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花茶叶超微粉咀嚼片的研制
1
作者 吴帆 谢鑫 +3 位作者 张月 夏浪 杨文浩 潘碧引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3期22-25,共4页
金花茶叶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含有茶多酚、总黄酮、总皂甙等物质,可增强人体抵抗力,维护身心健康。以金花茶叶超微粉为原料,加以辅料,采用湿法压片研制金花茶叶超微粉咀嚼片,通过感官评价及正交试验确定咀嚼片最佳工艺参数。金花茶经热... 金花茶叶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含有茶多酚、总黄酮、总皂甙等物质,可增强人体抵抗力,维护身心健康。以金花茶叶超微粉为原料,加以辅料,采用湿法压片研制金花茶叶超微粉咀嚼片,通过感官评价及正交试验确定咀嚼片最佳工艺参数。金花茶经热风干燥并超微粉碎经过100目筛后最适合压片;咀嚼片最佳配方为原料0.28 g(28%),淀粉0.2 g(20%),柠檬酸0.02 g(2.0%),羟甲基纤维钠0.094 g(9.4%),乳糖0.39 g(38.4%),甜菊糖苷3 g(0.06%)和硬脂酸镁0.005 g(1%)。此工艺生产的咀嚼片具有色泽鲜绿、软硬适度、口感适度、营养较高等特点。通过该工艺得到的金花茶叶咀嚼片口感适度、携带方便、市场前景广阔,为金花茶叶咀嚼片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咀嚼片 超微粉 正交试验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的降血糖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夏星 黄嘉骏 +2 位作者 王志萍 王勤 潘为高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F0003-F0004,共2页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调节血糖作用及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金花茶叶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静脉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金花茶提取物高...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调节血糖作用及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金花茶叶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静脉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金花茶提取物高剂量、中剂量及低剂量组,另取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28 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第7,14,21,28天测定空腹血糖,并于末次空腹血糖测定后给所有动物灌胃6 g/kg葡萄糖溶液,测定灌胃30 min、60 min及120 min后的血糖值,考察动物糖耐量水平。结果金花茶叶提取物对小鼠的LD50为106.7 g生药/kg体质量。金花茶叶提取物给药1周后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P<0.001),但仅高剂量组的降糖作用能持续出现,至给药第4周高剂量和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P<0.05)。在糖耐量实验中,金花茶叶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餐后血糖的升高(P<0.001),在餐后120 min将血糖降低至接近餐前水平。结论金花茶叶提取物毒性较低,对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有可靠的降血糖作用,可能用于辅助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糖尿病 糖耐量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19
3
作者 许子竞 廖敏富 +2 位作者 陈海燕 江燕 林翠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8,共6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金花茶叶多糖(PCCT),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PCCT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PCCT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料比46:1(mL/g)、温度87℃、提取时间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金花茶叶多糖(PCCT),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PCCT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PCCT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料比46:1(mL/g)、温度87℃、提取时间54min、共提3次,测得PCCT的提取率4.39%,鲜叶PCCT含量66.8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对糖尿病小鼠胰腺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夏星 潘传燊 +3 位作者 黄琳 王志萍 王勤 潘为高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63-2865,共3页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胰腺结构、功能及糖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金花茶提取物高剂量、中剂量及低剂量组,另取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连...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胰腺结构、功能及糖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金花茶提取物高剂量、中剂量及低剂量组,另取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28 d,于末次给药后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取胰腺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结构改变,并测定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结果金花茶叶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水平(P<0.05),缓解胰腺病理性损伤,显著增加肝糖原储备(P<0.05)。结论金花茶叶提取物能改善胰腺结构和功能,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发挥可靠的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糖尿病 胰腺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酶法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元凤 魏新林 +1 位作者 王登良 刘仲华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2-587,593,共7页
用添加外源酶把金花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其最佳提取条件为 :加水量为金花茶叶干样的 10 0倍 ,添加的木瓜蛋白酶的质量分数为 0 .4 % ,pH值为 5 .0~ 5 .5 ,温度为 5 0~ 5 5℃ ,恒温12 0min .在此条件下 ,金花茶叶水浸出率、可... 用添加外源酶把金花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其最佳提取条件为 :加水量为金花茶叶干样的 10 0倍 ,添加的木瓜蛋白酶的质量分数为 0 .4 % ,pH值为 5 .0~ 5 .5 ,温度为 5 0~ 5 5℃ ,恒温12 0min .在此条件下 ,金花茶叶水浸出率、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39.4 7%、7.39%和 1.84 % ,粗蛋白氨基酸的总浸出率为 2 5 .5 %左右 ,金花茶叶中矿质元素Fe、Zn、Se、Mn、Co、Mo、Ge、V的浸出率都在 95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外源酶 浸提 酶解 有效成分 提取条件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评分法优化金花茶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武君 黄颖桢 +3 位作者 陈菁瑛 刘保财 赵云青 张文晴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8-414,共7页
目的:优化金花茶叶的超声提取工艺,并对不同生长期金花茶叶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选取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茶多酚含量和浸膏得率为综合指标,采用综... 目的:优化金花茶叶的超声提取工艺,并对不同生长期金花茶叶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选取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茶多酚含量和浸膏得率为综合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4因素3水平的Box-Benhnken试验,并对不同生长期金花茶叶醇提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及FRAP还原力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液料比80∶1(mL/g),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 min。不同生长期金花茶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大小为成熟叶>老叶>幼叶。结论:优化的工艺合理可行,金花茶叶适宜采收期为成熟叶,该研究为金花茶叶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综合评分法 响应面 工艺优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金花茶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华 唐桂兴 +2 位作者 张可锋 邹登峰 杜正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559-4559,4561,共2页
[目的]建立金花茶材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0864~0.0691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4%,RSD=0.0180。... [目的]建立金花茶材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0864~0.0691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4%,RSD=0.018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花茶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总黄酮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金花茶叶皂甙工艺 被引量:7
8
作者 韦璐 宁恩创 刘志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8-1494,共7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提取金花茶叶皂甙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皂甙提取率(Y)为响应值,选取液固比(A)、超声波功率(B)、提取温度(C)及提取时间(D)为自变量,根据Bo...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提取金花茶叶皂甙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皂甙提取率(Y)为响应值,选取液固比(A)、超声波功率(B)、提取温度(C)及提取时间(D)为自变量,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金花茶叶皂甙提取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为:Y=15.78-0.39A+0.95B+0.32C+0.73D+0.48AB-0.45AC-0.51AD+0.29BC-0.79BD-0.1CD-1.52A2-1.64B2-0.45C2-0.99D2(R2=0.9672),该模型拟合度较好。各因素对皂甙提取率影响的顺序为: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温度,4个因素及超声波功率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金花茶叶皂甙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液固比与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有显著影响(P<0.05)。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在液固比47∶1、超声波功率445 W、提取温度70℃的条件下提取50min,金花茶叶皂甙提取率为15.16%,与模型预测值14.99%基本相符。【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提取金花茶叶皂甙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具有可行性,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实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皂甙 响应面 超声波提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提取物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农微 韦金锐 +1 位作者 陈柏承 卫智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23-2829,共7页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提取物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00μg/mL 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趋化THP-1人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评估10%金花茶叶提取物含药血清对趋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提取物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00μg/mL 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趋化THP-1人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评估10%金花茶叶提取物含药血清对趋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粘附分子1(VCAM-1)、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P-选择素(P-selectin)蛋白表达。高脂饲喂ApoE基因敲除雄性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每天灌胃给予生药量5 g/kg的金花茶叶提取物,共8周,病理切片镜检评估其抑制主动脉弓粥样斑块形成的体内药效,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弓内膜组织ICAM-1、VCAM-1、MCP-1、P-selectin蛋白表达。结果金花茶叶提取物含药血清体外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趋化单核细胞,体内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粥样斑块形成,HUVEC与主动脉弓内膜的ICAM-1、VCAM-1、MCP-1、P-selectin过表达均被抑制。结论金花茶叶提取物可有效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趋化单核细胞,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MCP-1、P-selectin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提取物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营养成分分析及饮料加工工艺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秋 常向彩 周正湘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0期12-13,共2页
金花茶叶的营养成分类型多样,且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本文简要阐述此类茶叶的营养成分,着重分析以此为主要原料制成饮料的加工工艺,从各类参数入手,包括酶量、温度及pH值,进一步陈述去苦、过滤、澄清等环节如何有序推进。并... 金花茶叶的营养成分类型多样,且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本文简要阐述此类茶叶的营养成分,着重分析以此为主要原料制成饮料的加工工艺,从各类参数入手,包括酶量、温度及pH值,进一步陈述去苦、过滤、澄清等环节如何有序推进。并探究试验及对应的分析结果,简要展开纤维素酶及果胶酶,分别阐述浓度、温度及pH值的适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营养成分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金花茶叶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霄 莫建光 +4 位作者 刘布鸣 黄艳 高微 黎凯群 黎奕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21期8-9,共2页
目的:建立金花茶叶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鉴别金花茶叶中的齐墩果酸、芦丁和人参皂苷Rg1等化学成分。结果:齐墩果酸、芦丁和人参皂苷Rg1分别在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7∶2∶1)、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9∶2∶1∶... 目的:建立金花茶叶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鉴别金花茶叶中的齐墩果酸、芦丁和人参皂苷Rg1等化学成分。结果:齐墩果酸、芦丁和人参皂苷Rg1分别在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7∶2∶1)、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9∶2∶1∶0.1)和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3∶8∶4.4∶1.6)为展开剂的条件下获得理想分离,且在同一点样量和展开条件下,三个金花茶品种中的齐墩果酸、芦丁、人参皂苷Rg1斑点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更好地控制金花茶叶的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齐墩果酸 芦丁 人参皂苷RG1 T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茶多酚的含量
12
作者 王志萍 王勤 +3 位作者 曾瑜 梁健钦 沈树虎 黄卓坚 《广西中医药》 2012年第6期47-48,共2页
目的:建立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中茶多酚的含量。结果:没食子酸浓度在10~5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程为:Y=0.008X+0.018(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2.95%,R... 目的:建立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中茶多酚的含量。结果:没食子酸浓度在10~5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程为:Y=0.008X+0.018(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2.95%,RSD=1.8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结果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定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 没食子酸 茶多酚 含量测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光谱鉴别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韦志英 丘琴 +1 位作者 何淑婷 甄汉深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7-58,共2页
[目的]建立金花茶叶的光谱鉴别方法。[方法]利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金花茶叶进行鉴别研究。[结果]在一阶、二阶导数光谱图中,金花茶叶的乙醇液在200~320nm和650~700nm;氯仿液在200~300nm,400~500nto和600~700m中均有鉴别特征... [目的]建立金花茶叶的光谱鉴别方法。[方法]利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金花茶叶进行鉴别研究。[结果]在一阶、二阶导数光谱图中,金花茶叶的乙醇液在200~320nm和650~700nm;氯仿液在200~300nm,400~500nto和600~700m中均有鉴别特征。而整个光谱曲线均具有鉴别意义。[结论]本研究可为金花茶叶的光谱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鉴别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金花茶叶的降血糖活性筛选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林妹 王亚军 +2 位作者 肖颖梅 孟凡燕 夏星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7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不同极性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及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利用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根据细胞对葡萄糖消耗情况,评价金花茶降糖活性。利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不同极性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及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利用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根据细胞对葡萄糖消耗情况,评价金花茶降糖活性。利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Ⅱ型糖尿病模型,连续灌胃28 d观察血糖变化及糖耐量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结果金花茶叶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0.05)。并且在给药28 d后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值和餐后血糖(P<0.01),同时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结论金花茶叶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改善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现象,且能改善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高血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胰岛素抵抗 HEPG2细胞 Ⅱ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金花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韦秀芝 张可锋 段小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869-5869,5872,共2页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金花茶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醇水浴回流提取金花茶叶中的总黄酮,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求得回归方程为Y=13.65X-0.004 5,表明在8.64~69.12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金花茶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醇水浴回流提取金花茶叶中的总黄酮,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求得回归方程为Y=13.65X-0.004 5,表明在8.64~69.12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0%,RSD为1.5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花茶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品种金花茶材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 金花茶叶 总黄酮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肝脏糖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尹日凤 李宇清 +2 位作者 王亚军 韦玥吟 夏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56-2959,共4页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正丁醇提取部位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糖代谢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造成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金花茶叶正丁醇提取部位连续灌胃28 d后,分别测定治疗后小鼠肝糖原含量、葡萄糖激酶(GCK)活性及肝组织GC...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正丁醇提取部位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糖代谢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造成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金花茶叶正丁醇提取部位连续灌胃28 d后,分别测定治疗后小鼠肝糖原含量、葡萄糖激酶(GCK)活性及肝组织GCK蛋白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肝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及胰岛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结果:金花茶叶正丁醇提取部位高剂量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小鼠肝糖原含量,显著提高GCK活性及其蛋白表达,且能显著上调糖尿病小鼠肝组织GLUT-2和IRS-1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金花茶叶正丁醇提取部位的降血糖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肝脏IRS-1、GLUT-2蛋白表达,促进肝细胞内葡萄糖向肝糖原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2型糖尿病 葡萄糖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皂苷提取工艺优化及抑制脂肪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嘉慧 吴雪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9-165,共7页
以金花茶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与时间因素对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抑制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叶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料液比1∶3... 以金花茶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与时间因素对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抑制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叶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料液比1∶39(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24 min,该条件下皂苷得率为4.82%,与预测值接近;提取的皂苷在温度37℃、质量浓度6 mg/mL、pH 7.5、反应30 min下对胰脂肪酶抑制率可达84.76%。说明金花茶叶皂苷能有效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皂苷 提取 胰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提取物体内祛痰、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英港 陈辉华 +3 位作者 钟益宁 李丽娟 李玲 蔡秀琳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7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金花茶叶醇提取物的祛痰、抗炎活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研究金花茶叶醇提取物的祛痰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探讨金花茶叶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 目的:研究金花茶叶醇提取物的祛痰、抗炎活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研究金花茶叶醇提取物的祛痰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探讨金花茶叶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L-6、IL-1β及IL-17A的含量,探讨可能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提取物各剂量组对小鼠的耳肿胀、足肿胀都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小鼠气管痰液分泌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使酚红排泌量增加(P<0.05)。在ELISA实验中,金花茶叶醇提取物能够减少小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IL-17A的含量水平(P<0.05)。结论:金花茶叶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祛痰和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TNF-α、1L-6、IL-1β、IL-17A分泌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祛痰 抗炎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水提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书武 叶有芳 +1 位作者 刘雪萍 蒋伟哲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金花茶叶水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金花茶叶水提物分别经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比浊法和绘制抑菌生长... 目的:研究金花茶叶水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金花茶叶水提物分别经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比浊法和绘制抑菌生长曲线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金花茶叶水提物的水部位对大肠埃希菌在体外有抑菌效果,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枯草芽孢杆菌未发现抑菌效果,其他极性部位均未发现对上述几种菌有抑菌效果。结论:金花茶叶水提物的水部位对大肠埃希菌在体外有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不同极性部位 抑菌 生长曲线 比浊法 滤纸片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冯桥 王志萍 +2 位作者 徐奎 黄波贞 刘鹏 《广西中医药》 2015年第5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治疗)及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各30例,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 目的:探讨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治疗)及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各30例,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OGTT 2h PG)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能辅助降低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降血糖胶囊 糖尿病 疗效 血糖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