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及工具合成表达链霉亲和素基因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月辉 余睿 +2 位作者 班韶 赵冲 孟照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人工合成表达链霉亲和素基因,制备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物用于核酸分离。方法:利用NCB I、BCM等提供的生物信息及软件工具,将链霉亲和素蛋白的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采用化学和酶促合成相结合的... 目的:人工合成表达链霉亲和素基因,制备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物用于核酸分离。方法:利用NCB I、BCM等提供的生物信息及软件工具,将链霉亲和素蛋白的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采用化学和酶促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合成编码链霉亲和素蛋白基因。将纯化的链霉亲和素通过偶联剂与带羧基的磁粒共价结合,用于快速纯化生物素化的DNA。结果:用化学与酶促相结合一步法合成链霉亲和素全基因序列,用较短寡聚核苷酸链及较低的引物浓度合成该基因突变率很低,链霉亲和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用硅酸包衣的磁性微球对磁场反应良好且无磁记忆性,用碳二亚胺可实现活性羧基磁性微球与链霉亲和素两者的交联,反应条件温和。结论:制备的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物可用于生物素化的PCR产物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基因合成 链霉亲和素 链霉亲和素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磁共振靶向对比剂Gd-DTPA-链霉亲和素的制备及其反应条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岘 许乙凯 黄其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制备Gd3+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链霉亲和素(Gd-DTPA-SA)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选择不同pH值的反应体系(pH值分别为5、6、7、8)及不同DTPA-SA的摩尔比率(1000、500、200、100),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每个SA分子所结合的Gd3+数目及G... 目的探讨制备Gd3+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链霉亲和素(Gd-DTPA-SA)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选择不同pH值的反应体系(pH值分别为5、6、7、8)及不同DTPA-SA的摩尔比率(1000、500、200、100),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每个SA分子所结合的Gd3+数目及Gd-DTPA-SA的结合活性。结果随着反应体系pH值的增高,每个SA分子所结合的Gd3+数目增高;当DTPA-SA摩尔比率低于500时,DTPA-SA联结Gd的数目随着DTPA-SA摩尔比的增高而增高;而当摩尔比率为1 000时,则出现下降。各实验组Gd-DTPA-SA复合物的生物素结合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SA分子所结合的Gd3+数目依赖于反应体系的pH值及DTPA环酐-蛋白的摩尔比值,而Gd-DTPA-SA的生物素结合活性与反应条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靶向对比剂 Gd-DTPA-链霉亲和素 制备 实验 二乙三胺五乙酸-链霉亲和素 最佳反应条件 磁共振免疫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链霉亲和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福中 陈雪岚 +1 位作者 徐锋 熊勇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86-289,共4页
以链霉菌(Streptomyces avidinii)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354bp的核心链霉亲和素基因Stv13,并将其与pET22b+、pGEX-4T-1连接构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与P43连接构建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大肠杆菌表达的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 以链霉菌(Streptomyces avidinii)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354bp的核心链霉亲和素基因Stv13,并将其与pET22b+、pGEX-4T-1连接构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与P43连接构建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大肠杆菌表达的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大部分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而枯草芽孢杆菌则无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分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亲和素 核心链霉亲和素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标记链霉亲和素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被引量:8
4
作者 邵君 尤晓刚 +2 位作者 高峰 贺蓉 崔大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5-1628,共4页
选用无机盐为前驱体,在水相中合成CdTe量子点,并用此量子点标记链霉亲和素,通过SephadexG-100层析分离纯化量子点标记的链霉亲和素,采用磁颗粒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与量子点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竞争结合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生物素,即酶联免疫竞... 选用无机盐为前驱体,在水相中合成CdTe量子点,并用此量子点标记链霉亲和素,通过SephadexG-100层析分离纯化量子点标记的链霉亲和素,采用磁颗粒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与量子点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竞争结合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生物素,即酶联免疫竞争抑制分析法检测链霉亲和素标记量子点后的生物活性,计算约70.3%的链霉亲和素标记到量子点上,且具有生物活性。每毫克量子点大约可偶联0.14 mg的链霉亲和素。采用荧光光谱研究量子点标记前后的荧光变化,标记后量子点的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了8 nm,而发射光谱的半峰宽基本不变,说明量子点与链霉亲和素结合后粒子没有团聚,分散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标记 链霉亲和素 竞争抑制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ZG0429的分类鉴定与链霉亲和素的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蕾 刘春琴 +2 位作者 高智慧 曹宇 白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链霉亲和素的放线菌ZG0429,根据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中的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经发酵,ZG0429的链霉亲和素产量可达201.0mg/L。...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链霉亲和素的放线菌ZG0429,根据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中的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经发酵,ZG0429的链霉亲和素产量可达201.0mg/L。进一步采用硫铵沉淀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链霉亲和素的回收率为76.87%,纯度可以达到97.03%。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得到高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目的蛋白,为链霉亲和素发酵产品的大规模纯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亲和素 淡紫灰 分类鉴定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辉 冉海涛 +3 位作者 张亚萍 骆杰 郝兰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7-1000,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COOH超声造影剂;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亲和素耦联,制备出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检测... 目的制备一种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COOH超声造影剂;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亲和素耦联,制备出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一般特性;采用红外与免疫荧光检测亲和素与PLGA-COOH超声造影剂连接的情况。检测生物素-亲和素技术使该造影剂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后其体外寻靶能力。结果红外检测与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亲和素被成功地连接在高分子造影剂上,并存在活性。体外寻靶实验显示,与生物素化单抗结合后的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较多并牢固地聚集到肝癌细胞表面。结论成功制备了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后于体外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 造影剂 链霉亲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亲和素化载紫杉醇相变型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超声显影 被引量:5
7
作者 周航 黄晓玲 +2 位作者 过源 尚婷婷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71-575,共5页
目的制备链霉亲和素化载紫杉醇相变型PLGA纳米粒(PTX-PLGA-SA/PFPs),并观察其体外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致相变后超声增强显影特性。方法采用单乳化法(O/W)制备载紫杉醇相变型PLGA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杉醇包封率;碳二亚胺法连接... 目的制备链霉亲和素化载紫杉醇相变型PLGA纳米粒(PTX-PLGA-SA/PFPs),并观察其体外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致相变后超声增强显影特性。方法采用单乳化法(O/W)制备载紫杉醇相变型PLGA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杉醇包封率;碳二亚胺法连接链霉亲和素(SA),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二者连接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二者链接率;体外LIFU致相变观察超声增强显影情况。结果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322.2±85.6)nm,表面电位(-5.66±3.46)mV。紫杉醇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71.56±6.51)%、(6.57±0.61)%,与链霉亲和素的连接率为(97.16±1.20)%。LIFU功率7.5 W作用3min时可明显增强该纳米粒在体外的B-mode及造影模式下的超声显影。结论成功制备了PTX-PLGA-SA/PFPs纳米粒,其紫杉醇包封率高、链霉亲和素连接率高,体外声致相变后可显著增强超声显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紫杉醇 液气相变 链霉亲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链霉亲和素菌株的筛选及所产链霉亲和素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丽 闫振权 +3 位作者 王秀芳 宋淑霞 侯洁 吕占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筛选分泌链霉亲和素的菌株。方法在河北省范围 ,于不同的时间、地域、植被状态取土 ,接种高氏一号培养基 ,选取可能的放线菌菌落 ,接种葡萄糖 天冬酰胺液体培养基 ;用ELISA方法检测菌液以判断是否产生链霉亲和素 ,筛选出 1株产链霉... 目的筛选分泌链霉亲和素的菌株。方法在河北省范围 ,于不同的时间、地域、植被状态取土 ,接种高氏一号培养基 ,选取可能的放线菌菌落 ,接种葡萄糖 天冬酰胺液体培养基 ;用ELISA方法检测菌液以判断是否产生链霉亲和素 ,筛选出 1株产链霉亲和素较高者 ,命名为L 183 ,大量培养L 183后 ,用亲和层析提取链霉亲和素 ,并对其性质做鉴定。结果L 183分泌的链霉亲和素产量高 ,达 76mg/L ;相对分子质量为 6 2 .2ku ,等电点为6 .0。结论L 183有可能成为生产链霉亲和素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亲和素 分离 提纯 菌属 土壤 筛选 菌株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用于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抗体的层层组装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裴仁军 崔小强 +1 位作者 杨秀荣 汪尔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实时监测了在链霉亲和素表面层层组装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多层膜的过程 ,结果表明 ,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 ,能够在表面形成均一的多层膜 ,... 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实时监测了在链霉亲和素表面层层组装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多层膜的过程 ,结果表明 ,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 ,能够在表面形成均一的多层膜 ,并用实时 BIA技术求得了每层蛋白质的表面浓度 .对于生物素化抗体 ,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 1 .32 ng/mm2 ;对于链霉亲和素 ,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 2 .93ng/m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层层组装 链霉亲和素 生物化抗体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 亲和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亲和素纯化和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福英 宋淑霞 +3 位作者 郑龙 张焕铃 尤红煜 王俊霞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对链霉亲和素进行纯化、鉴定,采用冷钝化的方法去除培养液中大部分杂蛋白,用亲和层析法从链霉菌L-183的培养液中纯化链霉亲和素(SA),经试验,SA回收率为75%~85%。鉴定表明,自制SA的分子量为74.5kD,每分子SA可结合3.2个生物... 对链霉亲和素进行纯化、鉴定,采用冷钝化的方法去除培养液中大部分杂蛋白,用亲和层析法从链霉菌L-183的培养液中纯化链霉亲和素(SA),经试验,SA回收率为75%~85%。鉴定表明,自制SA的分子量为74.5kD,每分子SA可结合3.2个生物素分子,活性为11.2U/mg,pI为7.4。自制SA各项生物学性质与文献报道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亲和素 纯化鉴定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猪肉中莱克多巴胺残留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翔 张燕 樊明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以酶联免疫方法为基础,结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的放大作用,建立直接竞争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BA-ELISA)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猪肉肌肉组织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方法灵敏度(IC50)为(0.3±0.05)ng/mL,样品检出限为(0.3&... 以酶联免疫方法为基础,结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的放大作用,建立直接竞争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BA-ELISA)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猪肉肌肉组织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方法灵敏度(IC50)为(0.3±0.05)ng/mL,样品检出限为(0.3±0.1)n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克多巴胺 生物-链霉亲和素 BA-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亲和素产生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淑霞 吕占军 +1 位作者 韩丽枝 刘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分泌链霉亲和素 (streptavidin)的菌株L 183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 ,为提高链霉亲和素的产量及其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方法选用 3种种子培养基和 5种发酵培养基 ,通过检测种子菌体湿质量、间接ELISA检测发酵液中链霉亲和素的效... 目的通过对分泌链霉亲和素 (streptavidin)的菌株L 183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 ,为提高链霉亲和素的产量及其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方法选用 3种种子培养基和 5种发酵培养基 ,通过检测种子菌体湿质量、间接ELISA检测发酵液中链霉亲和素的效价 ,筛选出菌体生长快的种子培养基及链霉亲和素产量高的发酵培养基。结果B号种子培养基、2 #发酵培养基最适合L 183的生长和链霉亲和素合成 ;不同菌种接种量对链霉亲和素的产量也有明显影响 ,在 140ml发酵液中 ,种子接种量为 0 .3ml,链霉亲和素产量可达 111mg/L。 结论本实验筛选的培养基价格低廉 ,且L 183生长快、链霉亲和素产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亲和素 分离 提纯 菌属 培养基 条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一步法与培养法检测淋球菌抗原的对比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玉娥 沈建根 +1 位作者 潘卫利 程东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探讨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 (DIGFA)、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一步法及培养法检测淋球菌抗原的优缺点。方法 同时用DIGFA、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一步法及培养法检测临床疑诊淋病患者 11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 ,并相互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 (DIGFA)、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一步法及培养法检测淋球菌抗原的优缺点。方法 同时用DIGFA、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一步法及培养法检测临床疑诊淋病患者 11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 ,并相互比较。结果 DIGFA和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一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97.53 %、92 .85%和 96.2 9%、89.2 8%。配对计数资料 χ2 检验 ,两法分别与培养法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DIG FA、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一步法是一种简易、快速、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 生物-链霉亲和素一步法 培养法 检测 淋球菌 抗原 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林 罗富里 +2 位作者 李赟 文君 徐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82-1388,共7页
背景:目前尚缺乏高效、无创的方式将干细胞植入靶器官,探索引导干细胞到达靶器官或组织的途径以及提高干细胞归巢效率是现今干细胞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目的: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体系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细胞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并... 背景:目前尚缺乏高效、无创的方式将干细胞植入靶器官,探索引导干细胞到达靶器官或组织的途径以及提高干细胞归巢效率是现今干细胞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目的: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体系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细胞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并评价此方法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及其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得到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以磺化生物素-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将黏附分子配体唾液酸化的路易斯抗原装备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通过荧光显微镜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锥虫蓝染色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CCK-8比色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功能;成脂、成骨诱导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分化功能。结果与结论:(1)全骨髓培养法培养2周,可得到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达CD90,CD29,不表达CD34和CD45。(2)以生物素及链霉亲和素成功将黏附分子配体唾液酸Lewis X(Sle X)装备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且对细胞活性、增殖、分化功能影响不大。(3)运用这种方法对细胞进行表型修饰,操作技术简单,修改效率可达88%,有望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率,未来会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生物-链霉亲和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磺化生物-N-羟基琥珀酰亚胺 唾液酸化的路易斯抗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玉米赤霉烯酮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智鸿 黄飚 +3 位作者 屠蔷 高蕾 张珏 王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5-909,共5页
采用基于生物素(Biotin)-链霉亲和素(Strepavidin)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了快速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方法。以strepavidin包被板条,加入生物素化的ZEN—BSA,结合在板条上的ZEN—BSA与标准/样本中的游... 采用基于生物素(Biotin)-链霉亲和素(Strepavidin)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了快速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方法。以strepavidin包被板条,加入生物素化的ZEN—BSA,结合在板条上的ZEN—BSA与标准/样本中的游离ZEN共同竞争限量的抗ZEN单克隆抗体,用稀土离子Eu“标记的羊抗鼠IgG进行示踪,建立了间接竞争的ZEN-TRFIA。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2ng/ml,测量范围是0.2~200.0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7%和8.3%,平均回收率为91.1%。与玉米赤霉醇的平均交叉反应是12.3%,与赭曲霉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素B1无交叉反应,说明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好。相关试剂在4℃放6个月后各检测参数基本无变化,说明该方法稳定。样品同时用ZEN—TRFIA和商品ELISA试剂盒测定样品ZEN含量,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664,说明该方法测量准确。ZEN—TRFIA具有测量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操作简便、标记物稳定等优点,适合于ZEN大量筛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烯酮(ZEN)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生物-链霉亲和素 真菌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一步法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建根 朱永良 董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50-252,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酶免疫测定法。方法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一步法。结果 :36例临床淋球菌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含量 1 0 8.47± 5 1 .39μg/ L ,阳性率 97.2 % ,显著高于非淋球菌标本...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酶免疫测定法。方法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一步法。结果 :36例临床淋球菌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含量 1 0 8.47± 5 1 .39μg/ L ,阳性率 97.2 % ,显著高于非淋球菌标本的 4.71± 2 .1 3μg/ L ,阳性率 0 % (P均 <0 .0 1 ) ,本法检测灵敏度 0 .6 2 5 μg/ L,特异性 1 0 0 % ,敏感性 97.2 %。结论 :该法可作为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的新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氏球菌 单克降抗体 生物-链霉亲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化链霉亲和素、亲和素和链霉亲和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湖炳 黄祖汉 +2 位作者 彭武和 高晓 刘华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将亲和素生物素预定位系统(ABS)引入肿瘤放免显像,结果显示预定位法特别是三步法,优于传统一步法[1,2]。在三步法中,第2步所用的药物主要为亲和素(Av)和链霉亲和素(SA),但它们在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分布上各有优... 将亲和素生物素预定位系统(ABS)引入肿瘤放免显像,结果显示预定位法特别是三步法,优于传统一步法[1,2]。在三步法中,第2步所用的药物主要为亲和素(Av)和链霉亲和素(SA),但它们在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分布上各有优缺点[3]。为了获得更合适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化 链霉亲和素 亲和 肿瘤 放射免疫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亲和素-异硫氰酸荧光素偶联核壳型Fe_3O_4/Au纳米晶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红玲 候澎 +2 位作者 张文星 吴君华 陶偌偈 《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11-14,共4页
采用改进的Polyol合成法,以PEO-PPO-PEO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链霉亲和素-异硫氰酸荧光素偶联的Fe3O4/Au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证实了Fe3O4/Au的核壳型纳米结构,确定了其粒径和分布;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 采用改进的Polyol合成法,以PEO-PPO-PEO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链霉亲和素-异硫氰酸荧光素偶联的Fe3O4/Au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证实了Fe3O4/Au的核壳型纳米结构,确定了其粒径和分布;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的光学活性和荧光特性,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其磁化率.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3O4/Au纳米粒子具有光学活性和荧光特性,以及优异的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亲和素 异硫氰酸荧光 Fe3O4-Au 核壳结构纳米晶 荧光特性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法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涛 林其燧 宋耀虹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8年第6期64-67,共4页
目的: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反应系统引入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中,准确地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方法:将生物素与抗DIGIgG化学连接,DIG通过HSA与HRP连接,建立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反应系统测定地高辛的竞争反... 目的: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反应系统引入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中,准确地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方法:将生物素与抗DIGIgG化学连接,DIG通过HSA与HRP连接,建立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反应系统测定地高辛的竞争反应模型。结果:以05、1、2、3、5μg/L五个标准点建立了竞争反应曲线,同时将BNHSIgG作了1:400、1:800、1:1600、1:3200的稀释,探讨了竞争反应曲线的规律性变化,运用流行的四参数曲线拟合法对竞争曲线作了拟合。同时做了方法学评价。结论:流行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可以引入被动的酶联免疫吸附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链霉亲和素 地高辛 ELISA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亲和素的产生、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佩君 郑之新 +4 位作者 周亦昌 章谷生 鲍艺 朱晴晖 程振球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报道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的产生、纯化和主要特性鉴定。根据Streptomycesavidinii菌对碳、氮源的需求,配制成特定培养基,在28℃±1℃摇床培养S。avidinii 10天,SA产量为10~50mg/L。用2-亚氨基生物素琼脂糖凝胶层析纯化... 本文报道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的产生、纯化和主要特性鉴定。根据Streptomycesavidinii菌对碳、氮源的需求,配制成特定培养基,在28℃±1℃摇床培养S。avidinii 10天,SA产量为10~50mg/L。用2-亚氨基生物素琼脂糖凝胶层析纯化,每升培养上清平均可提取SA20~30mg。所得SA电泳出现2~3条区带,分子量为64562,等电点为6.0,紫外吸收扫描图谱与Sigma产品相似,SA活性平均为14.4 μg/ml,表明自制SA可供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亲和素 提纯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