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渗法制备金属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祖来 蒋业华 周荣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年第5期56-59,共4页
介绍了铸渗法制备钢铁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分类、铸渗机理和铸渗组织研究的新进展 ,总结了新近开发的一些改善铸渗效果的工艺措施 。
关键词 铸渗 金属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发展 铸渗机理 铸渗组织 液态金属 表面润湿性 透能力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PC铸渗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许大庆 罗吉荣 宋象军 《铸造设备研究》 1999年第2期3-6,共4页
本文介绍了V-EPC铸渗工艺,探讨了各种工艺因素对铸渗层宏观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EPC工艺铸渗的工艺简便实用,可以避免EPC铸渗工艺中的气孔和夹渣等缺陷。要得到高质量的铸渗复合层,必须选择与... 本文介绍了V-EPC铸渗工艺,探讨了各种工艺因素对铸渗层宏观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EPC工艺铸渗的工艺简便实用,可以避免EPC铸渗工艺中的气孔和夹渣等缺陷。要得到高质量的铸渗复合层,必须选择与铸铁液润湿性好的增强颗粒,合理选择与颗粒匹配的基体材料,采用粗颗粒的结构,根据铸件壁厚涂覆不同厚度的颗粒层,并采用较大的静压头高度、较高的真空度和适当的浇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PC铸渗工艺 铸渗复合层 宏观质量 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渗机理与改善铬铸渗层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沈蜀西 李维民 徐彰德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3-47,共5页
提出了铬铸渗层是田合金烧结层、纤焊层和熔合层三个区域构成的。指出机器高压制造合金膏块是改善铬铸渗层质量的有效工艺措施。
关键词 铸渗机理 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铸渗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明波 代兵 +1 位作者 李晖 伍光凤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7-651,共5页
金属铸渗作为材料表面合金化技术中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中,在金属铸渗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这项技术在金属铸渗机理、铸渗工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金属铸渗作为材料表面合金化技术中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中,在金属铸渗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这项技术在金属铸渗机理、铸渗工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指出了该项技术目前还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合金化 金属铸渗 铸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渗法获得表面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胶溪 许斌 冯承明 《现代铸铁》 CAS 1998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铸渗法制造表面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在HT200基体上获得均匀、致密的铸渗层,厚度为3mm左右。对铸渗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研究了合金层的铸态组织和主要合金成分在铸渗层中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 铸渗 铸渗 粒子增强 表面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渗法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永欣 赵西成 +1 位作者 吕振林 杨西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8-673,共6页
铸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新技术.综述这项技术在金属铸渗机理、铸渗工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阐述铸渗法制备金属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方法、铸渗机理和铸渗组织的新进展,总... 铸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新技术.综述这项技术在金属铸渗机理、铸渗工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阐述铸渗法制备金属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方法、铸渗机理和铸渗组织的新进展,总结了新近开发的一些改善铸渗效果的工艺措施,并指出了该项技术目前还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为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选择和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工艺 铸渗机理 表面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铬复合铸渗层的冲击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贾利晓 张永振 +3 位作者 陈跃 上官宝 铁喜顺 兰晔峰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6-348,共3页
采用传统的铸渗工艺在铸钢件表面制备了钨铬复合铸渗层 ,采用MLD 10型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几种不同成分表面复合材料的冲击磨损性能。结果表明 ,钨铬复合渗层的磨损率随铬铁含量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随WC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随冲击... 采用传统的铸渗工艺在铸钢件表面制备了钨铬复合铸渗层 ,采用MLD 10型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几种不同成分表面复合材料的冲击磨损性能。结果表明 ,钨铬复合渗层的磨损率随铬铁含量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随WC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随冲击功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而其磨损机制为塑性变形和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 钨铬复合铸渗 冲击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渗硼层显微组织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月鹏 许斌 +1 位作者 冯承明 徐凤霞 《现代铸铁》 CAS 2000年第4期16-18,共3页
利用铸渗硼工艺在铸件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度较高耐磨性较好的硼化物层,通过对铸渗硼层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在铸渗硼剂中加入铜粉可使硼化物层致密,并使铸渗硼层内缩孔、气孔等缺陷较少。同时分析了合金粉剂粒度对组织的影响和铸渗... 利用铸渗硼工艺在铸件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度较高耐磨性较好的硼化物层,通过对铸渗硼层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在铸渗硼剂中加入铜粉可使硼化物层致密,并使铸渗硼层内缩孔、气孔等缺陷较少。同时分析了合金粉剂粒度对组织的影响和铸渗硼层中的硼化物的生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硼层 显微组织 铸渗硼工艺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铸渗剂对铸钢件表面渗硅复合层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炳 张蜀红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98-1001,共4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对比分析了硅铁、结晶硅对铸钢件表面渗硅复合层厚度、微区成分、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铸渗工艺方法下,用硅铁做铸渗剂可以在铸钢件表面得到厚度为2.1~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对比分析了硅铁、结晶硅对铸钢件表面渗硅复合层厚度、微区成分、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铸渗工艺方法下,用硅铁做铸渗剂可以在铸钢件表面得到厚度为2.1~3.3mm表面质量较好的铸渗硅复合层,在此复合层中存有显微硬度高达1025HV的片状共晶型析出物,并且复合层与母材铸钢的界面为结合牢固的锯齿型冶金结合状态。而用结晶硅做铸渗剂得到铸渗硅复合层与母材铸钢的界面仅为机械结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工艺 铸渗硅复合层 界面结合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铸渗剂YB-1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军 曹彪 +2 位作者 黄金彪 马忠泽 黄金苟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15,共3页
针对传统铸渗表面合金化要求铁水润湿合金化涂层、对工艺参数敏感等问题 ,以灰铸铁表面铸渗Al和Si为对象 ,研究了新型铸渗剂YB 1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助渗效果。结果表明 :在 135 0~ 14 10℃的冲天炉铁水和重力铸造条件下 ,质量分数为 0 ... 针对传统铸渗表面合金化要求铁水润湿合金化涂层、对工艺参数敏感等问题 ,以灰铸铁表面铸渗Al和Si为对象 ,研究了新型铸渗剂YB 1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助渗效果。结果表明 :在 135 0~ 14 10℃的冲天炉铁水和重力铸造条件下 ,质量分数为 0 .5 %的YB 1的铸渗剂可克服铁水对涂层不润湿的影响 ,使厚度为 10~ 5 0mm的试样获得 1~ 2mm的优质Al和Si表面合金化层 ,并具有优良的工艺鲁棒性。同时还对YB 1的助渗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 表面合金化 铸渗 工艺鲁棒性 润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炳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5,共2页
研究了不同铸渗工艺对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厚度和质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阐述了该铸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的微观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钢水的浇注温度为1560℃... 研究了不同铸渗工艺对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厚度和质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阐述了该铸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的微观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钢水的浇注温度为1560℃左右时,铸钢件表面可以得到厚度为0.5—3.3mm且表面质量较好的复合层,另外渗硅层与母村铸钢的界面为结合牢固的锯齿型冶金结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工艺 铸渗硅复合层 界面结合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金属铸件的铸渗工艺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斌 曹云飞 +1 位作者 王丽宁 冉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1-13,18,共4页
铸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新技术。首先,综述了铸渗工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铝、镁、铜合金铸件表面铸渗工艺和铸渗技术,并指出了各自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有色金属铸渗工艺的发展前景进... 铸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新技术。首先,综述了铸渗工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铝、镁、铜合金铸件表面铸渗工艺和铸渗技术,并指出了各自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有色金属铸渗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 合金 铸渗原理 铸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钢件表面铸渗结晶硅复合层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7-39,共3页
研究了不同铸渗工艺对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厚度和质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阐述了该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的微观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钢水的浇注温度为1580℃左右时... 研究了不同铸渗工艺对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厚度和质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阐述了该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的微观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钢水的浇注温度为1580℃左右时,铸钢件表面可以得到厚度为0.6~2.8mm并且表面质量较好的铸渗硅复合层。另外渗硅层与母材铸钢的界面为机械结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工艺 铸渗硅复合层 界面结合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渗法提高高锰钢初始耐磨性的研究
14
作者 于英华 徐平 +1 位作者 袁晓光 李智超 《煤矿机械》 1999年第7期13-15,共3页
研制一种用于高锰钢表面合金化的铸渗涂料,用这种铸渗涂料获得的高锰钢铸件表面光滑,表层硬度在HV1260~1300之间,硬化层厚度约3mm,与没有铸渗层的铸件相比初始耐磨性显著提高,磨损失重低近2倍。
关键词 铸渗 高锰钢 耐磨性 铸渗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渗法制备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3
15
作者 王恩泽 郑燕青 +3 位作者 邢建东 鲍崇高 徐学武 王海燕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17,共6页
通过对负压铸渗理论的分析,得出了影响负压铸渗深度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见式(9));用碳化钨、镍包氧化铝及不同粒度氧化铝为陶瓷颗粒、耐热钢为基体进行了负压铸渗实验,得到了颗粒分布均匀的复合材料,揭示和证实了颗粒与金属液... 通过对负压铸渗理论的分析,得出了影响负压铸渗深度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见式(9));用碳化钨、镍包氧化铝及不同粒度氧化铝为陶瓷颗粒、耐热钢为基体进行了负压铸渗实验,得到了颗粒分布均匀的复合材料,揭示和证实了颗粒与金属液间的湿润特性及颗粒粒度对铸渗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颗粒 铸渗 颗粒增强 钢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渗法制备铜基表面复合材料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贵荣 郝远 +1 位作者 宋文明 马颖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8,共7页
 利用铸渗法对铜合金表面进行改性,用Fe基合金粉末作为渗剂在负压条件下进行浇注制备铜基表面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工艺条件下,在铜合金铸件的特定表面获得了致密的组织结构不同于基体的渗层———表面复合材料层。经SEM观...  利用铸渗法对铜合金表面进行改性,用Fe基合金粉末作为渗剂在负压条件下进行浇注制备铜基表面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工艺条件下,在铜合金铸件的特定表面获得了致密的组织结构不同于基体的渗层———表面复合材料层。经SEM观察,发现渗剂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良好,证实了铸渗法制备铜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 工艺参数 显微结构 铜基表面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高铬铸铁复合铸渗层耐磨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跃 上官宝 +3 位作者 铁喜顺 张永振 贾利晓 李珍 《铸造技术》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5-937,共3页
采用CO2水玻璃砂型铸渗工艺制备了碳化钨/高铬铸铁复合铸渗层试样,借助于MLD-10动载磨损试验机、扫描电镜研究了渗剂组分、粒度、工艺参数对铸渗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渗剂中加入60~80目的20%碳化钨颗粒、40%高铬铸铁... 采用CO2水玻璃砂型铸渗工艺制备了碳化钨/高铬铸铁复合铸渗层试样,借助于MLD-10动载磨损试验机、扫描电镜研究了渗剂组分、粒度、工艺参数对铸渗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渗剂中加入60~80目的20%碳化钨颗粒、40%高铬铸铁粉获得的铸渗层耐磨性能最佳.复合铸渗层适合于小能量冲击磨损的工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技术 耐磨特性 碳化钨 高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PC铸渗法制备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祖来 蒋业华 +2 位作者 卢德宏 周荣锋 周荣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3-786,共4页
以HT300为基体,以WC颗粒作为增强颗粒,通过V-EPC铸渗工艺制备出较为理想的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复合层厚度为3mm左右,WC颗粒分布均匀,无聚集成团现象,每个WC颗粒周围充满了基体,呈冶金结合,其硬度从复合层到基体先升高后降低,复合层平均硬... 以HT300为基体,以WC颗粒作为增强颗粒,通过V-EPC铸渗工艺制备出较为理想的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复合层厚度为3mm左右,WC颗粒分布均匀,无聚集成团现象,每个WC颗粒周围充满了基体,呈冶金结合,其硬度从复合层到基体先升高后降低,复合层平均硬度比HT300提高了4倍以上。结合组织和物相测试得出复合层组织由WC、W2C硬质相,屈氏体基体,M7C3、M23C6、M6C、M12C等碳化物组成。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与高铬铸铁相比有明显地提高,最高可以提高到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PC 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铸渗 硬度 三体磨料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N增强导卫板铸渗层的组织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敬佩 郭正 +2 位作者 邵星海 王文焱 李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共4页
通过铸渗工艺在导卫板ZG35表面制备出纳米TiN高铬铸铁铸渗层,并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加入不同含量纳米TiN对铸渗层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渗层由奥氏体基体和(Cr,Fe)7C3碳化物组成,纳米TiN弥散分... 通过铸渗工艺在导卫板ZG35表面制备出纳米TiN高铬铸铁铸渗层,并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加入不同含量纳米TiN对铸渗层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渗层由奥氏体基体和(Cr,Fe)7C3碳化物组成,纳米TiN弥散分布于奥氏体基体中,能够细化组织并促进碳化物由紧凑的网状分布向不连续的网状分布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卫板 铸渗 纳米TiN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渗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维民 沈蜀西 +1 位作者 刘炳 徐彰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4-26,共3页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 ,研究了浇注温度、铸件模数、膏块的合金配比及厚度等工艺因素对铸渗质量的影响规律。指出影响铸渗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浇注温度和膏块的合金配比。合理选用粘结剂、用机械高压成形制取膏块是改善铸渗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铸渗质量 浇注温度 合金配比 件模数 灰口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