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线地段钢轨踏面斜裂纹下核伤检测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谢祺 覃志乐 +3 位作者 陆周永 徐强 蔡明 李亚北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近年来普速铁路货运干线出现以滚动接触疲劳为主的钢轨伤损形式。其中,直线地段钢轨踏面斜裂纹下核伤发展快、危害大,且设备检测效果不佳,斜裂纹下核伤已成为威胁防断安全的突出隐患。针对该情况,通过收集伤损信息、现场解剖下道伤损,... 近年来普速铁路货运干线出现以滚动接触疲劳为主的钢轨伤损形式。其中,直线地段钢轨踏面斜裂纹下核伤发展快、危害大,且设备检测效果不佳,斜裂纹下核伤已成为威胁防断安全的突出隐患。针对该情况,通过收集伤损信息、现场解剖下道伤损,总结了斜裂纹下核伤的分布及发展规律。在分析探伤仪检测不良原因、对比现有探伤设备对该类伤损的检测原理后,提出以探伤车为主、双轨仪为辅、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的检测卡控方案。实际检测情况表明,该方案运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踏面斜裂纹 核伤 探伤仪 探伤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踏面斜裂纹超声表面波B扫成像检测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卢超 魏运飞 徐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72-2278,共7页
由滚动接触疲劳引起的钢轨踏面斜裂纹已成为目前高速铁路在役钢轨无损检测中的重要问题,现有的铁路钢轨超声探伤车(仪)难以检测此类缺陷。采用低频超声表面波方法,沿钢轨长度方向对钢轨踏面斜裂纹进行B扫成像检测。由于钢轨轨头为带圆... 由滚动接触疲劳引起的钢轨踏面斜裂纹已成为目前高速铁路在役钢轨无损检测中的重要问题,现有的铁路钢轨超声探伤车(仪)难以检测此类缺陷。采用低频超声表面波方法,沿钢轨长度方向对钢轨踏面斜裂纹进行B扫成像检测。由于钢轨轨头为带圆弧边的矩形截面,在钢轨表面激发和传播的低频表面波已不再是经典的Rayleigh波,而是一类导波,导波的多模式对表面波成像检测形成了干扰。为减小干扰,将空间平均技术应用于钢轨踏面斜裂纹的表面波B扫成像。对人工缺陷试块和钢轨试样的B扫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空间平均技术能有效的抑制此类干扰,提高信噪比,可对钢轨踏面斜裂纹作快速检测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踏面斜裂纹 超声表 空间平均技术 B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秦铁路重载钢轨踏面摩擦控制试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念 张建峰 +3 位作者 于贵武 童宗文 杨洪滨 代先超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2,共3页
介绍摩擦控制技术在大秦线铁路试验情况。论述和分析涂覆方式及涂覆量、试验曲线钢轨与非试验钢轨表面接触疲劳和磨损对比、试验曲线钢轨与历史情况对比、轮轨冲击加速度测量和有效涂覆距离。试验结果表明,重载铁路实施钢轨踏面摩擦控... 介绍摩擦控制技术在大秦线铁路试验情况。论述和分析涂覆方式及涂覆量、试验曲线钢轨与非试验钢轨表面接触疲劳和磨损对比、试验曲线钢轨与历史情况对比、轮轨冲击加速度测量和有效涂覆距离。试验结果表明,重载铁路实施钢轨踏面摩擦控制可延缓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减少踏面碾压变形和磨耗,减少轮轨冲击负荷和降低轮轨接触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轮轨润滑技术 大秦铁路 摩擦控制 摩擦系数 钢轨踏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b与BNbRE钢轨踏面区的内耗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宁 王登京 +2 位作者 戢景文 任新建 王云盛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6,共4页
测量了BNb钢和BNbRE钢重轨踏面区使用(热轧)态及其700℃、30min WC、室温变形态试样的内耗。发现,两种钢轨热轧态试样都有Snoek—Kê—Kster(SKK)峰;但这两种钢热轧态样品的内耗,有较明显的差异:未加稀土的BNb钢轨的SKK峰明显地大... 测量了BNb钢和BNbRE钢重轨踏面区使用(热轧)态及其700℃、30min WC、室温变形态试样的内耗。发现,两种钢轨热轧态试样都有Snoek—Kê—Kster(SKK)峰;但这两种钢热轧态样品的内耗,有较明显的差异:未加稀土的BNb钢轨的SKK峰明显地大于加丁稀土的BNbRE钢轨的峰,前者的峰温度也较后者高约20℃;但后者有可测的Snoek峰,而前者则没有此峰。两种钢变形态样品的SKK峰大致相同。对结果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重轨 内耗 钢轨踏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速铁路钢轨踏面伤损原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闯 刘丰收 +3 位作者 俞喆 梁旭 张银花 周清跃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5年第12期894-897,共4页
某高速铁路钢轨踏面存在多处凹坑。采用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钢轨伤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轨踏面凹坑是由于列车运行中金属异物压入所致;异物镶嵌在动车组车轮踏面上,随车轮转动对钢轨... 某高速铁路钢轨踏面存在多处凹坑。采用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钢轨伤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轨踏面凹坑是由于列车运行中金属异物压入所致;异物镶嵌在动车组车轮踏面上,随车轮转动对钢轨造成连续碾压,形成一系列凹坑;由于异物硬度远高于钢轨基体,因此异物压入后钢轨基体组织产生严重塑性变形和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踏面 凹坑 伤损 金属异物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踏面的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常俊杰 李媛媛 +2 位作者 胡宸 邬瑞峰 卢超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5-410,共6页
该文针对钢轨踏面浅表面裂纹提出非接触空气耦合超声类瑞利波的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半有限元法求解了CHN60型钢轨的振动模式,抽出了钢轨轨头踏面的振动模态结构和频散曲线,并搭建实验系统,根据Snell法则和声源在空气中的声场分布确定了... 该文针对钢轨踏面浅表面裂纹提出非接触空气耦合超声类瑞利波的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半有限元法求解了CHN60型钢轨的振动模式,抽出了钢轨轨头踏面的振动模态结构和频散曲线,并搭建实验系统,根据Snell法则和声源在空气中的声场分布确定了检测参数,最后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着手对钢轨踏面浅表面裂纹的有无及裂纹大小进行了实验分析和数值计算,其结果非常吻合,证明了空气耦合超声导波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耦合超声波 钢轨踏面 半解析有限元 浅表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荷因子和牵引系数的钢轨踏面隐伤形成机理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宇 习年生 胥红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12-16,共5页
基于安定曲线,确定载荷因子和牵引系数是钢轨踏面隐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钢轨的有限元模型,并以广深线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得到的轮轨接触力及接触斑为该模型的输入,对钢轨踏面特别是轮轨接触部... 基于安定曲线,确定载荷因子和牵引系数是钢轨踏面隐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钢轨的有限元模型,并以广深线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得到的轮轨接触力及接触斑为该模型的输入,对钢轨踏面特别是轮轨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区域的应力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V型裂纹在轨头内部的扩展使得裂纹所在区域在轮轨力的作用下产生凹陷,形成钢轨踏面隐伤;载荷因子为2~3、牵引系数≥0.36是钢轨踏面形成隐伤的线路工况条件。应用该条件对我国典型线路是否可能产生钢轨踏面隐伤进行预测,广深线、浙赣线满足钢轨踏面葫生隐伤的条件,而大秦线则不可能产生隐伤,这与实测结果一致,表明基于载荷因子和牵引系数的钢轨踏面隐伤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踏面 隐伤 机理 预测 安定曲线 载荷因子 牵引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钢轨踏面块状伤损检测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晖 贾晨 +1 位作者 芦春雨 李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4-910,共7页
针对钢轨踏面块状伤损存在的尺度变化大、样本数据集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钢轨踏面块状伤损检测方法。首先,基于ResNet-101基础网络结构来构建多尺度特征金字塔(FPN),以实现深、浅层特征信息的融合,从而提高了小尺度... 针对钢轨踏面块状伤损存在的尺度变化大、样本数据集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钢轨踏面块状伤损检测方法。首先,基于ResNet-101基础网络结构来构建多尺度特征金字塔(FPN),以实现深、浅层特征信息的融合,从而提高了小尺度伤损的检测精度;然后,采用广义交并比(GIoU)损失解决了Faster R-CNN中回归损失SmoothL1对预测边框位置不敏感问题;最后,提出引导锚定的区域提名网络(GA-RPN)方法,从而解决了区域生成网络(RPN)生成的锚点大量冗余而导致的检测网络训练中正负样本失衡问题。训练过程中,基于翻转、裁剪、噪声扰动等图像预处理方法对RSSDs数据集进行扩充,解决了钢轨踏面块状伤损训练样本不充足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改进方法对钢轨踏面块状伤损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可达到82.466%,相较于Faster R-CNN提高了13.201个百分点,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钢轨踏面块状伤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踏面 块状伤损检测 Faster区域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金字塔 广义交并比 区域建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聚焦表面波EMAT的钢轨踏面检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付悦 王振 +2 位作者 罗嵘 陈巍巍 钟芳桃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89,共6页
曲折线圈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换能效率低,对钢轨踏面小缺陷检测能力有限,为此,设计了一种采用圆弧曲折线圈制作而成并与钢轨踏面自适应贴合的点聚焦表面波EMAT。建立了点聚焦表面波EMAT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钢板中圆孔和槽型缺陷的检... 曲折线圈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换能效率低,对钢轨踏面小缺陷检测能力有限,为此,设计了一种采用圆弧曲折线圈制作而成并与钢轨踏面自适应贴合的点聚焦表面波EMAT。建立了点聚焦表面波EMAT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钢板中圆孔和槽型缺陷的检测。分别用点聚焦表面波EMAT和曲折线圈表面波EMAT对钢板试样中的圆孔和U型槽进行检测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点聚焦表面波EMAT能检测出曲折线圈表面波EMAT无法检出的Φ4 mm、Φ7 mm圆孔,且U型槽的检测回波幅值是曲折线圈表面波EMAT的2倍以上,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小缺陷的回波信噪比和检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折线圈 圆弧线圈 点聚焦表波EMAT 钢轨踏面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声磁技术的钢轨踏面缺陷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茹 李晓欣 赵建军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71,共4页
针对传统钢轨踏面缺陷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等都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难题,提出基于激光声磁技术的踏面缺陷检测系统。利用脉冲激光检测效率高、定位准的优势,设计了以激光探头和数据信号处理模块为主要硬件构成的主体结构,然后采用小... 针对传统钢轨踏面缺陷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等都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难题,提出基于激光声磁技术的踏面缺陷检测系统。利用脉冲激光检测效率高、定位准的优势,设计了以激光探头和数据信号处理模块为主要硬件构成的主体结构,然后采用小波变换消除激光回波信号的噪声干扰,采用FFT算法提取表面波信号中的缺陷特征,识别出各种不同的钢轨踏面缺陷类型和损伤程度,最后检测结果表明,系统的钢轨踏面缺陷检测精度高,而且适用性十分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声磁 钢轨踏面 小波变换 FF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踏面检测电磁超声表面波换能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22
11
作者 时亚 石文泽 +2 位作者 陈果 陈尧 卢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9-249,共11页
钢轨踏面疲劳裂纹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运行安全,及时有效对钢轨踏面裂纹进行检测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具有非接触、无需处理粗糙表面,易于实现快速自动检测技术等优点,但是易受提离影响、换能效率低,因此需要... 钢轨踏面疲劳裂纹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运行安全,及时有效对钢轨踏面裂纹进行检测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具有非接触、无需处理粗糙表面,易于实现快速自动检测技术等优点,但是易受提离影响、换能效率低,因此需要对EMAT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建立多根分裂曲折线圈接收EMAT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正交试验表,分析了曲折线圈导线宽度、高度和根数以及永磁铁尺寸、提离对接收电压信号幅值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表面波EMAT的最佳参数组合,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EMAT线圈相比,多根分裂曲折线圈EMAT的接收信号幅值可以提高50.8%;利用A/B扫检测方法,表面波EMAT可以有效检出钢轨踏面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电磁超声换能器 正交试验 钢轨踏面 优化设计 换能效率 曲折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提取变换的钢轨踏面裂纹电磁超声表面SH波B扫成像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芳桃 石文泽 +3 位作者 卢超 陈振华 陈果 董德秀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5,共10页
钢轨踏面在车轮的重复载荷作用下,极易产生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并从轨头向下扩展,甚至导致断轨等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开展钢轨踏面裂纹高效准确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钢轨轨头有限截面非规则几何体,无法采用解析法求解其频... 钢轨踏面在车轮的重复载荷作用下,极易产生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并从轨头向下扩展,甚至导致断轨等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开展钢轨踏面裂纹高效准确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钢轨轨头有限截面非规则几何体,无法采用解析法求解其频散曲线,采用Floquet-Bloch边界的有限元特征频率法,求解钢轨轨头类水平剪切导波频散曲线,在频散曲线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电磁超声表面水平剪切波换能器的最佳检测频率。建立表面水平剪切波在含踏面裂纹钢轨轨头的传播有限元模型,研究表面水平剪切波在不同角度、深度的踏面裂纹上的反射及透射规律。为实现快速的钢轨踏面裂纹B扫成像检测且得到高信噪比的检测结果,实验对比同步提取变换和同步压缩变换对钢轨踏面检测回波的噪声滤除能力。结果表明:对单次检测回波应用同步提取变换消噪处理后,信噪比提高13.73 dB,比单次采集信号经同步压缩变换处理后的信噪比高4 dB。将同步提取变换用于钢轨踏面导波B扫成像检测,可以减小同步平均次数以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踏面裂纹 水平剪切波 有限元特征频率法 同步压缩变换 同步提取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挤压小波和脉冲压缩的钢轨踏面裂纹电磁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丽婷 卢超 +2 位作者 石文泽 陈果 管立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9-241,共13页
钢轨踏面上的疲劳裂纹严重影响着列车行车安全。针对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踏面斜裂纹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检测钢轨踏面裂纹的方法。首先分别建立了含高斯白噪声、正弦信号加高斯白噪声干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编码脉冲压缩、同步挤... 钢轨踏面上的疲劳裂纹严重影响着列车行车安全。针对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踏面斜裂纹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检测钢轨踏面裂纹的方法。首先分别建立了含高斯白噪声、正弦信号加高斯白噪声干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编码脉冲压缩、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和先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后脉冲压缩共3种信号处理方法的噪音抑制效果。其次,为了验证上述方法对噪音的抑制能力,使用激励频率为1 MHz的表面波电磁超声换能器对含裂纹的钢轨踏面进行检测。最后,以检测得到裂纹的超声回波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希尔伯特黄方法处理单一频率脉冲对应的超声回波信号和先同步挤压后脉冲压缩方法对应的降噪能力和超声成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获得钢轨踏面裂纹的位置信息及其数量。希尔伯特黄变换在处理无同步平均的原始超声回波时,由于回波信噪比低,经验模态分解(EMD)失效。在以巴克码为激励信号且无同步平均采集的条件下,先进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后脉冲压缩处理,得到的超声回波信噪比相较于只采用相位编码脉冲压缩提高了6.82 dB,相比于只做同步挤压小波变换提高了11.02 dB,能明显提升检测速度和B扫图像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踏面 电磁超声 同步挤压小波 脉冲压缩 B扫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踏面裂纹的表面波B扫描成像检测
14
作者 张在东 任明珠 《无损检测》 2011年第9期65-67,71,共4页
用超声表面波来检测钢轨踏面裂纹,设计和加工了具有不同深度的裂纹试样。采用频率为0.5MHz的表面波探头对裂纹试样进行B扫描成像检测。为克服钢轨中传播的多模式表面波导致检测图像分辨率低的缺点,采用对A扫描信号移位叠加的方法对图像... 用超声表面波来检测钢轨踏面裂纹,设计和加工了具有不同深度的裂纹试样。采用频率为0.5MHz的表面波探头对裂纹试样进行B扫描成像检测。为克服钢轨中传播的多模式表面波导致检测图像分辨率低的缺点,采用对A扫描信号移位叠加的方法对图像进行了处理。此方法不仅能对表面裂纹进行较精确的定位,也能定性区分表面裂纹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踏面裂纹 B扫描 移位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FM的钢轨踏面斜裂纹检测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建明 李伟 +3 位作者 朱玉凯 袁新安 殷晓康 赵建超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3-32,共10页
钢轨踏面斜裂纹作为钢轨表面伤损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当其发展到一定深度后会快速扩展导致轨头横向断裂,因此开展钢轨踏面斜裂纹的检测对铁路安全运行意义重大。针对钢轨踏面检测的特点,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Alternating current fie... 钢轨踏面斜裂纹作为钢轨表面伤损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当其发展到一定深度后会快速扩展导致轨头横向断裂,因此开展钢轨踏面斜裂纹的检测对铁路安全运行意义重大。针对钢轨踏面检测的特点,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Alternating current field measurement,ACFM),开发了一种钢轨踏面斜裂纹检测系统并进行试验测试。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建立钢轨踏面斜裂纹ACFM仿真模型,分析感应电磁场和斜裂纹之间的响应关系,探究不同的扫查路径对特征信号畸变量的影响。设计检测探头、扫查架和检测仪并编写检测软件,形成一套完整的钢轨踏面斜裂纹检测系统,并对不同长度和深度的钢轨踏面裂纹进行检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沿着斜裂纹中心位置扫查路径的特征信号畸变量最小,沿着端点位置扫查路径的特征信号畸变量最大;检测系统可以实现钢轨踏面1 mm深斜裂纹的有效检出;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裂纹中心特征信号的畸变量增大,随着裂纹的长度增加,裂纹中心特征信号畸变量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踏面 交流电磁场检测 感应电磁场 斜裂纹 检测系统
原文传递
铁路钢轨打磨目标型面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崔大宾 李立 +1 位作者 金学松 周亮节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8-184,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轮轨接触界面法向间隙的钢轨踏面设计方法,寻找了重载线路上较小轮轨接触应力水平的钢轨打磨目标型面,为新铺设钢轨预打磨及预防性打磨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寻找了轨头的优化范围,在此范围... 提出一种基于轮轨接触界面法向间隙的钢轨踏面设计方法,寻找了重载线路上较小轮轨接触应力水平的钢轨打磨目标型面,为新铺设钢轨预打磨及预防性打磨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寻找了轨头的优化范围,在此范围内能保证轮对动态横移过程中,轮轨接触点附近最小法向间隙的钢轨轨头外形。针对重载线路轮轨伤损严重的问题,利用目前的方法对现有的60kg/m钢轨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对优化前后钢轨踏面与原车轮接触时静态接触性能及动态接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轮轨界面之间具有较好的"共形"接触特性,在不降低车轮其他动力学性能的情况下,钢轨踏面优化后的轮轨接触应力显著地降低,并且使左右轮轨磨耗程度趋于均衡,可以有效降低轮轨磨耗与滚动接触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踏面 钢轨打磨 优化 动力学 磨耗和疲劳
原文传递
水膜对轮轨粘着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伴巧 叶娟 《国外内燃机车》 2000年第4期23-25,共3页
深刻理解轮轨的粘着特性对实现铁道高速运行以及更快加速与减速具有重要意义。从弹性流体润滑理论的分析结果 。
关键词 机车车辆 车轮 钢轨踏面 粘着 水膜 粗糙度
原文传递
轮轨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钢 毛鑫 +2 位作者 毛文力 董强强 尹相琴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7,共16页
总结了现有传统钢轮钢轨式轮轨系统的工程问题、研究现状和工程处理方法;分析了钢轨波磨和车轮不圆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对困扰高铁的踏面凹磨问题提出了创新性治理设想;拟通过轮轨系统的廓形设计-磨损评价-磨损治理的系统化革新思路,获得... 总结了现有传统钢轮钢轨式轮轨系统的工程问题、研究现状和工程处理方法;分析了钢轨波磨和车轮不圆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对困扰高铁的踏面凹磨问题提出了创新性治理设想;拟通过轮轨系统的廓形设计-磨损评价-磨损治理的系统化革新思路,获得既安全又经济的线路条件个性最优化方案;总结和展望了目前轮轨系统的打磨和镟轮,讨论了轮轨系统的检测方法;提出了避免过度检测的新思路,并预测了轮轨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分析结果表明:钢轨波磨和车轮失圆的机理都出于轮轨系统的参激振动与切向轮轨磨损的耦合,在交变正压力和切向磨损同相位作用下,使凸起区域的磨损低于凹下区域的磨损;高铁的凹磨问题是轮轨在高速直线上和超大半径曲线上,轮轨处于非常微小的横向扰动,又在非常平顺的线路下发生镶嵌磨损,即轮轨接触部分廓形发生相互拷贝式磨损;低速城轨系统轮缘侧面磨损是由于在较小曲线半径上运行时,在较大的横向蠕滑作用下引起轮缘的导向作用而为,其踏面不易发生凹磨;钢轨和道岔的各种病害与轴重和冲击载荷有关,其疲劳破坏以局部应力过大下的低周疲劳为主;随着车辆速度和轴重的提高,轮轨系统仅在车辆侧和轨道侧进行优化已达到极限,只有相互联合优化才能深入发掘潜力,继续维持轮轨交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轮轨系统 轮轨维护 /钢轨外形设计 旋轮 打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