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超细钴粒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红 刘颖 赵修臣 《磁性材料及器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以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利用液相还原法在无醇水溶液中还原钴离子而制备钴粒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纳米钴粒子具有hcp结构。用透射电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钴粒子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粒子为球状纳米钴粒子...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以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利用液相还原法在无醇水溶液中还原钴离子而制备钴粒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纳米钴粒子具有hcp结构。用透射电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钴粒子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粒子为球状纳米钴粒子,平均粒径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和CoSO4.7H2O与主络合剂酒石酸钾钠浓度比的增大及反应液pH值的增大而增大,钴粒子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随反应液pH值的升高而升高。该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还原反应过程易于控制、钴粒子粒径可调范围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钴粒子 化学还原法 工艺参数 形貌 粒径 比饱和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液相还原法制备的超细钴粒子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温术来 刘颖 +3 位作者 赵修臣 程荆卫 李红 赵彦辉 《磁性材料及器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9,共5页
以酒石酸钾钠(C4H4KNa O6·4H2O)为络合剂,氢氧化钠(Na OH)为p H值调节剂,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通过在液相中还原硫酸钴(Co SO4·7H2O)的方法制备超细钴粒子,研究了反应温度、氢氧化钠浓度、络合比([C4H4O6]2-/Co2+)... 以酒石酸钾钠(C4H4KNa O6·4H2O)为络合剂,氢氧化钠(Na OH)为p H值调节剂,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通过在液相中还原硫酸钴(Co SO4·7H2O)的方法制备超细钴粒子,研究了反应温度、氢氧化钠浓度、络合比([C4H4O6]2-/Co2+)和超声功率四种工艺因素对钴粒子形貌及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和氢氧化钠浓度的提高,钴粒子由球状小颗粒堆积形貌向剑型花瓣辐射状形貌转变,且剑型花瓣随超声功率的增高而逐渐减小。而随络合比的提高,钴粒子由三维片状形貌向球状小颗粒堆积形貌转变。该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形貌可控超细粉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粒子 液相还原法 工艺条件 形貌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加热活化法提高内嵌钴粒子的碳纳米管的水裂解产氢催化活性
3
作者 邹佳运 刘一蒲 +1 位作者 陈辉 李国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9-1254,共6页
采用真空加热活化法制备出高催化活性的内嵌金属钴纳米粒子的碳纳米管材料.通过增加碳纳米管材料的本征碳缺陷位点,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催化活性(>7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Raman)光谱表征结果显... 采用真空加热活化法制备出高催化活性的内嵌金属钴纳米粒子的碳纳米管材料.通过增加碳纳米管材料的本征碳缺陷位点,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催化活性(>7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Raman)光谱表征结果显示,真空加热活化增加了碳纳米管的本征碳缺陷,并减少了碳纳米管碳层的杂原子含量.电化学表征和电催化水裂解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碳纳米管的本征碳缺陷位既可以在碳纳米管上产生更多的催化位点,又可以提高碳纳米管界面的电荷迁移能力,进而提高对水裂解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纳米粒子 电催化 水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钴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二硝酰胺铵(ADN)的热分解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段红珍 蔺向阳 +1 位作者 刘冠鹏 李凤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57,共3页
采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在惰性气氛中制备了单分散的高纯度纳米Co粉。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SAED)、比表面吸附仪、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的粒度、形貌、比表面积、成分进行了表征。将纳米Co粉按不同比例与二... 采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在惰性气氛中制备了单分散的高纯度纳米Co粉。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SAED)、比表面吸附仪、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的粒度、形貌、比表面积、成分进行了表征。将纳米Co粉按不同比例与二硝酰胺铵(ADN)制成复合粒子,并用差热分析(DTA)考察了不同比例的纳米Co粉对ADN的热分解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ADN中加入纳米Co粉,可使ADN的分解峰温明显降低,比例越大,分解峰温的降低也越多,且表观分解热显著增大,说明纳米Co粉对ADN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钴粒子 二硝酰胺铵(ADN) 氢电弧等离子体法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氨还原法制备磁性钴纳米粒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慧玉 汤皎宁 +1 位作者 辛剑 张丽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19-220,223,共3页
在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保护下,采用水合肼于乙醇体系中还原CoCl2.6H2O而得到磁性钴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检验确认该种方法合成的钴纳米粒子同时具有hcp相和fcc相。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表征结果显示钴粒子表面价态为零价,说... 在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保护下,采用水合肼于乙醇体系中还原CoCl2.6H2O而得到磁性钴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检验确认该种方法合成的钴纳米粒子同时具有hcp相和fcc相。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表征结果显示钴粒子表面价态为零价,说明制备过程中没有被氧化。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光散射仪对粒子的表面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粒径在30nm左右,近似圆球形,在正己烷中分散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水合肼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钴纳米粒子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 被引量:2
6
作者 沈洁 叶少琛 +2 位作者 金磊 陈海群 何光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50-1856,共7页
以葡萄糖为碳源、NH4Cl为发泡剂、纳米金属Co为促进葡萄糖石墨化的催化剂,通过一步法制备了Co-石墨烯复合材料,实现了石墨烯的形成和Co纳米粒子原位生长的同步进行。通过XRD、FTIR、XPS、Raman、UV-Vis和TEM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 以葡萄糖为碳源、NH4Cl为发泡剂、纳米金属Co为促进葡萄糖石墨化的催化剂,通过一步法制备了Co-石墨烯复合材料,实现了石墨烯的形成和Co纳米粒子原位生长的同步进行。通过XRD、FTIR、XPS、Raman、UV-Vis和TEM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将Co-石墨烯复合材料用于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4-NP)反应。在室温下,使用4 mg催化剂可于8 min内将1.39 mg 4-NP全部还原。复合材料通过简单的磁分离可循环利用,使用5次后,4-NP转化率依然高达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粒子 石墨烯复合材料 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有机物包裹的钴纳米粒子及其表征(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浩 张喜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112,115,共5页
在多元醇媒介中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油酸/三苯基膦包裹的钴纳米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IR)和热重分析仪(TG)对所得样品进行了分析。TEM照片显示所制备的钴纳米粒子粒径约为14nm,分散良好,尺寸分布较窄。... 在多元醇媒介中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油酸/三苯基膦包裹的钴纳米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IR)和热重分析仪(TG)对所得样品进行了分析。TEM照片显示所制备的钴纳米粒子粒径约为14nm,分散良好,尺寸分布较窄。XRD分析表明,钴纳米以六角密堆积和面心立方的混晶形式存在。研究发现溶液的pH值对产物有重要影响,即只有当溶液的pH值高于12.62时才可以得到纯的纳米钴。热重分析证实包裹在纳米钴表面的油酸和三本基膦分别占整个纳米粒子质量的25.8%和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磁性材料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钴纳米粒子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秦润华 郝凌云 叶原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8-32,共5页
采用弱碱NH4HCO3作为沉淀剂,CoCl2·6H2O和FeCl3·6H2O作为反应物,在一定摩尔比条件下,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酸钴纳米粒子,并采用FT-IR、XRD、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铁酸钴纳米粒子为尖晶石... 采用弱碱NH4HCO3作为沉淀剂,CoCl2·6H2O和FeCl3·6H2O作为反应物,在一定摩尔比条件下,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酸钴纳米粒子,并采用FT-IR、XRD、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铁酸钴纳米粒子为尖晶石型结构,其粒径为20nm左右,并且由于反应过程中弱碱NH4HCO3分解产生的CO2和H2O气体对产物的阻隔作用,制得的铁酸钴纳米粒子的分散性较好,饱和磁化强度为55.5Am2·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纳米粒子 化学共沉淀法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液相醇解法制备钴纳米粒子
9
作者 陈慧玉 汤皎宁 +1 位作者 辛剑 杨火电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利用1,10-癸二醇做还原剂,在油酸和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两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制备出磁性钴纳米粒子,利用XRD、XPS、TEM和激光光散射仪对所制备的钴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钴纳米粒子具有hcp相,平均粒径大约为30 nm。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磁性 高温液相醇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液相二醇还原法制备钴纳米粒子
10
作者 陈慧玉 汤皎宁 +1 位作者 辛剑 杨火电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应用高温液相二醇还原法,首次用1,10癸二醇作还原剂,在两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制备出磁性钴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激光光散射仪和热分析仪分别对钴纳米粒子的结构、价态、颗粒尺寸与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 应用高温液相二醇还原法,首次用1,10癸二醇作还原剂,在两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制备出磁性钴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激光光散射仪和热分析仪分别对钴纳米粒子的结构、价态、颗粒尺寸与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钴纳米粒子具有hcp相,平均粒径大约为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磁性 差热分析 高温液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钴/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催化氨硼烷制氢(英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宇雯 冯刚 +3 位作者 卢章辉 胡娜 张飞 陈祥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0-1186,共7页
采用简单的原位还原合成方法,利用具有温和还原性能的氨硼烷作为还原剂,在室温下一步还原氧化石墨烯和氯化钴混合溶液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钴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利用所制备的钴/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发现钴/还... 采用简单的原位还原合成方法,利用具有温和还原性能的氨硼烷作为还原剂,在室温下一步还原氧化石墨烯和氯化钴混合溶液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钴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利用所制备的钴/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发现钴/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相对于没有负载的钴纳米粒子以及采用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制备的钴/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采用氨硼烷还原制备的钴/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表现出更加优越的催化性能.动力学测试表明,钴/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氨硼烷水解反应为零级反应,同时钴/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27.10 kJ·mol-1,低于大部分已报道的其它催化剂,甚至一些贵金属催化剂的活化能.钴/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有着稳定的循环使用性,特别是其具有的磁性使得它能够直接从溶液中通过磁力回收,极具应用前景.这种简单有效的合成方法有望推广到其它的金属-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材料 还原氧化石墨烯 纳米粒子 氨硼烷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纳米粒子催化水相费托合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航 寇元 《催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14-1925,共12页
水相费托合成可以在远低于传统温度下实现,其低温高效的特点使其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制备了水相稳定且可循环利用的Co纳米粒子并应用于水相费托反应,150oC下活性为7.4×10 7molCO gCo1s 1,C5+选择性接近40%,是目前纯钴水相费托... 水相费托合成可以在远低于传统温度下实现,其低温高效的特点使其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制备了水相稳定且可循环利用的Co纳米粒子并应用于水相费托反应,150oC下活性为7.4×10 7molCO gCo1s 1,C5+选择性接近40%,是目前纯钴水相费托合成的最好结果,而其它方法合成的催化剂在150oC时活性低下.对催化剂进行了粒径、结构、成分测定和原位红外光谱检测,研究了催化剂在反应中的重构过程和B掺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费托合成 纳米粒子 硼掺杂 原位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钴纳米粒子催化1-己烯低压氢甲酰化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英文)
13
作者 王航 蔡志鹏 +2 位作者 钟梦琦 姚思宇 寇元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1-788,共8页
利用原位透射红外光谱研究了2.8nm超细钴纳米粒子在2~3MPa合成气(CO:H2=1:1)和100℃条件下催化的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中出现与Co2(CO)8类似的红外吸收峰(2071,2041和2022cm-1),被证明是不同Co位点端式吸附CO.首次观测到... 利用原位透射红外光谱研究了2.8nm超细钴纳米粒子在2~3MPa合成气(CO:H2=1:1)和100℃条件下催化的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中出现与Co2(CO)8类似的红外吸收峰(2071,2041和2022cm-1),被证明是不同Co位点端式吸附CO.首次观测到了位于2054cm-1处吸收峰处的物种,可能归属为RCH2CH2COCo.通过此中间物种,产物醛可以在钴催化剂表面经由结合一个氢原子脱除反应而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氢甲酰化反应 原位红外光谱 汞中毒实验 1-己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氧化剂对钴纳米粒子毒性的拮抗作用比较
14
作者 王琛 张伟男 +2 位作者 沈冀宁 刘璠 刘雅克 《交通医学》 2022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氧化剂对钴纳米粒子(CoNPs)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3T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CoNPs组、CoNPs+抗坏血酸组(AA组)、CoNPs+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CoNPs+褪黑素组(MT组)以及CoNPs+α-... 目的:探讨不同抗氧化剂对钴纳米粒子(CoNPs)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3T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CoNPs组、CoNPs+抗坏血酸组(AA组)、CoNPs+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CoNPs+褪黑素组(MT组)以及CoNPs+α-生育酚组(α-tocopherol组)6个组。将不同浓度AA、NAC、MT及α-tocopherol预处理Balb/3T3细胞4 h,再给予CoNPs刺激细胞4 h、24 h及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谷胱甘肽(L-Glutathione,GSH)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CoNPs刺激Balb/3T3细胞4 h、24 h和48 h后,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抗氧化剂组细胞活力较CoNPs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α-tocopherol组细胞活力高于其他抗氧化剂组。CoNPs组ROS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抗氧化剂组ROS生成较CoNPs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抗氧化剂组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CoNPs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氧化剂通过减少钴纳米粒子诱导的成纤维细胞ROS产生,增加细胞内GSH含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轻钴纳米粒子细胞毒性,并且α-tocopherol是拮抗CoNPs毒性最有效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抗氧化剂 氧化应激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纳米粒子直接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力竭运动小鼠心肌连接蛋白43含量
15
作者 王纯 柏娟 郑斌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47-51,共5页
以磁性纳米粒子为载体,利用抗原抗体识别作用将探针捕获在磁珠表面,用钴纳米粒子标记抗体为探针,利用鲁米诺-CoNPs-H2O2直接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化学发光信号强度,根据化学发光信号强弱实现心肌连接蛋白43含量的测定。心肌连接蛋白43的质... 以磁性纳米粒子为载体,利用抗原抗体识别作用将探针捕获在磁珠表面,用钴纳米粒子标记抗体为探针,利用鲁米诺-CoNPs-H2O2直接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化学发光信号强度,根据化学发光信号强弱实现心肌连接蛋白43含量的测定。心肌连接蛋白43的质量浓度在0.07~20ng·mL-1时,方法检测限为0.03ng·mL-1。并利用该方法对力竭运动后小鼠心肌连接蛋白43含量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连接蛋白43 纳米粒子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载钴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芸 张科 +2 位作者 潘群 邹琴 袁继祖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0,共3页
本实验以150μm鳞片状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 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波振荡得到氧化石墨烯,加入水合肼回流制得石墨烯材料。氧化石墨烯与CoSO4溶液混合,采用功能离子预吸附的方式,将金属离子有效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原位还原金... 本实验以150μm鳞片状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 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波振荡得到氧化石墨烯,加入水合肼回流制得石墨烯材料。氧化石墨烯与CoSO4溶液混合,采用功能离子预吸附的方式,将金属离子有效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原位还原金属颗粒和石墨烯,制备石墨烯载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状石墨 氧化石墨 石墨烯 石墨烯载钴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催化化学发光测定血样中葡萄糖含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滢玮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究纳米粒子催化化学发光在测定血样中葡萄糖含量的应用。方法用聚合物壳聚糖将钴铁氧体纳米粒子进行修饰,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产生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通过测定葡萄糖氧化后产生的过氧化氢含量来间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目的探究纳米粒子催化化学发光在测定血样中葡萄糖含量的应用。方法用聚合物壳聚糖将钴铁氧体纳米粒子进行修饰,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产生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通过测定葡萄糖氧化后产生的过氧化氢含量来间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10-8~1×10-5 mol/L,检测限低至1×10-8 mol/L。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对不同血样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医院的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纳米粒子 壳聚糖 化学发光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18
作者 彭志华 彭延峰 +1 位作者 宁艳桃 郭燕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4-16,20,共4页
分析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磁性能,深入探讨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钴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钴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 分析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磁性能,深入探讨了钴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钴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钴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是样品中钴纳米粒子在微波作用下产生了磁共振的结果;随着钴填充碳纳米管薄膜厚度的增加,其共振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碳纳米管中钴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其共振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改变样品厚度和调节碳管中钴纳米粒子含量,可以实现对特定频段微波的强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纳米粒子 微波吸收性能 自然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时电流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9
作者 宋俊男 王晨光 +1 位作者 刘丹丹 解倩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109-115,共7页
目的建立计时电流法精确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方法将钴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以及聚吡咯聚沉于电极表面,构建检验亚硝酸根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计时电流法检测亚硝酸盐的线性范围,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后... 目的建立计时电流法精确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方法将钴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以及聚吡咯聚沉于电极表面,构建检验亚硝酸根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计时电流法检测亚硝酸盐的线性范围,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后利用优化后的检测条件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制备出一种检测亚硝酸盐的电化学传感器,其最优电位确定为0.85 V,最优pH为8.0,最优沉积时间为300 s,干扰物质多巴胺、抗坏血酸、尿酸对于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且对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度较高。结论制备出检验亚硝酸根的电化学传感器,该系统稳定性好、精确度高,适用于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氧化石墨烯 亚硝酸盐 电化学 计时电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淀粉制备碳保护金属Ni、Co纳米粒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金花 郑明波 +3 位作者 陈勇平 刘劲松 姬广斌 曹洁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9-264,共6页
Carbon-protected metallic nanoparticles(nickel and cobalt)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the pyrolysis of the mixture of soluble starch and metallic acetate in N2 flow via an easy green synthetic route.The obtained sampl... Carbon-protected metallic nanoparticles(nickel and cobalt)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the pyrolysis of the mixture of soluble starch and metallic acetate in N2 flow via an easy green synthetic route.The obtained samples were highly stable in air.Reducing agent was not used in the experiments.The as-synthesiz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TEM,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analysis.The results of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obtained samples possessed mesoporous structures and high BET surfac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 镍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 碳保护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