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革新金融监管手段 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夏常义
-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
出处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3-35,共3页
-
-
关键词
金融监管手段
金融监管效率
中国
金融监管水平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新加坡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与借鉴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蓝庆新
张堃
-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
-
出处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08年第6期9-12,共4页
-
文摘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强化金融监管手段,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并接受社会监督”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金融监管方面的发展思路,本文就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在金融监管体制上的成功改革经验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加入WTO后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条件下,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规避诸如金融风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关键词
金融监管体制
新加坡
借鉴
金融监管手段
亚洲金融危机
金融体系改革
信息透明度
社会监督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F831.59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制度特征
- 3
-
-
作者
易棉阳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2,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农业合作道路形成发展的经济史研究"(16BJL018)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农业合作道路的历史演进研究"(14YBA1467)
-
文摘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在监管手段上学习日本和欧美做法推行法制化监管,但绩效却差强人意。
-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方式
金融监管手段
-
Keywords
Modern China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Way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Measures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
分类号
F832.9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4
-
-
作者
叶祥松
-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0期20-20,共1页
-
-
关键词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手段
行政手段
国际金融危机
监管效率
发达国家
综合运用
监管过程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完善中央银行会计职能 加强金融会计监管力度
- 5
-
-
作者
孙立新
-
机构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
出处
《江苏金融》
1999年第3期47-48,共2页
-
文摘
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实行重大改革之后,如何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利用科学、高效的金融监管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向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提出的一项新的课题和任务。而运用银行会计监督职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失为一项金融监管的科学有效方式。
-
关键词
中央银行
监管力度
金融会计
会计职能
金融监管手段
银行管理体制
会计监督职能
金融风险
-
分类号
F832.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宏观审慎监管“中国策”
被引量:6
- 6
-
-
作者
方会磊
钟良
-
机构
《财经》编辑部
-
出处
《财经》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52-52,54,56,58,共4页
-
文摘
一场关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走向的热烈讨论,正在悄然酝酿。9月5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财经》杂志共同主办的“银行家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表示,央行需要运用宏观审慎的监管方式防范系统性风险。“此次危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广泛性,及其暴露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风险之间复杂而广泛的关系,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尤其是对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提出了严峻挑战。”苏宁说。
-
关键词
审慎监管
宏观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中国人民银行
国策
金融监管体系
《财经》杂志
金融监管手段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引入风险预警系统
- 7
-
-
作者
《国际金融报》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储运》
2019年第6期89-89,共1页
-
文摘
当前各级政府应根据网络金融发展的形势和特点,增强建立风险预警甄别体系或风险遴选模型的紧迫感,除了完善原有监管大数平台建设之外,应加大金融监管科技投入力度,及时引入成熟的金融监管技术,根据金融风险特征及各地方监管机构提供的专家经验建立风险模型,夯实金融监管基石,不断提高金融监管手段和能力,全面提升互金监管的风险预防能力,全面提高监管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实现穿透式监管,消除监管盲区,彻底优化互金平台生态,为投资者减少更多的损失、为普惠金融得到更大的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
关键词
风险预警系统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手段
互联网
金融发展
平台建设
投入力度
监管技术
-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新体制下提高中央银行监管绩效的思考
- 8
-
-
作者
张静
-
机构
人民银行宿迁市中心支行
-
出处
《金融纵横》
2000年第5期28-30,共3页
-
文摘
在人民银行党政体制实行完全垂直管理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的独立性得到了有效保证,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金融监管职能得到了强化和改善。但是,由于我国新旧金融体制交替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以及金融运行中固有矛盾在新体制下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目前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绩效的有效发挥。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创新金融监管手段、提高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工作水平,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
关键词
中央银行职责
党政体制
监管绩效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职能
金融监管手段
金融监管工作
金融监督
-
分类号
F832.0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强化金融监管是人民银行基层行有效履职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5
- 9
-
-
作者
杨明基
-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行长
-
出处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1-63,共3页
-
文摘
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手段。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在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如何运用法律赋予的金融监管手段,有效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确保一方金融平安,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已成为人民银行基层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
关键词
金融监管手段
人民银行基层行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体系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银行职责
地方经济发展
主要职责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F832.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李健
-
机构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
-
出处
《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1期27-32,共6页
-
-
关键词
中国
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目标
金融监管手段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F832.5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防范与现实应对:村镇银行个案
被引量:9
- 11
-
-
作者
刘姣华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8,共8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与风险控制研究"(批准号:2011jytq1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我国‘三农’重要财政
+1 种基金
金融和组织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执行机制及提升对策研究"(批准号:71341016)
-
文摘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属于渐进式改革,除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还未放开之外,其他利率已基本完成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给村镇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村镇银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性风险加大。实现村镇银行持续稳健发展,应开展错位经营、实行差别化战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机制,调整业务结构、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此外,政府应通过完善保障制度、加强金融监管予以保障。
-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村镇银行
金融风险防范
金融监管手段
-
Keywords
interest rate liberation, village banks, finance risk prevention, means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大而不倒”理念的危险暗示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谷颖捷
-
机构
中国进出口银行
-
出处
《财会学习》
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
-
文摘
“大而不倒”学说假定政府不允许大型公司(特别是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原因就只是因为它们的规模极大。在金融领域往往存在着规模大而且内部关联密切的若干机构,所以“大而不倒”尤其与金融机构相关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因为担心一个公司破产后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对基础部门或者经济整体造成的不良后果,西方主要国家政府普遍将国有化方式作为救助大型银行的特殊金融监管手段,从而使“大而不倒”学说也有了合理化趋势。
-
关键词
危险
金融机构
金融监管手段
西方主要国家
大型银行
公司破产
系统性风险
大型公司
-
分类号
F8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央行: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防金融风险能力
- 13
-
-
-
出处
《中国城市金融》
2017年第6期5-5,共1页
-
文摘
近日,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央行称,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
关键词
金融科技工作
风险能力
央行
利用
金融监管手段
统筹协调
人工智能
金融风险
-
分类号
F832.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区域金融大数据平台待完善
- 14
-
-
作者
刘誉泽
岑超
钱潇
-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文山州中心支行
-
出处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2-102,共1页
-
文摘
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提出要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人民银行文山州中心支行主动实践,
-
关键词
区域金融
数据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手段
主动实践
科技委员会
科技应用
人工智能
-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大数据在金融领域运用的立法思考
- 15
-
-
作者
吴弘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
出处
《清华金融评论》
2017年第8期39-41,共3页
-
文摘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提升社会信用基础、降低金融交易的违约率,维护金融资产安全性;也有利于完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范,提高金融消费者识别能力;还有利于繁荣资金融通,开发、创新出更普及、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聚集成新的金融业态。在法律层面,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导致出现了新的主体、生成了新的权利义务、形成了新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新的纠纷、产生了新的风险、遇到了新的障碍,需要我们以新的法洽思维与制度规则,积极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满足新需求。
-
关键词
金融领域
立法思考
资产安全性
金融监管手段
金融风险
法律关系
金融消费者
信用基础
-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TP311.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金融科技委员会
- 16
-
-
-
出处
《中国银行业》
2017年第5期7-7,共1页
-
文摘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将组织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影响,做好战略规划与政策指引;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
-
关键词
金融科技工作
科技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手段
货币政策
统筹协调
科技发展
金融市场
-
分类号
F832.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央行 利用大数据等提升防风险能力
- 17
-
-
-
出处
《现代商业银行》
2017年第5期10-10,共1页
-
文摘
近日,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央行称,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
关键词
风险能力
央行
利用
金融科技工作
金融监管手段
统筹协调
人工智能
金融风险
-
分类号
F832.43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