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大口鲶锥体虫病初报 被引量:4
1
作者 汪开毓 王鹏 +2 位作者 李永良 何介阳 刘旭东 《科学养鱼》 2000年第5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南方大口鲶 锥体虫病 症状 诊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锥体虫病的病理诊断与防治
2
作者 汪开毓 肖丹 +5 位作者 崔静雯 王均 陈德芳 黄凌远 刘天强 阳涛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4-56,29,共3页
近年来,随着南方鲇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各种疾病也频频暴发,给南方鲇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锥体虫病的不断发生和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增大,已成为南方鲇养殖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997年5月,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水产养... 近年来,随着南方鲇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各种疾病也频频暴发,给南方鲇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锥体虫病的不断发生和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增大,已成为南方鲇养殖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997年5月,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水产养殖公司网箱养殖的南方鲇暴发疾病,发病率80%,死亡率30%,经笔者前往发病现场进行采样和诊断,确诊该养殖区南方鲇发病死亡由锥体虫感染所致。之后,2011年6月四川省双流县池塘养殖南方鲇也陆续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笔者受邀到现场调查和诊断,发现病状与1997年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网箱养殖的病鲇相似,鱼体外观除个别区域有小的出血性损伤外,其他无明显异常变化,但每天均有较多的鲇发生死亡,据了解他们曾用过大量的抗生素、中草药、驱虫药、微生态制剂及其他消毒调水剂等均不见效。笔者经过仔细的调研后,决定随机抽取部分南方鲇采血进行血涂片检查。结果在绝大多数血涂片上观察到大量活跃的锥体虫,说明这次南方鲇发病死亡的病原仍为锥体虫。现将在以上两例南方鲇锥体虫病的实际诊疗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向广大基层水产工作者和养殖户提供对该病诊断和防治的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虫病 理诊断 南方鲇 防治 水库网箱养殖 集约化养殖 黑龙滩水库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鳠锥体虫病大鳍鳠的血液学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钟正苹 金丽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40,共7页
采用血液学和组织学研究了鳠锥体虫病对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外周血及部分组织器官(鳃、肝脏、肾脏、头肾及脾脏)造成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在感染的的早期和中期,有虫组的红细胞(RBC)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Hb)均有所下降,白细胞(W... 采用血液学和组织学研究了鳠锥体虫病对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外周血及部分组织器官(鳃、肝脏、肾脏、头肾及脾脏)造成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在感染的的早期和中期,有虫组的红细胞(RBC)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Hb)均有所下降,白细胞(WBC)数目增多,但在感染末期个体三者均显著下降,并且白细胞血式发生改变。各项血清指标显示有虫组的肝脏、肾脏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感染末期个体损伤较严重。组织切片观察显示,鳠锥体虫病能使大鳍鳠的血液、肝脏、肾脏、头肾和脾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局部鳃丝断裂、出血;肾脏、头肾和脾脏出现不同程度充血,肝细胞呈水样变性,感染末期个体的肾脏、肝脏等出现细胞空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锥体虫病 血液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虎斑锥体虫病 一种新的寄生虫感染石斑鱼
4
作者 孙秀秀 《海洋与渔业》 2016年第8期48-48,共1页
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是华南沿海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近年来,海南陵水和广东阳江等地养殖的老虎斑出现大量不明原因死亡,给养殖企业或个体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锥体虫病 老虎斑 鱼类寄生 海水养殖鱼类 寄生感染 EPINEPHELUS 南海水产研究所 不明原因死亡 平均 鳃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锥体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宗文 汪开毓 +3 位作者 佘容 朱礼财 蒋礼平 张建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58,I0001,共3页
锥体虫(Trypanosoma)属鞭毛虫,个体小,寄生于血液,最早于1841年在鳟鱼的血液中发现。患病鱼常表现精神萎顿、浮于水面、活动滞缓、呼吸困难、体色变淡、鳃丝腐烂等,最后死亡。
关键词 锥体虫病 南方鲇 治疗 诊断 呼吸困难 鞭毛 血液 鳟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杏坛地区大口黑鲈锥体虫病初报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戚瑞荣 张吉鹏 +3 位作者 高珺珊 李德意 唐绍林 崔龙波 《科学养鱼》 2017年第3期62-63,共2页
锥体虫属于单细胞鞭毛虫,寄生于脊椎动物血液中。在我国分布较广,一年四季均可发现病原体。由蛭传播,可感染多种淡水和海水鱼类,从锥体虫在鳟血液中发现以来,已经有近500种锥体虫被发现和命名,其中寄生于鱼类的有150多种。
关键词 锥体虫病 理观察 大口黑鲈 广东 动物血液 海水鱼类 一年四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防黄鳝寄生虫病
7
作者 翟洪民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8年第5期29-29,共1页
1.锥体虫病。此病常发生在6-9月。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锥体虫的寄生一般与水域中存在水蛭有关,水蛭吸鳝血时,将锥体虫传到鳝体血液中。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水蛭。②用... 1.锥体虫病。此病常发生在6-9月。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锥体虫的寄生一般与水域中存在水蛭有关,水蛭吸鳝血时,将锥体虫传到鳝体血液中。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水蛭。②用2%~3%的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或用0.5毫克/千克硫酸铜和0.2毫克/千克硫酸亚铁合剂浸洗病鳝10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 黄鳝 锥体虫病 硫酸亚铁合剂 中间宿主 清塘消毒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寄生虫病的防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宏 《湖南农业》 1995年第8期24-24,共1页
1.锥体虫病 此病常发生在8~10月。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②用2%~3%的食盐水或0.7ppm浓度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浸洗病鳝10分钟左右,疗效率... 1.锥体虫病 此病常发生在8~10月。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②用2%~3%的食盐水或0.7ppm浓度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浸洗病鳝10分钟左右,疗效率达95%以上。 2.航尾吸虫病 此病流行期9月份。黄鳝感染航尾虫病后,病鳝消瘦,解剖检查,可见胃中有很多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 防治方法 黄鳝 硫酸亚铁 锥体虫病 解剖检查 食盐水 生石灰 生长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鱼类的原虫病
9
作者 尚云清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6期5-5,共1页
鱼类原虫病是指由原生动物门的种类所引起的疾病。原生动物又叫原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小,一般肉眼看不到。其中一些种类侵染鱼体,数量少无大危害。严重侵染时,则短期内引起死鱼,尤其鱼苗大批死亡。奇生鱼体的原虫有很多种,其中有鞭毛原虫... 鱼类原虫病是指由原生动物门的种类所引起的疾病。原生动物又叫原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小,一般肉眼看不到。其中一些种类侵染鱼体,数量少无大危害。严重侵染时,则短期内引起死鱼,尤其鱼苗大批死亡。奇生鱼体的原虫有很多种,其中有鞭毛原虫,肉足虫,孢子虫、纤毛虫、吸管虫。1.鞭毛虫病:常见的有锥体虫病、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六鞭毛虫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足 六鞭毛 锥体虫病 原生动物门 纤毛 隐鞭 单细胞生物 鱼类 单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10
作者 朱成科 郑永华 +1 位作者 高元彧 李永菊 《北京水产》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大鳍鳠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石扁头、江鼠等,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
关键词 大规格鱼种 锥体虫病 防治方法 离群独游 烂鳃 细菌性鱼 气泡 药饵 鳃丝 车轮 水霉 肤霉 斜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1
作者 杨春 朱惠辉 黄继民 《江西农业科技》 2003年第1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黄鳝 痉孪症 梅花斑疾 昏迷症 发热 锥体虫病 隐鞭 黑点 症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下)
12
作者 李明锋 《内陆水产》 2004年第4期26-27,共2页
8隐鞭虫病 病原体为颤动隐鞭虫,侵害黄鳝皮肤和鳃组织,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常见. 防治方法:(1)用2%~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 min;(2)用0.7 g/m3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二者比例为5:2)全池泼洒,每2 d 1次,3次1个疗程.
关键词 黄鳝 隐鞭 锥体虫病 复口吸 毛细线 嗜子宫线 棘头 预防 治疗 症状 剖检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池塘养殖鱼类生长缓慢的处理实例
13
作者 于利民 沈建 《科学养鱼》 2016年第1期63-63,共1页
2014年笔者在湖北乌林地区做售后服务期间,遇到一起池塘养殖鱼类生长缓慢的池塘,现将当时处理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朋友参考。一、池塘情况、病鱼症状面积大约20亩,平均水深1.8米,主养草鱼,套养鲫鱼,少量放养花白鲢;当地天气情况:2015... 2014年笔者在湖北乌林地区做售后服务期间,遇到一起池塘养殖鱼类生长缓慢的池塘,现将当时处理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朋友参考。一、池塘情况、病鱼症状面积大约20亩,平均水深1.8米,主养草鱼,套养鲫鱼,少量放养花白鲢;当地天气情况:2015年夏季气温平均低于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长 池塘养殖 池塘水面 花白鲢 夏季气温 乌林 套养 锥体虫病 水产技术 情况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济纳法索的农业
14
作者 申维丞 《世界农业》 1985年第2期55-56,共2页
西非中部的内陆国家布济纳法索(原上沃尔特)国土大部属于沃尔特河上游,全国领土面积27.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70万(1982年)。 布济纳法索是个农牧业国家,全国89%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生产值约占生产总值的42%,牲畜、棉花、花生等还是... 西非中部的内陆国家布济纳法索(原上沃尔特)国土大部属于沃尔特河上游,全国领土面积27.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70万(1982年)。 布济纳法索是个农牧业国家,全国89%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生产值约占生产总值的42%,牲畜、棉花、花生等还是重要的出口产品,占历年出口总值的85—90%。然而七十年代初期以后,由于萨赫勒地区持续遭受旱灾,布济纳法索农业受到严重困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赫勒 畜牧业 农业 锥体虫病 土地生产潜力 殖民主义 出口总值 供应条件 土地面积 内陆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会议简讯
15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3年第1期66-66,共1页
一、1992年9月14-18日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专业委员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有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兽医寄生虫工作者、医学寄生虫工作者和动物寄生虫工作者代表200多人参加会议,交流了近几年来寄生虫学科研成果。台... 一、1992年9月14-18日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专业委员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有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兽医寄生虫工作者、医学寄生虫工作者和动物寄生虫工作者代表200多人参加会议,交流了近几年来寄生虫学科研成果。台湾省医学寄生虫工作者也有代表参加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议简讯 法国 代表 医学 法兰西共和国 现代医药学 寄生 基础医学 学术讨论会 寄生(鱼) 锥体虫病 中国动物学会 禽球 动物寄生 采采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itro and In-vivo Anti-trypanosomal Activity of Terminalia chebula Retz Dried Fruits 被引量:1
16
作者 Shaba Peter Sahab Dey +1 位作者 Singh Raj Kumar Chaudary Paulad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6年第9期492-500,共9页
African trypanosomosis had caused lots of havocs to both humans and animals over a century with successes and failure in curtailing it.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screening medicinal plant, Terminalia chebula dried fruit... African trypanosomosis had caused lots of havocs to both humans and animals over a century with successes and failure in curtailing it.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screening medicinal plant, Terminalia chebula dried fruits against Trypanosoma evansi for trypanocidal activity. Twenty grams of powdered Terminalia chebula dried fruits was cold extracted with methanol. Obtained MPE (methanolic plant extract) was in vitro tested against Trypanosoma brucei (1 × 10^6 trypanosomes/mL of the medium in each ELISA plate wells) at concentrations (250~1,000 μg/mL) on Vero cells grown in DMEM (De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in appropriate conditions for trypanocidal activity. In-vitro cytotoxicity test of MPE of Terminalia chebula was conducted on Vero cells grown in DMEM. In-vivo assay for trypanocidal activity, each mouse was inoculated with 1 × 10^4/mL of trypanosomes and treated (48 h post inoculation) with MPE of Terminalia chebula at concentrations (12.5, 25, 50, 100 and 200 mg/kg body weight) were administered at dose rate of 100 BL per mouse via intraperitoneal route to different groups of mice, 6 mice per concentration. In-vitro cytotoxicity test was done on Veto cells at concentrations (1.58~100 μg/mL) of MPE of Terminalia chebula. Results of in-vitro trypanocidal activity varied from immobilization, reduction and to the killing of the trypanosomes. At 250 μg/mL ofMPE ofTerminalia chebula dried frui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trypanocidal activity at 4 h of incubation and trypanosomes were not detected in corresponding ELISA plate wells at 5 h of incubation,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equivalent to reference drug, diminazine aceturate (50 μL/mL) at 4 h of incubation. Results of in-vivo trypanocidal activity revealed that at concentrations (l 2.5~25 mg/kg body weight) of MPE of Terrninalia chebula, mice in these groups survived for 6 days. While at 50 and 100 to 200 mg/kg body weight, mice in these groups survived up to 7 and 8 days, respectively. In-vitro cytotoxicity test showed that all concentrations of MPE of Terminalia chenula and diminazine aceturate were cytotoxic to cells except at 1.56 μL/mL and 6.25 μL/mL. In conclusion, MPE of Terminalia chebula dried fruits possessed trypanocidal compounds. Further study (bioassay-guided purification) is required to know the full potential of Terrninalia chebula as future trypanocide candid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minalia chebula dried fruits in-vitro and in-vivo trypanocidal activity in-vitro cytotox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农业科研机构介绍(六)
17
《世界农业》 1979年第6期67-69,共3页
国际家畜疾病研究室 研究室是1974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立的,1975年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目的是研究对牛群危害极大的锥体虫病(Trypanosomiasis)和泰勒焦虫病(非洲一般称东海岸热Eastcoastfever)的免疫方法。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约400... 国际家畜疾病研究室 研究室是1974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立的,1975年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目的是研究对牛群危害极大的锥体虫病(Trypanosomiasis)和泰勒焦虫病(非洲一般称东海岸热Eastcoastfever)的免疫方法。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约400万平方英里地带上有广阔的牧场和草地适于养牲畜。但这一地区约有3/4的畜群感染了锥体虫病,牛、猪、绵羊、山羊、马及骆驼以及人均受其害,特别是对牛,野牛也不例外;锥虫病有几种形式,有急性的或慢性的,但均可致死。为采采绳所盘据的1/3的非洲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机构 研究室 家畜疾 锥体虫病 畜牧业生产 经济分析 流行 非洲 综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