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光镇野生动物肇事情况、原因及应对措施
1
作者 周绍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103-0106,共4页
近年来,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体系逐渐健全,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初显,生境得到了较大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以恢复,并逐年增多,野生动物肇事案件也随之增多,造成群众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已经让群众难以承... 近年来,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体系逐渐健全,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初显,生境得到了较大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以恢复,并逐年增多,野生动物肇事案件也随之增多,造成群众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已经让群众难以承受。目前,野生动物肇事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基层林业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有效处理好野生动物肇事和保护工作,是缓解保护和发展的社区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物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野生动物肇事的现状、规律和原因,赔付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加深政府和社会对人畜矛盾冲突的关注,为后期处理野生动物肇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现状 原因 困难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靖市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情况及对策
2
作者 李文琼 郝杰 桂军 《云南林业》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基于曲靖市2019-2022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曲靖市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曲靖市野生动物肇事呈上升趋势,范围逐步扩大,主要的肇事野生动物有野猪、猕猴、眼镜王蛇等,呈现“秋季高发、... 基于曲靖市2019-2022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曲靖市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曲靖市野生动物肇事呈上升趋势,范围逐步扩大,主要的肇事野生动物有野猪、猕猴、眼镜王蛇等,呈现“秋季高发、冬春季低发”的季节性变化,肇事最为严重的县(市、区)是宣威市和会泽县。建议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开展致害野生动物种群危害防控、探索野生动物肇事保险多元化运行机制等措施来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 野猪 曲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农地特征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建英 桓玉婷 孔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8-3757,共10页
野生动物肇事是保护区内部和周边地区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是当前保护区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于2014年7—8月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了170个农地的野生动物肇事信息,建立了野... 野生动物肇事是保护区内部和周边地区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是当前保护区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于2014年7—8月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了170个农地的野生动物肇事信息,建立了野生动物肇事与不同农地特征之间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赤池信息量准则筛选出3个拟合优良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动物肇事与农地特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农地种植作物类型、农地与森林、公路的距离、围栏的使用等农地特征意义显著(P值均小于0.01)。进而探讨了上述农地特征对野生动物肇事的影响机制及原因,并据此结果提出了野生动物肇事地的评价和管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统一规划和管理防护措施、减轻当地居民对农业的依赖等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农地特征 缓解对策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肇事:研究热点、难点与争论焦点 被引量:12
4
作者 祁新华 陈哲璐 +3 位作者 郑伯铭 张惠光 蔡斌 程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34-4444,共11页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野生动物肇事研究进展,对时空规律、肇事损害与评估以及防范策略等热点与难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指出当前争论的焦点,即如何协同社区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当地原住民或动物哪方应当搬迁、如何开展动物肇事补偿、是否采...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野生动物肇事研究进展,对时空规律、肇事损害与评估以及防范策略等热点与难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指出当前争论的焦点,即如何协同社区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当地原住民或动物哪方应当搬迁、如何开展动物肇事补偿、是否采用生物或基因控制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强调突破人类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引入多学科研究视角、兼顾利益攸关者的不同需求以及关注自然保护地等,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人兽冲突 超越人类地理学 人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南段野生动物肇事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文忠 和淑光 沈永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6-310,共5页
在简单分类云南白马雪山南段2003~2008年72起野生动物肇事事件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肇事频率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黑熊是引发野生动物肇事的主要动物物种;家畜是肇事导致的主要损失。时间上,肇事频率呈现"秋季... 在简单分类云南白马雪山南段2003~2008年72起野生动物肇事事件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肇事频率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黑熊是引发野生动物肇事的主要动物物种;家畜是肇事导致的主要损失。时间上,肇事频率呈现"秋季高发、冬春季低发"的季节性变化;且不同季节引发肇事的野生动物种类各不相同;按肇事频率的月变化,可将年发生周期划分为低发期(11月至次年4月)、起动期(5月)、频发期(6~9月)和回落期(10月)。空间上,距社区4 km一线是肇事频发地带,4 km以内区域,肇事频率与距离呈线性正相关,以外区域则呈非线性关系;且肇事地点的分布区域,呈现逐年向社区"逼近"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探究肇事原因和机理、制定防控措施和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时空格局 人兽冲突 野生动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原住民对野生动物肇事的认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哲璐 程煜 +2 位作者 周美玲 徐玲琳 祁新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98-2707,共10页
国家公园原住民对野生动物肇事的态度直接影响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有效实施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共存机制。迄今,学术界鲜有从原住民认知与意愿角度探讨野生动物肇事的成果,基于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根据449份有效调查问... 国家公园原住民对野生动物肇事的态度直接影响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有效实施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共存机制。迄今,学术界鲜有从原住民认知与意愿角度探讨野生动物肇事的成果,基于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根据449份有效调查问卷及深度访谈数据,论文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武夷山国家公园原住民对野生动物肇事的认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多数原住民经历过野生动物肇事,其农作物及牲畜受到严重损害,野猪(Sus scrofa)为研究区域主要的肇事动物。(2)种群数量增加、食物短缺和生存空间受限是野生动物肇事的主要原因。(3)学历、经历及认可政府应对肇事的方式对原住民防范野生动物肇事意愿的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遵循生态规律、保护栖息地、提升认知与意愿、实行社区共管、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以及引入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等对策,希望能够深化对野生动物肇事特征及机理的科学认识,为有效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推进国家公园人与野生动物和谐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自然保护地 社区共管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肇事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农户生计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美玲 程煜 +1 位作者 陈哲璐 祁新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443,共10页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参考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野生动物肇事下农户生计损失的评估框架,基于449户问卷调查数据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生计损失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农户生计损失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本维度,其后依次...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参考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野生动物肇事下农户生计损失的评估框架,基于449户问卷调查数据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生计损失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农户生计损失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本维度,其后依次为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损失最小;(2)性别、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耕地面积、养殖牲畜规模、生计多样化、应对策略多样化、是否获得政府扶贫救助以及与国家公园的距离对于各维度生计资本损失都有一定影响;(3)农户采用改变种植结构与生计类型、搬迁、减少外出等方式进行适应,倾向于采取夜晚结队轮流敲打、使用喇叭、制作“汗衣”等传统方式进行防范。在此基础上,提出协同维护农户生计安全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缓解国家公园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共存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可持续生计 生计损失指数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农户对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奔 严冬 温亚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02-4211,共10页
国家公园内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建立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机制是减缓冲突的重要举措。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为例,分析建立国家公园以及农户风险偏好对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探讨冲突程度和制度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 国家公园内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建立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机制是减缓冲突的重要举措。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为例,分析建立国家公园以及农户风险偏好对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探讨冲突程度和制度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国家公园显著增加了农户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购买意愿,而农户风险偏好对保险购买意愿会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冲突程度和制度信任是重要的中介变量,冲突程度和制度信任均对农户保险购买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建立国家公园显著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程度,进而对保险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建立国家公园显著降低了农户制度信任,进而对保险购买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农户风险偏好对野生动物肇事损失程度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进而对保险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农户风险偏好对制度信任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此,研究提出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拓宽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资金来源,开展社区共管、地役权补偿等措施提升社区信任以及建立基于农户自主防护行为的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风险偏好 野生动物肇事 保险 购买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肇事、致害补偿与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俊峰 谢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166,共15页
【目的】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事关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生动力。探究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为防控野生动物肇事、优化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和提高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 【目的】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事关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生动力。探究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为防控野生动物肇事、优化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和提高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提供理论支撑,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围绕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和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云南省野生动物活跃地区837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实证检验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在野生动物肇事和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关系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1)野生动物肇事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具有负向影响,野生动物肇事越厉害,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越低;(2)随着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水平上升,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影响机制呈“倒U形”,补偿水平53.39%时出现拐点;(3)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可调节野生动物肇事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负向影响,发挥先“削弱”后“强化”的调节作用;(4)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信仰和不同收入水平下存在异质性,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调节作用对处于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地区、野生动物文化信仰较强、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影响更大。【结论】野生动物肇事降低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在野生动物肇事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负向影响中发挥先“削弱”后“强化”的非线性调节作用。建议在促进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加强野生动物肇事防控,优化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野生动物致害补偿 农户 野生动物保护意愿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研究——基于NVivo的质性文本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希捷 郑伯铭 祁新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9-37,88,共10页
基于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政策文本和相关文献,借助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和NVivo软件,系统地分析我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的运行机制,包括补偿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手段、补偿流程等;指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 基于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政策文本和相关文献,借助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和NVivo软件,系统地分析我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的运行机制,包括补偿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手段、补偿流程等;指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即损失认定困难、补偿主体模糊、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手段单一、补偿标准低、补偿流程繁琐、商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深化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野生动物肇事 生态补偿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对社区居民态度改变的作用及机制——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红敏 李欣茹 +1 位作者 谢美钰 徐建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376-10386,共11页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是缓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常用措施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补偿社区居民的经济损失并最终改善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目前以及假设补偿后社区居民...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是缓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常用措施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补偿社区居民的经济损失并最终改善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目前以及假设补偿后社区居民态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在对态度进行多维特征划分的基础上,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对社区居民态度改变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可显著改变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且均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但对不同维度态度的改变作用不同。其中,喜厌态度的改变最明显,其次是捕杀态度和保护态度,最后是期望态度。肇事补偿对于社区居民的态度及其改变作用受到其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其中是否受到过野生动物破坏、耕作总收入或总收入中耕作收入比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社区居民的态度,农地总面积、牲畜数量、玉米地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情感态度的改变,玉米地损失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行为态度的改变。论文进一步讨论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普及肇事补偿制度、完善肇事补偿机制、调整生计策略和种植结构、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情感和责任等减缓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 社区居民态度 态度改变 冲突减缓措施 影响因素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现状及管理建议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美斯 廖庆义 +1 位作者 白林壮 田书荣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7-180,共4页
对2013~2016年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1 266起野生动物肇事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以反映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肇事现状,并提出可行的管理建议。调查显示:野猪(Sus scrofa)、黑熊(Ursus thibetanus)、猕猴(Macaca mulatta)为主要肇事... 对2013~2016年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1 266起野生动物肇事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以反映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肇事现状,并提出可行的管理建议。调查显示:野猪(Sus scrofa)、黑熊(Ursus thibetanus)、猕猴(Macaca mulatta)为主要肇事野生动物;玉蜀黍(Zea mays)、番薯(Ipomoea batatas)为主要受损农作物,受损面积和重量分别达404 933 m^2,221 459 kg和74 933 m^2,45 766 kg;野生动物肇事随月份发生变化,集中在7、8、9月,肇事频次为189、494和348,在8月达到顶峰;空间上,人口稀少的保护区核心区野生动物肇事冲突比人口较多的缓冲区和实验区更为激烈,对应人口和肇事频次分别为:核心区2 573人,564次;缓冲区5 506人,331次;实验区19 731人,37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壶瓶山 集体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缓解对策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文芳 宋军平 +2 位作者 苏海萍 岩丙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等,其补偿工作存在野外查勘工作量大,标准定性难度大,补偿价值标准缺乏依据,补偿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土地种植结构、恢复与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与完善政策法规及补偿机制、调控野生动物种群、开展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等措施来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补偿机制 经济损失 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野生动物肇事特点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映兰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介绍丽江市2007~2011年间野生动物肇事案件造成的损失,肇事动物种类及其肇事频率等情况。分析野生动物肇事的原因主要有生存环境改善,种群数量增加,活动范围扩大;季节性食物短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急剧增加,侵扰和威胁到野生动... 介绍丽江市2007~2011年间野生动物肇事案件造成的损失,肇事动物种类及其肇事频率等情况。分析野生动物肇事的原因主要有生存环境改善,种群数量增加,活动范围扩大;季节性食物短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急剧增加,侵扰和威胁到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等。分析野生动物肇事工作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工作力度不够,人员和工作经费不足,工作难度大,案件取证困难等问题。藉此提出了减少和避免野生动物肇事伤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经济损失 解决途径 丽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曾飞 李志国 +3 位作者 彭泰来 邢元军 胡觉 冯强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3期36-41,共6页
自2006年西藏建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以来,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西藏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商业保险机制,野生动物肇事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保障了藏区群众利益。分析目... 自2006年西藏建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以来,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西藏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商业保险机制,野生动物肇事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保障了藏区群众利益。分析目前西藏野生动物肇事保险发展在制度制定、赔偿标准、肇事评估体系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野生动物肇事保险工作开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补偿 保险 问题 对策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磊 李娅 郭辉军 《林草政策研究》 2022年第1期42-48,共7页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把握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关系,构建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新秩序。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作为目前我国缓解人兽冲突的重要经济手段日益引起公众关注,文中基于对野生动物肇事...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把握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关系,构建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新秩序。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作为目前我国缓解人兽冲突的重要经济手段日益引起公众关注,文中基于对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包括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权利与义务,指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具有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提升、肇事补偿工作专业高效、肇事损失赔偿标准提高等优势,但在制度运行、监督管理、实施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从政府、保险公司、群众3个利益主体角度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提高业务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增强生态保护、提高保险意识的建议,以期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普及和发展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公众责任保险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理赔现状调查
17
作者 李永祥(文/图) 《云南林业》 2020年第1期80-85,共6页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西部的南滚河流域,距中缅边境线仅5公里,于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总面积达50880公顷,是现今国内仅有的两个亚洲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南滚河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复...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西部的南滚河流域,距中缅边境线仅5公里,于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总面积达50880公顷,是现今国内仅有的两个亚洲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南滚河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气候适宜,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滚河 中缅边境 野生动物肇事 亚洲象 气候适宜 沧源县 现状调查 云南省临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促进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辖区)周边社区群众保护意识
18
作者 姜加奖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34期109-110,共2页
为了提高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防范意识,降低野生动物肇事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损失,缓解野生动物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通过对野生动物肇事应对机制的分析研究,对野生动物肇事与周边社区发展矛盾的缓解和应对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公众责任险 赔偿 周边社区 缓解 意见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发展模式、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19
作者 秦涛 崔荣赫 +1 位作者 宋蕊 富丽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5,共16页
野生动物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关键举措,构建以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为核心的风险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择希腊、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国... 野生动物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关键举措,构建以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为核心的风险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择希腊、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不同类型野生动物肇事保险项目进行分析比较和经验借鉴,系统梳理了我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模式和典型案例,针对我国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野生动物肇事保险尚未形成统一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地区实际需要的保险产品体系,各地保险试点过程中面临保费筹集困难、业务模式应用受限、保险体系尚未完善、定价机制不够合理、查勘定损程序繁琐以及科技应用水平有限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亟需尽快构建央地保费补贴联动机制、探索适合全国范围应用的发展模式、优化保险产品体系、建立动态定价机制、制定查勘定损标准以及提高保险科技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责任保险 发展模式 现实困境 优化策略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对野生动物肇事及农户适应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臻 柴金露 宁可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101,共20页
本文基于浙江省4个县(市)48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对野生动物肇事和农户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并从人力资本水平、收入水平与农业收入占比等视角揭示了农户适应性行为存在的异质性... 本文基于浙江省4个县(市)48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对野生动物肇事和农户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并从人力资本水平、收入水平与农业收入占比等视角揭示了农户适应性行为存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之后,农业受灾面积及受灾损失金额均显著增加。与之前相比,农户选择适应性行为的概率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行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中选择致伤性预防行为的概率显著减少,而选择非致伤性预防行为的概率显著增加。同时,高人力资本组与高收入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预防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野生动物肇事 农户适应性行为 人力资本水平 收入水平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