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聚丙烯/钢复合板拉深中钢板变形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明安 李学谦 +1 位作者 张新明 成奋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3,共7页
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法模拟钢 /聚丙烯 /钢复合层板的拉深成形过程 ,揭示了两层钢板的塑性应变发展过程 ,分析了不同变形区域的塑性变形特征 .对内层钢板 ,从板料中心沿径向依次处于非塑性变形状态、径向伸长类变形状态、周向压缩类... 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法模拟钢 /聚丙烯 /钢复合层板的拉深成形过程 ,揭示了两层钢板的塑性应变发展过程 ,分析了不同变形区域的塑性变形特征 .对内层钢板 ,从板料中心沿径向依次处于非塑性变形状态、径向伸长类变形状态、周向压缩类变形状态 .而对外层钢板 ,从板料中心沿径向则依次处于非塑性变形状态、周向压缩类变形状态、径向伸长类变形状态、周向压缩类变形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聚丙烯/钢复合板 有限元分析 拉深成形 弹塑性大变形 径向伸长 周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钢和钛/铜/钢复合板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
2
作者 褚巧玲 王君尧 +3 位作者 杨聃 王中莹 曹齐鲁 YAN Cheng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5,共11页
采用电弧焊接方法(TIG/MIG)进行钛/钢(TA1/Q345)和钛/铜/钢(TA1/T2/Q345)复合板的对接焊接,借助SEM,EBSD,TEM,显微硬度、纳米压痕和拉伸试验系统研究了对接焊缝中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钛/钢对接接头中,Cu-V焊缝主要以铜基固... 采用电弧焊接方法(TIG/MIG)进行钛/钢(TA1/Q345)和钛/铜/钢(TA1/T2/Q345)复合板的对接焊接,借助SEM,EBSD,TEM,显微硬度、纳米压痕和拉伸试验系统研究了对接焊缝中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钛/钢对接接头中,Cu-V焊缝主要以铜基固溶体和铁基固溶体为主,局部生成的Fe_(2)Ti相被韧性较好的铜基固溶体包围;Cu-V/ERTi-1焊缝界面处存在多种Cu-Ti和Fe-Ti金属间化合物;Cu-V焊缝与TA1/Q345界面处,存在Fe-Ti,CuTi_(2)和β-Ti化合物.钛/铜/钢对接接头中,Cu/ERTi-1焊缝界面处分布着多种Cu-Ti金属间化合物,分布范围较广.钛/钢对接焊缝中Fe_(2)Ti脆性相的硬度较高,为20.7GPa,但由于其尺寸相对较小,因此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与钛/铜/钢对接焊缝类似,高硬度区域均在铜基焊缝与ERTi-1焊缝界面处,达到400HV0.3,两种对接接头中大量分布的Cu-Ti化合物的硬度处于8~11GPa.钛/钢异质接头的抗拉强度为440MPa,钛/铜/钢异质接头的抗拉强度为225MPa,断裂位置均在焊缝区域,并且铜基焊缝与ERTi-1焊缝界面处均是脆性断裂特征.钛/钢对接焊缝中不可避免会存在Fe-Ti脆性相,虽然采用钛/铜/钢三层复合板的形式可以避免Fe-Ti脆性相的生成,但是接头中分布较广的Cu-Ti化合物仍旧是接头的一个薄弱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接头 /钢复合板 钛/铜/钢复合板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浸镀层Si含量对铝钢复合板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旭远 李元东 +4 位作者 周宏伟 王晟 邱谨 鞠涛 刘光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5,共15页
采用热浸镀Al-x Si(x=0%、0.5%、1.0%、1.5%、2.5%、5.0%、7.5%,(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进行实验,结合相图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热浸镀层中Si元素对固/液铸轧6061/Q345复合板界面组织、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浸镀层... 采用热浸镀Al-x Si(x=0%、0.5%、1.0%、1.5%、2.5%、5.0%、7.5%,(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进行实验,结合相图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热浸镀层中Si元素对固/液铸轧6061/Q345复合板界面组织、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浸镀层中添加Si元素后,铝/钢界面处形成了新的Al-Fe-Si三元相,即Al_(3)FeSi_(2)相、Al_(9)Fe_(2)Si_(2)相和Al_(0.5)Fe_(3)Si_(0.5)相;而脆性相Al_(5)Fe_(2)相和Al_(3)Fe相的含量降低提高了复合板的抗变形能力和韧性。热浸镀纯Al时,复合板的拉伸强度为402.4 MPa,剪切强度为51.3 MPa;而热浸镀Al-1%Si时,复合板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达到极值438.5 MPa和120.8 MPa,分别提高8.9%和135.4%。进一步增加热浸镀液中Si含量至7.5%时,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均下降,仅为395.7 MPa和78.6MPa。随着热浸镀液中Si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固/液铸轧 Q345 6061铝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钢复合板制备工艺及界面调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恒 李国艳 +2 位作者 李莎 桂海莲 王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25,共27页
铜/钢复合板保留铜优良导电性、导热性的同时,兼具钢高强度、耐腐蚀的特性,在电力行业、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铜/钢复合板结合过程中通常伴随有钢侧变形抗力大、铜/钢变形不协调、界面结合强度低等问题。... 铜/钢复合板保留铜优良导电性、导热性的同时,兼具钢高强度、耐腐蚀的特性,在电力行业、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铜/钢复合板结合过程中通常伴随有钢侧变形抗力大、铜/钢变形不协调、界面结合强度低等问题。鉴于此,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引入中间层和外加能场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基体组织结构,提高铜/钢界面结合性能。本文对铜/钢复合板制备工艺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从界面调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对铜/钢复合界面微观形貌、组织结构的影响。最后,对复合板制备工艺和界面调控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进一步优化其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复合板 制备工艺 界面调控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下量对钛/钢双层直接热轧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
5
作者 梁经韬 边丽萍 +3 位作者 韩绍杰 朱金森 王涛 梁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采用非真空直接热轧法在不同轧制压下量(30%~45%)下对TA1纯钛/304不锈钢双层复合板进行一道次热轧复合,考察压下量对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组元板变形率、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下量的增加,复合板所受正应力和界面剪切应力... 采用非真空直接热轧法在不同轧制压下量(30%~45%)下对TA1纯钛/304不锈钢双层复合板进行一道次热轧复合,考察压下量对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组元板变形率、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下量的增加,复合板所受正应力和界面剪切应力显著增加,界面接触面积加大、元素扩散加剧、TA1层晶粒显著细化,界面结合强度显著增加。当压下量为40%时,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显著增加,304与TA1的变形率比达到最高值75%,变形协调性最好;45%压下量时界面剪切强度最高,达23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复合板 轧制压下量 结合强度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钢层状复合板的激光熔丝增材制造修复技术研究
6
作者 郑守峰 张鹤天 +1 位作者 郑雨亮 徐荣正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针对钛/钢层状复合板在服役过中钛复层易遭受腐蚀,减低其使用寿命的问题,以轧制成形的TA1(3 mm)/Q235(7 mm)层状复合板中钛复层(1.5 mm)的缺陷修复为对象,研究采用激光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对其进行修复的可行性,分析修复区组织与性能,以及... 针对钛/钢层状复合板在服役过中钛复层易遭受腐蚀,减低其使用寿命的问题,以轧制成形的TA1(3 mm)/Q235(7 mm)层状复合板中钛复层(1.5 mm)的缺陷修复为对象,研究采用激光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对其进行修复的可行性,分析修复区组织与性能,以及修复过程对于钛-钢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修复参数采用激光功率1 300 W、离焦量-40 mm、送丝速度2.5 m/min、扫描速度1 mm/s时,可以有效实现复合板钛复层缺陷的修复。修复过程几乎对钛-钢复合板原始界面过渡层组织未产生明显影响。组织分析发现,修复区组织主要由针状马氏体、魏氏体和少量锯齿状α晶粒组成,热影响区由粗大α晶粒、粗大锯齿状α相、以及针状α晶粒构成,母材区是由均匀的等轴α晶粒组成。修复区的最大显微硬度达到201.8 HV,修复的钛-钢复合板抗拉强度为461 MPa,断裂于钛复层热影响区处,呈现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丝增材制造技术 /钢复合板 修复技术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波纹钢/铝复合板轧制工艺模拟与界面结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戴刚 陈科 +1 位作者 刘元铭 王涛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轧制复合法具有环保、可连续生产等优点,然而传统热轧过程中的界面氧化限制了钢/铝复合板的高质量生产。冷轧预制波纹+热轧平辊整平(波平轧制)工艺通过在Q235钢的表面波纹冷轧一层1060薄铝,有效地防止了Q235钢与5083铝合金直接热轧时钢... 轧制复合法具有环保、可连续生产等优点,然而传统热轧过程中的界面氧化限制了钢/铝复合板的高质量生产。冷轧预制波纹+热轧平辊整平(波平轧制)工艺通过在Q235钢的表面波纹冷轧一层1060薄铝,有效地防止了Q235钢与5083铝合金直接热轧时钢的界面氧化。采用有限元模拟与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铝复合板典型位置的受力情况与剪切性能的特点。结果表明:前波腰位置所承受的较大摩擦应力对钢、铝的结合具有促进作用;波谷与前波腰位置在轧制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促进了硬脆层的破裂,有利于钢、铝的结合;波谷与前波腰处的剪切强度优于波峰与后波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复合板 轧制复合 预制波纹界面 受力情况 剪切强度
原文传递
组坯方式及轧制工艺对钛/钢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明坤 骆宗安 +1 位作者 周宏宇 冯莹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04-4015,共12页
采用真空轧制复合技术制备钛/钢复合板,研究不同组坯方式下轧制压下率和轧制温度对界面微观组织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组坯和接触组坯下的界面剪切强度均随压下率增加而增加,且接触组坯下的强度较高。较低压下率时,间隙组坯... 采用真空轧制复合技术制备钛/钢复合板,研究不同组坯方式下轧制压下率和轧制温度对界面微观组织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组坯和接触组坯下的界面剪切强度均随压下率增加而增加,且接触组坯下的强度较高。较低压下率时,间隙组坯方式下形成较多TiC,抑制了Fe元素向钛侧扩散,导致形成较少β-Ti。轧制压下率的增加促进了界面元素扩散及界面化合物的均匀性,减少了应力集中,延缓了裂纹扩展。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钛/钢界面剪切强度显著降低,压下率为80%时,850℃下平均剪切强度达207 MPa,其界面因钛基体塑性变形发生偏转,导致裂纹向钛基体扩展而产生断裂;900℃时,界面剪切强度最低为160 MPa,脆性化合物多样性导致界面在剪切力作用下呈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复合板 真空轧制复合 元素扩散 界面化合物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粉式激光增材制造工艺修复钛-不锈钢复合板的研究
9
作者 黄羚惠 崔强 +4 位作者 张伯君 梁斌 业成 李永胜 方学伟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2,共8页
为解决钛钢复合板制造和服役过程中产生的超标缺陷无法直接熔焊修复的难题,通过选择合适的中间层种类及厚度,分析了TA2/S30408复合板送粉式激光增材制造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较于Cu-Ti梯度沉积层,纯铜层在沉积过程中裂纹萌生和扩... 为解决钛钢复合板制造和服役过程中产生的超标缺陷无法直接熔焊修复的难题,通过选择合适的中间层种类及厚度,分析了TA2/S30408复合板送粉式激光增材制造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较于Cu-Ti梯度沉积层,纯铜层在沉积过程中裂纹萌生和扩展倾向更小,更适合作为钛-不锈钢复合板的中间层;中间纯铜层多次沉积且总厚度控制在1~1.2 mm时,可以在不降低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的前提下,有效阻止不锈钢层中的Fe元素向钛层的扩散;TA2/S30408复合板各沉积层结合良好、无明显气孔裂纹等缺陷,剪切强度达标,有望利用送粉式激光增材制造工艺修复钛-不锈钢复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激光增材制造 金属间化合物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真空度下轧制钛钢复合板的界面氧化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健博 厉文墨 +1 位作者 刘芳芳 江坤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1-125,共5页
采用真空热轧复合技术制备了TA2/Q345R钛钢复合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分析了不同真空度下轧制钛钢复合板的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复合坯真空度为1 Pa时,钛钢复合板钛复层氧化明显,TA2表... 采用真空热轧复合技术制备了TA2/Q345R钛钢复合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分析了不同真空度下轧制钛钢复合板的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复合坯真空度为1 Pa时,钛钢复合板钛复层氧化明显,TA2表面分别产生了10μm的富氧层与硬化层,硬化层硬度约为325 HV;当复合坯真空度为0.1 Pa时,TA2表面部分氧化导致钛钢界面产生约40μm厚的间隙,局部位置还产生了冶金结合;当复合坯真空度达到0.01 Pa时,钛钢复合界面平整连续无缺陷,平均剪切强度约179MPa。综上,0.01 Pa是轧制法制备钛钢复合板的合理真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真空度 界面组织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钢复合板在模拟海水中的表面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羚惠 张伯君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爆炸钛钢复合板、增材制造钛钢复合板和去应力增材制造钛钢复合板在模拟海水的3.5%NaCl溶液中的表面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钛钢复合板表面钛覆层在3.5%的NaCl溶液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在电...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爆炸钛钢复合板、增材制造钛钢复合板和去应力增材制造钛钢复合板在模拟海水的3.5%NaCl溶液中的表面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钛钢复合板表面钛覆层在3.5%的NaCl溶液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钛覆层表面生成1层稳定的氧化膜,提高其耐蚀性;增材制造复合板和去应力增材制造复合板的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均低于爆炸复合板,耐蚀性能更优;去应力退火能消除复合板内应力,提高增材制造复合板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爆炸焊接 增材制造 腐蚀电流密度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几何参数对波纹轧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任路泽 梁子睿 +2 位作者 卢传浩 任忠凯 曹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5-73,共9页
目的为了探究波纹轧钛/钢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对比分析不同的波纹几何参数对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一级空气炮发射球形弹丸对波纹轧制钛/钢复合板进行弹道冲击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 目的为了探究波纹轧钛/钢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对比分析不同的波纹几何参数对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一级空气炮发射球形弹丸对波纹轧制钛/钢复合板进行弹道冲击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计算复合板的挠度,分析弹道冲击下钛/钢复合板的变形特征和损伤机理。使用LS-DYNA建立数值模型,在验证模型可行性的基础上,改变模型中的波纹几何参数,探究不同波幅和周期对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小能量冲击下,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机制主要是通过复合板的塑性变形来吸收能量,形成塑性开坑变形,且在层间结合处并未发生明显分层现象。结论工艺参数允许的情况下,增大波幅和减少周期均可提高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这是因为大波幅和小周期结构可以增加复合板异质材料的接触面积,提高层间结合力,从而提升复合板抗冲击变形和分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复合板 抗冲击性能 数值模型 波纹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钢复合板剪力墙力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念恋 《江西建材》 2024年第1期28-30,36,共4页
为了提升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文中主要对不同纤维粘贴方式下纤维复合板剪力墙的拉伸、压缩及弯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纯钢板相比,水平纤维钢板的极限拉伸荷载、极限压缩荷载以及极限弯曲荷载分别增加32.5%、43.3%及67.8%。垂直... 为了提升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文中主要对不同纤维粘贴方式下纤维复合板剪力墙的拉伸、压缩及弯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纯钢板相比,水平纤维钢板的极限拉伸荷载、极限压缩荷载以及极限弯曲荷载分别增加32.5%、43.3%及67.8%。垂直纤维钢板与纯高强钢板的刚度值基本一致,而水平纤维钢板的拉伸刚度较纯高强钢板高21.5%,压缩刚度较纯高强钢板高27.2%,弯曲刚度较纯高强钢板高114.3%,耗散能能量为38.2 kJ。与钢板墙相比,水平纤维增强钢复合板剪力墙耗散能力提升16.3%,初始刚度提升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材料 复合板 剪力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新型1061Al/DP980铝钢冶金复合板弯曲成型回弹分析
14
作者 李鹏飞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50-51,104,共3页
结合铝合金和钢材的优势,利用冶金结合手段制备矿用新型1061Al/DP980铝钢复合板,并将其作为测试对象,深入探讨了渐进成型阶段各项工艺参数下的回弹缺陷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单层下压量从2 mm降低到1 mm以及成型深度为15 mm条件下,回弹... 结合铝合金和钢材的优势,利用冶金结合手段制备矿用新型1061Al/DP980铝钢复合板,并将其作为测试对象,深入探讨了渐进成型阶段各项工艺参数下的回弹缺陷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单层下压量从2 mm降低到1 mm以及成型深度为15 mm条件下,回弹量降低20%;随着成型角由30°提高到60°,引起回弹量大幅降低;随着成型角降低,引起制件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弯曲回弹;将工具头外形从10 mm提高到20 mm后,形成了更大的回弹量。该研究有助于提高铝钢冶金复合板的力学性能,为后续的组织强化奠定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复合板 回弹缺陷 弯曲成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农业机械铜钢复合板弯片冲压模拟与模具设计探究
15
作者 刘洁 张志红 《南方农机》 2024年第9期177-179,共3页
合理应用机械模具加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基于ABAQUS进行农业机械铜钢复合板的弯片冲压模拟以及模具设计,可以切实提高整体质量。利用ABAQUS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 合理应用机械模具加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基于ABAQUS进行农业机械铜钢复合板的弯片冲压模拟以及模具设计,可以切实提高整体质量。利用ABAQUS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结合模具要素分析了成型应力以及厚度参数产生的影响,可以确定最佳的数值。试验发现,通过增大凹模圆角参数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应力以及厚度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在凸凹模间隙为1 mm时,能有效提高板料成型的整体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农业机械 复合板弯片 冲压模拟与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铝复合板热轧复合变形规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民权 蒋福林 +1 位作者 张辉 李落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4-648,共5页
采用弯曲实验、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轧制温度、变彤量对钢/铝复合板热轧复合的结合强度、界面和厚比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温度低于400℃时,弯曲次数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少;轧制温度在400℃时钢/... 采用弯曲实验、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轧制温度、变彤量对钢/铝复合板热轧复合的结合强度、界面和厚比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温度低于400℃时,弯曲次数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少;轧制温度在400℃时钢/铝复合板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最大;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铝层的压下量增加,钢层的压下量减小,致使两者压下量的差值增加;总的压下量越大,弯曲次数越多,结合界面和结合强度越好;当总压下量为20%~30%时,弯曲次数随压下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总压下量〉30%时,弯曲次数随压下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随着总压下量的增加,钢和铝的压下量成正比关系增加,变化趋势相同,组元压下量的差值随总压下量的增加而减小,变形量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复合板 热轧复合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钢复合板爆炸焊接实验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越举 杨旭升 +4 位作者 李晓杰 王勇 姚政 肖辉 赵恩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以3mm厚的TA2钛板和26mm厚的正火态Q345R为材料,通过爆炸焊接实验,对钛/钢复合板爆炸焊接的动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合复合板结合界面特征、复合板结合强度(剪切强度)以及界面波的金相组织,讨论了钛/钢爆炸焊接时获得高强度结合和规则的... 以3mm厚的TA2钛板和26mm厚的正火态Q345R为材料,通过爆炸焊接实验,对钛/钢复合板爆炸焊接的动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合复合板结合界面特征、复合板结合强度(剪切强度)以及界面波的金相组织,讨论了钛/钢爆炸焊接时获得高强度结合和规则的界面结合波状形态的条件。对于3mm厚TA2与26mm厚正火态Q345R,该条件是动态碰撞角β>17°,动态碰撞速度vp>760m/s。根据界面波及基板轧制金相组织形态,分析了形成界面波的机理,认为射流阻碍复板连续碰撞基板是形成界面波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界面波 爆炸焊接 /钢复合板 动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轧制对钢/铝复合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祖国胤 李小兵 +1 位作者 宋滨娜 姚广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83-2086,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材料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异步轧制工艺制备的钢/铝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探讨了异步速比对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步轧制工艺可在30%的临界压下率下实现钢/铝的有效初结合,板材的初结合强度高于...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材料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异步轧制工艺制备的钢/铝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探讨了异步速比对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步轧制工艺可在30%的临界压下率下实现钢/铝的有效初结合,板材的初结合强度高于同步轧制样品。复合板的界面剪切强度随异步速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的异步速比为1.2~1.25。异步轧制过程可实现钢基体粗大柱状晶的破碎与晶粒细化,轧后的复合板在450℃退火1h后即可以使钢基体获得理想的软化效果,克服了同步轧制样品在温度超过500℃退火时界面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难题。复合板的反复弯曲次数可达1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复合板 异步轧制 剪切强度 异步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钛钢轧制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阎晓倩 江海涛 +2 位作者 曾尚武 刘继雄 段晓鸽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7-81,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纳米显微力学探针,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钛钢真空-轧制复合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钢侧组织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过程,碳元素向界面扩散,在界面附近形成铁素体...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纳米显微力学探针,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钛钢真空-轧制复合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钢侧组织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过程,碳元素向界面扩散,在界面附近形成铁素体区。热处理温度对钛钢轧制复合板的界面结合性能有显著影响,850℃时性能最好。850℃以下热处理时,在界面上面主要生成TiC;850℃以上热处理时,界面上形成大量的Ti-Fe金属间化合物(Fe2Ti/FeTi)及少量的TiC。Ti-Fe金属间化合物对界面结合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显著降低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轧制复合板 热处理 界面结合性能 扩散行为
原文传递
热处理过程中钛层对钛钢爆炸复合板钢侧组织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继雄 赵爱民 +2 位作者 江海涛 王进 孙璐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钛层对钛钢爆炸复合板钢侧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钛层时,钢侧结合界面上会形成脱碳层。当850℃及以下温度加热时,在波头的漩涡处产生粗大的铁素体晶粒,而在950℃保温时,在波峰处...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钛层对钛钢爆炸复合板钢侧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钛层时,钢侧结合界面上会形成脱碳层。当850℃及以下温度加热时,在波头的漩涡处产生粗大的铁素体晶粒,而在950℃保温时,在波峰处产生粗大的铁素体。剥离钛层时,只在波头的漩涡处产生铁素体区,随着温度的升高,铁素体区减小。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钛层的存在,碳元素向结合界面扩散形成TiC,在结合界面附近形成铁素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复合板 热处理 组织 钛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