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加工食品铝添加剂的铝元素残留测定研究
1
作者 吴梅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7期110-112,共3页
传统的铝元素残留测定方法通常基于化学分析或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技术,然而,这些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对于一些低浓度的铝残留可能无法准确检测。为测定热加工食品铝添加剂的残留铝元素,需要进行测定方法的研究。本文使用试验分析的设计... 传统的铝元素残留测定方法通常基于化学分析或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技术,然而,这些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对于一些低浓度的铝残留可能无法准确检测。为测定热加工食品铝添加剂的残留铝元素,需要进行测定方法的研究。本文使用试验分析的设计方案,以热加工食品为试验对象,将固相光度法应用于热加工食品的铝元素残留的分析研究。通过选定试验仪器与试剂、处理热加工食品标准样品以及进行试验.采用实际热加工食品样品进行测试,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固相光度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固相光度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铝元素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在标准回收试验中,固相光度法的回收率稳定在97-99%之间,证明了固相光度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并加强管理和监督,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元素 铝元素残留测定 固相光度法 热加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土豆粉、麻球中铝元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倪翰 赵蓓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国标GB5009.182-2017中对于食品中铝元素的测定有四种检测方法,日常检验常用第一法分光光度法和第四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对检验结果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提高检验工作能力,提升检验工作效率,研究对两种... 目的:国标GB5009.182-2017中对于食品中铝元素的测定有四种检测方法,日常检验常用第一法分光光度法和第四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对检验结果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提高检验工作能力,提升检验工作效率,研究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和验证,比较其优劣。方法:以企业送样的土豆粉、麻球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铝元素,对铝元素的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检出限与定量限这五项做评价和验证。结果:分光光度法的线性范围在0.00~0.50mg/L,线性方程为Y=0.0906X-0.0003,线性系数r=0.9996。回收率在85.0%~8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7%~3.0%之间,检出限和定量限为7.2mg/kg,23.75mg/kg。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线性范围在0.00~0.20mg/L,线性方程为Y=0.0008X+0.0325,线性系数r=0.9996。回收率在93.5%~9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3.1%之间,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7mg/kg,0.75mg/kg。结论:GB 5009.18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铝的测定》第一法分光光度法和第四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均符合分析要求,可以满足日常检验工作需要,但考虑到分光光度法耗时耗力、回收率低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出限和定量限明显低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因此第四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更加简便快捷,适用于大批量检测和低浓度铝元素含量的食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豆粉 麻球 分光光度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铝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聚丙烯输液瓶中铝元素含量不确定度探究
3
作者 项杨 吴雄杰 +1 位作者 朱东波 陶强 《上海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5-48,共4页
依据YBB00022002-2015《聚丙烯输液瓶》,对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聚丙烯输液瓶中铝元素含量进行不确定度探究。通过建立铝元素测定的数学模型,分析测试过程,识别了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量化了各不确定度的分量,最终计算出该方法... 依据YBB00022002-2015《聚丙烯输液瓶》,对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聚丙烯输液瓶中铝元素含量进行不确定度探究。通过建立铝元素测定的数学模型,分析测试过程,识别了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量化了各不确定度的分量,最终计算出该方法的合成不确定度。当聚丙烯输液瓶中铝元素质量浓度为36.81μg/L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106μg/L,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铝元素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结果的重复性测定和标准曲线的最小二乘法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聚丙烯 输液瓶 铝元素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检测脂肪乳注射液中铝元素杂质的含量
4
作者 王震红 阚微娜 +1 位作者 赵哲 杨宏伟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脂肪乳注射液中铝元素杂质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方法:样品稀释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以标准曲线法计算铝元素含量。结果:铝元素在0~2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 目的:建立测定脂肪乳注射液中铝元素杂质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方法:样品稀释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以标准曲线法计算铝元素含量。结果:铝元素在0~2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3),重复性试验结果RSD为2.0%,方法检出限为1.22μg·L^(-1),方法定量限为4.07μg·L^(-1),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7.7%,RSD为2.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脂肪乳注射液中铝元素杂质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脂肪乳注射液 铝元素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和ICP-MS测定脂肪乳类注射液中铝元素含量
5
作者 董宇 阚微娜 +2 位作者 赵哲 薛娇 王震红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6期612-617,共6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脂肪乳类注射液中铝元素杂质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及样品的测定,对2种方法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检测限、定量...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脂肪乳类注射液中铝元素杂质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及样品的测定,对2种方法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检测限、定量限和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种方法的铝离子浓度在5~200μ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样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03.0%、106.7%、103.2%(n=9)和99.8%、106.5%、100.8%(n=9);重复性试验结果RSD均为2.0%(n=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22和0.36μg·L^(-1),方法定量限分别为4.07和1.20μg·L^(-1),8批脂肪乳类注射液样品的铝元素杂质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上述两种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均可用于脂肪乳类注射液中铝元素杂质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脂肪乳注射液 铝元素 含量测定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豆粉铝元素测定难点及应对策略分析
6
作者 罗丹茹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3期171-173,共3页
本文针对土豆粉铝元素测定中存在的基体效应、铝元素损失和谱线干扰等技术难点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探讨了基体匹配校准曲线的建立、微波消解条件的优化以及多元素同时测定技术的应用等解决策略。研究表明,通过合理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 本文针对土豆粉铝元素测定中存在的基体效应、铝元素损失和谱线干扰等技术难点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探讨了基体匹配校准曲线的建立、微波消解条件的优化以及多元素同时测定技术的应用等解决策略。研究表明,通过合理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基体匹配校准曲线、引入内标校正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有效克服土豆粉复杂基质带来的干扰,显著提高铝元素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豆粉 铝元素 基体效应 微波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食品铝添加剂的铝元素残留测定
7
作者 刘超颖 《食品界》 2024年第11期58-60,共3页
在众多金属元素中,铝元素的丰度最大,约占地壳质量的8%左右。在自然界中,铝一般以氧化物、硫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等形式存在,通常不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铝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关系着人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但铝作为金属元素,具... 在众多金属元素中,铝元素的丰度最大,约占地壳质量的8%左右。在自然界中,铝一般以氧化物、硫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等形式存在,通常不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铝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关系着人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但铝作为金属元素,具有低度的特点,是一种具有蓄积性特征的物质,当人体摄入过量铝元素后或者长期摄入铝元素后,其可能在人体内大量蓄积,最终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引发消化系统紊乱的问题,导致人体正常代谢功能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元素 长期摄入 残留测定 金属元素 蓄积性 中枢神经 生长发育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元素抑制超高碳钢中网状碳化物析出机理 被引量:16
8
作者 石淑琴 谷南驹 +2 位作者 古原忠 牧正志 陈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2,共4页
借助相图计算、能谱分析及组织观察研究了铝元素对超高碳钢中网状碳化物析出过程的影响,含碳1.5wt%的超高碳钢添加不同含量的铝后显著影响网状碳化物的析出:随铝含量增加,奥氏体晶粒尺寸愈小、晶界愈多,导致网状碳化物减薄;未溶碳化物... 借助相图计算、能谱分析及组织观察研究了铝元素对超高碳钢中网状碳化物析出过程的影响,含碳1.5wt%的超高碳钢添加不同含量的铝后显著影响网状碳化物的析出:随铝含量增加,奥氏体晶粒尺寸愈小、晶界愈多,导致网状碳化物减薄;未溶碳化物愈多、奥氏体固溶碳含量愈少,导致网状碳化物析出量减少;晶界聚集铝量增加,聚集的铝抑制碳化物的形核及长大。当铝含量接近2.0wt%时,网状碳化物出现断续,甚至有的晶界没有碳化物析出,在球化过程中,该网状碳化物很容易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元素 超高碳钢 网状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种质间氟铝元素积累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琼琼 薛志慧 +1 位作者 陈志丹 孙威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2-869,共8页
茶树是一种富集F和Al元素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以安溪和武夷山两个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闽南茶树种质为材料,采摘其春季、夏季、秋季的一芽三叶鲜叶,分别测定F、Al元素含量,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茶树... 茶树是一种富集F和Al元素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以安溪和武夷山两个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闽南茶树种质为材料,采摘其春季、夏季、秋季的一芽三叶鲜叶,分别测定F、Al元素含量,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茶树种质对F、Al元素分别有着不同程度的富集,同一制度对F、Al元素的共同富集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茶树种质间F和Al在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条件下均差异显著,低富集F、Al元素的种质也能保持相对稳定遗传的积累特性,在季节间亦存在一定的吸收规律。从中分别筛选出了高、中、低3种不同程度富集F的茶树品种分别为4、14、37个,富集Al的分别为4、22、29个,其中共同低富集吸收F、Al的品种如T13、T14、杏仁茶等。为后续的筛选鉴定低吸收F、Al茶树品种,为生产上种植采摘加工茶叶选择原料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鲜叶 元素 铝元素 积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石与碱剂作用后反应液中硅铝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忠 罗蛰潭 +3 位作者 沈明道 王进 唐洪明 赵劲松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3-58,共6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岭石与碱剂(Na2CO3和NaOH)间的作用,对反应后的液相参数进行全面测定,以查清温度、反应时间、碱性驱替剂的种类、浓度等因素与液相参数和固相参数的关系。提出高岭石的非一致性溶蚀趋势,并探讨高岭石...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岭石与碱剂(Na2CO3和NaOH)间的作用,对反应后的液相参数进行全面测定,以查清温度、反应时间、碱性驱替剂的种类、浓度等因素与液相参数和固相参数的关系。提出高岭石的非一致性溶蚀趋势,并探讨高岭石与碱性驱替剂的作用机理,丰富了化学驱油过程中化学剂与矿物作用方面的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碱剂 元素 铝元素 反应液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苗峰 周守奎 +3 位作者 刘晓 王亮 孙庆宇 陈忠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50-53,共4页
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的测定是研究矿物在碱性驱替剂体系中化学行为的关键。系统地探讨了复合驱替剂体系AS、AP反应液中存在的表面活性剂OP 10和水解聚丙烯酰胺 3430S(HPAM)和对硅、铝元素浓度测定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 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的测定是研究矿物在碱性驱替剂体系中化学行为的关键。系统地探讨了复合驱替剂体系AS、AP反应液中存在的表面活性剂OP 10和水解聚丙烯酰胺 3430S(HPAM)和对硅、铝元素浓度测定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配方溶液中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低于 5 0 μg/ml时 ,对铝元素浓度测定无影响 ,当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低于 10 μg/ml时 ,对硅元素浓度测定的影响也很小。当配好后的配方溶液中表面活性剂OP 10的浓度不超过 10 μg/ml时 ,则表面活性剂对硅铝元素浓度测定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 ,在测定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时 ,应尽量把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控制在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铝元素 浓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中铝元素看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平 庞晓辉 +3 位作者 杨军红 陈双聘 刘晓燕 李国华 《钛工业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30-33,共4页
研究了钛合金中铝元素的看谱分析方法。使用光栅看谱镜和棱镜看谱镜研究了钛合金中铝元素看谱分析用可见光谱线特征及铝元素可见光谱线的激发方式,采用计算机模拟了铝、氮和钛元素的可见光谱图,进行了钛合金牌号鉴别应用研究。结果可用... 研究了钛合金中铝元素的看谱分析方法。使用光栅看谱镜和棱镜看谱镜研究了钛合金中铝元素看谱分析用可见光谱线特征及铝元素可见光谱线的激发方式,采用计算机模拟了铝、氮和钛元素的可见光谱图,进行了钛合金牌号鉴别应用研究。结果可用于钛合金中铝元素的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材料牌号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谱分析 钛合金 铝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中铝元素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奕 曹进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铝是人体非必需矿物质 ,已发现铝元素摄取过多与多种疾病相关联。茶是少数几种可在体内蓄积铝元素的植物之一 ,而有将近世界人口一半的人有饮茶习惯 ,因此近年来茶中铝问题引起关注。就近年来有关茶树中铝分布和铝浓度、茶叶和茶汤铝浓... 铝是人体非必需矿物质 ,已发现铝元素摄取过多与多种疾病相关联。茶是少数几种可在体内蓄积铝元素的植物之一 ,而有将近世界人口一半的人有饮茶习惯 ,因此近年来茶中铝问题引起关注。就近年来有关茶树中铝分布和铝浓度、茶叶和茶汤铝浓度、动物实验、人体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几个方面的研究文献 ,对茶中铝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详细地综述。结论为茶中铝元素对人体健康可能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元素 体内 人体实验 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实验 摄取 疾病 饮茶习惯 茶汤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及茶汤中铝元素含量测定及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晓霞 呼娜 杨晓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1,49,共6页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茶叶及茶汤中铝元素含量。结果显示:相同品种茶叶间,铝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品种茶叶间,乌龙茶、红茶较绿茶、白茶,花茶铝含量高。铝含量的高低,不仅与品种、土壤环境及加工工艺有关,而且茶叶...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茶叶及茶汤中铝元素含量。结果显示:相同品种茶叶间,铝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品种茶叶间,乌龙茶、红茶较绿茶、白茶,花茶铝含量高。铝含量的高低,不仅与品种、土壤环境及加工工艺有关,而且茶叶中铝含量的分布在成熟叶和老叶中居多,而嫩叶中相对含量较少;乌龙茶、红茶是用成熟叶和老叶制成,因此含量相对较高。通过冲泡时间及次数的测试发现,喝茶前洗茶很有必要,洗茶第一泡的时间10~30 min为宜。该研究对于茶叶质量控制及消费者合理购茶、科学饮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茶叶 茶汤 铝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铝元素迁移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广湘 雷秀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4期43-44,共2页
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铝元素迁移量,用以考察聚丙烯滴眼剂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样品液直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标准曲线有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4,加标回收率在93%~105%范围内。结论:... 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铝元素迁移量,用以考察聚丙烯滴眼剂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样品液直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标准曲线有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4,加标回收率在93%~105%范围内。结论:本法重复性好、简便、迅速、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评价聚丙烯滴眼剂瓶安全性的一项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 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 铝元素 迁移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选区熔化线能量密度对钛铝合金粉末中铝元素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俊 周斌 +2 位作者 李宏新 钱亚 林峰 《电加工与模具》 2018年第4期52-56,共5页
电子束选区熔化具有高能量利用率、高真空环境及粉末床能预热至1000℃以上等特点,可有效避免钛铝合金出现裂纹和氧化现象。但电子束选区熔化会产生元素挥发,严重时会改变合金粉末的元素成分,最终影响合金零件的组织和性能。基于电子束... 电子束选区熔化具有高能量利用率、高真空环境及粉末床能预热至1000℃以上等特点,可有效避免钛铝合金出现裂纹和氧化现象。但电子束选区熔化会产生元素挥发,严重时会改变合金粉末的元素成分,最终影响合金零件的组织和性能。基于电子束扫描线能量密度对电子束选区熔化工艺中Ti47Al2Cr2Nb合金铝元素的挥发及其抑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当电子束线能量密度从1680 J/m增加到2880 J/m时,制备试样的铝元素原子比例从43%逐渐减小到35%,随后又变大到37%;当电子束线能量密度为2160、2400 J/m时,电子束选区熔化试样的显微组织出现等轴化倾向,变为椭圆状组织。为了减少铝元素的挥发,电子束选区熔化输入的线能量密度须控制在约1680 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选区熔化 合金 挥发 铝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铝元素污染及其对健康危害机理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绿贵 周德红 《皖西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9-81,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金属铝对上壤、水体的污染,进入人体渠道、毒性与危害,进而提出几点防治建议。
关键词 铝元素 环境污染 人体健康 危害机理 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元素与人体健康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铁战 邱玥珣 《医学动物防制》 2006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关键词 铝元素 人体健康 动物性食物 必需营养素 生长过程 健康影响 研究发现 人体组织 含量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150份面制品和淀粉类食品中铝元素残留量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霍玉发 周丽娟 孙宁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20期107-109,共3页
目的了解市售面制品、粉丝、粉条和膨化食品中铝含量超标的污染状况,为加强食品化学污染物的监督和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6—7月采集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和长春市的食品超市、农贸市场、早点地摊、食堂等150个食... 目的了解市售面制品、粉丝、粉条和膨化食品中铝含量超标的污染状况,为加强食品化学污染物的监督和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6—7月采集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和长春市的食品超市、农贸市场、早点地摊、食堂等150个食品生产加工点生产并销售的馒头、油条、膨化食品、粉条和粉丝等样品,按GB/T5009-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的方法检测,按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的60份粉条、粉丝样品,铝元素检出率为100%,最高检出值是625.0 mg/kg;50份膨化食品,铝元素的检出率为100%,最高值为35.9 mg/kg;25份馒头样品,铝元素的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32%;15份油条样品,铝元素的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66%,最高检出值为462.9 mg/kg。结论市售馒头、油条样品中铝含量超标严重,应加强对市售面制品、粉条、粉丝的检测与监管,坚决杜绝超标食品进入市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制食品 铝元素限量 食品安全 膨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药典中心静脉营养输液中微量铝元素的检出方法介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星一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1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关键词 静脉营养输液 日本药典 铝元素 检出方法 PARENTERAL 《日本药局方》 药品监管部门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