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木屑和稻壳生物炭对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曾庆阳 熊振宇 +5 位作者 张书扬 林蓉 曾斯远 颜晓 吴建富 魏宗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6-1075,共10页
【目的】农田镉(Cd)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探究不同改性生物炭对我国南方Cd污染农田中Cd形态变化及其在水稻中的富集特征的影响,为南方红壤性水稻土的安全利用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木屑和稻壳制成木屑生物炭(WCBC)... 【目的】农田镉(Cd)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探究不同改性生物炭对我国南方Cd污染农田中Cd形态变化及其在水稻中的富集特征的影响,为南方红壤性水稻土的安全利用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木屑和稻壳制成木屑生物炭(WCBC)和稻壳生物炭(RHBC),并用KOH和K_(2)SiO_(3)进行改性,共得4种改性生物炭,KOH改性的木屑生物炭(WCBC-KOH)和稻壳生物炭(RHBC-KOH),K_(2)SiO_(3)改性的木屑生物炭(WCBCK_(2)SiO_(3))和稻壳生物炭(RHBC-K_(2)SiO_(3))。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和添加量(0.25%、0.5%、1%)对红壤性水稻土的影响,包括化学性质(pH和有效硅)、Cd形态、水稻生物量、各组织的Cd富集和硅含量的影响。【结果】6种生物炭均能提高水稻土pH和有效硅含量,且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生物炭减少了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中残渣态Cd含量,导致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流动性显著降低,进而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此外,添加生物炭还可以提高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重和产量,同时还显著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各组织的硅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和有效硅含量与可交换态Cd和水稻各组织Cd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且土壤pH降镉作用大于土壤有效硅的作用。【结论】6种生物炭均可使土壤中Cd向植物难利用形态转化,同时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水稻产量,添加KOH和K_(2)SiO_(3)改性生物炭的效果要优于未改性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土壤镉形态 积累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与稻鳖共作对土壤性质及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虞朝洪 胡冰 +3 位作者 刘星星 倪才英 杜春朝 简敏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为探究不同肥料与稻鳖共作对土壤性质及Cd形态转化的影响,该文以氨基酸水溶肥(AAT)、钙镁磷肥(GMP)、半胱氨酸叶面肥(Cys)和稻鳖共作(CK)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稻作(CT)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K与CT相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 为探究不同肥料与稻鳖共作对土壤性质及Cd形态转化的影响,该文以氨基酸水溶肥(AAT)、钙镁磷肥(GMP)、半胱氨酸叶面肥(Cys)和稻鳖共作(CK)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稻作(CT)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K与CT相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50.57%、50.92%、127.36%和236.63%,土壤酸提取态Cd、可还原态Cd、可氧化态Cd分别提高了170.35%、52.91%、50.00%,土壤残渣态Cd降低了7.66%.不同肥料与CK相比,Cys处理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10.12%,降低了土壤酸提取态Cd 37.40%、可还原态Cd 10.88%;GMP处理使土壤pH值、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9.31%、27.77%和34.06%;AAT处理提高了土壤残渣态Cd 120.63%.AAT与GMP相比,碱解氮、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速效钾分别提高了0.12%、4.76%、16.26%、78.77%,降低了土壤可还原态Cd 3.89%和可氧化态Cd 2.41%.与Cys相比,有效磷与速效钾分别提高了47.72%和50.03%,土壤可氧化态Cd降低了2.46%.AAT、GMP、Cys与CK皆具有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形态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稻鳖共作 土壤性质 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镉形态及玉米镉积累的影响
3
作者 陈礼瀚 吕奇蔚 +1 位作者 张光正 胡红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1,共6页
为探究生物有机肥治理镉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采集河南省淅川县2种镉污染土壤,分别设置6种施肥处理:CK(不施用任何物料)、NPK(常规施NPK肥)、NPK+0.5%OF(常规施肥+0.5%商品有机肥)、NPK+1%OF(NPK+1%商品有机肥... 为探究生物有机肥治理镉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采集河南省淅川县2种镉污染土壤,分别设置6种施肥处理:CK(不施用任何物料)、NPK(常规施NPK肥)、NPK+0.5%OF(常规施肥+0.5%商品有机肥)、NPK+1%OF(NPK+1%商品有机肥)、NPK+0.5%BF(NPK+0.5%生物有机肥)和NPK+1%BF(NPK+1%生物有机肥),测定种植前后土壤全镉含量、土壤各化学形态镉、玉米植株根系及籽粒镉含量。结果显示,以添加1%生物有机肥的治理效果最佳,NPK+1%BF处理下2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相较于NPK+1%OF降幅分别为19.74%、7.09%;施用有机物料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含量,提高残渣态镉含量,NPK+1.0%BF弱酸提取态镉含量相比CK下降11%、残渣态镉上升16%;施用有机物料各处理玉米植株根系、籽粒镉含量显著降低,以NPK+1.0%BF处理效果最佳,相比NPK处理,土壤Ⅰ的玉米根系、籽粒镉含量降幅达34.41%、31.59%。综上,在镉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促进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向残渣态镉转化,降低镉危害;玉米根系及籽粒镉含量均显著下降,综合治理效果表现为生物有机肥优于商品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白腐菌 土壤镉形态 污染土壤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柠檬酸对石灰性土壤镉形态转化及紫花苜蓿镉富集的影响
4
作者 张伟华 张伟丽 周晶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6,共8页
本研究以镉污染石灰性土壤(Cd含量7.15 mg/kg)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设置Cd胁迫下施用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250、480℃,B1、B2)、柠檬酸不同用量(1、10 mmol/kg,N1、N2)及其组合处理(B1N1、B1N2、B2N1、B2N2),以单种植紫花苜蓿为对照(CK),... 本研究以镉污染石灰性土壤(Cd含量7.15 mg/kg)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设置Cd胁迫下施用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250、480℃,B1、B2)、柠檬酸不同用量(1、10 mmol/kg,N1、N2)及其组合处理(B1N1、B1N2、B2N1、B2N2),以单种植紫花苜蓿为对照(CK),研究不同热解生物炭和柠檬酸用量对土壤性质、Cd形态转化及紫花苜蓿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柠檬酸处理皆可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变低分子量有机酸组成,高温热解生物炭、高剂量柠檬酸处理效果更显著。生物炭、柠檬酸处理影响土壤Cd形态转化和紫花苜蓿Cd的富集,但二者的作用强弱与机制不同;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Cd皆为吸附钝化效果,而低浓度柠檬酸略微钝化Cd,高浓度柠檬酸活化土壤碳酸盐结合态镉(CA-Cd)和可交换态镉(EX-Cd),提高有效Cd含量。生物炭与柠檬酸配施条件下,与CK相比,B1N2处理的土壤有效Cd含量、植株Cd含量及生物富集系数分别显著提高40.01%、57.48%及12.40%,B2N1则分别显著下降26.79%、49.38%及30.81%。综上,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及柠檬酸剂量对Cd修复的作用强弱与机制存在差异,高温生物炭配施低剂量柠檬酸可钝化土壤Cd,低温生物炭配施高剂量柠檬酸处理可活化土壤Cd及促进紫花苜蓿Cd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柠檬酸 紫花苜蓿 土壤酶活性 污染土壤 镉形态 生物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碳酸钙对土壤中镉形态转化与玉米叶片镉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7
5
作者 周卫 汪洪 +1 位作者 李春花 林葆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9-225,共7页
采用土壤培养、盆栽试验及连续提取测定等方法研究添加碳酸钙对外源镉在棕壤中的转化与玉米叶片镉组分的影响。与不加碳酸钙处理比较,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交换态镉含量显著下降,专性吸附态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和残余态镉含量显著增... 采用土壤培养、盆栽试验及连续提取测定等方法研究添加碳酸钙对外源镉在棕壤中的转化与玉米叶片镉组分的影响。与不加碳酸钙处理比较,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交换态镉含量显著下降,专性吸附态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和残余态镉含量显著增加;添加碳酸钙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pH、土壤饱和浸提液[Ca2十]及[Ca2十]/[Cd2十],并显著降低饱和浸提液[Cd2+]碳酸钙处理玉米根、茎、叶干重和全钙量显著增加,全镉含量及叶片H2O提取镉、2mol L-1 NaNO3提取镉、10%HOAc提取镉、2mol L-1 HCI提取镉和残余镉含量均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显示,添加碳酸钙可降低土壤─植物体系的镉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毒害 土壤镉形态 玉米 叶片组分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影响下土壤溶液中镉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果 李建超 +2 位作者 杨佩玉 高树芳 方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1-626,共6页
研究了盆栽种稻条件下 ,有机物料对土壤水溶性镉、易解离态镉和可解离态镉的含量变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添加外源镉时 ,分蘖期猪粪和泥炭均降低了水溶性镉总量 .水溶性镉的 34% - 77%可被阳离子交换树脂解离 ,87%以上可被... 研究了盆栽种稻条件下 ,有机物料对土壤水溶性镉、易解离态镉和可解离态镉的含量变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添加外源镉时 ,分蘖期猪粪和泥炭均降低了水溶性镉总量 .水溶性镉的 34% - 77%可被阳离子交换树脂解离 ,87%以上可被螯合树脂解离 .到成熟期水溶性镉的解离度升高 .水溶性镉总量与DOC和pH的变化趋势相反 .添加外源镉时 ,分蘖期猪粪和泥炭均降低水溶性镉总量 .成熟期水溶性镉总量与DOC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在不添加外源镉的条件下 ,猪粪对水稻吸镉有促进作用 ,水稻吸镉量与溶液中镉含量不呈显著相关 .在添加外源镉条件下 ,猪粪和泥炭抑制分蘖期镉的吸收 ,根镉含量与溶液中镉的各形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镉形态 土壤污染 有效性研究 土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城郊农业土壤镉有效性及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迪 胡学玉 +2 位作者 柯跃进 张阳阳 陈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4,共7页
为探索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镉(镉含量1.86 mg/kg)及高镉(镉含量6.55mg/kg)土壤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镉及不同形态镉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至培养末期,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了2种镉条件下土... 为探索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镉(镉含量1.86 mg/kg)及高镉(镉含量6.55mg/kg)土壤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镉及不同形态镉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至培养末期,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了2种镉条件下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低镉及高镉条件下降幅分别达到4.31%和6.82%。生物炭添加对短期及较长期内不同形态镉含量均会产生影响。在培养初期,2种镉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均使可交换态镉含量显著下降(P<0.05),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及残渣态镉含量上升,且后者上升显著(P<0.05)。在培养末期,生物炭的添加减少了2种镉条件下可交换态和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镉含量,提高了碳酸盐结合态及残渣态镉含量,且低镉条件下各形态镉含量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该实验数据表明,生物炭与土壤的有效结合降低了重金属镉的有效态含量,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得以控制,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镉具有显著的钝化作用,在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效态 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镉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喻华 秦鱼生 +4 位作者 陈琨 曾祥忠 张焱 李丽君 涂仕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2-457,共6页
作物籽粒中镉来源于土壤,土壤中镉形态的含量与作物吸收量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找出作物籽粒中镉与土壤镉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小麦/水稻籽粒中镉的来源,为阻断镉吸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调查采样方法,对成都平原镉污染区冲积性水稻土耕... 作物籽粒中镉来源于土壤,土壤中镉形态的含量与作物吸收量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找出作物籽粒中镉与土壤镉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小麦/水稻籽粒中镉的来源,为阻断镉吸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调查采样方法,对成都平原镉污染区冲积性水稻土耕作层土壤镉形态及对应的作物秸秆和籽粒镉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镉超标水稻土不同形态镉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水稻土不同形态镉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留态>水溶交换态>有机质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各形态分布极不均衡,生物可利用形态所占比例较大。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2**,P<0.01)。小麦、水稻籽粒与秸秆中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P<0.01)和0.872**(P<0.01)。小麦秸秆和籽粒中镉含量与土壤中水溶交换态镉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7**和0.867**,P<0.01),与其他形态相关性不显著;水稻籽粒中镉含量仅与土壤中水溶态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5),与其他形态相关性不显著。镉污染区水稻土种植水稻和小麦农产品的镉含量超标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镉形态 水稻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土壤镉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秋芳 王果 +1 位作者 杨佩艺 方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59-1662,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淹水种稻条件下添加猪粪和泥炭对红壤和潮土中内源和外源Cd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土壤中内源Cd在各形态之间的分布比较均匀 ;添加外源Cd时Cd主要分布于交换态 .从分蘖期到成熟期 ,内源Cd交换态普遍...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淹水种稻条件下添加猪粪和泥炭对红壤和潮土中内源和外源Cd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土壤中内源Cd在各形态之间的分布比较均匀 ;添加外源Cd时Cd主要分布于交换态 .从分蘖期到成熟期 ,内源Cd交换态普遍升高 ,添加外源Cd时交换态普遍降低 .有机物料对内源Cd交换态的影响不显著 ,但当添加外源Cd时则对交换态有显著影响 .在不添加外源Cd的条件下 ,有机物料普遍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 .在添加外源Cd的条件下 ,有机物料普遍抑制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 ,猪粪的抑制效果强于泥炭 .水稻根系对Cd与Fe的累积呈显著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土壤镉形态 生物有效性 红壤 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外源镉形态及花生籽粒富集镉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曹莹 邸佳美 +5 位作者 沈丹 赵天宏 孟军 姚欣 王超 张学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8-693,共6页
镉是存在于农田土壤中毒性较大且较普遍的一种重金属,而生物炭可以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对作物生长与污染土壤修复产生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将生物炭作为镉污染条件下土壤的改良剂,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镉元素对土壤中镉形态及其含量的... 镉是存在于农田土壤中毒性较大且较普遍的一种重金属,而生物炭可以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对作物生长与污染土壤修复产生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将生物炭作为镉污染条件下土壤的改良剂,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镉元素对土壤中镉形态及其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测定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籽粒镉含量,探明其吸收规律。试验镉施用质量分数(按纯镉计)分别为0、1、10 mg·kg^-1,记为Cd0、Cd1、Cd10,在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镉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生物炭质量分数0、3.3、6.6、10 g·kg^-1,记为C0、C50、C100、C150,共12个处理。土壤镉形态参考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离,镉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Z-5000 ASS)测定。样品相关测定分别于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取土样,成熟期取籽粒样品进行。结果表明:当镉施用量一定时,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与水溶态镉含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而其他各形态镉含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苗期Cd1处理随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降低8.24%~20.24%;花针期,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降低5.95%~38.46%;结荚期则降低6.23%~26.03%。Cd10处理下的3个生育时期,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在C150取得最小值,镉质量分数分别下降12.56%、18.44%和15.52%。在土壤p H值方面,相同处理不同生育时期内出现先小幅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成熟期花生籽粒镉含量随镉施用量的升高而增加;在镉施用量为1、10 mg·kg^-1处理下,花生粒镉含量随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降低,C150Cd1处理的镉质量分数为0.29 mg·kg^-1,为施加镉处理组含量最低,即当生物炭施加量为10g·kg^-1时,土壤修复效果最佳,花生粒镉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镉形态 富集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沸石混施对不同污染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2
11
作者 吴岩 杜立宇 +3 位作者 梁成华 张盼 王沛文 郭炜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6-290,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模拟了低(1.0 mg/kg)、高(10 mg/kg)镉污染的土壤,通过向镉污染土壤中添加0.4%,2%,10%的1∶1的生物炭和沸石的混合物,探究了生物炭及沸石混施对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的pH和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 采用室内培养模拟了低(1.0 mg/kg)、高(10 mg/kg)镉污染的土壤,通过向镉污染土壤中添加0.4%,2%,10%的1∶1的生物炭和沸石的混合物,探究了生物炭及沸石混施对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的pH和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的pH均较CK有所提高,且随钝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低污染土壤pH呈现降低趋势,而高污染土壤pH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培养后期,低污染和高污染土壤在混合物添加量分别为2%和10%时有效态镉降低比例最大,降低比例分别为56.78%和27.33%。各处理土壤随生物炭和沸石混合物添加量的增加交换态镉降低比例逐渐增大,培养后期,低污染土壤的交换态镉较CK分别降低8.35%,13.81%,20.65%,高污染土壤的交换态镉较CK分别降低10.02%,22.34%,33.01%。各处理的钝化剂能够明显的降低交换态镉的含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镉的含量,低污染土壤的有机结合态明显高于高污染土壤。由此可见,生物炭与沸石混施能够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为农田土壤修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沸石 污染土壤 pH 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石灰性镉污染土壤的镉形态和小白菜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丹 李俊华 +1 位作者 何婷 蒙佩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9-1685,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正常土壤(A)、低镉含量土壤(B)、高镉含量土壤(C)三种土壤上种植小白菜,研究4种改良剂(鸡粪、腐植酸、海泡石和生物炭)对小白菜生长、镉含量及土壤各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施用量的鸡粪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的生物... 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正常土壤(A)、低镉含量土壤(B)、高镉含量土壤(C)三种土壤上种植小白菜,研究4种改良剂(鸡粪、腐植酸、海泡石和生物炭)对小白菜生长、镉含量及土壤各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施用量的鸡粪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的生物量,增加42.7%~79.8%。在B土壤中,除海泡石外,鸡粪、腐植酸和生物炭均增加小白菜地上部的镉含量;在C土壤中,4种改良剂对小白菜吸收镉均有促进作用。施入不同改良剂对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不同,在A土壤中镉主要以交换态和铁锰氧化态形式存在,在鸡粪和腐植酸处理下,土壤中镉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形式存在,海泡石则增加了土壤中残渣态和有机态的比例。相关分析表明,小白菜镉含量与土壤中交换态镉、碳酸盐结合态镉、铁锰氧化态镉和有机态镉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总镉含量的相关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吸收 改良剂 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镉菌株对土壤镉形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京文 李丹 +2 位作者 柳俊 侯昌萍 张奇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93-1699,共7页
通过传统的分离方法和室内培养实验,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和分离耐镉菌株并分析耐镉菌株对土壤镉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浙江省富阳市电镀厂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具有强活化作用的耐镉菌株m6,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可知,m6与A... 通过传统的分离方法和室内培养实验,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和分离耐镉菌株并分析耐镉菌株对土壤镉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浙江省富阳市电镀厂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具有强活化作用的耐镉菌株m6,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可知,m6与Arthrobacter的16S r DNA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其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属于Bacteria,Actinobacteria,Actinobacteridae,Actinomycetales,Micrococcineae,Arthrobacter。研究表明耐镉菌株m6可使土壤中水溶态镉增加2倍多,可交换态镉增加16%。Biolog-ECO法的结果表明,接种耐镉菌株培养后土壤的AWCD值提高14%~146%,而且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中的糖及衍生物、胺类碳源和多聚物类利用程度增加;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接种菌株m6相比,接种土壤的脂肪酸总量增加了23.65%,代表真菌的特征脂肪酸(如18∶2ω6,9、16∶1ω5c、18∶1ω9c)明显增加,但土壤的G-/G+比值与对照相比降低38.6%,而且土壤中代表放线菌的特征脂肪酸(如l0Me 16∶0、l0Me 17∶0和10Me 18∶0)的多样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镉形态分级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和零价铁粉对土壤中镉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林国林 杜胜南 +3 位作者 金兰淑 王鹤 孟军 刘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7-160,165,共5页
通过施用生物碳和还原性铁粉,研究其对土壤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或还原性铁粉单施及二者配施均极显著改变土壤镉形态。其中生物炭、还原性铁粉二者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单施生物炭主要对交换态镉的降低效果显著,同时对碳酸盐... 通过施用生物碳和还原性铁粉,研究其对土壤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或还原性铁粉单施及二者配施均极显著改变土壤镉形态。其中生物炭、还原性铁粉二者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单施生物炭主要对交换态镉的降低效果显著,同时对碳酸盐结合态镉、有机结合态镉及残渣态镉的形成起显著作用;而单施还原性铁粉对铁锰氧化结合态镉的形成起显著作用。另外,镉的活性指数从4.36降到0.97,不同形态镉含量的最大变化为,交换态镉比例从81.04%降到49.16%;碳酸盐结合态镉从9.44%升到17.93%;铁锰氧化结合态镉从2.95%升到10.88%;有机结合态镉从2.66%升到11.33%;残渣态镉从3.91%升到14.42%。在16个处理中,I3B2(铁粉0.045g/kg土和生物炭3.0g/kg土)处理为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 还原性铁粉 镉形态 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有机酸对土壤镉形态转化及苋菜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范洪黎 王旭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能够与土壤中的镉形成镉—有机酸复合体,从而影响根际镉的移动性。本文通过添加有机酸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研究,阐明有机酸与镉生物积累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及土壤培养等方法,研究了添加苹果酸、柠檬酸对... 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能够与土壤中的镉形成镉—有机酸复合体,从而影响根际镉的移动性。本文通过添加有机酸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研究,阐明有机酸与镉生物积累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及土壤培养等方法,研究了添加苹果酸、柠檬酸对赤红壤和黄棕壤中镉的形态转化以及超积累型苋菜天星米镉生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d 25 mg/kg处理比较,Cd 25 mg/kg+苹果酸、Cd 25 mg/kg+柠檬酸处理对苋菜生物量未产生影响,但显著增加苋菜根系及地上部镉含量;添加苹果酸、柠檬酸处理显著降低土壤专性吸附态Cd含量,却显著增加了交换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和有机结合态Cd含量。说明添加苹果酸、柠檬酸还能够通过影响土壤镉形态转化而促进苋菜对镉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 柠檬酸 土壤镉形态 积累 苋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施用量对镉污染稻田水稻生长和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魏建宏 田杰 胡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0-396,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赤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及其形态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赤泥施用量能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促进水稻生长,实现水稻增产,与不施赤泥处理相比,0.75%(W/W)赤泥处理的水稻株高、有效...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赤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及其形态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赤泥施用量能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促进水稻生长,实现水稻增产,与不施赤泥处理相比,0.75%(W/W)赤泥处理的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和产量分别提高了5.02%、1.12%和6.93%。随着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增加,土壤交换态Cd含量逐渐减少,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逐渐增加,但对有机结合态Cd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比不施赤泥处理,1.25%(W/W)赤泥处理的土壤交换态Cd含量下降了31.6%(P<0.01),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分别增加了16.3%、22.5%和8.7%(P<0.01)。水稻糙米中Cd的含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赤泥施用量达到或高于0.5%(W/W)时,糙米Cd含量达到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土壤修复效应和糙米品质,在本试验Cd污染程度的稻田土壤上赤泥的适宜施用量为0.75%(W/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生物有效性 镉形态 糙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pH对土壤镉形态及稻米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8
17
作者 陈楠 张昊 +1 位作者 杨慧敏 魏祥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6-182,209,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土壤pH对土壤镉形态、土壤养分、水稻各部位镉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土壤pH可改变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和根表铁膜铁含量,但对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土壤pH 4~9时,土壤pH...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土壤pH对土壤镉形态、土壤养分、水稻各部位镉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土壤pH可改变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和根表铁膜铁含量,但对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土壤pH 4~9时,土壤pH与可交换态镉、可还原态镉、残渣态镉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与水稻根、茎、叶镉含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与糙米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与根表铁膜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利用碱性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pH,可以有效地防控稻米镉污染,但添加量对污染治理效果影响较大,且应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和酸性降水的影响。根据试验分析结果获得的回归方程,推测稻米镉污染治理的最佳土壤pH范围为6.49~7.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稻米 镉形态 吸收 积累 转运系数 相关性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根际土壤中镉形态转化及水稻镉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青青 王海波 +1 位作者 夏运生 史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34-1539,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和Tessier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污染水平下(1.0、2.5、5.0 mg·kg-1),施入不同量的生物质炭(0.0、2.5、5.0、10.0 g·kg-1)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镉形态转化及水稻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生物质炭... 采用盆栽试验和Tessier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污染水平下(1.0、2.5、5.0 mg·kg-1),施入不同量的生物质炭(0.0、2.5、5.0、10.0 g·kg-1)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镉形态转化及水稻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生物质炭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镉的有效性降低。施入生物质炭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以及有机物结合态镉最大可分别降低34.64%和28.15%、49.27%和63.82%、34.58%和24.59%、60.04%和49.00%,残渣态镉最大可分别增加14.79%和16.57%。10.0 g·kg-1生物质炭处理影响效果最显著。在不同处理下,镉形态变化显著且根际与非根际之间的变化呈显著性差异。中低镉污染水平下,施入生物质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镉形态变化趋于一致但镉形态含量存在差异。高镉污染水平下,生物质炭引起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镉形态变化但不显著。(2)施入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水稻各部分镉含量且水稻根部镉含量大于地上部镉含量。在不同镉污染程度下,不同施入量生物质炭处理与对照相比,地上部、根部镉含量最大可分别降低42.51%、22.86%;根部镉含量最大是地上部的2.63倍。10.0 g·kg-1生物质炭对水稻各部分镉含量降低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根际土壤镉形态 水稻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蛭石对镉污染土壤油菜产量和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小波 王艳 +2 位作者 卢树昌 桂枝 刘志强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46-2248,共3页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法,研究了镉在不同质量分数下和在不同质量分数下加入蛭石后对油菜产量和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质量分数时(≤5mg·kg-1),镉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而在5mg·kg-1促进了其生长,比对照增加了20.5%,差异...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法,研究了镉在不同质量分数下和在不同质量分数下加入蛭石后对油菜产量和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质量分数时(≤5mg·kg-1),镉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而在5mg·kg-1促进了其生长,比对照增加了20.5%,差异达显著水平。在10mg·kg-1、50mg·kg-1时分别比5mg·kg-1下降29.81%,68.03%。加入蛭石后在低质量分数时效果不明显,在10mg·kg-1、50mg·kg-1时显著增加了油菜的产量,相对增产20.4%,35.9%。同时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的含量,Cd-10分别下降15.77%、7.14%,Cd-50分别下降14.64%、7.21%。而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含量大幅提高,Cd-10分别提高8.65%、9.31%、Cd-50分别提高18.89%、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蛭石 产量 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对印度芥菜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红霞 刘崴 +2 位作者 李冰 魏巍 张惠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10,共5页
螯合作用是植物对细胞内重金属耐受的主要方式之一,植物中螯合肽(PCs)在植物耐重金属毒害中的作用己有许多报道,但作用程度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关于PCs是在镉刺激下直接合成还是以谷胱甘肽为底物合成同样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胁迫浓度... 螯合作用是植物对细胞内重金属耐受的主要方式之一,植物中螯合肽(PCs)在植物耐重金属毒害中的作用己有许多报道,但作用程度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关于PCs是在镉刺激下直接合成还是以谷胱甘肽为底物合成同样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对超积累植物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印度芥菜幼苗分别用0.5、1.0、3.0、5.0、10.0 mg/L镉标准溶液胁迫24 h、48 h、72 h、96 h后收获,用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测定植物体根部和叶部中镉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低胁迫浓度下(≤3.0 mg/L),植物叶中PCs-Cd的含量与胁迫浓度成正比;在高胁迫浓度下,PCs-Cd含量反而降低,根中PCs-Cd的含量持续增加,但叶中PCs-Cd总量高于根部,说明PCs在植物体内会由根部向叶部转移,从而提高了镉耐受性。在持续长时间胁迫下,PCs-Cd含量也降低,表明PCs在镉解毒机制中仅有短暂的作用;持续高浓度胁迫下,植物会引发其他机制来抵制Cd的毒性。研究认为PCs在镉解毒机制中的作用需要考虑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这两个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芥菜 镉形态 胁迫浓度 胁迫时间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