则,可以从三个方面就英汉问候语中的礼貌进行对比研究:称呼、问候以及敬称和谦称的使用。研究结果证明了顾曰国的观点——贬己尊人和态度热情是中国特有的礼貌准则,并且是中... 顾曰国(1992)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应用此准则,可以从三个方面就英汉问候语中的礼貌进行对比研究:称呼、问候以及敬称和谦称的使用。研究结果证明了顾曰国的观点——贬己尊人和态度热情是中国特有的礼貌准则,并且是中国现代礼貌观念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准则 称呼 敬称 谦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斯林问候语“赛俩目”的文化语言学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潘世杰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3,共4页
"赛俩目"是阿拉伯问候语"安赛俩目阿来库姆"的简称,意为"愿真主赐您平安",它是穆斯林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文明礼仪用语。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里,"赛俩目"不仅具有一般问候语无法具备的神圣色彩... "赛俩目"是阿拉伯问候语"安赛俩目阿来库姆"的简称,意为"愿真主赐您平安",它是穆斯林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文明礼仪用语。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里,"赛俩目"不仅具有一般问候语无法具备的神圣色彩和跨语言、跨文化魅力,还是一个凝结着穆斯林深厚情感的文化符号。因此,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赛俩目"有着独特的文化效应。毋庸置疑,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从文化语言学的视域解读"赛俩目"的文化内涵,对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阿拉伯及穆斯林的生活礼仪,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 问候语 赛俩目 文化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问候语的变迁看社会的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岳园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62-63,共2页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问候语作为人们重要的社会交际用语,必然紧紧跟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发生变化,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状况。从不同历史时期的问候语的变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关键词 问候语 变迁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候语“无它乎?”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栋元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
问候语是人类使用频率很高、使用人数很广的一种言语。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候语,能反映出他们不同的心理性格和时代特征。"无它乎?"是我国最早的日常问候语,从中可以看出先民们艰苦险恶的生存环境,是他们真实生活... 问候语是人类使用频率很高、使用人数很广的一种言语。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候语,能反映出他们不同的心理性格和时代特征。"无它乎?"是我国最早的日常问候语,从中可以看出先民们艰苦险恶的生存环境,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对他人的关爱精神;透视出先民们因畏而敬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民风习俗;体现出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变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探讨问候语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和构建平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候语 无它乎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和俄语中的问候语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景民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26-30,共5页
问候语是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日常礼节礼貌用语,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问候方式存在差异,但在执行礼貌交际功能方面是相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加强,问候语的简化和趋同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问候语是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日常礼节礼貌用语,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问候方式存在差异,但在执行礼貌交际功能方面是相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加强,问候语的简化和趋同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人的问候方式也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俄语 问候语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维问候语的跨文化语用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有为 文且木.买合木提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汉维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基本相同,但在问候语结构、称谓方式、问候内容、礼貌原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对比汉维问候语的异同,有助于发现蕴含在词语表层下的深层文化内涵,加深新疆汉维民族对不同民族文化中问候的认知。
关键词 汉语 维吾尔语 问候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问候语比较刍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葆华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本文对汉语问候语的形式类别、反馈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问候语的功能和语用规则。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问候语 形式 反馈 人际功能 语用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好”是“汉语里常用的问候语”吗?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世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6-46,共1页
“你好”是“汉语里常用的问候语”吗?王世生笔者查阅了数十种不同类型不同年代出版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汉语教材,其中的问候语都是“你好”或“您好”。极少数教材对其含义进行了注释。例如在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实用汉语课本》(刘... “你好”是“汉语里常用的问候语”吗?王世生笔者查阅了数十种不同类型不同年代出版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汉语教材,其中的问候语都是“你好”或“您好”。极少数教材对其含义进行了注释。例如在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实用汉语课本》(刘等著,商务印书馆,1981年)“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候语 汉语课本 对外汉语教学 见面问候语 《世界汉语教学》 基础汉语教材 行为目的 对外汉语教材 语言教学 语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英汉问候语中的膨胀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田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32-134,共3页
运用Wolfson(1986,1987)的膨胀理论(theBulgeTheory),通过实验的方法,可对一些英汉问候语语料进行分析。以社会距离为控制因素,描绘出受试者对不同被问候者使用问候语的平均百分比,从而确定社会因素对问候言语行为的制约作用,并证明了... 运用Wolfson(1986,1987)的膨胀理论(theBulgeTheory),通过实验的方法,可对一些英汉问候语语料进行分析。以社会距离为控制因素,描绘出受试者对不同被问候者使用问候语的平均百分比,从而确定社会因素对问候言语行为的制约作用,并证明了膨胀理论能够表达问候言语行为与社会距离的关系。比较英汉问候语在应用膨胀理论方面的异同,说明形成这些问候语选择差异的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候语 膨胀理论 社会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问候语的分类 被引量:1
17
作者 祝丽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10期72-74,共3页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丰富的问候语。根据不同的方式,问候语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拟对英汉问候语按内容、时间、形式、社会环境等进行系统的分类,并在分类的过程中对英汉问候语做对比分析。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问候语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候语“吃了吗?”的文化哲学意蕴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芸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7-110,共4页
问候语是民族特征的写照。"吃了吗?"是最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使用频率很高的问候语,承载了汉民族重"食"、重"集体主义"、重"礼仪"的文化内涵,蕴含了汉民族"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问候语是民族特征的写照。"吃了吗?"是最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使用频率很高的问候语,承载了汉民族重"食"、重"集体主义"、重"礼仪"的文化内涵,蕴含了汉民族"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入世""中和"的哲学思想。探讨问候语"吃了吗?"对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平安和谐社会、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候语 吃了吗 文化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差异视角下英汉问候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君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24-26,共3页
问候语是各个国家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的先导者,问候语使用的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进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问候语的不同,本文主要从问候语在称呼使用、内容和内涵方面对其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深... 问候语是各个国家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的先导者,问候语使用的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进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问候语的不同,本文主要从问候语在称呼使用、内容和内涵方面对其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深入地解析文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候语 文化差异 称呼语 问候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丽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性格差异和交际差异,中英语言习惯不同,问候方式也不同,有着不同的常用问候话题、称谓、禁忌话题和非语言性问候.中国式的问候较为保守,而西式问候相比更加开放和多样.
关键词 交际 文化差异 问候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