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料配比对钙长石-莫来石复相多孔陶瓷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苗正 李楠 鄢文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9-263,共5页
为提高钙长石材料的高温性能,需引入莫来石相,因此,以煤矸石、氢氧化铝和轻质碳酸钙为原料,PVA溶液为结合剂,以莫来石理论生成量(w)分别为20%、40%、50%、60%和80%来改变原料配比,制备了具有不同莫来石含量的多孔钙长石-... 为提高钙长石材料的高温性能,需引入莫来石相,因此,以煤矸石、氢氧化铝和轻质碳酸钙为原料,PVA溶液为结合剂,以莫来石理论生成量(w)分别为20%、40%、50%、60%和80%来改变原料配比,制备了具有不同莫来石含量的多孔钙长石-莫来石陶瓷,并研究了原料配比对其物柏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氢氧化铝加入量增加,试样的显气孔率变化不大,但孔径尺寸不断减小;2)各试样的相组成为钙长石、莫来石和少量刚玉,随着氢氧化铝加入量的增加,莫来石含量增加,钙长石含量减小;3)原料配比对二次莫来石化影响很大,影响着氢氧化铝假象间结合颈部中莫来石、钙长石和玻璃相的含量,进而影响试样的常温强度、高温强度;4)得到了显气孔率为44%~50%,常温抗折强度在5.2~10.9MPa,高温抗折强度在4.3~6.5MPa,具有不同莫来石含量的多孔钙长石-莫来石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多孔钙长石-莫来石复陶瓷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矿物组成对钙长石-莫来石复相材料物相形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严煌 王玺堂 +2 位作者 王周福 刘浩 马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1,64,共6页
采用不同矿物原料在不同煅烧温度(1 100-1 400℃)下原位合成制备了钙长石-莫来石复相材料,通过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原料矿物组成对复相材料物相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石英(熔融石英或天然石英)、Ca(OH)2和α-Al... 采用不同矿物原料在不同煅烧温度(1 100-1 400℃)下原位合成制备了钙长石-莫来石复相材料,通过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原料矿物组成对复相材料物相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石英(熔融石英或天然石英)、Ca(OH)2和α-Al2O3为原料时,合成过程中首先生成硅灰石和钙黄长石,之后硅灰石再与刚玉和石英反应生成钙长石,莫来石则是在1 350℃由方石英和刚玉反应生成;而以硅灰石或铝酸钙,蓝晶石和苏州土天然铝硅系矿物为原料时,部分钙长石相由原料直接反应生成,莫来石通过二次莫来石化生成;1 400℃煅烧后不同原料合成的钙长石-莫来石试样中均含有莫来石相、钙长石相和少量刚玉相,尺寸较大的莫来石柱状晶体穿插在较细的钙长石晶粒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长石-莫来石复材料 组成 形成过程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成分配比对白云鄂博尾矿微晶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保卫 杜永胜 +4 位作者 张雪峰 贾晓琳 陈华 赵鸣 邓磊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1-1398,共8页
以白云鄂博二次选后尾矿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得到了CaO-MgO-Al2O3-SiO2系尾矿微晶玻璃。制备流程包括熔融、退火、核化及晶化过程。其中玻璃熔融温度为1450℃,核化温度为720℃,晶化温度为850℃。利用XRD研究了基础玻璃成... 以白云鄂博二次选后尾矿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得到了CaO-MgO-Al2O3-SiO2系尾矿微晶玻璃。制备流程包括熔融、退火、核化及晶化过程。其中玻璃熔融温度为1450℃,核化温度为720℃,晶化温度为850℃。利用XRD研究了基础玻璃成分配比对微晶玻璃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玻璃成分配比直接决定微晶玻璃的主晶相形成。随着基础玻璃成分配比的变化,微晶玻璃可能形成辉石相、钙长石相、镁铁尖晶石相或磁铁矿相。当其他元素固定,CaO/MgO和CaO/Al2O3比值的减小会导致微晶玻璃由辉石相转变为镁铁尖晶石相和钙长石相。而当SiO2/CaO比值大于2时,主晶相则由辉石相转变为磁铁矿相。DTA测试结果表明CaO有利于析晶温度的降低,而MgO、Al2O3和SiO2相对提高了析晶温度。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抗折强度、密度、耐酸碱度与微晶玻璃主晶相有直接关系。主晶相为辉石相的微晶玻璃具有更高的抗折强度、密度和耐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辉石 镁铁尖晶石 钙长石相 磁铁矿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掺入黏土制备CaO-MgO(10%)-SiO_(2)-Al_(2)O_(3)体系陶瓷材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平 李香梅 +3 位作者 华绍广 裴德健 李书钦 李波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3,共7页
我国年赤泥排放量高达1亿t,目前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或者堆存,而制备陶瓷需要的黏土原料出现短缺。新型CaO-MgO(10%)-SiO_(2)-Al_(2)O_(3)体系陶瓷材料力学性能优越,市场前景乐观,本文设计了不同赤泥掺量的新型陶瓷制备原料的烧制试验,... 我国年赤泥排放量高达1亿t,目前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或者堆存,而制备陶瓷需要的黏土原料出现短缺。新型CaO-MgO(10%)-SiO_(2)-Al_(2)O_(3)体系陶瓷材料力学性能优越,市场前景乐观,本文设计了不同赤泥掺量的新型陶瓷制备原料的烧制试验,对不同的烧制产品进行微观及物相组成测试,并考察了不同赤泥掺量和不同温度下所烧制产品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和重金属浸出情况。黏土中掺入部分赤泥所烧制的样品主要物相为辉石相、钙长石相,其中辉石相的生成有利于提高试样的抗折强度,钙长石相的生成有利于固化钠元素,促进致密化过程。不同赤泥掺量所制备试样的性能表现相近,均在1140℃时表现出优越的力学性能,线型收缩率和容重最大,吸水率最小,抗折强度最高;30%赤泥掺量下,吸水率和抗折强度指标均超过GB/T 4100—2015标准。浸出试验表明,各试样钠元素固化率高达99.91%,7种典型重金属浸出值均低于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限值。本研究为赤泥在陶瓷行业的再利用提供新的一种途径,不仅解决自身处置处理问题,更是节约大量的陶瓷黏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CaO-MgO(10%)-SiO_(2)-Al_(2)O_(3)体系陶瓷 黏土 赤泥掺量 辉石 钙长石相 吸水率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直接烧结制备全固废煤气化渣微晶玻璃的性能变化研究
5
作者 李宇 张弦 +4 位作者 刘治平 王云飞 张铁柱 张宇轩 欧阳顺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8-988,共11页
以煤气化渣为原料,采用一步直接烧结法制备了全固废煤气化渣微晶玻璃,并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全固废煤气化渣微晶玻璃晶相演变、机械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气化渣具有较强的析晶能力,得到的微晶玻璃主晶相为钙长石相... 以煤气化渣为原料,采用一步直接烧结法制备了全固废煤气化渣微晶玻璃,并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全固废煤气化渣微晶玻璃晶相演变、机械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气化渣具有较强的析晶能力,得到的微晶玻璃主晶相为钙长石相。在800~1150℃,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微晶玻璃结晶度先增高后有所降低。过高的烧结温度会使微晶玻璃内部出现片状结构,理化性能下降。烧结温度在1110~1120℃,微晶玻璃晶粒细小且分布密集,表现出较好的物理性能。烧结时间对样品性能的影响较小。在烧结温度1120℃、烧结时间2 h条件下,微晶玻璃维氏硬度为6.92 GPa,抗折强度为38.29 MPa,抗压强度为432.72 MPa,体积密度2.618 g/cm^(3),吸水率为0.21%,耐酸碱性分别为3.13%和0.92%,力学性能较优,但吸水率及化学稳定性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煤气化渣 一步直接烧结 微晶玻璃 钙长石相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