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4钛合金基体无氰镀铜工艺及镀铜层的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尚长沛 张松泓 张家瑞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共3页
研究了TC4钛合金基体无氰镀铜工艺。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通过摩擦学性能指标、磨痕形貌和磨损面化学成分分析,比较了钛合金基体与镀铜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摩擦试验条件下,镀铜层的磨损率相对于钛... 研究了TC4钛合金基体无氰镀铜工艺。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通过摩擦学性能指标、磨痕形貌和磨损面化学成分分析,比较了钛合金基体与镀铜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摩擦试验条件下,镀铜层的磨损率相对于钛合金基体的磨损率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平均摩擦因数减小到0.42左右。钛合金基体与镀铜层的磨损形式截然不同。由于镀铜层能起到减摩作用,所以无氰镀铜可以改善和提高钛合金基体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基体 无氰镀铜工艺 磨损率 磨痕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基体化铣保护胶层激光刻型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裴丽艳 王辉 +1 位作者 孙鹏鹏 王健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35,共7页
为获得满足刻透化铣胶膜但不伤及钛合金基体的激光刻型工艺参数和一般规律,以AC850激光刻型胶为涂覆层材料,通过设计析因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中激光功率、刻型速度、激光频率等刻蚀深度的影响;结合材料的烧蚀阈值,选取不同激光刻型工艺... 为获得满足刻透化铣胶膜但不伤及钛合金基体的激光刻型工艺参数和一般规律,以AC850激光刻型胶为涂覆层材料,通过设计析因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中激光功率、刻型速度、激光频率等刻蚀深度的影响;结合材料的烧蚀阈值,选取不同激光刻型工艺参数、氩气保护条件与自然条件下进行刻型实验,利用显微镜检测每条刻线刻型质量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刻型功率、刻型速度、激光频率对刻型质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取决于激光能量密度决定(0.424~1.67 J/cm^(2));在激光功率6 W和刻型速度800 mm/s(即能量密度0.4244 J/cm^(2))条件下,激光刻线的上下边沿都保持良好的刻线边缘质量。激光平均功率与刻型深度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激光刻型速度与刻型深度存在线性负相关、激光频率受到激光功率影响对刻型存在一定影响,相同进给速度和激光平均功率的参数下,激光的脉冲频率对刻线的质量有较大影响;激光刻型中氩气保护对激光刻型质量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刻型 钛合金基体 化铣保护胶层 析因实验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硬磨具钛合金基体
3
作者 翟丽君 郭永喜 +2 位作者 杨海波 宜云雷 谷广林 《磨料磨具通讯》 2010年第5期8-10,共3页
本文主要针对超硬材料行业研发的超硬磨具钛合金基体为例。阐述超硬磨具钛合金基体材料与传统基体材料比较研究中呈现优异的九大特性及其在航空、航海、造船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钛合金基体金刚石 立方氮化硼 动平衡 高强度 耐腐蚀
原文传递
钛合金表面TiO_2薄膜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肖帆 陈劲宇 +3 位作者 姜珍兰 宗晨 项军 刘升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7,共5页
使用TiCl_3盐酸溶液作为前驱液,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水热法在Ti-6Al-4V合金基体表面原位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研究不同水热反应条件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的... 使用TiCl_3盐酸溶液作为前驱液,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水热法在Ti-6Al-4V合金基体表面原位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研究不同水热反应条件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棒阵列薄膜为混晶结构,具有沿[001]轴择优生长和金红石(101)高能晶面曝露的特点,并且能够适用于3D打印的多孔钛合金种植体,说明了该薄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该基体表面的TiO_2在3d就能诱导羟基磷灰石的生长,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显示了其在骨科、牙科等植入体表面改性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基体 高能晶面 水热合成 纳米二氧化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钛合金超硬材料磨具基体的特性
5
作者 翟丽君 郭永喜 《磨料磨具通讯》 2011年第12期2-4,共3页
本文主要以宝鸡市三立公司新金属材料研发中心的研制成果中,专门针对超硬材料行业研发的超硬磨具钛合金基体为例。阐述超硬磨具钛合金基体材料与传统基体材料比较研究中呈现优异的九大特性及其在航空、航海、造船、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以宝鸡市三立公司新金属材料研发中心的研制成果中,专门针对超硬材料行业研发的超硬磨具钛合金基体为例。阐述超硬磨具钛合金基体材料与传统基体材料比较研究中呈现优异的九大特性及其在航空、航海、造船、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基体 金刚石 立方氮化硼 高强度 耐腐蚀
原文传递
电弧离子镀硬质梯度薄膜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国强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电弧离子镀设备若具有必要的功能条件 ,就可用纯金属分离靶弧流控制技术来制取多元硬质梯度薄膜 ,本工作明确合成梯度薄膜的工艺原则 ,并以TiAl多层合金梯度薄膜和 (Ti,M)N(M为Zr ,Nb等元素 )硬质梯度薄膜为例 ,进一步展开说明该技术的... 电弧离子镀设备若具有必要的功能条件 ,就可用纯金属分离靶弧流控制技术来制取多元硬质梯度薄膜 ,本工作明确合成梯度薄膜的工艺原则 ,并以TiAl多层合金梯度薄膜和 (Ti,M)N(M为Zr ,Nb等元素 )硬质梯度薄膜为例 ,进一步展开说明该技术的工艺过程 ,对实际效果给予评定。结果表明 ,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多元硬质梯度薄膜 ,具有操作简便、沉积速度快、成分调节范围宽等优点 ,为多元复合硬质薄膜的合金强化机制与结构优化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硬质薄膜 梯度薄膜 合金基体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f Ti_(0.10)Zr_(0.15)V_(0.35)Cr_(0.10)Ni_(0.30)-10% LaNi_3 composite and its synergetic effect
7
作者 王艳芝 赵敏寿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2000-2006,共7页
Hydrogen storage composite alloy Ti0.10Zr0.15V0.35Cr0.10Ni0.30–10% LaNi3 was prepared by two-step arc-melting to improve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kinetic performance of Ti-V-based solid solution alloy. ... Hydrogen storage composite alloy Ti0.10Zr0.15V0.35Cr0.10Ni0.30–10% LaNi3 was prepared by two-step arc-melting to improve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kinetic performance of Ti-V-based solid solution alloy.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ynergetic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alloy electrode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ometr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metr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test.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phase of the composite alloy is composed of V-based solid solution phase with a BCC structure and C14 Laves phase with hexagonal structure, while the secondary phase is formed in the composite alloy. The comprehensiv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alloy electrode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ctivation cycle number, the maximum discharge capacity and the low temperature discharge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alloy are 5 cycles, 362.5 mA-h/g and 65.84% at 233 K, respectively. It is suggested that distinct synergetic effect occurs in the activation process, composite process, cyclic process and discharge process at a low or high temperature under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in the charge–transfer resistance and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V-based solid solution hydrogen storage composite alloy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synergetic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