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天山小哈拉军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查模型
1
作者 秦升强 徐衍明 史高飞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301-312,共12页
小哈拉军金铜矿床位于天山山脉西段的那拉提山北坡,地处伊什基里克裂谷与伊宁地块的结合部,其上叠加石炭纪岛弧,成矿位置较为特殊,且矿床蚀变类型复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基于该金铜矿床最新工作成果,对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 小哈拉军金铜矿床位于天山山脉西段的那拉提山北坡,地处伊什基里克裂谷与伊宁地块的结合部,其上叠加石炭纪岛弧,成矿位置较为特殊,且矿床蚀变类型复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基于该金铜矿床最新工作成果,对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进行了阐述,对其形成时代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找矿勘查模型,其对该区外围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哈拉军金铜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勘查模型 西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下部铜矿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杨小敏 付一航 黎敦朋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4期358-366,共9页
紫金山金铜矿床是世界级的超大型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分带特征,上部金矿已开采完毕,中下部铜矿体尚未圈闭,开展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对确定成矿的热源中心和找矿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样品采集... 紫金山金铜矿床是世界级的超大型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分带特征,上部金矿已开采完毕,中下部铜矿体尚未圈闭,开展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对确定成矿的热源中心和找矿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样品采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露天采矿场海拔560~580 m平台与铜矿体共生的蚀变石英、明矾石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的测量,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CO2包裹体以及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0.9℃~430.1℃,主要集中于160℃~220℃和360℃~380℃,显示具有2个成矿温度峰值,可能暗示具有2次成矿作用;冰点温度−0.1℃~−13.0℃,对应盐度为0.18% NaCl eqv~16.89% NaCl eqv。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中较高温度峰值绘制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值线图显示成矿热源来自矿区的东南侧深部,并向南东方向倾伏,指示矿区东南侧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等值线 成矿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小西南岔大型富金铜矿床矿区内暗色脉岩的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景贵 门兰静 +4 位作者 赵俊康 陈雷 梁树能 陈冬 逄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7-527,共11页
本文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矿区内与成矿空间密切的成矿前辉绿-辉长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岩脉进行了单颗粒锆石SHRIMP、LA—ICP-MSU—Ph年龄的测定。实验数据表明:辉绿-辉长岩的16个锆石或单点有387.0±11.8Ma、292.0~251.1Ma(... 本文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矿区内与成矿空间密切的成矿前辉绿-辉长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岩脉进行了单颗粒锆石SHRIMP、LA—ICP-MSU—Ph年龄的测定。实验数据表明:辉绿-辉长岩的16个锆石或单点有387.0±11.8Ma、292.0~251.1Ma(加权平均值270±14Ma,n=10)、129.8±2.6Ma、107.0~95.4Ma(加权平均年龄为103±13Ma,n=3)和46.8±2.6Ma五组谐和年龄;闪长玢岩的11个锆石、12个单点仅获一组谐和年龄,变化在108-98Ma之间(加权平均值102.1±2.2Ma)。结合CL图像特征,初步厘定成矿前辉绿-辉长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270±14Ma,n=10;273±14Ma,n=6),岩浆上侵过程中捕获了少量的泥盆世碎屑锆石,在成岩后的早白垩世、新生代始新世中期曾被热液改造;而闪长玢岩则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考虑到伴生闪长玢岩的年龄与辉绿-辉长岩的107.0~95.4Ma相匹配,且辉绿-辉长岩的热液锆石年龄在103~95.4Ma之间,进而限定该富金铜矿床的成矿热事件应发生在108-98Ma,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中生代地壳强烈伸展、减薄作用末期,经晚白垩世-古近世的后期抬升被剥露于现今地表,其成矿滞后于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岩浆热液金矿床大规模成矿峰期(120Ma)约1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脉岩 锆石 CL图像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 延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作用对岩浆热液金铜成矿制约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CL图像记录——以延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为例 被引量:26
4
作者 孙景贵 门兰静 +6 位作者 陈冬 陈雷 逄伟 梁树能 常艳 张鹏 聂喜淘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52,共10页
通过对延边小西南岔大型富金铜床矿区产出的与成矿密切的角闪花岗闪长岩、黑云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杂岩)侵入体和闪长玢岩岩脉的地质、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单颗粒锆石CL图象特征及精细测年结果,初步确定:它们的... 通过对延边小西南岔大型富金铜床矿区产出的与成矿密切的角闪花岗闪长岩、黑云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杂岩)侵入体和闪长玢岩岩脉的地质、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单颗粒锆石CL图象特征及精细测年结果,初步确定:它们的岩浆就位发生在晚中生代早白垩世末期(112 Ma^102 Ma),适值伊泽奈崎板块向古亚洲板块俯冲的大陆边缘环境;金铜矿化发生在角闪花岗闪长岩(111.7 Ma±2.8 Ma)、黑云花岗闪长岩(106.7 Ma±1.6 Ma)、黑云二长花岗岩(104.6 Ma±2.5 Ma)与闪长玢岩(102.1Ma±2.2 Ma)的就位之间;花岗杂岩是先存的岩石圈地幔受到俯冲大洋板片提供流体的交代,形成的次生岩石圈地幔,次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浆在MOSH面附近与下地壳重熔产生的钾质熔体混合,混合后的岩浆经以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先后上侵就位形成;而闪长玢岩岩脉则是埃达克质岩浆直接上侵就位形成;矿质主要来自俯冲大洋板块,埃达克岩浆和地壳重熔岩浆的形成以及两者的混合作用、混合岩浆的结晶分离作用是导致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岩浆热液体系 铜成矿 金铜矿床 小西南岔 延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鸡笼山矽卡岩型金铜矿床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宝剑 李胜荣 +3 位作者 杨庆雨 庞阿娟 杨成栋 严育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477,488,共8页
湖北鸡笼山金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区中典型的矽卡岩矿床,对其成矿物质来源的专门研究相对贫乏。对鸡笼山矽卡岩带的11件黄铁矿、2件方铅矿和2件闪锌矿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206Pb/204Pb为17.358~... 湖北鸡笼山金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区中典型的矽卡岩矿床,对其成矿物质来源的专门研究相对贫乏。对鸡笼山矽卡岩带的11件黄铁矿、2件方铅矿和2件闪锌矿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206Pb/204Pb为17.358~18.589,207Pb/204Pb为15.414~15.745,20 8Pb/204Pb为37.956~39.094,矿石铅属异常铅,其单阶段模式年龄(136.3~707.3 Ma)不能代表成矿年龄,但其分布特征反映了铅的多源混合特征。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上投点的线性分布特征显示了花岗闪长斑岩、矽卡岩、大理岩中的铅同位素演化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和相应性,但各类铅同位素组成在20 8Pb/204Pb-206Pb/204Pb图上均落在下地壳和地幔之间,指示其具有来自壳幔边界附近的深源的特点。鸡笼山金铜矿床、丰山洞铜钼矿床、城门山铜金矿床、铜绿山铜铁矿床4个相似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显示整体成矿物质来源在主体相似的背景下也具有局部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物质来源 金铜矿床 鸡笼山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卡特巴阿苏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铜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云华 李真 +3 位作者 莫宣学 黄玉 李云涛 韩一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8-1382,共15页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对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作用期次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研究,结...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对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作用期次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研究,结合岩矿分析结果表明,矿体主要产于二长花岗岩中,受破碎带节理构造系统及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控制。节理系统中矿体为脉带状,矿石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团斑状构造,蚀变以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的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巢状、串珠状,矿石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蚀变以钙铝榴石化、透辉石化、透闪石-阳起石化、绿帘石化为主。矿区具有两期成矿作用,分别与二长花岗岩和闪长质岩脉有关,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的多重控制,为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研究成果为区域找矿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 金铜矿床 卡特巴阿苏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赵俊康 孙景贵 +1 位作者 门兰静 陈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388,共5页
运用显微镜和激光拉曼技术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北山矿段流体包裹体内的子晶矿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子晶矿物有硬石膏、石盐、钾盐以及黄铜矿等,这种特征反映该矿床的含矿流体为高盐、高氧化流体和还原流体,为进一步研究该矿床流... 运用显微镜和激光拉曼技术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北山矿段流体包裹体内的子晶矿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子晶矿物有硬石膏、石盐、钾盐以及黄铜矿等,这种特征反映该矿床的含矿流体为高盐、高氧化流体和还原流体,为进一步研究该矿床流体性质和矿床的成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子矿物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芜盆地热液脉型金铜矿床地质特征——以江苏铜井金铜矿床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高丽坤 邹芝红 +4 位作者 李书春 蔡卫东 孙喜华 钱凌宇 张龙生 《地质与资源》 CAS 201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宁芜盆地分布着众多热液成因的脉型金铜矿床,铜井金铜矿床是区内该类矿床的典型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似脉状和透镜状赋存于近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与古火山机构复合部位,具有等距雁行排列的特点.研究表明,铜井金铜矿床先后经历了早期石... 宁芜盆地分布着众多热液成因的脉型金铜矿床,铜井金铜矿床是区内该类矿床的典型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似脉状和透镜状赋存于近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与古火山机构复合部位,具有等距雁行排列的特点.研究表明,铜井金铜矿床先后经历了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中期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和晚期碳酸盐阶段.矿石中黄铜矿硫同位素δ34S平均为3.63‰,34S/32S平均为22.139,为幔源硫来源.金、铜成矿物质为白垩系娘娘山组碱性玄武安山质岩浆分异演化到晚期分熔的产物,成矿热液沿着压扭性断裂构造上升,在有利的构造空间富集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1~253℃,成矿深度为100~400 m.总体上,铜井金铜矿床属与构造-火山活动有关的中浅成热液充填脉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矿床 热液脉型 宁芜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嘎拉勒大型金铜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志 唐菊兴 +4 位作者 陈毓川 何林 李志军 姚晓峰 宋俊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9-60,共2页
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与尕尔穷铜金矿床紧邻,是该带西段最重要的大型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之一。唐菊兴等(2013)将嘎拉勒矿床与尕尔穷矿床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其为同一大地构造背景-岩浆-成矿事件,从而组成班-怒成矿... 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与尕尔穷铜金矿床紧邻,是该带西段最重要的大型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之一。唐菊兴等(2013)将嘎拉勒矿床与尕尔穷矿床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其为同一大地构造背景-岩浆-成矿事件,从而组成班-怒成矿带南缘最具代表性的碰撞期成矿事件响应,并取得了来自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岩成岩时代、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研究成果的佐证(姚晓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硫化矿物 嘎拉 金铜矿床 RE-OS OS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南缘热液金铜矿床成矿时代的裂变径迹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袁万明 王世成 +2 位作者 李胜荣 杨志强 王兰芬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1-544,共4页
通过对娘古处、洞嘎和甲马3个矿区计11个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表明,全区主要有3个成矿期,具体年代约分别为30~40 Ma,16~28 Ma和11~14 Ma,这与区域构造活动期相符.成矿温度均低于锆石裂变径迹退火带的底界温度(~320℃),亦说... 通过对娘古处、洞嘎和甲马3个矿区计11个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表明,全区主要有3个成矿期,具体年代约分别为30~40 Ma,16~28 Ma和11~14 Ma,这与区域构造活动期相符.成矿温度均低于锆石裂变径迹退火带的底界温度(~320℃),亦说明陆-陆碰撞以来的构造热事件温度均未超过~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金铜矿床 成矿时代 裂变径迹 热液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全岩矿化小岩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邢令 藏梅 +4 位作者 杨维忠 宋安强 林泽华 陈威 马玉霞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1-217,共7页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西天山新发现评价的特大型金铜矿床。对该矿床主干穿脉剖面金铜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质体特征研究发现,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成矿物质源主要来自闪长岩岩浆,二长花岗岩岩体为矿床的容矿地质体。卡特巴阿苏金铜...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西天山新发现评价的特大型金铜矿床。对该矿床主干穿脉剖面金铜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质体特征研究发现,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成矿物质源主要来自闪长岩岩浆,二长花岗岩岩体为矿床的容矿地质体。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全岩矿化闪长岩体的发现,暗示卡特巴阿苏矿床深部可能存在与闪长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巴阿苏 金铜矿床 全岩矿化 闪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延边棉田金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涛涛 陈跃军 +6 位作者 张宇峰 张勇 赵宏光 王长兵 刘永俊 朱怀亮 吴国学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23,共9页
棉田金铜矿床是受断裂构造和中性侵入体联合控制的以金、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笔者在对该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红外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技术对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发现该区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最为普遍,并将成矿阶段分为4个阶... 棉田金铜矿床是受断裂构造和中性侵入体联合控制的以金、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笔者在对该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红外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技术对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发现该区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最为普遍,并将成矿阶段分为4个阶段:黄铁绢英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对应的均一温度为320℃~360℃、280℃~320℃、200℃~280℃和200℃~240℃;其中主成矿阶段为第二、三阶段,主成矿温度为200℃~320℃,这也是热液中水和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阶段。流体盐度为1.91~13.40(wt%,NaCl),密度为0.69~0.95g/cm3,具低盐度和低密度的特点;成矿深度为0.8~1.5 km,具浅层成矿的特点;氢氧同位素分析,δ18OH2O的值为-4.7×10-3~5.83×10-3,δDH2O的值为-89×10-3~-124×10-3,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含少量大气水。综合研究表明,棉田金铜矿床属于浅成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金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 红外光谱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北衙斑岩-矽卡岩金铜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放 王保弟 +2 位作者 贺娟 郝明 王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研究目的】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超大型矿床(已探明金151.28 t,铜22.17万t),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东段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 【研究目的】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超大型矿床(已探明金151.28 t,铜22.17万t),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东段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构、深部控矿构造及深部找矿潜力还不清楚,制约了深部的找矿发现。【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1000 m以浅空间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KUA-GOCAD平台,选择“分块建模法”和“双面法”建立了万硐山矿段三维地质模型和金矿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金元素空间变化特征,模拟变差函数,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建立了规模矿体品位模型。【研究结果】结合品位模型和矿体模型,估算金矿资源量约为246 t,同时金元素品位空间分布显示沿万硐山矿段40°方向存在一条优势富集带。【结论】“双面法”相比“切片法”能快速准确地建立矿体三维模型;认为北东向(40°)金品位优势富集带为隐伏深大断裂浅部表现,金元素不仅在岩体与碳酸盐接触蚀变带中富集,也在距离岩体一定距离的隐伏断裂中富集,为未来深部找矿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金铜矿床 三维建模 可视化 建模应用 沙江—红河成矿带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 北衙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黄屯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碲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及沉淀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彪 范裕 +5 位作者 周涛发 李飞 赵永建 钟镇海 刘冠宇 高轩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48-3068,共21页
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作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常伴生关键金属碲的矿化,然而对于此类矿床中碲的分布、分配特征及沉淀机制研究仍较为薄弱。黄屯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发现的最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伴生有大量的碲... 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作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常伴生关键金属碲的矿化,然而对于此类矿床中碲的分布、分配特征及沉淀机制研究仍较为薄弱。黄屯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发现的最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伴生有大量的碲化物产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发现碲在矿床中发生了显著富集。通过对黄屯矿床不同蚀变类型矿石及主要富碲矿物开展全岩及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明确了碲的分布、分配特征以及初步讨论了碲的沉淀机制。黄屯矿床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可划分为钠钙硅酸盐、钾硅酸盐、绿泥石-碳酸盐和伊利石-蒙脱石阶段,在不同深度形成了相应的蚀变带,并发育有不同强度的金铜矿化。黄屯矿床伴生的碲储量约有118.71t,平均品位为5.3g/t,达到中型规模,具备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钾硅酸盐蚀变带碲的分布比例最高,占总储量约92.37%,平均品位约为9.6g/t。钾硅酸盐蚀变带内约有89%~99%的碲呈独立矿物,主要以微米级、纳米级的碲铋矿包体的形式分布在黄铁矿中,剩余部分则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和黄铜矿内。减压沸腾引起流体温度骤降导致硫化物沉淀,和沸腾过程中释放大量气相H_(2)S,共同导致流体的f(Te_(2))/f(S_(2))比值升高,可能是黄屯矿床中碲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筒 黄屯金铜矿床 赋存状态 沉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镇安二台子金铜矿床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瑞廷 方维萱 欧阳建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6-365,共10页
为查明二台子金铜矿床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采用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的研究方法 ,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区域上二台子金铜矿床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为Au_As_Sb_Hg_Cu ,并表现出与原生异常在组合、含量等特征... 为查明二台子金铜矿床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采用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的研究方法 ,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区域上二台子金铜矿床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为Au_As_Sb_Hg_Cu ,并表现出与原生异常在组合、含量等特征上的一致性。矿区内金、铜等成矿及指示元素在土壤中的不同层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富集。土壤和岩石样品的Au ,As,Hg ,Cu均密切相关。该矿床上覆的土壤及氧化矿石中的金主要以自然金相、水溶相和硫化物相形式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存在形式 次生晕异常 金铜矿床 硫化物 成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地区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的成矿机理:矿物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3
16
作者 门兰静 张馨文 +3 位作者 孙景贵 赵俊康 王好均 刘城先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4-563,共20页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是中国东部陆缘重要的热液矿床,由不同矿石品位和矿体特征的南山、北山两个矿段组成,矿化形式分别为脉状、细脉浸染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20~470℃,Ⅰ矿化阶段流体盐度为10.1%~20.0%NaCl eqv,...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是中国东部陆缘重要的热液矿床,由不同矿石品位和矿体特征的南山、北山两个矿段组成,矿化形式分别为脉状、细脉浸染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20~470℃,Ⅰ矿化阶段流体盐度为10.1%~20.0%NaCl eqv,Ⅱ、Ⅲ矿化阶段盐度变化大,为0.4%~45.5%NaCl eqv,流体气相成分为H_2O、CO_2、CH_4,少量N_2。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50~450℃,Ⅰ成矿阶段盐度为4.0%~11.1%NaCl eqv,Ⅱ、Ⅲ矿化阶段盐度随着温度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气相成分主要是H_2O、CO_2、CH_4;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石英内流体包裹体与南、北山矿段流体显示相近的均一温度范围(150~510℃)和气体成分,盐度4.9%~11.5%NaCl eqv与南山矿段Ⅰ成矿阶段流体相似。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Pb同位素结果表明南山矿段的成矿过程为幔源中低盐度流体在围岩裂隙中随着温度、压力降低以充填结晶作用为主而成矿;北山矿段成矿过程为幔源中低盐度流体发生沸腾作用后,与地壳流体混合,随后成矿流体以交代方式成矿,晚阶段两个矿区在大气水的混入作用下,北山矿段形成胶黄铁矿石英脉,南山矿段形成纯硫化物脉;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内流体包裹体特征反映了初始含矿流体属性,为中低盐度幔源岩浆热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演化 成矿机理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 延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赋矿岩体岩石学、元素组成和时代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博 薛春纪 +1 位作者 赵晓波 张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8,共2页
1区域背景西天山最为重要的成矿带是'亚洲金腰带',其向东延伸进入中国新疆西天山境内,最近在新疆新源县南部那拉提山新发现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呈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处在中天山北部,北邻Nikolaev-那拉提... 1区域背景西天山最为重要的成矿带是'亚洲金腰带',其向东延伸进入中国新疆西天山境内,最近在新疆新源县南部那拉提山新发现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呈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处在中天山北部,北邻Nikolaev-那拉提北缘深大断裂,中天山南缘为Atbshi-Inylchek-那拉提南缘深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矿床 新疆西天山 二长花岗岩 岩体 卡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Ⅰ_(4-①)号矿体地质特征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维忠 李通 +4 位作者 赵恒乐 王彬 蒋南飞 韩继全 林泽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73-277,共5页
新疆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内来发现的特大型岩浆期后热液型金铜矿床。2015—2016年通过勘探圈定金矿体45条,其中规模最大的为Ⅰ_(4-①)号金矿体,控制矿体长2 080 m,平均厚7.99 m,平均品位2.91×10^(-6),... 新疆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内来发现的特大型岩浆期后热液型金铜矿床。2015—2016年通过勘探圈定金矿体45条,其中规模最大的为Ⅰ_(4-①)号金矿体,控制矿体长2 080 m,平均厚7.99 m,平均品位2.91×10^(-6),估算金资源量45 321.77 kg,占矿床总资源量的50.91%。通过对Ⅰ_(4-①)号矿体特征进行详细论述,为总结矿床总体特征及成因提供依据。通过对Ⅰ_(4-①)号矿体的成矿地质体、结构面及矿化蚀变分析,认为该矿体在深部及走向均有延伸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圈定3个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攻深找盲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巴阿苏 Ⅰ4-①号矿体 金铜矿床 矿体特征 前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郝秀云 刘文达 +1 位作者 王静 徐辛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紫金山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该矿床成矿与地层关系不大,主要受多期次复合岩体、火山-次火山岩体和隐爆角砾岩控制,围岩蚀变和矿化具多期次的叠加特点。矿床就位于统一的构造空间内,属岩浆期后热液... 紫金山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该矿床成矿与地层关系不大,主要受多期次复合岩体、火山-次火山岩体和隐爆角砾岩控制,围岩蚀变和矿化具多期次的叠加特点。矿床就位于统一的构造空间内,属岩浆期后热液成因(为主)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矿床 地质特性 成因 内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珲春农坪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聪 任云生 +2 位作者 鞠楠 赵华雷 吴昌志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56-563,共8页
为确定农坪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采集细脉浸染状金铜矿石中的石英-硫化物细脉,对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脉石英中主要发育Ⅰ型气液两相、Ⅱ型含CO2三相、Ⅲ型含... 为确定农坪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采集细脉浸染状金铜矿石中的石英-硫化物细脉,对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脉石英中主要发育Ⅰ型气液两相、Ⅱ型含CO2三相、Ⅲ型含子矿物多相、Ⅳ型纯气相和Ⅴ型纯液相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37.8℃~399.4℃,主要集中于310℃ ~ 370℃,盐度w(NaCl)变化范围于1.39%~12.3%和33.32%~42.03%两个区间.代表性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气相成分为H2O、CO2,并含有少量的CH4.综合研究后认为,农坪矿床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以至流体中的H2O、CO2等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引起金、铜等有用组分的沉淀富集.农坪金铜矿床与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在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同为斑岩型金铜矿床,均属燕山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因 斑岩型矿 农坪金铜矿床 珲春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