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肺合并钩端螺旋体感染一例
1
作者 牛茜 贺新良 +6 位作者 王小溶 熊亮 叶红 冯晓 赵俐钦 马万里 余帆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44-345,共2页
患者,女,54岁,农民,因“呼吸困难7日,发热5日”于2021年9月12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患者7日前在田间劳作时出现轻度呼吸困难,未引起重视;5日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3℃,无明显热型,无畏寒或寒颤;4日前出现干咳,于当地医院就诊,查WBC计... 患者,女,54岁,农民,因“呼吸困难7日,发热5日”于2021年9月12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患者7日前在田间劳作时出现轻度呼吸困难,未引起重视;5日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3℃,无明显热型,无畏寒或寒颤;4日前出现干咳,于当地医院就诊,查WBC计数10.0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9.4×10^(9)/L,Hb 76 g/L,PLT计数95×10^(9)/L,白蛋白28.7 g/L,超敏C反应蛋白199.32 mg/L,呼吸道合胞病毒IgM、腺病毒IgM、流感病毒A-IgM均为(±),肺部CT提示“双肺感染性疾病或过敏性肺炎”,予抗感染、抗病毒、退热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3日,症状无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肺 间质性肺炎 钩端螺旋体感染
原文传递
利用患者血清鉴定钩端螺旋体感染血清型的研究
2
作者 程均福 秦进才 叶恒平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血清 鉴定 钩端螺旋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感染致大脑皮层损害
3
作者 叶长青 《南京部队医药》 1997年第4期66-66,共1页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18y,农民,因全身乏力伴双侧腓肠肌疼痛5d而入院。起病急,发热,全身酸痛,尤以双侧腓肠肌疼痛更为显著,活动受限,曾拟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在院外治疗,无好转乃来我院治疗。病程中无饮水呛咳,视物模糊,无呼吸困难,亦...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18y,农民,因全身乏力伴双侧腓肠肌疼痛5d而入院。起病急,发热,全身酸痛,尤以双侧腓肠肌疼痛更为显著,活动受限,曾拟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在院外治疗,无好转乃来我院治疗。病程中无饮水呛咳,视物模糊,无呼吸困难,亦无大小便失禁。既往健康,无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脉搏75/min,呼吸19/min,血压16/11 kPa。神志清楚,营养中等。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两眼睑无浮肿,球结膜充血,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感染 大脑皮层 肌触痛 全身乏力 院外治疗 饮水呛咳 对光反应 螺旋体 传染性疾病 大小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加环素治疗钩端螺旋体感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4
作者 黄洁 谭兴华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4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剂量替加环素治疗钩端螺旋体感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钩端螺旋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剂量替加环素治疗钩端螺旋体感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钩端螺旋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热毒宁联合常规剂量替加环素(初始剂量100mg,维持剂量50mg);观察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热毒宁联合高剂量替加环素(初始剂量200mg,维持剂量100mg),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21%、52.6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PCT、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APTT延长、恶心呕吐、ALP异常、腹泻、PLT减少、血肌酐上升、ALT异常和FIB下降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替加环素可提高钩端螺旋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细菌清除率,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但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参数,以预防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钩端螺旋体感染 剂量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钩端螺旋体赖株豚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和免疫组化法对钩体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宏亮 姜叙诚 +4 位作者 傅爱芬 赵伶兹 李文俊 胡宝瑜 郭晓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 建立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不同剂量钩端螺旋体赖株通过腹腔内注射感染豚鼠 ,观察豚鼠发病情况 ,及时解剖死亡豚鼠 ,HE染色观察肝、肾、肺等器官病变 ,E... 目的 建立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不同剂量钩端螺旋体赖株通过腹腔内注射感染豚鼠 ,观察豚鼠发病情况 ,及时解剖死亡豚鼠 ,HE染色观察肝、肾、肺等器官病变 ,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肝、肾、肺组织中钩体抗原。结果 感染后豚鼠发病 ,死亡与感染的钩端螺旋体剂量明显相关 ,大体标本及HE染色光镜下均出现典型钩体病病变。免疫组化显示在肝、肾、肺组织中均存在钩体抗原。结论 通过钩端螺旋体赖株腹腔注射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豚鼠动物模型。应用EnVision二步法染色 ,可有效显示组织中的钩体抗原。为进一步研究钩端螺旋体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感染 豚鼠 动物模型 免疫组化法 抗原 检测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感染致脑血管内膜炎表现类躁狂发作一例
6
作者 熊祖伦 董毅 李晓驷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感染 脑血管内膜炎 类躁狂发作 病例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家兔钩端螺旋体自然感染调查
7
作者 黄自英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家兔钩端螺旋体自然感染调查黄自英1钩端螺旋体(钩体)的带菌动物种类繁多,目前全世界至少发现200多种动物携带钩体。四川已从24种动物中分离出钩体。而对家兔进行钩体血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于1987年... 家兔钩端螺旋体自然感染调查黄自英1钩端螺旋体(钩体)的带菌动物种类繁多,目前全世界至少发现200多种动物携带钩体。四川已从24种动物中分离出钩体。而对家兔进行钩体血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于1987年、1991~1994年间对四川金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感染 调查 自然感染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感染钩端螺旋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8
作者 杨洋 司徒勋 +3 位作者 林海洋 吴艳兰 陶建平 张剑珲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1-54,共4页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类型的致病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大部分病例无症状或轻度自限,而某些病例可以进展成重症甚至引起死亡^([1])。2022年6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sych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类型的致病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大部分病例无症状或轻度自限,而某些病例可以进展成重症甚至引起死亡^([1])。2022年6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sych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1例重型钩体病合并肺出血、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脑膜炎、肝功、心功损害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男性患儿,经抗感染、机械辅助通气、连续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 儿童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魏佳娜 巫耿纯 +1 位作者 高慧 潘英 《福建茶叶》 2019年第1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钩体病)的早期发现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1例不典型症状的钩端螺旋体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钩端螺旋体脑病患者需进... 目的:探讨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钩体病)的早期发现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1例不典型症状的钩端螺旋体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钩端螺旋体脑病患者需进行脑脊液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检测,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结论:钩体病诊断金标准为脑脊液中找到病原体,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检测为最先进最便捷的确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感染 肌张力障碍 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10
作者 王珏(摘译) 刘杨(审校)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526,共1页
2016年8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中南部发生了严重洪灾。2例病人感染了钩端螺旋体,他们均有抗钩端螺旋体属IgM抗体阳性的血清学依据。这2例病人在发病前均接触过洪水。没有发现更多的洪水后钩端螺旋体感染病例。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 2016年8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中南部发生了严重洪灾。2例病人感染了钩端螺旋体,他们均有抗钩端螺旋体属IgM抗体阳性的血清学依据。这2例病人在发病前均接触过洪水。没有发现更多的洪水后钩端螺旋体感染病例。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细菌性疾病。人类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尿液或接触被尿液污染的土壤或水(通常在洪水期接触)而感染。大约90%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临床呈非特异性、自限性,表现为发热、寒颤、恶心或是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体 洪水期 IGM抗体阳性 钩端螺旋体感染 螺旋体 感染病例 细菌性疾病 感染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在体外诱导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11
作者 金丹丹 汤仁仙 +1 位作者 潘建平 严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2-605,共4页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不同宿主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4和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感染模型。采用FITC-Annexin V/PI荧...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不同宿主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4和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感染模型。采用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或坏死情况。分别采用荧光比色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感染的J774A.1细胞caspase-3,-8,-9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FADD(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表达水平。结果问号钩体赖株感染1-6h后,36.70%-63.70%的J774A.1细胞可出现明显的早期凋亡,感染12h时转变为晚期凋亡或坏死为主(53.68%)。78.52%问号钩体赖株感染的A549细胞仅出现晚期凋亡或坏死。问号钩体赖株感染的EVC304细胞无细胞凋亡或坏死现象。感染的J774A.1细胞caspase-3和-8最大活性分别为(1453.41±36.07)和(1402.15±59.09)FU,是未感染细胞的16.38和29.99倍。感染的J774A.1细胞caspase-9虽略有升高为(89.42±5.08)FU,但明显低于easpase-3和-8(P〈0.001)。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感染的J774A.1细胞FADD蛋白表达量逐步增加。结论问号钩体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效应可因细胞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FADD→caspase-8→caspase-3是介导问号钩体感染J774A.1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号螺旋体/感染 细胞凋亡 Caspase/信号传导通路
原文传递
烟雾病并脑出血12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淑媛 周宏斌 王敬忠 《青岛医药卫生》 2001年第5期350-351,共2页
烟雾病(moyamoya 病,MMD)作为中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随着血管造影技术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其临床诊断有了很大提高。我院自1996年以来经DSA/MRI诊断的烟雾病并脑出血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6例。
关键词 烟雾病 并脑出血 临床分析 侧支循环 动脉瘤 异常血管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钩端螺旋体感染 导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rat isolated Kupffer cells stimulated by Leptospira interrogans and Borrelia burgdorfen 被引量:1
13
作者 Antonella Marangoni Silvia Accardo +6 位作者 Rita Aldini Massimo Guardigli Francesca Cavrini Vittorio Sambri Marco Montagnani Aldo Roda Roberto Ceveni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9期3077-3081,共5页
AIM: To evaluate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in rat isolated Kupffer cells (KCs) stimulated by Leptospira interrogans and Borreli... AIM: To evaluate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in rat isolated Kupffer cells (KCs) stimulated by Leptospira interrogans and Borrelia burgdorferi. METHODS: Rat Kupffer cells were separated by perfusion of the liver with 0.05% collagenase, and purified by Percoll gradients. Pudfied Kupffer cells were tested in vitro with alive L.interogans and B. burgdorferi preparations. The production of ROS was determined by chemiluminescence, whereas iNOS protein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by Western blot assay using anti-iNOS antibodies. RESULTS: B. burgdorferi and to a less extent L. interrogans induced ROS production with a peak 35 min after infection. The chemiluminescence signal progressively diminished and was undetectable by 180 min of incubation. Leptospirae and borreliae induced an increased iNOS expression in Kupffer cells that peaked at 6 hours and was still evident 22 h after infection. CONCLUSION: Both genera of spirochetes induced ROS and iNOS production in rat Kupffer cells. Since the cause of liver damage both in leptospiral as well as in borrelial infections are still unknown, we suggest that leptospira and borrelia damage of the liver can be initially mediated by oxygen radicals, and is then maintained at least in part by nitric ox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ospira interrogans Borrelia burgdorferi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Nitric oxid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Kupffer cells CHEMILUMINESC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烟雾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秋杰 张爱梅 +1 位作者 李宪章 李俊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鲁西南地区103例烟雾病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临床表现。结果 103例患者中以脑出血表现为主的有43例,以缺血症状为主的有55例,以反复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表现的2例,以动眼神...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鲁西南地区103例烟雾病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临床表现。结果 103例患者中以脑出血表现为主的有43例,以缺血症状为主的有55例,以反复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表现的2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1例,产前子痫1例,1例儿童以溶血性贫血为首要表现,发现动脉瘤6例,单侧烟雾病15例。103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有家族史,11例钩端螺旋体试验阳性,4例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结论烟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缺血症状为主,烟雾病发病与甲亢、钩端螺旋体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感染
原文传递
烟雾病重2例临床及相关病因探析
15
作者 刘新 朱秀云 李莉萍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0-31,共2页
烟雾病(颅底动脉闭塞症、MoyaMoya病)是指原发性进行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在脑底部和软脑膜出现“烟雾状”扩张的网状血管,目前其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结核、风湿、病毒、钩端螺旋体及感染后免疫反应导致的脑内动脉炎... 烟雾病(颅底动脉闭塞症、MoyaMoya病)是指原发性进行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在脑底部和软脑膜出现“烟雾状”扩张的网状血管,目前其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结核、风湿、病毒、钩端螺旋体及感染后免疫反应导致的脑内动脉炎有关。本文就其相关病因及临床表现作一粗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相关病因 钩端螺旋体感染 脑动脉炎 探析 脑血管疾病 颈内动脉虹吸部 狭窄或闭塞 动脉闭塞症 风湿性瓣膜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