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朝初期铜鎏金铺首衔环保护与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吕良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了对一件六朝初期的铜鎏金铺首衔环进行保护,运用X光透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仪器对其鎏金层和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得知鎏金层含有较高的金元素并有部分的汞元素,由于汞元素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其为鎏金器。... 为了对一件六朝初期的铜鎏金铺首衔环进行保护,运用X光透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仪器对其鎏金层和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得知鎏金层含有较高的金元素并有部分的汞元素,由于汞元素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其为鎏金器。根据浅绿色锈蚀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浅绿色锈蚀是有害锈氯铜矿(Cu2(OH)3Cl),必须对其进行除氯处理。而覆盖鎏金层的绿色锈蚀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中所示氯离子含量并不明显,并根据红外光谱的分析确认其为无害锈孔雀石(Cu(OH)2.CuCO3),但其影响了铺首鎏金层艺术欣赏价值,需采取措施将其清理,对位于铺首背面的则给予保留。保护修复过程中,尝试了先用去离子水浸渍填充鎏金文物毛细管后,再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快速处理覆盖鎏金层的绿色锈蚀,达到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把铺首左面鎏金层清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首 铜鎏金 覆盖分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朝 铜鎏金龟钮
2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此印五字三列,右上起顺读。印文笔画平直简单,右面四字大小不一但又错落有致。龟钮已呈半直立状态,龟甲犹如战袍紧裹颈部,首部刻画细致,是为北朝有代表性的官印之一。
关键词 龟钮 铜鎏金 半直立 官印 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件铜鎏金鸭形香薰的研究与保护
3
作者 马瑞文 黄瀚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10期55-57,共3页
本文介绍了山东博物馆2014年一个青铜修复项目中的一件铜鎏金鸭形香薰的研究与保护。这件铜鎏金鸭形香薰,出土于山东邹平黄山三路西首路北,现保存于邹平县文管所。此次保护与修复目的是使此件精美鎏金鸭形香薰得到更好地保存,并且满足... 本文介绍了山东博物馆2014年一个青铜修复项目中的一件铜鎏金鸭形香薰的研究与保护。这件铜鎏金鸭形香薰,出土于山东邹平黄山三路西首路北,现保存于邹平县文管所。此次保护与修复目的是使此件精美鎏金鸭形香薰得到更好地保存,并且满足展示陈列、供观众欣赏的需要。文章分为文物基本信息、保存现状、修复与保护、心得总结四个方面。其中铜鎏金鸭形香薰修复与保护主要包括建立修复档案、清洗、除锈、缓蚀、封护、粘接上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鎏金 鸭熏 修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鎏金熊形席镇
4
作者 朱亚婷 《初中生必读》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这两件鎏金熊为汉代压席的席镇,1952年出土于安徽合肥。高5.1厘米,宽4.8厘米,通体鎏金装饰,熊作蹲式,昂首张口,两前足举起,目视前方,似在与人嬉戏,憨态可掬。现藏于安徽博物院。席镇流行于汉魏晋时期。魏晋以前,地面铺设草席,人们皆席... 这两件鎏金熊为汉代压席的席镇,1952年出土于安徽合肥。高5.1厘米,宽4.8厘米,通体鎏金装饰,熊作蹲式,昂首张口,两前足举起,目视前方,似在与人嬉戏,憨态可掬。现藏于安徽博物院。席镇流行于汉魏晋时期。魏晋以前,地面铺设草席,人们皆席地而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铺设 铜鎏金 汉魏晋 安徽合肥 安徽博物院
原文传递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赏析
5
作者 张淮水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81,共4页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是旧时人们服饰上的一种纽扣,它于19世纪从西方传入我国,后由外国洋行在我国本土生产。铜鎏金机制币式扣的流行与我国"同光中兴"的特殊历史时期有关,与我国当时货币制式的改革有关,与我国民众在资本主义萌芽...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是旧时人们服饰上的一种纽扣,它于19世纪从西方传入我国,后由外国洋行在我国本土生产。铜鎏金机制币式扣的流行与我国"同光中兴"的特殊历史时期有关,与我国当时货币制式的改革有关,与我国民众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追求工业革命带来新的时尚有关。铜鎏金机制币式扣的造型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对它的赏析有助于思考如何把我国传统图形艺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具有现代审美要求的生活用品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 纽扣设计 货币制式
原文传递
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
6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铜鎏金无量寿佛
原文传递
铜鎏金吉祥缸
7
作者 杜莹 《少儿国学》 2022年第22期44-47,共4页
紫禁城的大缸分成三类:铜鎏金吉祥缸、“烧古”青铜缸和铁铸大缸。铜鎏金吉祥缸最为贵重,主要摆放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两侧。皇帝会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比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还有每年的重要节日,... 紫禁城的大缸分成三类:铜鎏金吉祥缸、“烧古”青铜缸和铁铸大缸。铜鎏金吉祥缸最为贵重,主要摆放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两侧。皇帝会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比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还有每年的重要节日,比如万寿节、元旦、冬至,皇帝会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官员 王公大臣 乾清门 铜鎏金 万寿节 赐宴 太和殿 册立
原文传递
五代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8
作者 虫小二 《海峡儿童》 2022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这件五代闽国铜鎏(liú)金狮子熏炉是福建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熏炉高约40厘米,炉口直径约20厘米。头盔形的炉盖上有一只微张嘴的小狮子装饰,狮子身体中空,与炉身相连,便于熏香时散发烟气。炉口做成了五瓣葵花的形状,与炉口对应,熏炉... 这件五代闽国铜鎏(liú)金狮子熏炉是福建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熏炉高约40厘米,炉口直径约20厘米。头盔形的炉盖上有一只微张嘴的小狮子装饰,狮子身体中空,与炉身相连,便于熏香时散发烟气。炉口做成了五瓣葵花的形状,与炉口对应,熏炉由装饰有兽面的五足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炉 闽国 兽面 铜鎏金 炉口 五代 小狮子
原文传递
东汉铜鎏金镶宝石熊足樽
9
《紫禁城》 2021年第9期10-11,共2页
此器分上下两部分,对照一九六二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的西汉鎏金铜温酒器口沿自铭"中陵胡傅铜温酒樽……"可知,故宫所藏此件器上部应也是与之类似的温酒樽,且下附承盘,通体铜鎏金。樽呈桶形,有盖,盖中央装饰四瓣叶纹,外... 此器分上下两部分,对照一九六二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的西汉鎏金铜温酒器口沿自铭"中陵胡傅铜温酒樽……"可知,故宫所藏此件器上部应也是与之类似的温酒樽,且下附承盘,通体铜鎏金。樽呈桶形,有盖,盖中央装饰四瓣叶纹,外围饰两周宽带纹,从内圈宽带上现存的鸟爪来看,原应饰三只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器 铜鎏金 承盘 宽带纹 东汉 右玉县
原文传递
清铜鎏金掐丝珐琅狮纽印模初探
10
作者 郑延玲 《文物天地》 2020年第7期76-79,共4页
掐丝珐琅是铜造型工艺与珐琅釉料的复合制品[1],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亮的特点。因其自身独特辉煌的富贵气派,无论是作为陈设品还是生活用品,足显其主人的高贵身份。此种工艺自元代由西亚传入中国,深受历... 掐丝珐琅是铜造型工艺与珐琅釉料的复合制品[1],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亮的特点。因其自身独特辉煌的富贵气派,无论是作为陈设品还是生活用品,足显其主人的高贵身份。此种工艺自元代由西亚传入中国,深受历代帝王的青睐,并逐渐民族化。明清两代皇帝热衷于珐琅器的制造,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都设有专门的珐琅作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帝王 造办处 掐丝珐琅 造型工艺 铜鎏金 珐琅器 御用监 陈设品
原文传递
丽江土司知府木㙓造文殊菩萨像赏析--兼述丽江土司铜鎏金造像
11
作者 陈为 《文物天地》 2022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丽江木氏土司是(纳西族)明清时期云南地区有名的土知府。明朝建立之初,当时的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1382年“率众先归”,此举颇得明朝的赏识,朱元璋赐其汉姓“木”,并封其为世袭土知府。木氏土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至清朝雍正初... 丽江木氏土司是(纳西族)明清时期云南地区有名的土知府。明朝建立之初,当时的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1382年“率众先归”,此举颇得明朝的赏识,朱元璋赐其汉姓“木”,并封其为世袭土知府。木氏土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至清朝雍正初年改土归流,共传18代,加上元朝的4代,共22代,统治丽江地区近500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雍正 丽江木氏土司 改土归流 嫡长子继承制 铜鎏金 文殊菩萨 纳西族 朱元璋
原文传递
铜鎏金童子的科学性修复
12
作者 吕团结 尚素红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20年第4期71-76,共6页
铜鎏金童子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宗教类文物,在修复前借助现代科学的检测方法对基体材质、表面装饰工艺进行分析,确定童子为锡质胎体,表面采用贴金工艺进行装饰。在明确童子基体材质的基础上并结合其右腿受力情况,对童子脚踝处发生断裂的... 铜鎏金童子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宗教类文物,在修复前借助现代科学的检测方法对基体材质、表面装饰工艺进行分析,确定童子为锡质胎体,表面采用贴金工艺进行装饰。在明确童子基体材质的基础上并结合其右腿受力情况,对童子脚踝处发生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修复后的铜鎏金童子再现了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铜鎏金童子 科学检测 工艺 修复
原文传递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赏析
13
《大观(收藏)》 2018年第2期118-118,共1页
佛教传入中国后,观音信仰在民间广泛传播,观音菩萨的形象受到信众的喜爱。此尊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发髻上盘,面相温和,双眼下视,双耳垂肩,佩戴颈饰,右手置于右膝,左手置于右手上。身穿褒衣覆带式袈裟,呈自在坐姿势。整体形态典雅静谧,... 佛教传入中国后,观音信仰在民间广泛传播,观音菩萨的形象受到信众的喜爱。此尊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发髻上盘,面相温和,双眼下视,双耳垂肩,佩戴颈饰,右手置于右膝,左手置于右手上。身穿褒衣覆带式袈裟,呈自在坐姿势。整体形态典雅静谧,衣纹流畅。早期的汉传佛教菩萨造像以跏趺坐或站立姿态为主,宋、明之后,慢慢出现形态更加优美、姿势更加多变的菩萨造像。可见,佛教出世思想被中国社会所接受,以士大夫形象为摹本的佛教造像受到追捧。此时的佛教铸造工艺也已日臻成熟,能够表现出更加复杂的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鎏金观音菩萨 佛教造像
原文传递
故宫符望阁内檐装修金属构件材质与制作工艺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曲亮 李秀辉 +2 位作者 王时伟 高飞 马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为探究乾隆时期清宫内檐装修用掐丝珐琅与铜鎏金构件制造的传统工艺及其科学性,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故宫符望阁建筑内檐装修用掐丝珐琅和铜鎏金构件的金属部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掐丝珐琅构件的... 为探究乾隆时期清宫内檐装修用掐丝珐琅与铜鎏金构件制造的传统工艺及其科学性,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故宫符望阁建筑内檐装修用掐丝珐琅和铜鎏金构件的金属部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掐丝珐琅构件的金属部分使用纯铜材料焊接而成,所用焊料为不同配比的Cu-Zn-Sn合金,而铜鎏金构件使用黄铜材料铸造而成,并在表面錾刻出纹饰,这两类构件金属部分表面都曾进行过传统鎏金处理。依据以上分析总结出的这两类构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与文献或相关研究记录的清代传统技术相符,还可为进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一手的资料与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望阁 掐丝珐琅 铜鎏金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二级市场缘何两重天?——明代金铜佛像北京市场调研
15
作者 陈果 《艺术市场》 2021年第10期40-43,共4页
金铜佛像虽然属于小众艺术品,但近几年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其中也不乏天价拍品,尤其是明代藏传金铜佛像,格外受到藏家们的青睐。在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一尊明宣德御制铜鎏金自在观音坐像以1.265亿元成交,成为全球最贵铜鎏金观音... 金铜佛像虽然属于小众艺术品,但近几年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其中也不乏天价拍品,尤其是明代藏传金铜佛像,格外受到藏家们的青睐。在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一尊明宣德御制铜鎏金自在观音坐像以1.265亿元成交,成为全球最贵铜鎏金观音像。从以往的拍卖记录中不难发现,拍出高价的佛像通常是明代宫廷御制的金铜佛像,主要集中在永乐和宣德两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像 明宣德 铜鎏金 明代宫廷 北京保利 观音像 市场调研 出高价
原文传递
文房雅玩谈(四十)——文房供养(金铜造像等)
16
作者 邹涛 《艺术品》 2015年第4期90-95,共6页
常见有文房供养佛像的,尤其是唐以前的鎏金铜佛,俗称"板凳佛"。这些鎏金铜佛,绝大多数都比较小型,小至五六厘米高,大者也有二三十厘米的,极少有巨型者。其中以十六国的为稀罕,以北魏、北齐、隋唐金铜佛为精美。供养石佛、木... 常见有文房供养佛像的,尤其是唐以前的鎏金铜佛,俗称"板凳佛"。这些鎏金铜佛,绝大多数都比较小型,小至五六厘米高,大者也有二三十厘米的,极少有巨型者。其中以十六国的为稀罕,以北魏、北齐、隋唐金铜佛为精美。供养石佛、木质佛像以及其他材料的佛像者相对较少。供养藏传佛像,或者明清佛像的,近些年渐渐增加。由于多年来的无神论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教育 信奉佛教 大者 立像 铜鎏金观音菩萨 弥勒三尊 弥勒像 道教造像 双手合十
原文传递
对“南海Ⅰ号”出水“鎏金”环的再认识
17
作者 张玄微 《文物天地》 2020年第2期46-47,共2页
2007年,在“南海1号”整体打捞作业期间,从海底泥沙中打捞出了一对金属环。因表面部分区域被金属锈渍并有泥沙等结物附着,经过简单辩认定名“铜鎏金虬龙环”。2014年,清理金属环表面的凝结物,发现表面“鎏金”层与基底的铜底结合紧密,... 2007年,在“南海1号”整体打捞作业期间,从海底泥沙中打捞出了一对金属环。因表面部分区域被金属锈渍并有泥沙等结物附着,经过简单辩认定名“铜鎏金虬龙环”。2014年,清理金属环表面的凝结物,发现表面“鎏金”层与基底的铜底结合紧密,“鎏金”层致密完整,没有任何剥离锈蚀的迹象,且金层表面较粗糙。结台鎏金工艺特点和宋代运洋贸易的发展水平,可以判定该对金属环应为实金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属环 整体打捞 铜鎏金 凝结物 作业期间 南海Ⅰ号
原文传递
明宣德鎏金狮镇
18
作者 王春元 《中华遗产》 2008年第1期152-153,共2页
自两晋始,随着文人构筑闲居,文房理念渐备,辅于笔墨纸砚之外的笔山、砚滴、纸镇等文房相继衍生。
关键词 礼器 铜鎏金小狮 狮镇 明朝 宣德年间
原文传递
南诏大理国阿嵯耶观音立姿像造型梳理
19
作者 公孙严言 张云霁 《炎黄地理》 2022年第11期92-94,共3页
作为南诏大理国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的重要信仰物和独有形象,阿嵯耶观音在造型上有许多值得梳理和挖掘的地方。通过对现存阿嵯耶观音立姿像的造型头身比例进行梳理,对头部、身部等局部进行分析,探究阿嵯耶观音的造型特征及风格起源。同... 作为南诏大理国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的重要信仰物和独有形象,阿嵯耶观音在造型上有许多值得梳理和挖掘的地方。通过对现存阿嵯耶观音立姿像的造型头身比例进行梳理,对头部、身部等局部进行分析,探究阿嵯耶观音的造型特征及风格起源。同时,对铜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漆龛金阿嵯耶观音立像、阿嵯耶观音石刻进行实地考察,以期对现有阿嵯耶观音的美术研究和图像学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嵯耶观音 立像 南诏大理国 铜鎏金 美术研究 造型特征 佛教密宗阿吒力 实地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胎掐丝嵌画珐琅开光课子图葫芦式执壶
20
《紫禁城》 2023年第5期10-11,共2页
执壶以黄金为胎,荫芦式,下方上圆,壶流作龙吞式,壶柄作如意式,下置铜鎏金錾花座。壶主体以蓝色珐琅为地,以掐丝珐琅缠枝莲花纹装饰瓶身。通体四面分别作相应的大小开光四层,共计十六个,开光内以珐琅绘山水庭院、仕女孩童,其中多有读书场... 执壶以黄金为胎,荫芦式,下方上圆,壶流作龙吞式,壶柄作如意式,下置铜鎏金錾花座。壶主体以蓝色珐琅为地,以掐丝珐琅缠枝莲花纹装饰瓶身。通体四面分别作相应的大小开光四层,共计十六个,开光内以珐琅绘山水庭院、仕女孩童,其中多有读书场景,即所谓「课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枝莲花 执壶 錾花 掐丝珐琅 铜鎏金 开光 课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