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涛 修清玉 《国际呼吸杂志》 2015年第18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肛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OprD2表达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利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应用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EDTA)双纸片增效...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肛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OprD2表达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利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应用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EDTA)双纸片增效法对耐碳青霉烯菌株进行金属酶表型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碳青霉烯菌株的blaIMP和blaVIM型金属酶基因和外膜孔道蛋白OprD2基因表达。结果应用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检测30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表型,结果均为阴性,PCR未扩增出blaIMP、blaVIM型基因。25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表达缺失。25株表达缺失菌株全部对亚胺培南耐药,仍有7株对美罗培南、13株对多利培南敏感。结论产金属酶不是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外膜蛋白OprD2表达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对美罗培南和多利培南的耐药还需要其他机制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金属-β内酰胺酶 外膜蛋白OprD2
原文传递
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儿童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烨 董方 +3 位作者 宋文琪 郭凌云 王艳 刘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6-522,共7页
目的研究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儿童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1月-2014年8月住院患儿血培养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 目的研究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儿童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1月-2014年8月住院患儿血培养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的MIC值;采用PCR法确定产NDM-1菌株;回顾分析病历资料了解感染产NDM-1菌株患儿的临床特征,并与感染非产NDM-1菌株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52株CRKp中共检出28株产NDM-1菌株。产NDM-1菌株组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达100%(28/28),对氨曲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7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8/28)、92.9%(26/28)。产NDM-1菌株中碳青霉烯类高MIC值的菌株比例高于非产NDM-1菌株。产NDM-1菌株组的患儿中,82.1%(23/28)来自血液病房,常见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78.6%,22/28),20例(76.4%)患儿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产与非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相比,反复住院(P=0.202)、近期使用抗菌药物(P=0.615)、常见基础疾病(P=0.856)以及深静脉置管(P=0.09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确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后,37例患儿接受了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敏感药物治疗。产NDM-1菌株组病死率与非产NDM-1菌株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28对3/24;P=0.625)。结论该院已出现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株,呈逐年增长趋势,此类细菌呈多重耐药,碳青霉烯类高MIC值的菌株所占比例高,临床特征上与非产NDM-1菌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儿童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黄酮化合物抑制NDM-1活性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树松 任重娟 +5 位作者 周文英 程瑶 韩雪玲 李锦莲 杨志伟 张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
选择食物来源相对丰富且分子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的3种类黄酮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黄酮),通过碘量法比较它们对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抑制活性。通过分子对接软件分析化合物对NDM-1的理论结合能力,建立类黄酮化合物抑... 选择食物来源相对丰富且分子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的3种类黄酮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黄酮),通过碘量法比较它们对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抑制活性。通过分子对接软件分析化合物对NDM-1的理论结合能力,建立类黄酮化合物抑制NDM-1活性的构效关系。碘量法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黄酮化合物对NDM-1抑制活性差异表现为染料木黄酮>木犀草素>槲皮素,这一结果与分子对接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由此,3种化合物抑制NDM-1的构效关系为:B环处于C环3位(染料木黄酮),是抑制NDM-1的相对优势结构;而C环3位羟基(槲皮素)对抑制NDM-1活性具有一定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类黄酮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Virtual screening and high-throughput testing of L1 metallo-β-lactamase inhibitor
4
作者 Chennan Liu Qian Wang +9 位作者 Jiangxue Han Sihan Liu Chunling Xiao Yan Guan Xinghua Li Ying Wang Xiao Wang Jianzhou Meng Maoluo Gan Yishuang Liu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806-812,共7页
As a zinc-dependent enzyme, metal-β-lactamase L1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β-lactam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 metal-β-lactamase inhibitor can restore the efficacy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and its developm... As a zinc-dependent enzyme, metal-β-lactamase L1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β-lactam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 metal-β-lactamase inhibitor can restore the efficacy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d four widely-used virtual screening programs to screen 7035 small molecules to identify potential L1 inhibitors, and a high-throughput experimental model of L1 inhibitors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high-throughput testing model, the inhibition rate of 163 compounds on L1 exceeded 40%. The results of virtual screening of 7035 small molecules using the following four programs showed that among the top 1.35% of the compounds, their hit rates were ranked as Schr?dinger’s(5.26%), DS(1.05%), and Sybyl-x 2.0(1.05%), and Smina(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 Metallo-beta-lactamase inhibitor Virtual screening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