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2年虾类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流行情况调查
1
作者 赵文秀 万晓媛 +5 位作者 夏继涛 姚亮 徐瑞东 王伟 余星潼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3,共9页
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虾类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使对虾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掌握近年CMNV在我国主要养殖虾类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21—2022年间在全国主要... 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虾类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使对虾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掌握近年CMNV在我国主要养殖虾类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21—2022年间在全国主要虾类养殖地区开展了CMNV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利用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和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期间,从天津、山东、江苏、海南、湖北及新疆等地共采集1299份样品,样品种类包括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日本对虾(P.japonicus)、中国对虾(P.chinensis)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等主要养殖虾类以及养殖池塘中的共生生物。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CMNV检测,结果表明,凡纳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对虾等主要养殖虾类中均可检测到CMNV阳性,阳性样品采集地包括山东、江苏、海南、新疆、广西和天津等省市;除养殖虾类外,采集的虾类鲜活饵料以及虾类养殖池塘共生生物包括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和卤虫(Artemia sinica)中也可检测到CMNV阳性。2021年和2022年所采集样品中CMN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4%(69/687)和11.44%(70/61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室外池塘养殖对虾中CMNV感染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累计死亡,室内养殖对虾中CMNV感染主要引起对虾甲壳软化和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导致其大量死亡。对TaqMan RT-qPCR检测呈阳性的样品进行组织病理和原位杂交分析,患病虾肝胰腺和前中肠盲囊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附肢神经可见空泡化病理损伤,这些发生病理损伤的组织中均有明显CMNV RNA探针紫色杂交信号。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地养殖虾类以及养殖池塘共生生物中仍存在较高的CMNV阳性检出率,该病毒的流行危害风险仍然较高。建议在甲壳类养殖过程中加强CMNV检测与监测预警,进一步降低其扩散和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病毒性偷死病(VCMD)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7年中国沿海省市虾类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小平 万晓媛 +6 位作者 张庆利 黄倢 董宣 王秀华 邱亮 宋增磊 程东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3,共9页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引起的病毒性偷死病(VCMD)使中国对虾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查明CMNV及其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采用逆转录套式PCR (RT-nPCR)、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引起的病毒性偷死病(VCMD)使中国对虾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查明CMNV及其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采用逆转录套式PCR (RT-nPCR)、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 3种方法,对2016~2017年中国沿海省市CMNV及一种新型野田村病毒——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DNV)的流行、分布和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等种类中均可检测到CMNV阳性;在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市采集的患病对虾中均存在CMNV。基于RT-nPCR、RT-LAMP和TaqMan RT-qPCR的检测结果显示,2016和2017年样品中CMNV的阳性检出率依次分别为11.8%和7.8%,6.7%和3.9%,17.7%和12.4%;基于上述3种方法检测结果计算得出,2016和2017年样品中CMN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8%和16.3%;基于RT-LAMP的分析显示,2016年样品中MDNV的阳性检出率为9.4%。本研究表明,中国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VCMD的流行和危害仍不容忽视,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不断变异导致前期基于该基因开发的CMNV检测方法可靠性下降,检出假阴性风险升高;同时,发病对虾中出现了新的野田村病毒株系且具有较高的流行率,其传播危害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死野田村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逆转录套式PCR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3种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林锋 郝贵杰 +3 位作者 盛鹏程 曹铮 吴颖蕾 刘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4-216,共3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RT-PCR、RT-LAMP采用的抗体和特异性引物均针对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衣壳蛋白和编码基因RNA2。采用这3种方法分别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结果表明,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RT-PCR、RT-LAMP采用的抗体和特异性引物均针对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衣壳蛋白和编码基因RNA2。采用这3种方法分别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结果表明,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能快速检测感染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幼虾,但灵敏度较低,能用来检测具有疑似病症的样品;RT-PCR和RT-LAMP检测灵敏度都优于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但RT-PCR方法操作步骤繁琐,所耗时间较长,而RT-LAMP方法操作简便、用时短、不需要特殊仪器,在产物中加入核酸染料后检测结果可用肉眼直接判定。因此,RT-LAMP方法更适合基层和现场检测,其相关试剂盒的研发更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 免疫胶体金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鱼自然感染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崇 王秀华 +2 位作者 刘爽 桑松文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2,共8页
对虾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是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一种新发疫病,近年来使中国对虾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查对虾池塘养殖系统中CMNV的自然宿主种类,本研究... 对虾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是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一种新发疫病,近年来使中国对虾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查对虾池塘养殖系统中CMNV的自然宿主种类,本研究在山东潍坊一个发生VCM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场排水渠中采集了野生鲫鱼(Carassius auratus)样品,对其携带和感染CMNV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逆转录套式PCR检测结果显示,鲫鱼样品的总RNA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CMNV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目标基因片段。组织病理和原位杂交分析显示,鲫鱼脑部神经组织空泡化严重,脑皮层锥体细胞和二叠体颗粒细胞核固缩明显,心肌呈现典型的溶解样坏死病理变化,脑和心肌组织的病变部位均可见淡紫色CMNV探针杂交信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显示,鲫鱼脑中可见神经组织空泡化,心肌组织坏死严重,CMNV样病毒颗粒占据了心肌细胞内大部分区域。本研究表明,CMNV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跨越物种障碍、感染对虾养殖池塘排水渠中的野生鲫鱼,并导致靶组织明显的病理损伤,同时也提示,CMNV感染其他鱼类尤其是淡水鱼类的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偷死病(VCMD)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 自然感染 宿主跳跃 鲫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类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DNV)TaqMan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桑松文 李小平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5,共9页
基于虾类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ovement disorder nodavirus,MDN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设计寡核苷酸引物和探针,以含有MDNV靶基因的pMD18-MDNV质粒和RNA标准品为模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建立了MDNV的TaqMan RT-PCR... 基于虾类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ovement disorder nodavirus,MDN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设计寡核苷酸引物和探针,以含有MDNV靶基因的pMD18-MDNV质粒和RNA标准品为模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建立了MDNV的TaqMan RT-PCR检测方法。优化后的反应组分:20.0μL TaqMan RT-PCR反应液预混液中包含11.0μL一步法RT-PCR缓冲液、0.8μL酶混合物、0.3μmol/L正向引物、0.3μmol/L反向引物、0.4μmol/L探针、1.0μL模板和5.2μL RNA-free H2O;优化后的反应程序:54.5℃15 min,95℃1 min;45个热循环扩增(95℃10 s,60.3℃30 s)。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实现对MDNV的特异性检测,在1.4×10^(10)-1.4×10^(1 )copies/μL标准质粒浓度范围内,起始模板浓度对数值与反应循环数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最低可检测5.5×101拷贝的RNA标准品或1.4×10^(1)拷贝的pMD18-MDNV标准质粒。分析结果还显示,该检测方法批内Ct值和批间Ct值的变异系数(CV)分别小于1.27%和1.83%,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2019年采自我国部分省市的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MDNV的阳性检出率为23.5%(16/68)。本研究建立的MDNV TaqMan 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快速和灵敏等特点,可为对虾养殖实践中MDNV的定性、定量检测与监测以及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对虾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DNV) TaqMan RT-PCR 定量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粉蝶野田村病毒感染宿主的病理学变化及病毒的装配 被引量:1
6
作者 邱乐泉 张珈敏 +3 位作者 刘传凤 蔡大威 徐佳 胡远扬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6期664-667,共4页
应用光学组织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菜粉蝶新的野田村病毒感染菜青虫幼虫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 学变化以及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混合感染后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只在菜青虫中肠细胞质内 增殖。病毒侵染时,线粒体、... 应用光学组织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菜粉蝶新的野田村病毒感染菜青虫幼虫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 学变化以及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混合感染后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只在菜青虫中肠细胞质内 增殖。病毒侵染时,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均发生显著病变。该病毒与前人报告的能侵染菜青虫的其它病毒均 有所不同。本文还讨论了野田村病毒的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野田村病毒 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病毒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光华 童桂香 +6 位作者 黎小正 李旻 黄国秋 卢小花 陈静 吴明媛 韦信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9-206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为防控罗氏沼虾白尾病(White tail disease,WTD)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MrNV衣壳蛋白基因片段(No.HQ287005)克隆到pG...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为防控罗氏沼虾白尾病(White tail disease,WTD)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MrNV衣壳蛋白基因片段(No.HQ287005)克隆到pGM-T载体,选取阳性重组质粒用SalⅠ酶切获得线性化转录模板DNA,经体外转录获得标准品RNA;在MrNV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1对扩增片段为119 bp的特异性引物,以标准品RNA为模板进行引物浓度筛选及标准曲线制定,并对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标准曲线和融解曲线分析及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临床样品检验试验。【结果】建立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定量范围宽,检测模板范围在1×10~1~1×10~8拷贝/μL时,其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融解曲线表现为单一波峰,Tm为81.17~81.25℃;扩增曲线呈明显的S形,以C_t值35.00为界限,灵敏度约为10个病毒粒子,是常规RT-PCR的1000倍。该方法仅对MrN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组内和组间试验的Ct值变异系数分别为0.15%~0.83%和0.56%~0.95%;对83份罗氏沼虾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套式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针对MrNV检测建立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具有快速、便捷、灵敏、准确等优点,且对样品的检测范围宽,适用于MrNV隐性感染和发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野田村病毒 白尾病 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和十足目虹彩病毒1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玉英 杨明伟 +5 位作者 谭红连 梁正 曾兰 韦信贤 黄光华 童桂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4-1482,共9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rNV)和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的二重荧光定量PCR,为罗氏沼虾白尾病(WTD)及虹彩病毒病(DIV1D)的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更简便和高效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根据MrNV-CP基因和DIV1-MCP基因...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rNV)和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的二重荧光定量PCR,为罗氏沼虾白尾病(WTD)及虹彩病毒病(DIV1D)的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更简便和高效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根据MrNV-CP基因和DIV1-M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将目的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pGM-T载体上制备重组质粒(pGM-T-CP^(MrNV)和pGM-T-MCP^(DIV1)),其中,pGM-T-CP^(MrNV)用Sal I酶切后经体外转录获得MrNV标准品RNA,pGM-T-MCP^(DIV1)则直接作为DIV1标准品DNA;以标准品为模板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及标准曲线制定,建立可同时检测MrNV和DIV1的二重荧光定量PCR,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临床应用试验。【结果】制备的MrNV标准品RNA和DIV1标准品DNA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作为标准品和阳性对照使用;标准品起始模板范围为1.0×10^(1)~1.0×10^(8)Copies/反应时,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关系。优化后的二重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对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 Copies/反应,对罗氏沼虾组织样品的检测灵敏度约10 Copies/mg;与其他虾类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且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 h左右。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MrNV的组内试验和组间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0.31%~0.93%和0.96%~1.33%,检测DIV1的组内试验和组间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0.35%~0.81%和0.78%~1.04%。应用建立的二重荧光定量PCR和国内现行有效标准的套式PCR分别对117份临床样品进行MrNV和DIV1检测,结果显示对MrNV和DIV1检测的符合率分别为99.15%和97.44%,且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目标病毒拷贝数较低样品时较套式PCR具有更高的灵敏度。2020年广西罗氏沼虾样品MrNV和DIV1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和11.0%。【结论】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建立的二重荧光定量PCR能同时检测MrNV和DIV1,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为WTD和DIV1D的临床诊断及实时监测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rNV) 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 TAQMAN-MGB探针 二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野田村病毒的递送功能性siRNA表达系统构建
9
作者 马立婷 田忠慧 李杨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636,共10页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引起的、靶向同源基因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它可以抑制细胞内同源性基因的表达,因此常用于验证特定基因的功能,但其效率和脱靶效应的问题亟待解决。野田村病毒(Nodamura virus,NoV)基因组结构简单,感染宿主范...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引起的、靶向同源基因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它可以抑制细胞内同源性基因的表达,因此常用于验证特定基因的功能,但其效率和脱靶效应的问题亟待解决。野田村病毒(Nodamura virus,NoV)基因组结构简单,感染宿主范围广泛,具有开发为体内基因功能研究工具的潜能。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用缺失RNAi通路抑制子蛋白B2的NoV感染乳鼠后,可在宿主体内检测到大量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virus-derived siRNAs,vsiRNAs),其能够与Argonaute蛋白结合,并介导对同源病毒基因组的切割,从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基于以上NoV的重要特征,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递送外源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RNA病毒载体系统,它能拯救出含有部分EGFP片段(214bp)的NoV重组病毒;注射该重组病毒的乳鼠可以检测到vsiRNAs;经分析,靶向EGFP的vsiRNAs占总21~23nt vsiRNA的15.19%,这些vsiRNAs具有抑制EGFP基因表达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呈递系统 野田村病毒 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0
作者 雷燕 肖洋 +3 位作者 王娟 张文文 胡芳源 唐绍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RT-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获得的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基因序列,应用Oligo6.0软件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RT-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获得的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基因序列,应用Oligo6.0软件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感染野田村病毒的凡纳滨对虾进行RT-PCR检测。【结果】RT-PCR可扩增出与设计相符的413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白斑症病毒(WSSV)阳性虾、对虾杆状病毒(BP)阳性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阳性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阳性虾、黄头病毒(YHV)阳性虾、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阳性虾、桃拉病毒(TSV)阳性虾和健康虾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最低可检测出约100 fg/mL的野田村病毒重组质粒DNA;用该方法对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386份临床样品进行RT-PCR检测,共检出野田村病毒阳性样品64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野田村病毒 RT-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动物野田村病毒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信忠 曾韵颖 +3 位作者 朱黄鑫 龚艳清 郭书林 叶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3期62-71,共10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发传染病不断暴发流行,其中由野田村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造成大批养殖水生动物死亡,给水产养殖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野田村病毒分为α野田村病毒属和β野田村病毒属,以及分类未定的野田村病毒,其...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发传染病不断暴发流行,其中由野田村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造成大批养殖水生动物死亡,给水产养殖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野田村病毒分为α野田村病毒属和β野田村病毒属,以及分类未定的野田村病毒,其中水生动物野田村病毒主要包括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以及贝类神经坏死病毒。一些野田村病毒易感宿主多,如α野田村病毒可感染哺乳动物,虾类野田村病毒可感染鱼类,鱼类野田村病毒又可感染贝类,加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野田村病毒毒株存在自然重组现象,这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威胁。本文综述了野田村病毒科病毒的分类,水生动物野田村病毒主要种类,以及野田村病毒跨物种传播、病毒重组等研究进展,探讨国内外新发现的水生动物野田村病毒的潜在风险,为有效监测和防控水生动物野田村病毒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 野田村病毒 跨物种传播 病毒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和双顺反子病毒双重RT-PCR检测方法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晓艺 刘杜鹃 +7 位作者 沈锦玉 张宇飞 蔺凌云 王军毅 郝贵杰 姚嘉赟 徐洋 袁雪梅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6-1002,共7页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和双顺反子病毒(M.rosenbergii dicistrovirus,MrDV)是已报道对罗氏沼虾易感的主要致病性病毒,该研究通过建立双重RT-PCR方法对MrDV和MrNV两种病毒同时进行检测。根据MrDV...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和双顺反子病毒(M.rosenbergii dicistrovirus,MrDV)是已报道对罗氏沼虾易感的主要致病性病毒,该研究通过建立双重RT-PCR方法对MrDV和MrNV两种病毒同时进行检测。根据MrDV和MrNV基因组序列的保守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双重PCR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在获得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后,对罗氏沼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双重PCR最佳退火温度为60℃,反应体系最佳引物终浓度MrNV384为0.1μmol/L,MrDV472为0.05μmol/L,对病样总RNA的最低检测限为360fg。引物的特异性检测表明,该检测方法对TSV、WSSV、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TPS-30基因组无交叉反应。对阳性样品的病毒扩增序列分析表明,MrDV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编码区序列无变异,MrNV-RNA2序列存在较多变异,进化树结果表明2011年长三角的MrNV病毒主要来自于中国基因型和东南亚基因型。该方法的建立为罗氏沼虾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种苗的繁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双顺反子病毒 野田村病毒 双重RT-PCR
原文传递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中国株RT-LAMP-LFD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锋 刘莉 +4 位作者 郝贵杰 曹铮 盛鹏程 吴颖蕾 沈锦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罗氏沼虾白尾病(White tail disease,WTD)是流行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重要疾病,该病病原被确定为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为了建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中国分离株(MrNV-chin)的便捷、灵敏、特异... 罗氏沼虾白尾病(White tail disease,WTD)是流行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重要疾病,该病病原被确定为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为了建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中国分离株(MrNV-chin)的便捷、灵敏、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RNA2基因保守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和1条检测探针,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侧向流层析试纸(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建立了MrNV的RT-LAMP-LFD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是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10倍;从核酸提取到检测结果判定仅需45min;反应特异性强,对其他虾类病毒WSSV、IHHNV、IMNV、TSV和YH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在61℃水浴反应即可;利用LFD试纸显示结果,肉眼可直接观察判定。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实用的分子诊断技术,该方法有利于罗氏沼虾白尾病的诊断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侧向流层析试纸
原文传递
野田村病毒RNA的复制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传凤 张珈敏 胡远扬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18-1424,共7页
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adae分为2个属,分别为主要感染昆虫的α野田村病毒属(Alphanodavirus)和主要感染鱼类的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野田村病毒的基因组由2条单链正义RNA分子(RNA1和RNA2)所组成,RNA1编码蛋白A,即病毒负责复制... 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adae分为2个属,分别为主要感染昆虫的α野田村病毒属(Alphanodavirus)和主要感染鱼类的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野田村病毒的基因组由2条单链正义RNA分子(RNA1和RNA2)所组成,RNA1编码蛋白A,即病毒负责复制病毒两条基因组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催化亚基。RNA2编码衣壳前体蛋白α,此前体蛋白α先组装成原病毒粒子,再经历一次自我催化的成熟切割成2个病毒的衣壳蛋白β和γ,就成了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在RNA复制过程中,从RNA1的3′末端会合成一个不被包装进病毒粒子的亚基因组RNA3。RNA1能在无RNA2的情况下自我复制,并持续地产生亚基因组RNA3,RNA3的合成采取的是提前终止机制。本文还介绍了野田村病毒复制的调节、非结构蛋白的功能和病毒复制在细胞内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田村病毒 基因组结构 复制机制 复制调节 复制的定位
原文传递
斜带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晓艳 黄剑南 +2 位作者 吕玲 翁少萍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从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s)的头部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设计引物进行RT 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转入pE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编码斜带石斑神... 从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s)的头部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设计引物进行RT 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转入pE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编码斜带石斑神经坏死病毒(Orange spottedgroupernervousnecrosisvirus,OGNNV)外壳蛋白基因的阅读框核苷酸数为1017bp,编码338个氨基酸;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idae)的几种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该病毒与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中的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red spottedgroupernervousnecrosisvirus,RGNNV)的同源性最高(99%),说明该病毒株是RGNNV血清型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外壳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野田村病毒 β野田村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重要的鱼类病毒 被引量:2
16
作者 翁善钢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病毒性传染病是当前渔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鱼类几种重要病毒的病原学、流行、传播以及防控等相关情况。这些病毒包括水生双RNA病毒、β-野田村病毒、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流行性造血器... 病毒性传染病是当前渔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鱼类几种重要病毒的病原学、流行、传播以及防控等相关情况。这些病毒包括水生双RNA病毒、β-野田村病毒、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病病毒 水生双RNA病毒 β-野田村病毒 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WSSV、IHHNV和CMN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浩楠 刘群 +6 位作者 王菁 徐赟霞 王宇 吴艳辉 耿绪云 孙金生 薛淑霞 《河北渔业》 2019年第1期11-15,20,共6页
根据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特异性引物CMN279,利用已公布的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特异性引物WSS235和IHHN356,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WSSV、IHHNV和CMNV的多重PC... 根据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特异性引物CMN279,利用已公布的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特异性引物WSS235和IHHN356,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WSSV、IHHNV和CMN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收集18种病原、健康对虾组织及WSSV、IHHNV、CMNV阳性病料,开展特异性测试,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出WSSV、IHHNV、CMNV基因片段,健康对虾肌肉组织、其他18种病原均未扩增出任何片段,特异性强。应用克隆方法制备目的基因质粒,应用连续稀释质粒方法开展灵敏度测试,测定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分别为WSSV 9.74fg、IHHNV7.65fg、CMNV 10fg;与已报道的多重PCR检测灵敏度相比较,检测灵敏度提高10倍。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检验方法同时进行22个样品检验,多重PCR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与实验室标准方法检验结果符合率为100%。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验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验时间短、检验结果准确度高的特点,可用于WSSV、IHHNV和CMNV三种病原的快速检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白斑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偷死野田村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