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专业银行透支罚款比例应予修改
1
作者 景建勤 《西南金融》 1991年第6期60-60,共1页
新的结算办法规定,对签发空头支票或印章与预留印件不符的支票,银行除退票外,并按票面金额处以5%但不低于五十元的罚款。近两年来,银行认真执行这一规定,对促使企事业单位搞好自身帐户管理、往来帐户核对、支票管理,起到了良好作用。但... 新的结算办法规定,对签发空头支票或印章与预留印件不符的支票,银行除退票外,并按票面金额处以5%但不低于五十元的罚款。近两年来,银行认真执行这一规定,对促使企事业单位搞好自身帐户管理、往来帐户核对、支票管理,起到了良好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透支罚款这一规定对在人民银行开立帐户的专业银行却难以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透支 票面金额 往来帐户 人民银行 帐户管理 结算办法 结算纪律 企事业单位 会计部门 资金调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部门不得向银行透支
2
作者 龙玮娟 《华北金融》 1986年第S1期13-15,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财政部的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购买政府债券”。这样的规定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央力图实现稳定货币的决心,这条规定反映了国民经济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财政部的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购买政府债券”。这样的规定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央力图实现稳定货币的决心,这条规定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它的提出是有依据的。首先,这条规定的提出是稳定货币的金融业务活动目标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透支 财政部门 金融业务 银行管理 银行贷款 币值稳定 财政透支 银行信用 财政发行 资金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财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问题的思考
3
作者 朱明熙 《财贸经济》 1987年第5期50-51,49,共3页
财政出现赤字自动向银行借款或透支,而财政出现结余则自动由银行占用。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这一现象则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东欧国家、苏联,还是我国的财政金融体制下,财政与银行的“穿连裆裤”的关系所决... 财政出现赤字自动向银行借款或透支,而财政出现结余则自动由银行占用。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这一现象则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东欧国家、苏联,还是我国的财政金融体制下,财政与银行的“穿连裆裤”的关系所决定的。对此,人们颇多责难,认为这是造成我国“国民收入超分配”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收入超分配 银行借款 货币 银行透支 财政赤字 社会主义国家 通货膨胀 财政金融体制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出现赤字
原文传递
正确处理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的关系
4
作者 王福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8年第4期79-80,共2页
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财政、银行体制发生根本变革。银行是经营货币和货币资金的信用机构,它是为商品经济服务的,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银行通过它所特有的业务职能延伸到国民经济各个部... 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财政、银行体制发生根本变革。银行是经营货币和货币资金的信用机构,它是为商品经济服务的,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银行通过它所特有的业务职能延伸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商品经济越发展,信用活动应该越广泛。在国民经济的实践中离不开银行,没有大银行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而财政则是国家财力的总代表。它组织国民经济收入,解决社会公共支出,并通过安排支出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来调节国民经济活动中纵横联系。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资金 银行资金 银行透支 正确处理 货币发行 国民经济 中央银行 计划商品 财政赤字 物资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赵效民提出 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节职能的外部条件
5
作者 赵效民 《西南金融》 1986年第S2期26-27,共2页
在12日下午的大会发言中,赵效民提出了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节职能必须具备的四个外部条件: 一、要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直接隶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其地方分支机构也独立于地方各级政府,中央银行独立于财政... 在12日下午的大会发言中,赵效民提出了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节职能必须具备的四个外部条件: 一、要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直接隶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其地方分支机构也独立于地方各级政府,中央银行独立于财政,财政发生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调节 财贸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其它金融机构 资金市场 银行透支 副所长 人民银行 宏观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执行《条例》保障专业银行贷款自主权
6
作者 王荫乔 《华北金融》 1986年第S1期11-12,共2页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法规。它为银行独立行使职权进行业务活动,更好地发挥银行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活动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进行,具有十...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法规。它为银行独立行使职权进行业务活动,更好地发挥银行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活动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条例》对金融业务活动的目标,信贷资金,利率,存贷款和结算,违法处理等,都做了加强管理的明确规定,从而确立了各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贷款 金融业务 银行管理 金融机构 经济体制改革 法律保障 银行透支 金融法规 信用政策 中央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
7
作者 何田 雷秀杰 《黑河学刊》 1993年第1期50-52,共3页
市场经济须臾也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这就给我国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提出了如何摆脱产品经济模式下宏观调控的老框子,改善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课题。面对市场经济大趋势,我国中央银行将如何动作?笔... 市场经济须臾也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这就给我国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提出了如何摆脱产品经济模式下宏观调控的老框子,改善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课题。面对市场经济大趋势,我国中央银行将如何动作?笔者拟在此文中谈点粗浅体会。一、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必须促进经济较快增长,保持人民币值相对稳定按照十四大的要求,我国在今后一段建设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要明显快于“八五”期间设想的2、3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到9%。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看,经济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势必要求多投入一些信贷资金扶持,也就是说,要相对的多发一些票子来刺激经济增长。这会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人民银行 货币流通量 增长速度 经济发展 政策性业务 经济增长 银行透支 银行分支机构 贷款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该如何启动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江涛 《征信》 1994年第4期28-29,共2页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世界流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将登上中国经济舞台,并将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之一。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对健全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将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制衡,货币政策目标的...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世界流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将登上中国经济舞台,并将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之一。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对健全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将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制衡,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将其用于宏观调控还需假以时日。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该如何启动,本文就此作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目标 假以时日 人民银行总行 银行透支 贴现业务 信用关系 国家债券 “三大法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钱荣堃 《华北金融》 1983年第Z1期3-7,共5页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这是我国银行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必将发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知道中...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这是我国银行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必将发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知道中央银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储蓄业务 人民币汇价 银行透支 收支平衡 银行业务 银行制度 利息率 银行储蓄 发行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财会工作会议召开
10
作者 蹇丽 《金融会计》 1994年第1期33-39,共2页
农业银行全国财会工作会议于1993年10月2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林中杰副行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全面总结了1993年的财务会计工作,充分肯定了财会工作一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1993年,各级农业银行的财会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 农业银行全国财会工作会议于1993年10月2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林中杰副行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全面总结了1993年的财务会计工作,充分肯定了财会工作一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1993年,各级农业银行的财会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宏观调控、维护正常金融秩序的各项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银行 财会工作 农村金融 财务会计工作 财会部门 会计部门 银行透支 银行总行 经营目标 利息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思考
11
作者 董振雄 《福建金融》 1991年第11期20-21,共2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与“八五”计划中指出:专业银行主要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承担经济调控职能;同时进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如何促使专业银行积极稳妥地实现企业化管理,以达到既有利于加强宏观控制,又有利于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与“八五”计划中指出:专业银行主要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承担经济调控职能;同时进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如何促使专业银行积极稳妥地实现企业化管理,以达到既有利于加强宏观控制,又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银行经济实体职能的目的,这是金融系统实行中央银行归口领导与管理以后,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专业银行深化改革一定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八五”计划 企业化管理 宏观控制 银行企业 调控职能 自担风险 经济开发 私人银行 银行透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货币制度下中央银行超然制度的和谐构建
12
作者 刘丽 《黑龙江金融》 2006年第4期12-12,17,共2页
关键词 信用货币制度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发行权 长期借款 银行透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银行缓解财政困难的对策
13
作者 陈尚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一、财政困难对银行的影响 财政和银行是国家进行资金分配的两条主要渠道。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它们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因此,财政困难必然会对银行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影响的形式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财政要实现其预算支出,必然要强制性地... 一、财政困难对银行的影响 财政和银行是国家进行资金分配的两条主要渠道。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它们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因此,财政困难必然会对银行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影响的形式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财政要实现其预算支出,必然要强制性地向银行透支或借款,迫使银行货币超经济发行。二是如果财政严格控制其支出,则必然将社会再生产中的一大部分资金需求的硬缺口丢给银行,使银行为了填补财政转嫁过来的资金需求缺口盲目扩大信贷规模,结果导致信贷收支的不平衡,迫使大量货币投放,最终使通货膨胀成为必然。具体来说,当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财政出现困难对银行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解财政困难 中央银行 国债券 综合信贷计划 企业自有流动资金 国营 货币 经济发行 银行透支 财政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和银行的职能区别及其运作
14
作者 朱镇华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45,共2页
《谈“财政信用”发展的缘由、现状及其归宿》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下达的1990—1991年度全国重点金融研究课题之一,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为课题承担单位。课题的总报告及其分报告长达3.5万字,本刊限于篇幅,不可能全文披露,现将其“... 《谈“财政信用”发展的缘由、现状及其归宿》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下达的1990—1991年度全国重点金融研究课题之一,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为课题承担单位。课题的总报告及其分报告长达3.5万字,本刊限于篇幅,不可能全文披露,现将其“内容提要”刊载于下.以飨读者。本文的题目系编者所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银行 职能 中央银行 财政信用 金融 信贷资金 银行透支 财政资金 资金来源 研究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家”与“合作”——理顺财政与银行关系的两点启示
15
作者 贾放 《财经问题研究》 1988年第2期39-42,共4页
1988年财政、信贷双收紧方针的确定,现实地将财政与银行怎样协同配合以及如何理顺财政与银行关系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由此引起了1987年9月28日财政与银行副部长级高层次的对话,对话会上中青年财金工作者提出了“分家”与“合作”
关键词 银行关系 国库银行 银行资金 国家债券 中央银行 宏观货币政策 债券市场 企业流动资金 银行透支 银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负责人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16
《武汉金融》 1986年第5期38-,共1页
一、为什么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要有法律保障? 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生产,客观要求加强国家对各项经济活动的间接控制能力,完善间接控制的手段,把更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逐步使各项经济活动... 一、为什么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要有法律保障? 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生产,客观要求加强国家对各项经济活动的间接控制能力,完善间接控制的手段,把更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逐步使各项经济活动都能有法可依,并且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充分行使其职能,当然也必须在法律上明确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的地位、职责、业务范围和相应的权利义务,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管理 金融管理 金融机构 经济活动 金融业务 货币发行 中央银行 金融事业 间接控制 银行透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粮食企业亏损看财政挤专业银行信贷资金
17
作者 李君 《武汉金融》 1988年第1期59-64,共2页
近几年,粮食企业亏损问题一直颇使专业银行伤脑,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虽然明文规定由财政弥补,事实上这项资金并没有减少,相反,历年越滚越多,长期占用专业银行信贷资金,形成财政收支挤专业银业信贷的新格局。财政收支挤专业银行信贷资金,... 近几年,粮食企业亏损问题一直颇使专业银行伤脑,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虽然明文规定由财政弥补,事实上这项资金并没有减少,相反,历年越滚越多,长期占用专业银行信贷资金,形成财政收支挤专业银业信贷的新格局。财政收支挤专业银行信贷资金,实质上也是一种透支。财政支出大于收入通常采取向中央银行透支的办法,通过发行货币弥补逆差解决财政自身平衡,但实际上每年中央财政的透支额要大于中央银行帐面所反映的额度。因为,象政策性亏损,核销、损失等,由财政负担解决的款项都没有及时地反映上去,而是由各专业银行负担着,也就是说,财政也在向专业银行透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贷资金 企业亏损 银行透支 中央银行 人民银行总行 粮食企业 政策性亏损 银行自有资金 生产经营成本 借贷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要建立政策性银行
18
作者 李民朴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94年第3期26-27,共2页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19)条“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提出:“建立政策性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对建立社会主义市...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19)条“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提出:“建立政策性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企业 政策性业务 商业性业务 市场经济体制 信贷资金来源 中央银行 存款业务 信贷政策 银行信贷资金 银行透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中央银行体制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9
作者 程学童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57-59,共3页
西方中央银行体制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程学童一、西方中央银行体制的共性及差异中央银行体制的基本特点在于中央银行在一国的银行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中央银行是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在商品经... 西方中央银行体制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程学童一、西方中央银行体制的共性及差异中央银行体制的基本特点在于中央银行在一国的银行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中央银行是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对国民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体制 商业银行 金融机构 比较分析 专业银行 银行体系 银行透支 货币流通速度 联邦德国 财政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银行的行为规范化应以稳定货币为标准
20
作者 李红升 张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3-33,共1页
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的双重目标。而这一双重目标的实现即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经济结构绝对均衡。但这一点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计划经济国家都不可能做到;二是... 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的双重目标。而这一双重目标的实现即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经济结构绝对均衡。但这一点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计划经济国家都不可能做到;二是自由劳动力市场,工资不具有刚性,这在我国是不可能做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双重目标 计划经济国家 行为规范化 自由劳动力市场 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国家 银行透支 国民经济系统 人民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