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动词对“自己”长距离约束的制约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金钟镐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试图证明"自己"位于宾语位置时,动词(约束域①内的动词)对"自己"长距离约束有制约作用。动词本身的性质能决定"自己"在域内约束还是在域外约束。及物动词可分为可反身动词和不可反身动词:前者是指动... 本文试图证明"自己"位于宾语位置时,动词(约束域①内的动词)对"自己"长距离约束有制约作用。动词本身的性质能决定"自己"在域内约束还是在域外约束。及物动词可分为可反身动词和不可反身动词:前者是指动词的动作行为可以回指其动词的主体,而后者则不能。如果域内动词是不可反身动词,"自己"绝不能域内约束;如果域内动词是可反身动词,"自己"可以在域内或在域外寻找自己的先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己” 约束 长距离约束 可反身动词 不可反身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宁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英汉语反身代词在分布指称上的特征表现与约束原则相悖。它不仅有管辖语域内约束,也有管辖语域外约束,即长距离约束。本文用"语境旨义"分析英汉反身代词的指称特征。研究表明,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英汉反身代词的指称特征,可以提... 英汉语反身代词在分布指称上的特征表现与约束原则相悖。它不仅有管辖语域内约束,也有管辖语域外约束,即长距离约束。本文用"语境旨义"分析英汉反身代词的指称特征。研究表明,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英汉反身代词的指称特征,可以提供更充分、更可信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约束 反身代词 语用原则
原文传递
吉尔吉斯语θз的性质及其长距离约束现象
3
作者 吴玉全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6期52-55,共4页
θз在吉尔吉斯语中译为"自己"之义,是一个具备反身意义的代词。目前,现代吉尔吉斯语对该词的研究主要放在语法形式及句法功能的描写方面,相关研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及研究素材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拟以吉语反身代词θз为... θз在吉尔吉斯语中译为"自己"之义,是一个具备反身意义的代词。目前,现代吉尔吉斯语对该词的研究主要放在语法形式及句法功能的描写方面,相关研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及研究素材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拟以吉语反身代词θз为考查对象,结合其它语言有关反身代词的研究成果,对θз一词的性质和照应特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语 反身代词θз 性质 长距离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杆“自己”长距离照应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宁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6,共3页
Chomsky的约束理论在解释照应关系时具有普遍意义,但并不能阐释照应语的一切特征。汉语光杆反身代词"自己"照应具有长距离性约束、主语倾向性和阻隔效应的特性,这种照应性说明"自己"位于宾语位置上时跟前面名词性... Chomsky的约束理论在解释照应关系时具有普遍意义,但并不能阐释照应语的一切特征。汉语光杆反身代词"自己"照应具有长距离性约束、主语倾向性和阻隔效应的特性,这种照应性说明"自己"位于宾语位置上时跟前面名词性短语的照应关系要受到动词性质的制约,从而说明约束原则A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理论 长距离约束 光杆“自己” 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的阻断效应
5
作者 刘艾娟 童兴红 《海外英语》 2019年第8期5-7,共3页
该文着重评介了Cole&Sung (1994)的解释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的"阻断效应"的纯句法分析方法,并提出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的"阻断效应"部分归于纯句法的原因,部分归于语义或语用的... 该文着重评介了Cole&Sung (1994)的解释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的"阻断效应"的纯句法分析方法,并提出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的"阻断效应"部分归于纯句法的原因,部分归于语义或语用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综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的"阻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己” 阻断效应 长距离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语用原则与英、法、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照应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燕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4+83+85-92,共10页
本文介绍了ZribiHertz(1989)提出的两个语用原则:感知者和叙述角度范畴,并提述了英、法、汉三种语言的例证。由此说明,这两个语用原则的概念具有普遍意义,不管对英语、法语还是汉语都适用。本文同时也说明,英语... 本文介绍了ZribiHertz(1989)提出的两个语用原则:感知者和叙述角度范畴,并提述了英、法、汉三种语言的例证。由此说明,这两个语用原则的概念具有普遍意义,不管对英语、法语还是汉语都适用。本文同时也说明,英语反身代词“himself”等,法语反身代词“luimême”等和汉语“自己”都具有长距离约束照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者 叙述角度范畴 长距离约束 反身代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自己”的语义—语用解释
7
作者 吴童杰 《现代语文》 2023年第6期54-60,共7页
在双宾结构“我给/还了他一本自己的书”中,“自己”的指向比较模糊,指向“我”或“他”的解读都有报告。调查该个案后发现,“给”字句和不表现阻断效应的“还”字句,包含来源先行语和涉己解读;表现阻断效应的“还”字句,包含支点先行... 在双宾结构“我给/还了他一本自己的书”中,“自己”的指向比较模糊,指向“我”或“他”的解读都有报告。调查该个案后发现,“给”字句和不表现阻断效应的“还”字句,包含来源先行语和涉己解读;表现阻断效应的“还”字句,包含支点先行语和涉实解读。动词“还”的语义知识和生活知识,促使移情对象发生改变,造成来源解读的脱落或替换,表现出阻断效应。动词的语义效应是普遍的,但语义效应能否改变移情对象,则取决于它和言语行为参与者移情优先等级的相互作用。该个案研究不仅更明确了汉语“自己”的指向,也体现出动词语义精细化分解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己” 长距离约束反身代词 语内传递语 移情 动词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己”是谁?——对约束原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立群 刘兆静 黄月圆 《语言科学》 2005年第2期39-50,共12页
本文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无语境条件下,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回指的认知加工方式。实验一采用语句选择(sentencegating)作业,考察了被试利用韵律信息确定反身代词“自己”回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听着很难利用韵律信息确定反身代词“... 本文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无语境条件下,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回指的认知加工方式。实验一采用语句选择(sentencegating)作业,考察了被试利用韵律信息确定反身代词“自己”回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听着很难利用韵律信息确定反身代词“自己”的回指;实验二利用跨通道启动(crossmodalpriming)和词汇命名作业,考察了被试对反身代词“自己”的认知加工,结果表明当目标词和小主语有关时,反身代词“自己”对目标项的启动效应要大于目标词和大主语有关,表现出“局部约束”(localbinding),这与约束理论的A原则是符合的,而与汉语反身代词的“长距离回指”现象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原则 反身代词 局部约束 长距离约束 回指 汉语 “自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理论与汉语“自己”一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林利 易彦池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7-89,共3页
约束理论是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原理GB模型中的一个子理论。本文在约束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汉语"自己"一词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语言反身代词的特性,认为汉语"自己"并不能单纯地被认定为纯粹的反身代词,同时也指出乔姆斯基... 约束理论是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原理GB模型中的一个子理论。本文在约束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汉语"自己"一词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语言反身代词的特性,认为汉语"自己"并不能单纯地被认定为纯粹的反身代词,同时也指出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目前还不能很好地释义汉语"自己"的约束或指称问题,并对这一问题举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但始终认为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所提出的"照应语在管辖语域里受约束"这一经典性观点虽并不完善,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理论 自己 长距离约束 句法 非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反身代词的约束问题探析
10
作者 姜海英 裴少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39-40,共2页
本文从汉语反身代词的分类及特性入手,分析了制约理论、阻断效应及约束理论框架内的三种修正方案及其局限性,指出单从句法层面分析难以全面、合理和清晰地解决反身代词自己的照应问题,应当针对不同的语言环境,有时还得参考具体语境引入... 本文从汉语反身代词的分类及特性入手,分析了制约理论、阻断效应及约束理论框架内的三种修正方案及其局限性,指出单从句法层面分析难以全面、合理和清晰地解决反身代词自己的照应问题,应当针对不同的语言环境,有时还得参考具体语境引入语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反身代词 长距离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原则A关照下温州话反身代词的句法特征初探
11
作者 骆明琼 谢晨 《现代语文》 2018年第5期83-89,共7页
本文参考前人对普通话反身代词的句法研究对温州话反身代词的句法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和普通话类似,温州话中的复合反身代词符合约束原则A,而光杆反身代词则存在典型的长距离约束等违反约束原则A的现象。本研究也发现温州话... 本文参考前人对普通话反身代词的句法研究对温州话反身代词的句法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和普通话类似,温州话中的复合反身代词符合约束原则A,而光杆反身代词则存在典型的长距离约束等违反约束原则A的现象。本研究也发现温州话和普通话的光杆反身代词在长距离约束和韵律-句法层面也稍有不同。本文通过修改后的约束原则A对温州话反身代词违反约束原则A的各类现象做出了句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原则A 温州话 反身代词 长距离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己”——约束原则A的叛逆者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舟艳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38-41,57,共5页
本文在约束理论第一原则(约束原则A)的理论背景下,针对汉语照应语"自己"允许"长距离约束"的叛逆行为及由此而暴露的该原则的不足,试图在约束理论的框架内探讨为弥补不足所提出的各种修正方案,最后尝试着提出了有关&... 本文在约束理论第一原则(约束原则A)的理论背景下,针对汉语照应语"自己"允许"长距离约束"的叛逆行为及由此而暴露的该原则的不足,试图在约束理论的框架内探讨为弥补不足所提出的各种修正方案,最后尝试着提出了有关"先行语优选假设"、"先行语优选顺序"和"阻断效应鉴别式"的修正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原则A 照应语 先行语 管辖语域 长距离约束 修正思路 生成语法理论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约束理论A原则对汉语“自己”的解释(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永平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1期J0162-J0162,J0161,共2页
作为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的主要成果之一,约束理论及其三原则是对同一语句中名词词组之间的所指异同关系及相关条件限制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常被语言学家们用来解释英语及其它语言的句法现象,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该理论... 作为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的主要成果之一,约束理论及其三原则是对同一语句中名词词组之间的所指异同关系及相关条件限制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常被语言学家们用来解释英语及其它语言的句法现象,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该理论,尤其是其中的A原则在解释汉语中的反身代词"自己"的时候却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前人的相关研究出发,提出了应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来解释汉语中的反身代词"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理论A原则 汉语“自己” 长距离约束 阻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化的句法研究 被引量:55
14
作者 胡建华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8年第3期33-40,共8页
本文对国外研究汉语反身代词化的几种主要句法理论作了评介。这几种句法理论是:(1)照应指代词分析法;(2)参数化分析法;(3)逻辑式移位分析法;(4)相对化主语分析法。本文在对这些句法理论作出评介和分析后指出,目前还没... 本文对国外研究汉语反身代词化的几种主要句法理论作了评介。这几种句法理论是:(1)照应指代词分析法;(2)参数化分析法;(3)逻辑式移位分析法;(4)相对化主语分析法。本文在对这些句法理论作出评介和分析后指出,目前还没有一种句法理论可以圆满地解决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长距离约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反身代词 长距离约束 管辖语域 分析法 逻辑式 主语 中心语 复合形式 先行语 阻断效应
原文传递
四川方言中的“各人”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作明 马友平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1期66-70,共5页
本文在追溯四川方言词语“各人”语义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它的语义指向及语用功能,并探讨了普通话中的对等词“自己”的性质及特点。
关键词 各人 自己 语义指向 长距离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论域与照应释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公礼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10,72,共6页
1.引言 照应作为话语单位之间内在关系的重要表征方式,历来是各种语言学派关注的焦点。语言学中最系统的照应研究始于以管约理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理论。但是,管约理论在“长距离约束”(long-distancebinding)
关键词 信息地位 照应形式 论域 事件域 管辖语域 先行语 管约理论 长距离约束 常规关系 照应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汉语中的“自己”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友相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0-44,共5页
汉语“自己”并不是纯粹的反身代词 ,而是反身代词与泛指代词的复合体 ;同时 ,“自己”的约束问题并不完全是一个句法问题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句法理论可以在GB框架下圆满地解决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长距离约束问题 .
关键词 自己 反身代词 长距离约束 泛指代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的指向对反身代词句内回指的制约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明波 陈振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7,共8页
从动词语义的角度,采用次范畴化的方法是研究代词回指问题收效较好的方法之一。根据动词指向的内容的不同,将指向分为直接指向、间接指向1和间接指向2;根据动词指向的方向的不同,把指向分为内向、双向、外向。把动词指向的内容与方向进... 从动词语义的角度,采用次范畴化的方法是研究代词回指问题收效较好的方法之一。根据动词指向的内容的不同,将指向分为直接指向、间接指向1和间接指向2;根据动词指向的方向的不同,把指向分为内向、双向、外向。把动词指向的内容与方向进行相互配对,可以得到动词指向的次范畴系统,动词的不同次范畴对反身代词"自己"的句内回指具有不同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的指向 反身代词 自己 长距离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语“自己”一词的历时性演变看新格赖斯主义语用照应理论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6期10-15,22,共7页
从汉语“自己”一词的历时性演变看新格赖斯主义语用照应理论程工1.引言自Chomsky80年代初推出“管约论”(GovernmentandBindingTheory)以来,句内指称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热点之一。尤其值得... 从汉语“自己”一词的历时性演变看新格赖斯主义语用照应理论程工1.引言自Chomsky80年代初推出“管约论”(GovernmentandBindingTheory)以来,句内指称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热点之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语用学家也被吸引到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代词 语用照应 照应用法 管辖语域 历时性 格赖斯 强调用法 照应理论 长距离约束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中反身代词“自己”的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329-331,共3页
汉语"自己"一直是近些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至今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圆满地解决汉语中反身代词"自己"的所有现象。本文试图从构成、用法、指称、分布方面来分析汉语中"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差... 汉语"自己"一直是近些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至今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圆满地解决汉语中反身代词"自己"的所有现象。本文试图从构成、用法、指称、分布方面来分析汉语中"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差异,从而对"自己"的指称关系和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本文也试图对影响"自己"长距离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反身代词"自己"先行词的选择,除了考虑句法结构之外,还要考虑其分布,语义和语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代词 自己 指称 差异 长距离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