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血和黄疸对酶法测定血清钠的干扰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邢凌生 吕礼应 +2 位作者 张敏 杨九华 刘万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脂血及黄疸对酶法测定血清钠结果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程度脂血及黄疸标本血清钠分别采用酶法及离子选择电极法(ISE)进行检测。结果当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8mol/L时,酶法与ISE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且在临床允许误差范...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脂血及黄疸对酶法测定血清钠结果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程度脂血及黄疸标本血清钠分别采用酶法及离子选择电极法(ISE)进行检测。结果当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8mol/L时,酶法与ISE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且在临床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而当血清TG水平>8mmol/L时,酶法测定结果明显低于ISE法;当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400μmol/L时,酶法与ISE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而血清TBIL水平>400μmol/L时,酶法测定结果明显低于ISE法。结论酶法测定血清钠为生化一体化检测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分析方法,但严重脂血(TG>8mmol/L)及严重黄疸(TBIL>400μmol/L)可使测定结果明显偏低且超出临床允许检测误差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脂类/血液 钠/血液 离子选择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血糖、血钠及心肌肌钙蛋白I的动态变化
2
作者 成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血钠及心肌肌钙蛋白I动态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及放射免疫双抗体固相加心法对78例窒息新生儿及60例正常新生儿1h、24h、72h、7d、14d的静脉血糖、血钠及心肌肌钙蛋白I进行检测。结果1窒...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血钠及心肌肌钙蛋白I动态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及放射免疫双抗体固相加心法对78例窒息新生儿及60例正常新生儿1h、24h、72h、7d、14d的静脉血糖、血钠及心肌肌钙蛋白I进行检测。结果1窒息组生后24h血糖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窒息组生后72h至7d血钠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窒息组生后24h、72h、7d心肌肌钙蛋白I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应密切监测24h内血糖及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以及生后72h后的血钠变化,严格掌握输糖浓度与速度,避免血糖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血液 血糖/血液 钠/血液 肌钙蛋白Ⅰ/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不同程度窒息血钠变化及护理干预
3
作者 王颖 李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4772-4773,共2页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护理/血液 钠/血液 婴儿 新生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血钠和血氯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永法 李旭芳 莫晓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536-537,共2页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血液 钠/血液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水平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红鹰 高伟 +5 位作者 赵玉生 田亚平 原新红 陈瑞 王士雯 程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7期5824-582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端片段(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患者44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HeartDiseaseAssocation,NYHA)标准将患者分级...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端片段(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患者44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HeartDiseaseAssocation,NYHA)标准将患者分级。另外选择10例健康老年人做对照,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对比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和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的NT-proBNP水平随心功能恶化,呈逐渐增高趋势;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对数值均值分别为(2.3±0.5),(2.9±0.7),(3.2±0.9),(4.1±0.5)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1.3,P<0.000)。各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值和LVEF有很好的相关性(r=0.661,P<0.000)。结论:血浆NT-proBNP是很好的评估老年心功能不全的标准,两者有较高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病理生理学 利尿激素/血液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靳利利 刘秋江 +2 位作者 李典鸿 苏慧 王清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C I)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C 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剂(由红参、熟附子、三七、葶... 【目的】观察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C I)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C 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剂(由红参、熟附子、三七、葶苈子、车前子等组成)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法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以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心功能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降低血浆BNP水平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附颗粒能有效降低CC I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改善其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疗法 加味参附颗粒/治疗应用 /血液
原文传递
脑出血患者血钠血钾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希院 李筱婷 +2 位作者 李会琪 侯沛红 翟洁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53-135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时血钠、血钾的变化及其与出血部位、病情轻重、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24h内、3~5d、7~8d空腹血钠、血钾。结果:急性脑出血389例,并发低血钠69例(17.7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时血钠、血钾的变化及其与出血部位、病情轻重、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24h内、3~5d、7~8d空腹血钠、血钾。结果:急性脑出血389例,并发低血钠69例(17.74%),高血钠23例(5.91%),低血钾74例(19.02%),高血钾15例(3.85%)。在脑出血患者中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与脑出血部位、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关,高钠血症、高钾血症发生率较低,与病情轻重及预后也有关。低血钾虽发生率较高但与病情及预后无关。结论:血钠血钾均可作为脑出血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钠/血液 /血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钠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瑞芳 邱杨 杨秀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与正常血钠组,监测两组之间的BNP水平和LVEF值,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结果:低钠血症组再住院率高于正常血钠组...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与正常血钠组,监测两组之间的BNP水平和LVEF值,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结果:低钠血症组再住院率高于正常血钠组,低钠血症组患者BNP水平较正常血钠组同一组别水平高,正常血钠组与低血钠组心功能Ⅱ、Ⅲ、Ⅳ级BNP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BNP与血钠成显著负相关(r=-0.25,P<0.05)。结论:低钠血症可能促进慢性心衰患者血浆BNP分泌增加,神经内分泌及肾素水平激活更明显,是心衰不良预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并发症 血症 钠/血液 @B型尿肭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肽素、D-二聚体及血钠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惠文静 许海英 王赖儿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1063-1065,1069,共4页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D-二聚体(D-D)及血钠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opeptin、D-D及血钠水平;比较...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D-二聚体(D-D)及血钠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opeptin、D-D及血钠水平;比较观察组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不同分级患者的Copeptin、D-D及血钠水平,分析观察组预后情况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Copeptin、D-D及血钠水平,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Copeptin、D-D及血清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opeptin、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SI分级显示,观察组84例患者中,Ⅰ级22例,Ⅱ级30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无Ⅴ级;随着PESI分级增加,患者Copeptin、D-D水平也逐渐增加,血钠水平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4例患者中,有9例(10.71%)患者死亡(死亡组),有75例(89.29%)患者存活(存活组);死亡组Copeptin、D-D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血钠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检验,急性肺栓塞患者Copeptin、D-D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呈正相关(P<0.05),血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Copeptin、D-D水平明显升高,血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急性病 肽类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钠/血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文凯 赵志鹏 韩国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UA)、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心功能纽约分级分为NYHAⅠ组、...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UA)、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心功能纽约分级分为NYHAⅠ组、NYHA Ⅱ组、NYHA Ⅲ组、NYHA Ⅳ组,每组各50例。分别检测四组患者血UA、BNP水平,检查患者LVEF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血清UA、BNP与LVEF相关性,追踪随访5年,统计其临床病死率,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UA、BNP与LVEF水平对于慢性心衰患者5年内临床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NYHAⅠ组、NYHA Ⅱ组、NYHA Ⅲ组、NYHA Ⅳ组组间血清UA、BNP与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NYHA Ⅰ组与NYHA Ⅱ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组间血清UA、BNP与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与B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05,P〈0.05),血清UA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17,P〈0.05),BNP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53,P〈0.003)。各组间5年病死率分别为: NYHA Ⅰ组4%(2/50),NYHA Ⅱ组6%(3/50),NYHA Ⅲ组14%(7/50),NYHA Ⅳ组24%(12/50)。血清UA、BNP与LVEF水平对于慢性心衰5年病死率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5、0.781、0.885,其预测患者慢性心衰5年病死率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14%,76.92%),(76.95%,79.52%),(79.68%,81.27%)。【结论】血清UA、BNP与LVEF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监测其动态变化对于慢性心衰患者5年内临床病死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病 尿酸/血液 促尿排泄剂/血液 每搏输出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K^+、Na^+、Cl^-、Ca^(2+)正常参考范围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云昌 宁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4323-4324,共2页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者血清中K+、Na+、Cl-、Ca2+浓度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环境温度与K+、Na+、Cl-、Ca2+的正常参考值的关系。方法:对1 a中不同时间的环境温度下10 46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K+、Na+、Cl-、Ca2+浓度进行检测。结果:不同的...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者血清中K+、Na+、Cl-、Ca2+浓度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环境温度与K+、Na+、Cl-、Ca2+的正常参考值的关系。方法:对1 a中不同时间的环境温度下10 46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K+、Na+、Cl-、Ca2+浓度进行检测。结果:不同的环境温度下Na+、CL-浓度水平没有明显差异;K+、Ca2+浓度水平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应建立不同温度下各种离子的正常参考值,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钠/血液 /血液 /血液 温度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观察项目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文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742-742,共1页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血液 钠/血液 血压氮质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患者BNP、CTnI、D-dimer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芳 刘智玲 韩小彤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2014-2017,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4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 n =27)...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4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 n =27)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 n =37),对两组患者血浆cTnI、BNP及D‐dimer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右心功能和病死率。【结果】大面积肺栓塞组BN P、血浆cTnI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D‐dimer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大面积肺栓塞组的右心功能不全者和病死率均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检测BNP、cTnI及D‐dimer水平对APE患者临床诊断、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代谢 急性病 促尿排泄剂/血液 肌钙蛋白I/血液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钠钾钙镁锌五种离子检查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荣三 李凤英 +2 位作者 孙龙 韩冬 孟小征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883-2884,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早期血清中钠钾钙镁锌五种离子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80例住院患者按GCS进行分型,并于24 h、72 h采集各型患者受检标本,用电极法测定血清中钠钾钙镁锌等五种离子浓度。结果与对照组和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相比...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早期血清中钠钾钙镁锌五种离子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80例住院患者按GCS进行分型,并于24 h、72 h采集各型患者受检标本,用电极法测定血清中钠钾钙镁锌等五种离子浓度。结果与对照组和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相比,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a2+、Zn2+和Mg2+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2+、Zn2+和Mg2+的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血液 /血液 钠/血液 /血液 /血液 /血液
原文传递
关于《血钠波动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分析》的补充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甄利平 曾伏虎 张海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2085-2085,共1页
作者对王凡等报告血钠波动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1例。兹补充分析如下。 本例神经系统症状尽管发生在血钠波动之后,但病理征始终呈(-)。此尚不提示CPM表现之一的皮质脊髓束受累,从而"四肢无自主活动"并不一定意味着四肢瘫范畴。
关键词 钠/血液 髓鞘溶解 中心性脑桥/病因学 病例报告 人类
原文传递
直接电极法和间接电极法测定钾钠氯结果的偏倚评估
16
作者 杨小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43-544,共2页
目的:评价直接电极法(Y)和间接电极法(X)测定血清钾钠氯结果的偏倚。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40例临床血清样本钾钠氯含量,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上,待比方法(Y)测定钾钠结果的偏差临床不可接受,氯临床... 目的:评价直接电极法(Y)和间接电极法(X)测定血清钾钠氯结果的偏倚。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40例临床血清样本钾钠氯含量,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上,待比方法(Y)测定钾钠结果的偏差临床不可接受,氯临床可接受。结论:当使用两种方法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钠/血液 /血液 离子选择电极
原文传递
血浆B型尿钠肽和D-二聚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林 彭一 唐尚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4期8335-83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阴性的冠心病患者,其中ACS患者60例(ACS组),另外选择6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阴性的冠心病患者,其中ACS患者60例(ACS组),另外选择6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雅培公司Biosite诊断仪测定血浆BNP水平,Reader金标定量分析仪测定D-D水平。结果:ACS组血浆BNP、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NP与D-D水平可以作为诊断ACS的指标之一,对于cTnI阴性的ACS患者尤其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促尿排泄肽类/血液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代谢 人类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体液离子含量的变化
18
作者 李尔然 王秋月 康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5期3532-3534,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液离子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46例合并肺心病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测定其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及24 h尿K、Na、Ca、Mg离子含量。结果:患者白细胞Ca增高,红细胞Ca、Mg、K及白细胞Mg、血清Mg、Na...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液离子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46例合并肺心病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测定其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及24 h尿K、Na、Ca、Mg离子含量。结果:患者白细胞Ca增高,红细胞Ca、Mg、K及白细胞Mg、血清Mg、Na均显著降低。红细胞Mg与白细胞Mg显著正相关。该组患者尿Ca增多占54%,尿K、Na、Mg减低者分别占92%,65%及32%。结论:COPD患者存在K、Mg缺失,用红细胞Mg评价机体的Mg状态更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血液/尿 红细胞/化学 白细胞/化学 /血液/尿 钠/血液/尿 /血液/尿 /血液/尿 人类
原文传递
0.9% saline is neither normal nor physiological 被引量:1
19
作者 Heng LI Shi-ren SUN +2 位作者 John Q.YAP Jiang-hua CHEN Qi QI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81-187,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biochem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0.9% saline (henceforth: saline) and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saline infusion, specifically on systemic aci...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biochem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0.9% saline (henceforth: saline) and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saline infusion, specifically on systemic acid-base bal- ance and renal hemodynamic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lectrolyte balance, including effects of saline infusion on serum electrolytes, is often poorly understood among practicing physicians and inappropriate saline prescribing can cause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Large-volume (〉2 L) saline infusion in healthy adults induces hyperohloremia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acidosis, hyperkalemia, and negative protein balance. Saline overload (80 ml/kg) in rodents can cause intestinal edema and contractile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f sodium-proton exchanger (NHE) and decrease in 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orylation. Saline infusion can also adversely affect renal hemody- namics. Microperfusion experiments and real-time imaging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a reduction in renal perfusion and an expansion in kidney volume, compromising 02 delivery to the renal perenchyma following saline infusion. Clinically, saline infusion for patients post abdominal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is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number of adverse effects including more frequent blood product transfusion and bicarbonate therapy, reduced gastric blood flow, delayed recovery of gut function, impaired cardiac contractility in response to inotropes, prolonged hospital stay, and possibly increased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aline infusion, compared to balanced fluid infusions, in- creases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summary, saline is a highly acidic fluid. With the exception of saline in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hypochloremic metabolic alkalosis and volume depletion due to vomiting or upper gastroin- testinal suction, indiscriminate use, especially for acutely ill patients, may cause unnecessary complications and should be avoided. More education regarding saline-related effects and adequate electrolyte management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9% saline Hyperchloremia ACIDOSIS HYPERKALEMIA Balanced fluids Renal hemodynam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