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条件下,摩尔比为1:2的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中,研究不同浓度Ni^(2+)的电化学行为及动力学参数。选取电位-0.93 V (vs.Ag/AgCl)进行阻抗测试,发现R_(ct)随着溶液中镍离子浓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用RDE测量不同转速下的LSV曲线...在80℃条件下,摩尔比为1:2的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中,研究不同浓度Ni^(2+)的电化学行为及动力学参数。选取电位-0.93 V (vs.Ag/AgCl)进行阻抗测试,发现R_(ct)随着溶液中镍离子浓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用RDE测量不同转速下的LSV曲线。采用Koutecky-Levich方程计算动力学参数得到扩散系数(D)。扩散系数随着Ni^(2+)浓度增加逐渐增大。浓度为0.08 mol/L时,扩散系数最小,为4.344×10^(-8) cm^(2)/s。以铜片为基底,沉积电位为-1.2V(vs.Ag/AgCl),时间为1h,制备不同比例Ni-Co合金镀层。镀层表面均出现了球形菜花状颗粒,线性拟合后得到镍的使用效率约为70%。展开更多
镍钴氢氧化物由于理论比容量高、经济效益良好、来源广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镍锌电池中作为电极材料。本工作采用共沉淀法,调控具有不同镍钴比例的硝酸盐溶液,在室温环境下一步合成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并将其制备成镍锌电池正极材料。...镍钴氢氧化物由于理论比容量高、经济效益良好、来源广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镍锌电池中作为电极材料。本工作采用共沉淀法,调控具有不同镍钴比例的硝酸盐溶液,在室温环境下一步合成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并将其制备成镍锌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观察其微观形貌结构,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其作为镍锌电池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采用高浓度Na OH溶液作为电解液,比其他通过共沉淀法所制备的镍钴氢氧化物在镍锌电池中所表现出的容量更高。结果表明,当镍钴投料比为4∶1时,样品具有最为出色的容量表现,其中,Ni_(4)Co_(1)-LDH样品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容量可以达到327.9 m Ah/g。将其作为正极材料、锌箔作为负极,与高浓度的Na OH溶液一起组装成镍锌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在0.5 A/g电流密度下具有230.7 m Ah/g的容量,该研究兼具材料合成快速和性能表现良好等优点,研究结果有望为镍锌电池性能优化提供新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在80℃条件下,摩尔比为1:2的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中,研究不同浓度Ni^(2+)的电化学行为及动力学参数。选取电位-0.93 V (vs.Ag/AgCl)进行阻抗测试,发现R_(ct)随着溶液中镍离子浓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用RDE测量不同转速下的LSV曲线。采用Koutecky-Levich方程计算动力学参数得到扩散系数(D)。扩散系数随着Ni^(2+)浓度增加逐渐增大。浓度为0.08 mol/L时,扩散系数最小,为4.344×10^(-8) cm^(2)/s。以铜片为基底,沉积电位为-1.2V(vs.Ag/AgCl),时间为1h,制备不同比例Ni-Co合金镀层。镀层表面均出现了球形菜花状颗粒,线性拟合后得到镍的使用效率约为70%。
文摘镍钴氢氧化物由于理论比容量高、经济效益良好、来源广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镍锌电池中作为电极材料。本工作采用共沉淀法,调控具有不同镍钴比例的硝酸盐溶液,在室温环境下一步合成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并将其制备成镍锌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观察其微观形貌结构,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其作为镍锌电池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采用高浓度Na OH溶液作为电解液,比其他通过共沉淀法所制备的镍钴氢氧化物在镍锌电池中所表现出的容量更高。结果表明,当镍钴投料比为4∶1时,样品具有最为出色的容量表现,其中,Ni_(4)Co_(1)-LDH样品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容量可以达到327.9 m Ah/g。将其作为正极材料、锌箔作为负极,与高浓度的Na OH溶液一起组装成镍锌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在0.5 A/g电流密度下具有230.7 m Ah/g的容量,该研究兼具材料合成快速和性能表现良好等优点,研究结果有望为镍锌电池性能优化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