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制备及Cd(Ⅱ)和Pb(Ⅱ)吸附性能评价
1
作者 赵博 李海华 +6 位作者 陈岩 杨小丽 孙立祥 张平选 石成龙 肖江 陈光才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1027,共12页
环境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发对重金属具有高效吸附性的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骨粉与不同摩尔比的Fe(NO_(3))_(3)和KMnO_(4)(4∶1、2∶1、1∶1、1∶2和1∶4)为原料,利用溶液浸渍联合高温裂解... 环境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发对重金属具有高效吸附性的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骨粉与不同摩尔比的Fe(NO_(3))_(3)和KMnO_(4)(4∶1、2∶1、1∶1、1∶2和1∶4)为原料,利用溶液浸渍联合高温裂解法制备铁锰氧化物修饰的生物炭复合材料(FM-BCs);探究原料组成对复合材料组成、结构和表面性质和对水溶液中Cd(Ⅱ)和Pb(Ⅱ)吸附能力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修饰可改变材料的孔结构,且在生物炭表面引入Fe-O和Mn-O特征官能团;制备原料中KMnO_(4)和Fe(NO_(3))_(3)的摩尔比对合成的铁锰氧化物-骨炭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Cd(Ⅱ)和Pb(Ⅱ)的吸附能力影响较大,其中在Fe(NO_(3))_(3)和KMnO_(4)的摩尔比为1∶4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F_(1)M_(4)-BC)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最优;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FM-BCs对水溶液中的Cd(Ⅱ)和Pb(Ⅱ)的吸附过程均是单层吸附和化学吸附,且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显示F_(1)M_(4)-BC对Cd(Ⅱ)和Pb(Ⅱ)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192.73和427.00 mg/g。该研究结果为高效去除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修复材料的研发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氧化物 骨粉 生物炭 重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铁锰氧化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络合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文妍 杨文俊 +1 位作者 汤叶涛 仇荣亮 《地球环境学报》 2025年第1期7-19,共13页
我国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入战略性阶段。铁锰氧化物在土壤中广泛赋存,对环境中重金属具有显著的吸附络合作用,含氧阴离子的存在极大地影响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因此深入探究重金属和含氧阴离子在铁... 我国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入战略性阶段。铁锰氧化物在土壤中广泛赋存,对环境中重金属具有显著的吸附络合作用,含氧阴离子的存在极大地影响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因此深入探究重金属和含氧阴离子在铁锰氧化物表面的吸附络合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对阐明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土壤中常见的铁锰氧化物,总结铁锰氧化物对重金属离子、含氧阴离子的吸附络合、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近年来的相关模型和常用检测技术方法进行综述,最后针对土壤铁锰氧化物和重金属界面交互过程研究领域存在的局限,提出未来潜在研究方向,对土壤系统和污染修复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氧化物 重金属 含氧阴离子 吸附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杆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As(Ⅴ)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秦艳敏 梁美娜 +4 位作者 王敦球 朱义年 唐沈 李欢欢 张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98-1406,共9页
以桑树杆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氧化和共沉淀法制备桑树杆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MBFMA),考察p H值、离子强度、共存离子对吸附剂除As(Ⅴ)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MBFMA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复合... 以桑树杆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氧化和共沉淀法制备桑树杆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MBFMA),考察p H值、离子强度、共存离子对吸附剂除As(Ⅴ)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MBFMA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吸附剂的最佳工艺为:KMn O4浓度40 g·L^-1、Fe Cl2浓度40 g·L^-1、浸渍时间24 h,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3 h。在p H范围为2.0~7.0时,吸附剂对As(Ⅴ)的吸附效果最佳;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和磷酸根溶液对除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磷酸盐的影响最大,离子强度对除砷效果影响不大;与Freundlich相比,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MBFMA对As(Ⅴ)的吸附行为,25℃下最大吸附量为4.87 mg·g^-1。能谱分析表明吸附As(Ⅴ)的MBFMA含有0.34%的砷,FTIR定性分析表明羟基、羧基、内酯基是MBFMA表面的主要特征官能团,XPS分析表明铁、锰和表面含碳官能团参与了吸附反应,MBFMA对As(Ⅴ)的吸附是专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杆 铁锰氧化物 制备 吸附 As(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杆活性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 被引量:18
4
作者 秦艳敏 王敦球 +3 位作者 梁美娜 唐沈 李欢欢 张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3-792,共10页
以桑树杆为主要原料,采用氧化和共沉淀法制备桑树杆活性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 H值、吸附时间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桑树杆... 以桑树杆为主要原料,采用氧化和共沉淀法制备桑树杆活性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 H值、吸附时间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桑树杆活性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有羟基、羧基、羟基和内酯基官能团的存在;桑树杆活性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上的铁锰分別以Fe_2O_3和Mn O2的形式存在;相比桑树杆生物炭,桑树杆活性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提高了33.02%;当溶液p H值为2时,吸附效果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当初始浓度为20、50、100 mg·L^(-1)时,拟合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8、0.9882、0.9829;25℃、35℃和45℃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均为0.9999,对应的最大的吸附量分别为35.93、38.58、48.29 mg·g^(-1).Langmuir等温模型较Freundlich等温模型更适合对Cr(Ⅵ)吸附过程的拟合.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的.经过3次的解吸再生,复合吸附剂的再生利用效率为8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杆 铁锰氧化物 Cr(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钴结壳生长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的变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武光海 周怀阳 +1 位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富钴结壳的矿物学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矿相显微镜观察的综合方法对富钴结壳中的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富钴结壳是从与胶状粘土类混合共沉积开始生长的 ,结壳内部... 富钴结壳的矿物学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矿相显微镜观察的综合方法对富钴结壳中的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富钴结壳是从与胶状粘土类混合共沉积开始生长的 ,结壳内部的韵律层和柱状构造也是始于粘土层终于粘土层的 ;铁锰团粒的核心一般是较纯的水羟锰矿小核心 ,可能是在生物媒介作用下在水体中形成后沉降叠积的。FM、FPE海山结壳的中层存在一较纯水羟锰矿层 ,但该层中Co含量FM1 5比FPE0 6低得多 ,可能反映了FM1 5在该层形成时Co通量较低。而该层在FN1 2中不存在 ,反映了区域环境的较大差异。在FN1 2火焰状构造亚带存在Mn氧化物和Fe氧化物的极度分异现象 ,可能反映了结壳形成环境的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矿物组合 铁锰氧化物 电子探针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程月琴 杨林章 +1 位作者 孔荔玺 慈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4-791,共8页
以浙江不同耕作年限水田和旱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并揭示了水稻土发育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的剖面运移规律和诊断意义。结果表明:①土壤剖面中,全Fe、游离Fe及全Mn的变异随着种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种植达到... 以浙江不同耕作年限水田和旱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并揭示了水稻土发育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的剖面运移规律和诊断意义。结果表明:①土壤剖面中,全Fe、游离Fe及全Mn的变异随着种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种植达到一定年限时,全Fe、全Mn以及游离Fe在土壤剖面下层出现淀积。在各种铁锰氧化物中,对水稻土最具诊断意义的是游离Fe和全Fe。②无定形Fe以及络合态Fe、Mn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植稻年限对它们的影响是通过对有机质的影响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氧化物 植稻年限 水稻土发育 诊断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根表的铁锰氧化物膜 被引量:75
7
作者 刘文菊 朱永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8-363,共6页
湿地植物根系具有泌氧能力 ,使其根表及根际微环境呈氧化状态。因而 ,土壤溶液中一些还原性物质被氧化 ,如 Fe2 + ,Mn2 + ,形成的氧化物呈红色或红棕色胶膜状包裹在根表 ,称为铁锰氧化物膜。铁锰氧化物膜及其根际微环境是湿地植物根系... 湿地植物根系具有泌氧能力 ,使其根表及根际微环境呈氧化状态。因而 ,土壤溶液中一些还原性物质被氧化 ,如 Fe2 + ,Mn2 + ,形成的氧化物呈红色或红棕色胶膜状包裹在根表 ,称为铁锰氧化物膜。铁锰氧化物膜及其根际微环境是湿地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和污染物的门户 ,势必会影响这些物质的吸收。主要综述了铁锰氧化物膜的形成和组成 ,以及根表形成的氧化物膜的生态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铁锰氧化物 生态效应 重金属污染物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氧化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0
8
作者 汤艳杰 贾建业 谢先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57-564,共8页
矿物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 2 1世纪矿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土壤污染作为一个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 矿物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 2 1世纪矿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土壤污染作为一个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但是 ,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众所周知 ,铁和锰是自然界中少数但常见的变价元素。含有变价元素和带有表面电荷的铁锰氧化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不仅对有毒有害的无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净化功能 ,而且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具有氧化降解作用。利用这些矿物来修复污染土壤 ,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体现出天然净化作用的特色 ,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铁锰氧化物 污染土壤修复 环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氧化物对地下水环境中金霉素的降解 被引量:7
9
作者 童蕾 曾梦玲 +1 位作者 李民敬 刘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7-924,共8页
研究了地下水环境条件下(低温、避光、特征离子共存等),金霉素在二氧化锰和铁锰复合氧化物上的降解行为.探讨了降解动力学以及pH条件、离子种类和强度等环境因素对降解的影响,并通过降解反应前后材料的变化,初步探索其降解机理.一级动... 研究了地下水环境条件下(低温、避光、特征离子共存等),金霉素在二氧化锰和铁锰复合氧化物上的降解行为.探讨了降解动力学以及pH条件、离子种类和强度等环境因素对降解的影响,并通过降解反应前后材料的变化,初步探索其降解机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降解过程,铁锰复合氧化物的降解速率常数高于二氧化锰;外源阳离子K^+、Na^+、Ca^(2+)、Mg^(2+)对降解无显著影响,但阴离子HCO_3^-对降解有明显抑制.采用红外光谱对降解前后材料进行表征,发现二氧化锰上的Mn—OH和铁锰复合氧化物上的Fe—OH、Mn—O和Fe—O—Mn振动吸收峰在降解后明显减弱,表明这些可能为降解金霉素的活性位点,降解后材料能谱图上N、Cl元素的存在也同样证明金霉素在材料表面发生了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 铁锰氧化物 降解 地下水环境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制备及去除水体砷(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林丽娜 黄青 +1 位作者 刘仲齐 宋正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4种不同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_1M_1BC_(10),F_1M_3BC_(20),F_1M_4BC_(25),F_3M_1BC_(20)),采用SEM,XPS和FTIR表征方法分析了几种复合材料与生物炭表面性质的差异,比较了4种不同配比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4种不同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_1M_1BC_(10),F_1M_3BC_(20),F_1M_4BC_(25),F_3M_1BC_(20)),采用SEM,XPS和FTIR表征方法分析了几种复合材料与生物炭表面性质的差异,比较了4种不同配比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砷(Ⅲ)去除性能,分析了不同投加量的吸附材料对砷(Ⅲ)去除效率及吸附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物炭相比,炭、铁和锰不同配比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比表面积明显增大,由61.0 m^2·g^(-1)增加到208 m^2·g^(-1),孔径变小,由23.7 nm下降到2.76 nm;碱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材料表面形成了MnOx、FeOx。与生物炭相比,4种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砷(Ⅲ)的动力学吸附量大小与去除率顺序依次为F_1M_4BC_(25)>F_1M_3BC_(20)>F_1M_1BC_(10)>F_3M_1BC_(20)>BC。F_1M_4BC_(25)(m铁∶m锰∶m炭=1∶4∶25)是去除砷(Ⅲ)最优的复合材料,在用量为0.016 g·m L^(-1)时,对砷(Ⅲ)的去除率可达82.6%,是生物炭去除率的2.3倍。研究表明,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潜在的去除水体砷污染的炭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 砷(Ⅲ) 去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及pH对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As(Ⅲ)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丽娜 黄青 +2 位作者 廉菲 刘仲齐 宋正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7-393,共7页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不同用量和不同添加顺序的腐植酸(Humic acid,HA)对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1M4BC25)吸附As(Ⅲ)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HA对F1M4BC25吸附As(Ⅲ)的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与未添加HA相比,添加5 m...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不同用量和不同添加顺序的腐植酸(Humic acid,HA)对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1M4BC25)吸附As(Ⅲ)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HA对F1M4BC25吸附As(Ⅲ)的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与未添加HA相比,添加5 mg·L^(-1)的HA时最大吸附容量(Qm)为8.39 mg·g-1,增加了5.00%;添加10、50 mg·L^(-1)的HA时,Qm分别为7.59、5.25 mg·g-1,分别降低了5.00%和34.3%。不同HA添加顺序对F1M4BC25吸附As(Ⅲ)的性能有较大影响,Qm顺序为:后添加HA(5.82 mg·g-1)>同时添加(5.20 mg·g-1)>先添加HA(3.30 mg·g-1)。在初始pH=3时,F1M4BC25对As(Ⅲ)吸附能力高于pH=6时。两种pH条件下吸附平衡后溶液的pH值均增大,初始pH=3时增幅大于初始pH=6时;两种pH条件下DOC浓度大小顺序均为:后添加HA>同时添加>先添加HA。研究表明,低浓度HA以及弱酸性条件有利于F1M4BC25对水体中As(Ⅲ)的去除,高浓度HA能够与As(Ⅲ)产生竞争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生物炭-铁锰氧化物 As(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的环境生态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邢承华 蔡妙珍 +1 位作者 刘鹏 徐根娣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80-1384,共5页
许多湿地、水生植物根系都具有向根际环境释放氧气和氧化物,在根表和根际形成铁、锰氧化物胶膜的能力。因其所具有的特殊的物理或化学结构,植物根表的铁锰氧化物胶膜在环境生态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植物根表铁锰氧化物的形成与特征... 许多湿地、水生植物根系都具有向根际环境释放氧气和氧化物,在根表和根际形成铁、锰氧化物胶膜的能力。因其所具有的特殊的物理或化学结构,植物根表的铁锰氧化物胶膜在环境生态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植物根表铁锰氧化物的形成与特征,对有害金属和类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提高植物的耐酸和耐贫瘠能力。借助新技术或研究手段强化铁、锰氧化物胶膜对湿地或水体有害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调控作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铁锰氧化物胶膜 重金属污染物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态铁锰氧化物的混凝及强化混凝效能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立珠 马军 +1 位作者 陈忠林 余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97,共4页
采用FeSO4与KMnO4反应制备成新生态铁锰氧化物,并对松花江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新生态铁锰氧化物较新生态二氧化锰的除污效果好,但新生态铁锰氧化物的除污能力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不同温度和浊度的松花江水的混凝试... 采用FeSO4与KMnO4反应制备成新生态铁锰氧化物,并对松花江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新生态铁锰氧化物较新生态二氧化锰的除污效果好,但新生态铁锰氧化物的除污能力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不同温度和浊度的松花江水的混凝试验中,浊度低时新生态铁锰氧化物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温度对其混凝效果影响较小;利用新生态铁锰氧化物强化硫酸铝的混凝过程,能够明显提高对低温、低浊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UV254的去除率较单独投加硫酸铝时几乎提高了1倍,对TOC的强化去除作用在混凝剂投量低时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态铁锰氧化物 氧化 混凝 强化混凝 UV254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黄棕壤铁锰氧化物胶膜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岩 李艳 +3 位作者 鲁安怀 王浩然 丁聪 杨晓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5-362,共8页
铁锰氧化物矿物胶膜是我国黄棕壤中重要的铁锰元素富集载体,选取我国华中地区典型的铁锰氧化物矿物胶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偏光显微镜(PO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能谱仪(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 铁锰氧化物矿物胶膜是我国黄棕壤中重要的铁锰元素富集载体,选取我国华中地区典型的铁锰氧化物矿物胶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偏光显微镜(PO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能谱仪(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高能量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研究方法,对原位和分离处理后的黄棕壤铁锰胶膜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表征.结果表明,黄棕壤铁锰氧化物矿物胶膜由表及里,由外到内依次呈现富锰条带、富铁锰条带、富铁条带、富锰铁条带、富铁条带,并且锰铁元素含量之比不规则降低,其所含铁锰氧化物矿物主要为锰钡矿、针铁矿、水钠锰矿、六方水锰矿、水羟锰矿,粒度为纳米级,形貌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 胶膜 铁锰氧化物矿物 元素分布 环境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土铁锰氧化物结核与钙质结核的元素富集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良梧 张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62-268,共7页
变性土铁锰氧化物结核与钙质结核的元素富集及其环境意义刘良梧,张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暖温带变性土中的铁锰氧化物结核(铁锰结核)既可出现在黑土层中,也可出现在钙质结核黄土层中,甚或与钙质结核相伴生。铁锰氧化物... 变性土铁锰氧化物结核与钙质结核的元素富集及其环境意义刘良梧,张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暖温带变性土中的铁锰氧化物结核(铁锰结核)既可出现在黑土层中,也可出现在钙质结核黄土层中,甚或与钙质结核相伴生。铁锰氧化物结核是土壤氧化还原过程的产物。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变性土 铁锰氧化物结核 钙质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溶条件下石英砂柱中铁锰氧化物的形成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新亮 顾沛 +2 位作者 王贻俊 刘凡 黄丽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用不同浓度铁锰离子混合溶液对石英砂柱进行40次淋溶实验,研究砂柱中铁锰氧化物的形成状况。结果表明,淋出液中铁锰离子浓度与其pH值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处理所形成的铁锰氧化物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淋溶液... 用不同浓度铁锰离子混合溶液对石英砂柱进行40次淋溶实验,研究砂柱中铁锰氧化物的形成状况。结果表明,淋出液中铁锰离子浓度与其pH值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处理所形成的铁锰氧化物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淋溶液中铁锰离子浓度越大,形成的铁锰氧化物含量越高,当淋溶液中铁锰摩尔浓度比即c(Fe2+)/c(Mn2+)为2:1时最有利于铁锰氧化物的形成;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铁锰氧化物含量的增长逐渐减慢;不同层次铁锰氧化物含量差异显著,下层(20~30cm)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层次;各阶段(每淋溶10次为一阶段)不同形态(非晶形态、晶形态)铁锰氧化物含量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铁锰氧化物尤其是非晶形态的相对比例(Fe/Mn)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柱 铁锰氧化物 淋溶 形成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氧化物负载粉煤灰-凹凸棒石的脱硝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时博文 张先龙 +4 位作者 杨保俊 姜伟平 张杰 贾小彬 张翠平 《安徽化工》 CAS 2012年第1期22-26,共5页
以粉煤灰和凹凸棒石为原料制得FA-PG复合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得铁、锰及铁锰二元氧化物催化剂。利用SEM和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各种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Fe(x)/FA-PG的低温催化活性较差,但Mn(y)/FA-PG和Fe(x)-... 以粉煤灰和凹凸棒石为原料制得FA-PG复合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得铁、锰及铁锰二元氧化物催化剂。利用SEM和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各种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Fe(x)/FA-PG的低温催化活性较差,但Mn(y)/FA-PG和Fe(x)-Mn(y)/FA-PG均具有较高的低温SCR活性;同时,Fe(x)-Mn(y)/FA-PG表现出更宽的反应温度区间,这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适宜的铁锰活性组分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凹凸棒石 SCR 铁锰氧化物 低温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MS技术与NaOH溶液浓缩土壤铁锰氧化物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文峰 刘凡 +1 位作者 丁孺牛 贺纪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7-271,共5页
以我国中南地区几种土壤和土壤锰结核为材料,比较了高梯度磁分选(HGMS)仪与5mol·L-1NaOH溶液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1)以1:1型高岭石为主的土样,经5mol·L-1NaOH溶液处理后,其氧化铁浓缩倍数高于HGMS... 以我国中南地区几种土壤和土壤锰结核为材料,比较了高梯度磁分选(HGMS)仪与5mol·L-1NaOH溶液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1)以1:1型高岭石为主的土样,经5mol·L-1NaOH溶液处理后,其氧化铁浓缩倍数高于HGMS处理后的样品;以2: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为主的土壤浓缩倍数则相反。(2)HGMS处理浓缩土样锰结核中的锰氧化物,其浓缩倍数比5mol·L-1NaOH溶液处理的低;但前者锂硬锰矿的X射线衍射峰却更强,这与它们的浓缩机制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梯度磁分选 氧化物 磁性矿物 土壤 铁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氧化物/硅藻土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郝艳玲 常庆露 屈奥运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278,共6页
采用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制备铁锰氧化物/硅藻土复合物,考察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焙烧温度及溶液pH值、离子强度对该复合物吸附磷性能的影响,同时开展吸附等温线、XRD和IR等分析。结果表明,2. 5 g硅藻土与1. 0 mmol锰、3. 0 mmol二价铁、3.... 采用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制备铁锰氧化物/硅藻土复合物,考察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焙烧温度及溶液pH值、离子强度对该复合物吸附磷性能的影响,同时开展吸附等温线、XRD和IR等分析。结果表明,2. 5 g硅藻土与1. 0 mmol锰、3. 0 mmol二价铁、3. 0 mmol三价铁制备的复合物在20℃、pH值为6时对磷的吸附量为10. 84 mg/g,较硅藻土提高约3. 6倍;沉淀反应温度对复合物吸附性能影响很小,焙烧温度400~500℃有利于复合物对磷的吸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pH值较低时吸附作用主要是静电吸引和内层络合,pH值较高时减弱的静电吸引和内层络合与有利于吸附的内层络合共吸附综合作用,表现为吸附量减小;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34~37 mg/g,与D-R方程、R-P方程有较好相关性,平均吸附能9. 9~11. 3 kJ/mol,复合物具有微孔结构,有单层也有多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铁锰氧化物 复合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氧化物用于石油开采污染的原水净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雷雷 《中国锰业》 2018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利用铁锰氧化物吸附铅、铬重金属离子,以净化石油开采污染的原水。试验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对Pb^(2+)、Cr^(6+)具有较好的吸附,在污染原水中去除率分别达到72.3%和77.5%。拟合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对Pb^(2+)、Cr^(6+)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 利用铁锰氧化物吸附铅、铬重金属离子,以净化石油开采污染的原水。试验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对Pb^(2+)、Cr^(6+)具有较好的吸附,在污染原水中去除率分别达到72.3%和77.5%。拟合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对Pb^(2+)、Cr^(6+)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且随着溶液pH的升高,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缓慢增大,而共存有机物(腐蚀酸、尿素)对铁锰氧化物吸附铅、铬离子影响较小,因此铁锰氧化物可推广用于石油开采污染的原水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氧化物 石油开采 污染 治理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