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炼化企业压减重芳烃柴油的工业技术实践
1
作者 李桂军 刘晓华 周晓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9,共6页
针对炼化企业重芳烃柴油产量大、柴汽比高、车用柴油占比低、十六烷指数小等问题,采用加氢精制与催化裂化相组合的LTAG工艺,将重芳烃柴油转化为汽油;采用RLG技术,将柴油馏分中的芳烃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进一步提高了柴油转化率和汽... 针对炼化企业重芳烃柴油产量大、柴汽比高、车用柴油占比低、十六烷指数小等问题,采用加氢精制与催化裂化相组合的LTAG工艺,将重芳烃柴油转化为汽油;采用RLG技术,将柴油馏分中的芳烃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进一步提高了柴油转化率和汽油产品品质;采用RTC装置第二提升管反应器回炼RLG柴油,将重芳烃柴油深度转化为轻质芳烃,拓展了轻质芳烃的产业链。结果表明:经LTAG改造后,企业柴汽比从1.18下降至0.95;RLG装置投产后,柴汽比进一步降至0.74;RTC第二提升管反应器回炼RLG柴油后,柴汽比降至0.42。经济效益核算结果表明,应用RTC+RLG+芳烃抽提组合技术后,企业压减了重芳烃柴油产量,增产了汽油、芳烃、液化气等高价值产品,每月增加经济效益约5822.4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G RTC 重芳烃 柴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整C_(10)^(+)重芳烃在炼厂的优化利用
2
作者 陈铮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1期18-21,25,共5页
重整C_(10)^(+)重芳烃组成复杂、质量相对较差,综合利用难度较大。文章利用一般炼厂常规装置配置,通过简单的生产手段实现重整C_(10)^(+)重芳烃的优化利用。其中,直接作为燃料油或柴油调和组分,无法实现芳烃组分的高价值;生产高沸点芳... 重整C_(10)^(+)重芳烃组成复杂、质量相对较差,综合利用难度较大。文章利用一般炼厂常规装置配置,通过简单的生产手段实现重整C_(10)^(+)重芳烃的优化利用。其中,直接作为燃料油或柴油调和组分,无法实现芳烃组分的高价值;生产高沸点芳烃溶剂和工业用C 10粗芳烃,受消费税政策影响也很难继续实现预期增效;通过浅度加氢无法实现重芳烃质量性质的改善,只有通过深度加氢并配合轻质化等工艺才能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10)^(+) 重芳烃 炼厂 综合利用 生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芳烃轻质化技术分离工艺研究
3
作者 汲银平 刘志博 舒畅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4期145-147,共3页
对重芳烃轻质化技术产生的加氢产物进行分离可以得到混合二甲苯,通过模拟软件优化各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回流比和进料位置等操作参数。在此基础上,经一系列精馏分离得到混合二甲苯,其总收率为99.1%。此外,通过换热网络优化,精馏塔的塔... 对重芳烃轻质化技术产生的加氢产物进行分离可以得到混合二甲苯,通过模拟软件优化各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回流比和进料位置等操作参数。在此基础上,经一系列精馏分离得到混合二甲苯,其总收率为99.1%。此外,通过换热网络优化,精馏塔的塔釜总能耗降低了23.1%。该研究对于重芳烃轻质化技术产物分离部分的工业化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芳烃轻质化 流程模拟 换热网络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加氢装置加工催化柴油及掺炼重芳烃油可行性探索
4
作者 于文奇 姜龙雨 +4 位作者 张伟东 阎凯 裴克祥 刘创新 徐大海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494-500,共7页
在加氢裂化装置检修期间,面对催化柴油和重芳烃油无法处理的难题,A厂提出了一项新的方案,即将这些物料引入蜡油液相加氢装置进行加工。为了检验这一方案在长周期运行中的稳定性,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液相加氢中试装置... 在加氢裂化装置检修期间,面对催化柴油和重芳烃油无法处理的难题,A厂提出了一项新的方案,即将这些物料引入蜡油液相加氢装置进行加工。为了检验这一方案在长周期运行中的稳定性,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液相加氢中试装置上开展了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45~355℃、体积空速0.37 h-1、13.8 MPa及循环比为1∶1的液相加氢反应条件下,该方案能够实现单独加工催化柴油或掺炼部分重芳烃油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且精制油能够满足柴油国Ⅵ标准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柴油 重芳烃 液相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芳烃轻质化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浩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重芳烃一般是炼化企业副产的C_(9)^(+)单环及双环芳烃,利用重芳烃轻质化技术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三苯(BTX)物质。文中主要概述了重芳烃轻质化工艺技术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综合分析主要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重芳烃轻质化工艺技... 重芳烃一般是炼化企业副产的C_(9)^(+)单环及双环芳烃,利用重芳烃轻质化技术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三苯(BTX)物质。文中主要概述了重芳烃轻质化工艺技术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综合分析主要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重芳烃轻质化工艺技术未来研究重心在于开发更多廉价、绿色、高效且可工业化应用的催化剂和开发更高效的组合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芳烃 轻质化 催化剂 工艺技术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超稠油掺重整重芳烃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雨 唐晓东 +1 位作者 郑存川 李晶晶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
针对炼油厂重整重芳烃大量过剩、加工难度大的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将重整重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在相同掺稀比0.10时,塔河稀油、重整重芳烃的降黏率分别为68.45%和92.00%;拟合计算表明,重... 针对炼油厂重整重芳烃大量过剩、加工难度大的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将重整重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在相同掺稀比0.10时,塔河稀油、重整重芳烃的降黏率分别为68.45%和92.00%;拟合计算表明,重整重芳烃的用量仅为稀油的36.20%时,即可达到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要求。以塔河油田稠油自喷井为例,在稠油含水率为0%~50%时,以塔河油田掺稀油产油总量200×10^(4)t/a为基准,取平均掺稀比为1,年增油率可达49.79%~71.09%。在稠油含水率30%的情况下,油田的净增销售额由47.34×10^(8)元/a显著提高至105.91×10^(8)元/a。此项研究为重整重芳烃的利用和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超稠油 重芳烃 塔河稀油 掺稀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重芳烃中CS_(2)可溶物的组成分布与结构特征
7
作者 从蕊 李国峰 +5 位作者 莫文龙 杨伟强 张静 朱美霞 魏贤勇 任铁真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5-2772,共8页
以新疆庆华煤气化重芳烃(HA)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条件下采用CS_(2)溶剂对其中的可溶有机组分进行萃取分离。通过相关表征和测试,分析CS_(2)可溶有机组分(SP)的组成与结构特征。FTIR结果显示,与HA相比,SP中的羟基吸收峰更为宽泛,说明可... 以新疆庆华煤气化重芳烃(HA)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条件下采用CS_(2)溶剂对其中的可溶有机组分进行萃取分离。通过相关表征和测试,分析CS_(2)可溶有机组分(SP)的组成与结构特征。FTIR结果显示,与HA相比,SP中的羟基吸收峰更为宽泛,说明可溶物中可能含有更多醇类或酚类物质。GC/MS分析表明,重芳烃CS_(2)可溶物以芳烃、链烷烃和含氧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56.2%,12.1%和16.8%。通过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Orbitrap MS)检测到了含杂原子的强极性化合物,主要包括苯酚、萘酚、苯羧酸、呋喃酮和烯酸酯等化合物。基于重芳烃CS_(2)可溶物的组成分布与结构特征解析,可为后续重芳烃的分离转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芳烃 萃取 可溶物 组成分布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掺炼重芳烃油的工业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友 刘孝川 +1 位作者 徐长磊 陈敏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3,共6页
某石化企业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LCO)、C_(10)+重芳烃(HAB)产量大,性质差。为解决重芳烃油加工难问题,将部分LCO和HAB改至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加工,并开展了不同比例下掺炼重芳烃油工业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原料性质、主要操作参... 某石化企业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LCO)、C_(10)+重芳烃(HAB)产量大,性质差。为解决重芳烃油加工难问题,将部分LCO和HAB改至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加工,并开展了不同比例下掺炼重芳烃油工业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原料性质、主要操作参数、产品性质、物料平衡等方面数据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入口氢分压7.0 MPa、入口氢油体积比530~580条件下,掺炼约8%HAB后,可以得到硫质量分数7.3μg g、十六烷值49.2、多环芳烃质量分数6%的优质柴油调合组分。在低压、低氢油比条件下,较低反应温度即可使得芳烃饱和反应达到平衡,并可根据平衡转化率调整重芳烃掺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10)+重芳烃 焦化汽柴油 加氢 多环芳烃 十六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9)^(+)重芳烃催化加氢脱烷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鹏飞 严张艳 +5 位作者 任亮 张奎 梁家林 赵广乐 张璠玢 胡志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6-1274,共9页
随着我国芳烃联合装置、乙烯裂解装置的扩能或新建,国内C_(9)^(+)重芳烃产量也大幅增加;利用催化加氢脱烷基技术将C_(9)^(+)重芳烃转化为BTX等轻质芳烃,对炼化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C_(9)^(+)重芳烃生产BTX为出发点,阐述了催... 随着我国芳烃联合装置、乙烯裂解装置的扩能或新建,国内C_(9)^(+)重芳烃产量也大幅增加;利用催化加氢脱烷基技术将C_(9)^(+)重芳烃转化为BTX等轻质芳烃,对炼化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C_(9)^(+)重芳烃生产BTX为出发点,阐述了催化加氢脱烷基反应体系中的碳正离子机理和自由基机理,概述了国内外催化加氢脱烷基反应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工艺、催化剂的优缺点,最后对反应机理、工艺及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增产BTX的同时联产三甲苯、四甲苯等高附加值单体芳烃是未来催化加氢脱烷基工艺的发展方向。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方向则应结合具体的生产目标和反应机理,定向制备出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加氢脱烷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9)^(+)重芳烃 催化加氢脱烷基 反应机理 工艺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柴油吸附分离重芳烃轻质化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刘凯隆 朱孔义 +6 位作者 郭春垒 马晓彪 王宇健 盛强 李翔 王银斌 靳凤英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6,共8页
馏分油芳烃吸附分离技术是炼厂过剩汽、煤、柴油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分离得到的非芳烃组分可通过蒸汽裂解或催化裂解增产低碳烯烃,以单环芳烃为主的芳烃组分则可通过重芳烃轻质化技术增产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轻质芳烃,同时副产优质乙烯... 馏分油芳烃吸附分离技术是炼厂过剩汽、煤、柴油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分离得到的非芳烃组分可通过蒸汽裂解或催化裂解增产低碳烯烃,以单环芳烃为主的芳烃组分则可通过重芳烃轻质化技术增产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轻质芳烃,同时副产优质乙烯裂解原料。以吸附分离重芳烃组分为原料,测定了氢气溶解量。吸附分离重芳烃油中氢气的溶解量随温度和氢压的增加而增加,达到1.0×10^(-4)~3.2×10^(-4) mol/g,比油中多环芳烃加氢成单环芳烃所需理论耗氢量低1~2个数量级。进一步采用NiMo/β轻质化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剂还原条件、反应器高径比、反应温度、氢分压、氢油比、空速等工艺参数对吸附分离重芳烃轻质化反应的影响。在低温高压(350℃、4 MPa)的还原工况下,反应器高径比为4.5、反应温度为400~410℃、氢分压为5.0~5.5 MPa、氢油体积比为800~1 000、质量空速为1~1.5 h^(-1)的条件下,吸附分离重芳烃轻质化效果最佳,C^(+)_(10)转化率≥85%,C_(6)~C_(9)芳烃收率≥50%,C_(6)~C_(9)芳烃纯度≥97.5%。柴油芳烃吸附分离和重芳烃轻质化可实现高效耦合,显著提高化工品收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分离芳烃 柴油芳烃 重芳烃轻质化 芳烃收率 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11
作者 谢仕林 莫昌艺 +4 位作者 杨平 严张艳 张鹏飞 任亮 胡志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51,共10页
选取两种典型C_(9)^(+)重芳烃原料,其烃组成以三甲苯和甲乙苯为主。选择三甲苯和甲乙苯为模型化合物,计算了其在350~650℃温度范围内加氢脱烷基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并进行了反应热力学分析... 选取两种典型C_(9)^(+)重芳烃原料,其烃组成以三甲苯和甲乙苯为主。选择三甲苯和甲乙苯为模型化合物,计算了其在350~650℃温度范围内加氢脱烷基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并进行了反应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三甲苯和甲乙苯的加氢脱烷基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且反应的放热量与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成负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克服甲基或乙基空间位阻相关;在标准状态下三甲苯和甲乙苯脱烷基反应可自发进行,平衡状态下三甲苯和甲乙苯脱烷基反应进行程度较深,且随着脱烷基数目的增加,脱烷基反应进行程度增加,而提高反应温度不利于反应向脱烷基反应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9)^(+) 重芳烃 加氢脱烷基 三甲苯 甲乙苯 反应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炼重芳烃对柴油加氢裂化装置的影响
12
作者 张海龙 魏文 +1 位作者 刘佳刚 卢喜洋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在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50万t/a柴油加氢裂化装置上,以直馏柴油、催化柴油、浆态床柴油、重芳烃混合油为原料,考察了掺炼重芳烃对工艺参数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炼重芳烃后,混合原料油中多环芳烃含量升高,反应氢耗增大,1段加... 在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50万t/a柴油加氢裂化装置上,以直馏柴油、催化柴油、浆态床柴油、重芳烃混合油为原料,考察了掺炼重芳烃对工艺参数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炼重芳烃后,混合原料油中多环芳烃含量升高,反应氢耗增大,1段加氢反应器(R-1001)精制床层温升明显增加;当重芳烃掺炼比例(占原料油质量分数)为5.0%时,R-1001裂化床层温度与氢耗波动大,反应转化率为91.0%,产品重石脑油芳构指数升高了5.3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催化柴油 直馏柴油 浆态床柴油 重芳烃 多环芳烃 石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整重芳烃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13
作者 谷家运 王坤 +2 位作者 刘立哲 李长东 孙婷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
某化工厂重芳烃来自2套140×10^(4) t/a连续重整装置二甲苯塔底油,主要是C_(9)以上组分,C_(10)及C_(10)^(+)芳烃组分占比80%以上。目前该化工厂主要将重芳烃送至下游某化工厂精馏分离处理。为应对将来重芳烃征收消费税的不利形势、... 某化工厂重芳烃来自2套140×10^(4) t/a连续重整装置二甲苯塔底油,主要是C_(9)以上组分,C_(10)及C_(10)^(+)芳烃组分占比80%以上。目前该化工厂主要将重芳烃送至下游某化工厂精馏分离处理。为应对将来重芳烃征收消费税的不利形势、BTX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及解决后路受制于下游化工厂的局面,该企业通过对重芳烃进加氢裂化装置、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切割后综合利用、进汽柴油池、轻质化加工试验等几种处理方案综合分析、比较,最终确定采用重芳烃进柴油池。长远来看,重芳烃轻质化加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重芳烃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芳烃 综合利用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芳烃轻质化装置的节能研究
14
作者 曾文豪 《山东化工》 2024年第24期70-72,共3页
随着我国汽、柴油实行国Ⅵ标准,燃料油中重芳烃含量受到了严格限制,同时混合二甲苯作为重要基础化工原料日渐受到市场重视,而重芳烃轻质化是获取混合二甲苯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加紧建设重芳烃轻质化装置是大势所趋。重芳烃轻质化装置具... 随着我国汽、柴油实行国Ⅵ标准,燃料油中重芳烃含量受到了严格限制,同时混合二甲苯作为重要基础化工原料日渐受到市场重视,而重芳烃轻质化是获取混合二甲苯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加紧建设重芳烃轻质化装置是大势所趋。重芳烃轻质化装置具有工艺流程复杂、能源消耗大的特点,开展节能降耗研究工作迫在眉睫。从工艺节能、过程节能、设备节能、管理节能等四大方面对重芳烃轻质化装置进行了节能研究,可为今后重芳烃轻质化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并且有助于重芳烃轻质化技术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芳烃轻质化装置 混合二甲苯 节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整C9+重芳烃分离和利用机会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任慧勇 杨卫兰 张蓓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4,20,共5页
重整C9+重芳烃中几乎不含烯烃,稳定性好,可以进一步加工利用。重整C9+重芳烃目前有3种利用途径:用作油品调和组分;作为制备BTX轻质芳烃的原料;加以分离利用。综述了重整C9+重芳烃分离技术,介绍了中国重整C9+重芳烃分离利用状况,并对投... 重整C9+重芳烃中几乎不含烯烃,稳定性好,可以进一步加工利用。重整C9+重芳烃目前有3种利用途径:用作油品调和组分;作为制备BTX轻质芳烃的原料;加以分离利用。综述了重整C9+重芳烃分离技术,介绍了中国重整C9+重芳烃分离利用状况,并对投资和效益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国内主要重整C9+重芳烃组分偏三甲苯、均三甲苯、甲乙苯、均四甲苯分离技术成熟,但市场容量有限,企业投资须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C9+重芳烃 C10重芳烃 偏三甲苯 均三甲苯 甲乙苯 连三甲苯 均四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筛的重芳烃轻质化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涵语 徐亚荣 +2 位作者 魏书梅 王冰 周升侠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现代化工行业中,由于催化重整、蒸汽裂解生产乙烯等装置不断扩能,导致重芳烃产量巨大,其组分复杂且难以分离,利用率极低,重质芳烃轻质化技术在未来发展尤为关键。文中阐述了国内外重质芳烃轻质化技术研究中的3种反应类型,证明了基于分... 现代化工行业中,由于催化重整、蒸汽裂解生产乙烯等装置不断扩能,导致重芳烃产量巨大,其组分复杂且难以分离,利用率极低,重质芳烃轻质化技术在未来发展尤为关键。文中阐述了国内外重质芳烃轻质化技术研究中的3种反应类型,证明了基于分子筛改性对轻质化技术的重要性,分析了在重芳烃轻质化的工业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为企业绿色化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轻质化 分子筛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芳烃轻质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61
17
作者 孔德金 祁晓岚 +2 位作者 朱志荣 杨为民 谢在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83-987,共5页
重芳烃是生产轻芳烃的重要资源,重芳烃轻质化涉及加氢脱烷基、歧化和烷基转移等反应。TAC-9、ATA-11、Transplus等有代表性的国内外重芳烃轻质化反应工艺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未来重芳烃轻质化工艺技术发展应针对重芳烃轻质化反应的特... 重芳烃是生产轻芳烃的重要资源,重芳烃轻质化涉及加氢脱烷基、歧化和烷基转移等反应。TAC-9、ATA-11、Transplus等有代表性的国内外重芳烃轻质化反应工艺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未来重芳烃轻质化工艺技术发展应针对重芳烃轻质化反应的特点,开发以小颗粒、大孔径的分子筛作催化剂活性组元,增产附加值高的二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芳烃 轻质化 催化剂 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丝光沸石的制备及其对重芳烃转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7
18
作者 祁晓岚 陈雪梅 +3 位作者 孔德金 郑均林 袁晓红 杨德琴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97-1202,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丝光沸石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复合孔道结构的介孔丝光沸石,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升高,介孔丝光沸石的粒径逐渐变小,... 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丝光沸石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复合孔道结构的介孔丝光沸石,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升高,介孔丝光沸石的粒径逐渐变小,分子筛表面的介孔逐渐丰富,孔径分布逐渐变宽,介孔体积逐渐增大呈线性关系.当NaOH浓度为0.50mol/L时,介孔丝光沸石的形貌变为空心沸石微囊或微囊壁.介孔的增加产生扩散效应,适当的NaOH溶液处理有利于提高丝光沸石对C9和C10芳烃的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沸石 碱处理 介孔 孔径分布 重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芳烃轻质化精馏系统操作压力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亭引 《节能》 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
精馏是化工中重要的工艺单元,其能耗在装置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简述压力对精馏工艺的影响,通过适当调节精馏压力达到节能降耗目的。以国内某重质芳烃轻质化开发项目的脱C_6/C_7塔为例,通过提高脱C_6/C_7塔压力由0.1 MPa(g)至1.05 MPa(g)... 精馏是化工中重要的工艺单元,其能耗在装置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简述压力对精馏工艺的影响,通过适当调节精馏压力达到节能降耗目的。以国内某重质芳烃轻质化开发项目的脱C_6/C_7塔为例,通过提高脱C_6/C_7塔压力由0.1 MPa(g)至1.05 MPa(g),提高塔顶冷凝温度,精馏系统可多副产1.20 MPa(g)蒸汽,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从整个精馏系统进行考察能源消耗情况,利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进行核算。经计算表明,脱C_6/C_7塔压力优化后,系统可多副产1.20 MPa蒸汽11.53 t/h,年节约运行费用637.33万元,投资增加221.7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分离系统 芳烃轻质化 节能优化 ASP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9^+重芳烃增产BTX技术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臧甲忠 郭春垒 +2 位作者 范景新 王银斌 于海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8-1287,共10页
随着我国芳烃联合装置及大规模乙烯装置的兴建及扩能改造,副产的C_9^+重芳烃会越来越多,通过芳烃增产技术将低附加值C_9^+重芳烃转化为苯、甲苯、二甲苯(BTX)轻质芳烃对于促进企业挖潜增效、拓展芳烃原料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整C_... 随着我国芳烃联合装置及大规模乙烯装置的兴建及扩能改造,副产的C_9^+重芳烃会越来越多,通过芳烃增产技术将低附加值C_9^+重芳烃转化为苯、甲苯、二甲苯(BTX)轻质芳烃对于促进企业挖潜增效、拓展芳烃原料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整C_9^+重芳烃和裂解C_9^+重芳烃增产BTX为出发点,从反应原理、工艺、催化剂及优缺点等方面对热加氢脱烷基、催化加氢脱烷基、非临氢脱烷基、两段临氢裂解技术进行概述,并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目前无论是重整C_9^+重芳烃增产BTX技术,还是裂解C_9^+重芳烃增产BTX技术均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从工艺方面或催化剂方面进行创新改进,以提升技术的经济性。催化材料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未来研发方向应综合反应机理、催化剂失活机理、工艺工程等问题开发高效的新型催化材料,促进C_9^+重芳烃增产BTX技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9^+重芳烃 生产 甲苯 二甲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