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河州南部山区野生百合栽培技术
1
作者 普萍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6期91-93,共3页
野生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红河州南部山区大力栽培野生百合。为保证野生百合的品质及产量,做好栽培技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以红... 野生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红河州南部山区大力栽培野生百合。为保证野生百合的品质及产量,做好栽培技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以红河州南部山区为例,着重对野生百合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百合 栽培技术技术 病虫害防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野生百合资源的调查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雷家军 荣立苹 +2 位作者 毕晓颖 郑洋 于殿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对辽宁省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分类研究,弄清辽宁省野生百合的种类、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为种质资源保存、杂交育种以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收集到的56份野生百合资源,分属6种、3变种,包括有斑百合(L.concolor va... 对辽宁省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分类研究,弄清辽宁省野生百合的种类、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为种质资源保存、杂交育种以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收集到的56份野生百合资源,分属6种、3变种,包括有斑百合(L.concolor var.buschianum Baker)21份、黄花渥丹(L.concolor var.coridion Baker)3份、毛百合(L.dauricum Ker.-Gawl.)2份、朝鲜百合(L.amabile Palib.)3份、细叶百合(L.pumilum DC.)6份、垂花百合(L.cernum Kom.)2份、卷丹(L.lancifolium Thunb.)14份、东北百合(L.dis-tichum Nakai)1份和大花卷丹(L.leichtlinii var.maximowiczii Baker)4份,没有收集到条叶百合(L.callosum Sieb.),也未发现渥丹原种(L.concolor Sali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野生百合 分类 资源调查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百合资源分布现状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学尉 李树发 +3 位作者 熊丽 屈云慧 张艺萍 范眸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27-330,共4页
通过对云南省内11个区系野生百合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明确了云南11个区系中有9个区系分布有野生百合资源,云南野生百合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种群数量,以及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云南野生百合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云南 野生百合 分布现状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野生百合核型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华敏 智丽 +2 位作者 赵丽华 眭顺照 李名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9-473,共5页
对南川百合(Lilium rosthornii Diels)、青岛百合(L.tsingtauense Gilg)、山丹(L.pumilum DC.)和岷江百合(L.regaleWilson)等4种野生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核型除山丹为3A外,其余3种材料核型均为3B。核型公式... 对南川百合(Lilium rosthornii Diels)、青岛百合(L.tsingtauense Gilg)、山丹(L.pumilum DC.)和岷江百合(L.regaleWilson)等4种野生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核型除山丹为3A外,其余3种材料核型均为3B。核型公式分别为:南川百合2n=2x=24=4m(4SAT)+2sm+6st+12t;青岛百合2n=2x=24=8m(4SAT)+2sm(2SAT)+14t;山丹2n=2x=24=2m(2SAT)+6sm(2SAT)+4st(4SAT)+12t;岷江百合2n=2x=24=2m(2SAT)+2sm+6st+14t。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是81.68%、76.09%、80.34%和82.26%。其中,南川百合和青岛百合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百合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田爱梅 郑日如 +2 位作者 王国强 陈发菊 曹家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987-9990,共4页
以评述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了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对策。
关键词 研究 保护 利用 野生百合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中国野生百合亲缘关系的AFLP技术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克中 贾月慧 +1 位作者 张启翔 王洁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2,共4页
利用AFLP技术对24份野生百合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扩增得到203条清晰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7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82.3%。将24份种质分为5类4个亚类,这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吻合。... 利用AFLP技术对24份野生百合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扩增得到203条清晰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7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82.3%。将24份种质分为5类4个亚类,这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轮叶百合聚为第I类,轮叶组与其它组明显分开;4种百合组野生百合聚为第II类;另5种百合组百合与属于具叶柄组(或卷瓣组)的药百合(伏牛山种源)聚为第III类;第IV类含有药百合(安徽种源)及宝兴百合2份种质,为卷瓣组中少数几个具有香味的种;第V类包括11份种质,大部分为卷瓣组野生百合,但在Vd亚类含有钟花组3种野生百合,表明卷瓣组和钟花组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百合 AFLP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六种野生百合感染3种病毒病鉴定及其田间抗病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仙芝 张延龙 +2 位作者 牛立新 吴云峰 谢松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618-3625,共8页
【目的】对来自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卷丹(Lilium tigrinum)、野百合(Lilium brownii)、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var.maximowiczii)、山丹(Lilium pumilum)、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的病毒病危害... 【目的】对来自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卷丹(Lilium tigrinum)、野百合(Lilium brownii)、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var.maximowiczii)、山丹(Lilium pumilum)、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的病毒病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并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ic virus,CMV)、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ptomless virus,LSV)3种病毒进行检测,旨在确定野生百合是否感染病毒及感染种类,并初步判断不同种对病毒的抗性。【方法】采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统计方法调查野生百合病毒病发病情况,采用RT-PCR检测和克隆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野生百合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进行鉴定。【结果】异地栽培条件下,6种野生百合中除岷江百合外,其它5种野生百合都不同程度表现出花叶、斑驳等病毒病症状。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岷江百合无病毒侵染,卷丹感染百合斑驳病毒(LMoV),野百合、大花卷丹、山丹和宜昌百合均被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百合斑驳病毒复合侵染。【结论】岷江百合、山丹、野百合、大花卷丹和宜昌百合在原生地不带病毒。在异地保存且有毒源存在的条件下,野生百合易感染病毒。不同种野生百合的抗病毒特性不同,岷江百合对病毒病的综合抗性最强,抗病程度为免疫;大花卷丹和宜昌百合,属中感类型;山丹、卷丹和野百合对病毒病抗性为高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野生百合 病毒病 RT-PCR检测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中国野生百合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克中 贾月慧 +1 位作者 赵祥云 张启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5,47,共4页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野生百合25份种质的亲缘关系。从16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通过扩增共得到156个DNA片段,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3条,占85.3%。根据多态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25份种...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野生百合25份种质的亲缘关系。从16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通过扩增共得到156个DNA片段,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3条,占85.3%。根据多态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25份种质分为4类3个亚类。除野百合(秦岭种源)外,RAPD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基本吻合。轮叶百合聚为第I类,轮叶组与其它组明显分开;4种喇叭花组百合聚为第II类;另4种喇叭花组百合及未鉴定的河南1号聚为第III类;第IV类含有15份种质,大部分为卷瓣组野生百合,但第IV类第3亚类含有钟花组3种野百合,表明卷瓣组和钟花组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百合 RAPD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及其生境土壤特性的调查 被引量:20
9
作者 车飞 牛立新 +4 位作者 张延龙 罗建让 谢松林 靳磊 邓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955-9957,共3页
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3次赴秦巴山区调查野生百合的种类、分布、植物学特性、生境条件和土壤状况,发现卷丹、宜昌百合、野百合、山丹、宝兴百合5个已有品种,并首次发现大花卷丹。通过测定植株根际土壤,明确野生百合喜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3次赴秦巴山区调查野生百合的种类、分布、植物学特性、生境条件和土壤状况,发现卷丹、宜昌百合、野百合、山丹、宝兴百合5个已有品种,并首次发现大花卷丹。通过测定植株根际土壤,明确野生百合喜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确定了野生百合适宜的土壤pH值和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野生百合 资源 生境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色野生百合色素成分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夏婷 耿兴敏 罗凤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3,166,共6页
为分析中国野生百合花瓣的色素成分,探讨不同花色的形成机理,对13种中国野生百合进行花色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结果表明:百合花色通常是多种色素共同显色的结果,橙色系百合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紫色系百合主要含有... 为分析中国野生百合花瓣的色素成分,探讨不同花色的形成机理,对13种中国野生百合进行花色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结果表明:百合花色通常是多种色素共同显色的结果,橙色系百合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紫色系百合主要含有花色素苷,黄色系百合和白色系的铁炮百合还含有少量类胡萝卜素,并且所有百合都含有类黄酮;百合的花斑部分由花色素苷所致。该研究为我国野生百合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等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促进不同花色百合的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百合 花色 类胡萝卜素 类黄酮 花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中国野生百合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雪珍 贾月慧 +1 位作者 张克中 崔金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2-930,共9页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野生百合6个种、20个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野生百合20个居群中有1个居群的染色体数为2n=22,其他19个居群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2)20个居群中有4个居群含有B染色体,有12个居群含有数目不等的...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野生百合6个种、20个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野生百合20个居群中有1个居群的染色体数为2n=22,其他19个居群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2)20个居群中有4个居群含有B染色体,有12个居群含有数目不等的随体。(3)核型类型中有17个为"3B"型,2个为"3A"型,1个为"4B"型。(4)20个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在77.16%~83.83%之间,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臂比值介于1.85~3.07之间;同一个种下面的不同变种或居群的核型变异也较大。研究表明,中国野生百合不同种或居群的遗传多样表现在染色体数量、是否含有B染色体、不同类型染色体数量以及它们在核型中的排序位置、随体的位置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百合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中国野生百合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月慧 张克中 +2 位作者 王葳蕤 赵祥云 张启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7,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对百合属20种野生百合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百合组培苗为试材,根系比叶片更适合作POD分析; 20个种源产生15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 6条为基本酶带,但没有一条为所有种源共有,说明属内种间遗传...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对百合属20种野生百合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百合组培苗为试材,根系比叶片更适合作POD分析; 20个种源产生15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 6条为基本酶带,但没有一条为所有种源共有,说明属内种间遗传差异较大;POD酶谱聚类分析将20种野生百合划分为7类4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百合 POD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野生百合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侯珺 罗建让 +2 位作者 肖菲菲 张延龙 牛立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2-1038,共7页
该研究选用7条ISSR标记引物对百合属21种野生百合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使用POPGEN1.32和MEGA5.1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7条引物扩增出149条条带,其中13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06%,平均有效等位点数为1.7624,平均... 该研究选用7条ISSR标记引物对百合属21种野生百合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使用POPGEN1.32和MEGA5.1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7条引物扩增出149条条带,其中13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06%,平均有效等位点数为1.7624,平均Nei’ s基因多样度为0.4214,平均Shanon信息指数0.6085。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3075~0.8873,紫脊百合和尖被百合的遗传距离最大,均值为0.8873,表明21份材料中二者亲缘关系最远;紫脊百合和宜昌百合遗传距离最小,均值为0.3075,表明二者亲缘关系最近。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大致吻合,21个供试材料可被分成5个类群,大理百合、宝兴百合、卷丹百合、紫斑百合、乳头百合、川百合、兰州百合、山丹百合、绿花百合和毛百合为第Ⅰ类群;紫脊百合、宜昌百合、岷江百合、通江百合和淡黄花百合为第Ⅱ类群;野百合和百合为第Ⅲ类群;青岛百合为第Ⅳ类群;第Ⅴ类群包括玫红百合、有斑百合和尖被百合。毛百合与卷瓣组百合亲缘关系较近,钟花组百合与卷瓣组百合存在基因交流,说明不能仅仅依靠形态学对野生百合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结果中野百合与百合单独聚为一类,这说明是否具叶柄对野生百合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形态学特性。 ISSR分子标记适合用于百合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野生百合 ISSR 亲缘关系 树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野生百合叶表皮特征及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侯珺 肖菲菲 +2 位作者 张延龙 牛立新 闫奕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60-1573,共1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0个野生百合种或变种的叶表皮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种野生百合气孔器均分布于叶片远轴面,气孔器的长轴与远轴面细胞长轴方向一致,均位于远轴面细胞的端点处。气孔器形状从长椭圆形到近...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0个野生百合种或变种的叶表皮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种野生百合气孔器均分布于叶片远轴面,气孔器的长轴与远轴面细胞长轴方向一致,均位于远轴面细胞的端点处。气孔器形状从长椭圆形到近圆形不等;保卫细胞均为肾形,无副卫细胞,保卫细胞表面角质层均具条纹;表皮细胞角质层近于光滑或具条纹,均具蜡质,蜡质纹饰呈膜片状晶体或颗粒状;气孔密度、气孔器大小、近轴面远轴面细胞、垂周壁样式差异较大。(2)聚类分析表明,兰州百合、川百合、卷丹百合、紫斑百合、乳头百合、宝兴百合、山丹百合、大理百合、绿花百合、毛百合和有斑百合聚为类群Ⅰ;淡黄花百合、岷江百合和玫红百合3个野生种聚为类群Ⅱ;青岛百合单独为类群Ⅲ;宜昌百合、紫脊百合、通江百合、百合和野百合聚为类群Ⅳ,聚类结果总体上支持形态学分类的结果。(3)叶表皮形态对于区分野生百合不同种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百合 叶表皮特征 系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野生百合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先容 杨利平 张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7-362,共6页
对重庆地区的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野生百合资源17种(含变种);分析了野生百合资源在重庆地区的分布特征和资源现状;初步评估了重庆地区野生百合资源受威胁情况及其综合价值,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
关键词 野生百合 资源调查 受威胁现状 综合价值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野生百合的花粉形态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学尉 王丽花 +4 位作者 张艺萍 崔光芬 王继华 吴丽芳 范眸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应用扫描电镜对野生百合属百合组、钟花组和卷瓣组的8个野生百合种(变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百合花粉形状皆呈椭球形或长椭球形,形状较为一致,具单沟萌发孔,沟延伸到两端;不同种或变种的花粉粒在... 应用扫描电镜对野生百合属百合组、钟花组和卷瓣组的8个野生百合种(变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百合花粉形状皆呈椭球形或长椭球形,形状较为一致,具单沟萌发孔,沟延伸到两端;不同种或变种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纹等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花粉形态性状比较基础上,通过SAS软件聚类分析,得到了百合属这3个组植物的合理进化关系,表明花粉形态对区分百合属的某些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百合 花粉形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野生百合自交和组内及组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耿兴敏 夏婷 罗凤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12,共7页
以百合属(Lilium)4个组13种野生百合为试验材料,配置80个杂交组合,分析中国野生百合自交、组内及组间杂交的亲和性。采用延迟授粉和切割柱头两种授粉方式和胚拯救技术,以克服受精前、后的障碍,提高育种效率。结果显示:百合自交亲和性存... 以百合属(Lilium)4个组13种野生百合为试验材料,配置80个杂交组合,分析中国野生百合自交、组内及组间杂交的亲和性。采用延迟授粉和切割柱头两种授粉方式和胚拯救技术,以克服受精前、后的障碍,提高育种效率。结果显示:百合自交亲和性存在一定差异,大花卷丹(L.leichtlinii)和兰州百合(L.davidi‘unicdor cotton’)自交不亲和;卷瓣组组内杂交在所配置的杂交组合中,仅有3个组合[垂花百合(L.cernuum)×细叶百合(L.pumi-lum)、兰州百合×垂花百合以及兰州百合×大花卷丹]通过延迟授粉获得杂交胚,并通过组培获得杂交苗;卷瓣组与钟花组组间杂交亲和性较好。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的杂交组合,延迟授粉比切割柱头对克服受精前障碍有效;而对于绝大多数的自交和杂交组合,组培能有效克服受精后障碍,并获得子一代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百合 杂交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及毗邻地区野生百合的形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向地英 张延龙 牛立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88,共4页
通过对采集于秦巴山区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百合形态的详细观察,表明不同种类的野生百合在鳞茎、茎干、叶片及花等器官上具有形态多样性。野百合和宜昌百合同种内不同生态型也存在形态多样性。在宜昌百合上首次发现了黄色花的生态类型。... 通过对采集于秦巴山区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百合形态的详细观察,表明不同种类的野生百合在鳞茎、茎干、叶片及花等器官上具有形态多样性。野百合和宜昌百合同种内不同生态型也存在形态多样性。在宜昌百合上首次发现了黄色花的生态类型。此区域内野生百合丰富的形态多样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野生百合 形态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野生百合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荣立苹 雷家军 王志刚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3-846,共4页
应用RAPD标记对中国东北地区6种3变种共34份野生百合试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筛选12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01条带,其中83条带具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9条多态性谱带。基于RAPD标记,利用UPGM... 应用RAPD标记对中国东北地区6种3变种共34份野生百合试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筛选12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01条带,其中83条带具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9条多态性谱带。基于RAPD标记,利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34份野生百合资源的Nei&Li相异系数介于0.0137与0.6013之间。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野生百合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树状图将34份试材分为2大类,第1类包括细叶百合和垂花百合,共5份试材,第2类包括卷丹、毛百合、有斑百合、大花百合、大花卷丹、朝鲜百合和东北百合,共29份试材;卷丹与有斑百合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同为卷瓣组的朝鲜百合、细叶百合、大花卷丹等亲缘关系较远。细叶百合与垂花百合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百合 遗传多样性 RAPD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野生百合人工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琳 庞瑞华 +3 位作者 蔡荣先 刘涛 严勇 于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1,233,共3页
采掘豫南山区野生百合鳞茎,小鳞茎直接用作种球,大鳞茎用鳞片繁殖2~3年后成种球.将种球分别定植于沿淮7年生板栗园林下的沙壤土和向阳坡地的粘质土壤,3年后采收.结果表明,野生百合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植株高度、鳞茎产量、... 采掘豫南山区野生百合鳞茎,小鳞茎直接用作种球,大鳞茎用鳞片繁殖2~3年后成种球.将种球分别定植于沿淮7年生板栗园林下的沙壤土和向阳坡地的粘质土壤,3年后采收.结果表明,野生百合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植株高度、鳞茎产量、大鳞茎比率明显优于其原产地.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生长在林下沙壤土比生长于坡地上的百合植株高9.0~12.6 cm,增产鳞茎5.48%~12.01%,大鳞茎比率下降1.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 野生百合 人工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