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沉积法制备高纯镍粉
1
作者 迟晓鹏 黄绍怡 +4 位作者 陈江濠 翁威 陈俊南 谭文 衷水平 《矿冶》 CAS 2024年第5期694-704,共11页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高纯度镍粉,用Zeta电位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分别表征产物镍粉的粒度、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微观晶体结构。系统探究了工艺参数电流密度、镍离子质量浓度、电解液pH值...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高纯度镍粉,用Zeta电位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分别表征产物镍粉的粒度、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微观晶体结构。系统探究了工艺参数电流密度、镍离子质量浓度、电解液pH值、NH_(4)Cl质量浓度、电解温度和取粉时间等因素对电积镍粉粒度、电流效率以及镍粉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电流密度、镍离子质量浓度、电解液pH值、NH_(4)Cl质量浓度、电解温度和取粉时间均对电积镍粉的粒度分布和形貌等有显著影响;电极板间距为30 mm时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为:电流密度为3000 A/m^(2)、电积液Ni^(2+)质量浓度为5 g/L、pH值为5、温度40℃、添加剂NH_(4)Cl质量浓度为10 g/L、取粉时间间隔为120 s,在此试验条件下所得镍粉粒度分布均匀,颗粒微观形貌为树枝状,镍粉纯度可达到99.87%;模拟工业生产电解液成分人工配制的含杂质离子Fe^(3+)、Cu^(2+)的硫酸镍溶液为电解液进行电积试验,可得到镍粉纯度为99.84%、粒度分布均匀、微观形貌呈树枝状的高纯镍粉。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电积镍制备高纯镍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镍粉 电积 树枝状 粒度分布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粉对金刚石微粉刻蚀的研究
2
作者 郑皓宇 汤黎辉 +2 位作者 张群飞 肖长江 栗正新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5期8-9,共2页
为了探究金刚石微粉刻蚀的可行性,将金刚石微粉与镍粉以质量比1:5进行混合,以氮气为保护气氛,在700~900℃下用镍粉对金刚石微粉进行刻蚀。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刻蚀好的金刚石的结构和刻蚀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镍粉能对金... 为了探究金刚石微粉刻蚀的可行性,将金刚石微粉与镍粉以质量比1:5进行混合,以氮气为保护气氛,在700~900℃下用镍粉对金刚石微粉进行刻蚀。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刻蚀好的金刚石的结构和刻蚀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镍粉能对金刚石微粉进行刻蚀,且随温度的升高,刻蚀程度加剧,刻蚀面积和深度增加,当温度为900℃时,金刚石表面已完全刻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微粉 镍粉 刻蚀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粉/碳纤维复合导电沥青胶浆的电热性能
3
作者 汤智杰 王路生 杨景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298,共9页
基于电阻率、升温速率、车辙因子和劲度模量等指标优选出镍粉/碳纤维复合导电沥青胶浆Ni-CF-2,研究了其电性能和热性能,并根据其内导电材料微观分布研究其导电机理。结果表明,Ni-CF-2在交流电下的电流值显著大于直流电,但非线性伏安特... 基于电阻率、升温速率、车辙因子和劲度模量等指标优选出镍粉/碳纤维复合导电沥青胶浆Ni-CF-2,研究了其电性能和热性能,并根据其内导电材料微观分布研究其导电机理。结果表明,Ni-CF-2在交流电下的电流值显著大于直流电,但非线性伏安特性离散性较大,且同时存在温敏效应和压敏效应;10 mm厚Ni-CF-2的导热系数比基质沥青高18.8%,通电时热量呈现层状的均匀分布,20 min内升温幅度达50℃以上,并具有良好切缝愈合能力;Ni-CF-2试样由导电颗粒的接触或电子跃迁形成导电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碳纤维 导电沥青胶浆 伏安特性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温度对镀银镍粉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苏晓磊 张聪聪 +2 位作者 刘毅 贾艳 卢琳琳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为探究在镀银镍粉制备过程中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以硝酸银为银源,Ni颗粒为基材,采用置换-还原化学复合镀法制备镀银镍粉。以粉体为填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制备导电涂层,并对其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进行测试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探究在镀银镍粉制备过程中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以硝酸银为银源,Ni颗粒为基材,采用置换-还原化学复合镀法制备镀银镍粉。以粉体为填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制备导电涂层,并对其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进行测试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松装密度测试仪、振实密度测试仪、直流低电阻测试仪等对镀银镍粉微观形貌和宏观特征进行表征与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化学镀温度为40℃,所制镀银镍粉的Ag层包覆完整、均匀、致密,银的质量分数可达75.01%,粉体的压实电阻可低至293.15 mΩ。粉体松装密度为5.417 g·cm^(-3),振实密度为5.778 g·cm^(-3)。所制导电涂层的电阻率为4.30 mΩ·cm,电磁屏蔽效能为45.27 dB,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包镍粉 化学镀 压实电阻率 导电涂层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层数对镍粉/石墨基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师琅 姜茸凡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为了解制备工艺对涂覆型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涂层层数对镍粉/石墨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及吸波性能的影响机制。选用PU2540型聚氨酯为黏结剂,镍粉、石墨为功能粒子,涤/棉平纹织物为基布,采用纺织涂层(刮涂法)工艺制备了涂层层数... 为了解制备工艺对涂覆型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涂层层数对镍粉/石墨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及吸波性能的影响机制。选用PU2540型聚氨酯为黏结剂,镍粉、石墨为功能粒子,涤/棉平纹织物为基布,采用纺织涂层(刮涂法)工艺制备了涂层层数不同的镍粉/石墨基涂层复合材料。测试该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值)和反射损耗,分析涂层层数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1^(1)000 MHz范围内,3层的镍粉/石墨基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极化能力、损耗能力及耦合能力最强;在测试频率10~3000 MHz范围内,涂层层数2层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最好,反射损耗最小峰值为-26.460 dB;3种涂层层数不同的复合材料在不同频段表现出不同的吸波特性。所得结果可为开发经济实用的吸波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石墨 涂层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镍粉 被引量:19
6
作者 沈勇 张宗涛 +2 位作者 赵斌 朱裕贞 胡黎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0-463,共4页
All kinds of spherical ultrafine nickel powders, varied in mean particle size (0.1-5μm),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pH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nickel powder and the main factors o... All kinds of spherical ultrafine nickel powders, varied in mean particle size (0.1-5μm),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pH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nickel powder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their morphological control were studied. The nickel powder with purity 98.5% was obtained in the Na2CO3-NaHCO3 buffer system at pH 9.2-11. The surface-rubbed stirring oar help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nickel particles. The mean particle size was decreased to subndcron range by using AgNo3 as nucleating agent. PVP was an efficient agent to regulate particle shape andreduce aggre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超细镍粉 化学还原 溶液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镍粉/微米镍粉复合电磁屏蔽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田俊涛 龚春红 +2 位作者 余来贵 吴志申 张治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15-1617,共3页
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大量的直径约为0.5μm的超细镍粉,将其与微米镍粉以不同的比例进行复合作为导电填料制备电磁屏蔽涂料。结果表明当超细镍粉与微米镍粉的比例适当时(质量比=1∶1),得到的涂料在130MHz^1.5GHz频段内具有比纯微米镍粉涂料... 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大量的直径约为0.5μm的超细镍粉,将其与微米镍粉以不同的比例进行复合作为导电填料制备电磁屏蔽涂料。结果表明当超细镍粉与微米镍粉的比例适当时(质量比=1∶1),得到的涂料在130MHz^1.5GHz频段内具有比纯微米镍粉涂料更好的电磁屏蔽性能(40~5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镍粉 微米镍粉 复合物 电磁屏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镍粉中金属非金属杂质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邹文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6期171-173,共3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杂质元素对超细镍粉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其制备工艺和提升应用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通过引入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杂质元素,系统研究了它们对镍粉电导率、硬度、延展性、化学稳定性及耐腐蚀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属...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杂质元素对超细镍粉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其制备工艺和提升应用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通过引入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杂质元素,系统研究了它们对镍粉电导率、硬度、延展性、化学稳定性及耐腐蚀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属杂质元素导致镍粉电导率下降、硬度增加、延展性降低,而非金属杂质元素则显著降低其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综合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杂质元素的精确控制是提升超细镍粉性能的关键,这可为超细镍粉的工业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镍粉 金属非金属杂质 化学形态 性能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粒度仪湿法测定不同形貌超细镍粉平均粒度的研究
9
作者 汪松英 曾世堂 李金朋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344-349,共6页
超细镍粉诸多物化性质随粉末形貌、粒径等参量的变化发生显著改变,因此针对超细镍粉的粒度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确定激光粒度仪测定超细镍粉平均粒度的最佳测试条件,选用湿法测定方法,以多孔状、片状和球状超细镍粉对研究对象,研究了分... 超细镍粉诸多物化性质随粉末形貌、粒径等参量的变化发生显著改变,因此针对超细镍粉的粒度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确定激光粒度仪测定超细镍粉平均粒度的最佳测试条件,选用湿法测定方法,以多孔状、片状和球状超细镍粉对研究对象,研究了分散剂种类、超声时间、分散剂质量分数、遮光度及采样轮数等参数对超细镍粉平均粒径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选用的6种分散剂FMES、L64、CAB、PECPM、CTAC和G-18中,添加FMES分散剂测得的超细镍粉D50值最小,而添加G-18分散剂测得的超细镍粉D50值最大,表明FMES分散剂改善了3种形貌的超细镍粉在水中的团聚,使粒度测量的准确性更高。当超声时间为8 min时,孔状超细镍粉测得的D50=4.403 μm,片状超细镍粉测得的D50=1.345 μm,球状超细镍粉测得的D50=1.289 μm。随着超声时间持续延长,3种形貌的超细镍粉测得的D50值逐渐趋于平稳,其中片状和球状形貌超细镍粉测得的D50值与电镜测试结果较为相符,而孔状超细镍粉D50值与电镜测试结果差别明显,表明激光粒度仪湿法测定不适用于孔状形貌的镍粉。采样轮数与粒度测试值具有强线性相关性,超声时间为8 min时,相邻两轮的测试结果更相近,从而确定了适宜的超声时间为8 min。综上所述,确定了片状和球状超细镍粉平均粒度的最佳测试条件为:超声时间8 min、分散剂FMES质量分数1.5%、遮光度10%—20%。在最佳测试条件下重复测试6次,片状和球状超细镍粉的平均粒度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粒度仪 超细镍粉 平均粒度 分散剂 超声时间 采样轮数 遮光度 准确性 重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CC用纳米镍粉制备方法及发展趋势
10
作者 张露 《中国粉体工业》 2024年第3期33-36,17,32,共6页
近年来,纳米镍粉作为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内电极材料应用需求不断增大。同时,纳米镍粉的制备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纳米镍粉的性能特点,对MLCC内电极用纳米镍粉作了简单概述。详细介绍了纳米镍粉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 近年来,纳米镍粉作为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内电极材料应用需求不断增大。同时,纳米镍粉的制备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纳米镍粉的性能特点,对MLCC内电极用纳米镍粉作了简单概述。详细介绍了纳米镍粉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最后对纳米镍粉在MLCC的应用趋势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粉 MLCC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法制备微细镍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谷晴晴 李成威 +3 位作者 王飞飞 陈雪婷 姚丹 马壮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3年第3期255-258,共4页
以六水合氯化镍和氯化铵为主盐,研究了镍离子质量浓度、电流密度、电极间距、电解液pH值、取粉时间、温度、阴极材料、NH4Cl质量浓度对电解镍粉粒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用铜板做阴极,溶液pH=4,添加NH4Cl质量浓度10 g/L,镍离子质... 以六水合氯化镍和氯化铵为主盐,研究了镍离子质量浓度、电流密度、电极间距、电解液pH值、取粉时间、温度、阴极材料、NH4Cl质量浓度对电解镍粉粒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用铜板做阴极,溶液pH=4,添加NH4Cl质量浓度10 g/L,镍离子质量浓度2.5 g/L,电流密度3 500 A/m2,电极间距3 cm,取粉时间30 s,得到的粉末平均粒径为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镍粉 镍粉 电解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超细镍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志美 金胜明 +1 位作者 万翠凤 袁良生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介绍了研究制备球形镍粉、棒状镍粉以及各种纤维状、空心、纳米管等特殊结构和形貌的镍粉的进展,概述了球形镍粉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水合肼还原法、微乳液法、水热和溶剂热法、多元醇还原法等,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当前... 介绍了研究制备球形镍粉、棒状镍粉以及各种纤维状、空心、纳米管等特殊结构和形貌的镍粉的进展,概述了球形镍粉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水合肼还原法、微乳液法、水热和溶剂热法、多元醇还原法等,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当前应加强纳米镍粉的产业化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镍粉 湿化学法还原 纳米镍粉 微乳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镍粉的制备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克难 游贤贵 《四川有色金属》 1998年第2期11-15,共5页
研究了用联氨作还原剂时,反应温度、溶液PH值、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研究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对镍粉的细化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制得平均粒径0.2μm的高纯球形镍粉.
关键词 还原法 超细镍粉 镍粉 超细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镍粉电解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姜力强 张晓忠 +1 位作者 毛信表 莫一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7-92,共6页
用循环电解实验装置对超细镍粉的电解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Ni2+,Cl-浓度,pH值,阳极电流密度ic对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采用NiCl2+NH4Cl电解液,镍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t为65℃,ic为2.5A/cm2的实验条件稳定地获得平... 用循环电解实验装置对超细镍粉的电解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Ni2+,Cl-浓度,pH值,阳极电流密度ic对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采用NiCl2+NH4Cl电解液,镍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t为65℃,ic为2.5A/cm2的实验条件稳定地获得平均粒径为1.5μm,球状镍粉产物,阴极电流效率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镍粉 电解 制备工艺 氯化镍 氯化铵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粉和镍粉反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玉强 王引真 +1 位作者 李世春 郗学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5,共4页
研究了铜粉和镍粉反应形成单相Cu Ni固溶体组织的过程和机理及其结构特征。研究发现 ,在反应过程中 ,只有镍粉颗粒扩散进入铜粉颗粒 ,在原铜粉颗粒内部反应形成单相α固溶体组织。铜和镍混合粉在 10 0kN预压、30 0kN温压 ,80 0℃烧结、... 研究了铜粉和镍粉反应形成单相Cu Ni固溶体组织的过程和机理及其结构特征。研究发现 ,在反应过程中 ,只有镍粉颗粒扩散进入铜粉颗粒 ,在原铜粉颗粒内部反应形成单相α固溶体组织。铜和镍混合粉在 10 0kN预压、30 0kN温压 ,80 0℃烧结、保温 15h工艺条件下反应 ,全部形成了单相Cu Ni固溶体组织。当不同比例的铜粉和镍粉反应形成连续固溶体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粉 镍粉 烧结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喷雾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镍粉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传福 湛菁 +2 位作者 长谷川良佑 吴琳琳 邬建辉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8-51,共4页
以联氨为还原剂通过控制液相还原反应条件 ,从硫酸镍溶液中制备出超细镍粉 ,讨论了该方法的反应机理 ,分析了超声波喷雾加料方式、反应温度、Ni2 + 浓度、溶液pH值、还原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镍粉的形貌、尺寸、转化率的影响。结... 以联氨为还原剂通过控制液相还原反应条件 ,从硫酸镍溶液中制备出超细镍粉 ,讨论了该方法的反应机理 ,分析了超声波喷雾加料方式、反应温度、Ni2 + 浓度、溶液pH值、还原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镍粉的形貌、尺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喷雾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镍粉反应速度快 ,产品纯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镍粉 超声波喷雾 液相还原 联氨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镍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江治 李疏芬 +3 位作者 赵凤起 陈沛 阴翠梅 李上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0-463,共4页
分别用线性升温条件下的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实验以及恒温热失重实验等方法,研究了γ射线辐射法制备的纳米镍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高氯酸铵的热分解,纳米镍粉有较超细镍粉更强的促进作用;纳米镍粉提高了高氯酸... 分别用线性升温条件下的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实验以及恒温热失重实验等方法,研究了γ射线辐射法制备的纳米镍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高氯酸铵的热分解,纳米镍粉有较超细镍粉更强的促进作用;纳米镍粉提高了高氯酸铵的低温分解速率,降低了高温分解峰温。基于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失重实验数据,计算了高氯酸铵以及高氯酸铵与纳米镍粉的混合物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结果显示纳米镍粉降低了高氯酸铵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提出了纳米镍粉促进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以及去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粉 γ射线辐射法 高氯酸铵 热分解 燃烧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球形镍粉 被引量:11
18
作者 廖戎 张云 +1 位作者 周大利 潘高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47-1052,共6页
本文论述了液相还原法直接制备高振实密度球形镍粉的新工艺。采用NiSO_4·5H_2O为原料,利用NaOH调节溶液的pH值并形成Ni(OH)_2,还原剂采用N_2H_4·H_2O,还原过程中加入晶核引发剂及表面活性剂。采用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对影响... 本文论述了液相还原法直接制备高振实密度球形镍粉的新工艺。采用NiSO_4·5H_2O为原料,利用NaOH调节溶液的pH值并形成Ni(OH)_2,还原剂采用N_2H_4·H_2O,还原过程中加入晶核引发剂及表面活性剂。采用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对影响镍粉振实密度及粒径的因素进行了极差分析。实验数据表明,溶液中镍的初始浓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最大,较优工艺组合条件为:初始Ni^(2+)的浓度1.5mol·L^(-1),NaOH用量为理论量的1.1倍,反应温度80℃,表面活性剂用量为每克镍5mg,晶种添加量为还原剂理论用量的0.1%。新工艺可制备振实密度高达3.0以上、质量中位径为1μm的球形镍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还原法 制备 超细 球形镍粉 硫酸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镍粉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谈玲华 李凤生 +1 位作者 刘磊力 李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41-43,共3页
根据制备过程中物质所在的体系不同,较详细地综述了纳米镍粉的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并简单地介绍了纳米镍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展望了其作为石油和化工催化材料、磁性材料、导电浆料、纳米涂层材料、硬质合金粘接... 根据制备过程中物质所在的体系不同,较详细地综述了纳米镍粉的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并简单地介绍了纳米镍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展望了其作为石油和化工催化材料、磁性材料、导电浆料、纳米涂层材料、硬质合金粘接剂及军事含能材料等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粉 制备工艺 气相法 液相法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银镍粉填充型导电硅橡胶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耿新玲 苏正涛 +2 位作者 钱黄海 刘君 王景鹤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7-419,共3页
试验研究镀银镍粉填充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的物理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镀银镍粉用量的增大,MVQ硫化胶的硬度和压缩永久变形增大,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减小,体积电阻率呈减小趋势;镀银镍粉用量为450份时,MVQ硫化胶... 试验研究镀银镍粉填充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的物理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镀银镍粉用量的增大,MVQ硫化胶的硬度和压缩永久变形增大,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减小,体积电阻率呈减小趋势;镀银镍粉用量为450份时,MVQ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和导电性能均较优,体积电阻率随热空气老化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随压缩率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压缩率以10%~3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银镍粉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导电性能 热空气老化性能 压缩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