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例重组血对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后血液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可秋萍 王庆九 +4 位作者 庞桂芝 马云 张卫星 张虹 张天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重组血对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后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3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不同比例重组血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均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和AB型血浆,其中治疗组(16例)二者比例为1:1(即O型洗涤红细胞2U:AB型血...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重组血对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后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3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不同比例重组血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均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和AB型血浆,其中治疗组(16例)二者比例为1:1(即O型洗涤红细胞2U:AB型血浆200mL)按80±mL/kg单倍量换血,对照组(15例)为2:1(即O型洗涤红细胞4U:AB型血浆200mL)按150~180mL/kg双倍量换血,监测换血前后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血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换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44.92±3.99)%和(45.69±5.06)%,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39);住院天数[(8.13±1.13)dvs(8.19±0.91)d]亦无显著性差异(P=0.884)。治疗组换血后RBC、Hb及HCT的水平均提高(P〈0.05,0.01,0.001),但提高的水平略低于对照组,贫血已基本纠正,临床症状改善,在换血量方面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结论采用1:1单倍量重组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既能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又可减少换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单倍量换 不同比例 重组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重组血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永明 马建人 +2 位作者 马小萍 王安萍 李怀玉 《甘肃医药》 2016年第11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2:1重组血经脐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间共4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有患儿采用2:1重组血(即红细胞悬液2ml:血浆1ml)经脐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 目的:探讨2:1重组血经脐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间共4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有患儿采用2:1重组血(即红细胞悬液2ml:血浆1ml)经脐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换血前后血液内环境、肝肾功能、心率、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清肌酐、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血磷、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GB也明显下降(P<0.05)。血糖水平较换血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后血清钾离子、ALT水平,经皮血氧饱和度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血压有轻度下降,心率轻度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轻度增快。结论:采用2:1重组血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但容易发生内环境紊乱及血压降低,应注意预防及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 不良反应 重组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血红蛋白的生物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津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9年第1期45-45,共1页
重组血红蛋白是第一种进入临床试验的血红蛋白携氧载体.目前对此种血红蛋白生物学性能深入研究的结果表明,此种重组血红蛋白其维持组织代谢的效果为血液的2倍,可有效治疗出血性休克.对于血液流变学有良好的影响,不论在高或低剪切速率下... 重组血红蛋白是第一种进入临床试验的血红蛋白携氧载体.目前对此种血红蛋白生物学性能深入研究的结果表明,此种重组血红蛋白其维持组织代谢的效果为血液的2倍,可有效治疗出血性休克.对于血液流变学有良好的影响,不论在高或低剪切速率下均可有效降低血液粘度,其效果优于血浆和羟乙基淀粉.此种携氧载体还具血管活性作用、快速可逆地提前平均动脉压,对于伴有低血压的患者将产生有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性能 重组血 红蛋白 携氧载体 液流变学 临床试验 羟乙基淀粉 平均动脉压 液粘度 红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比例血量重组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德飞 罗孝华 +1 位作者 邱洪生 钟世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2期3115-3116,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血量重组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室收治的150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给予不同比例成分换血术治疗,所选用的血源为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按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70例换血时采用...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血量重组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室收治的150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给予不同比例成分换血术治疗,所选用的血源为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按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70例换血时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比例为2∶1;观察组80例换血时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比例为3∶1,观察对比不同方法疗效。结果: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胆红素置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换血前后的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中重要电解质无差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与AB型血浆3∶1比例换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可维持稳定的血清电解质,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效预防贫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血 不同比例 ABO型不合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常规和重组血清学方法检测绵羊慢病毒
5
作者 朱其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11期5-5,共1页
美国学者Ketn等(1995)应用绵羊慢病毒(OLV)重组(r)转膜蛋白(TM)、主要衣壳蛋白P<sub>25</sub>和大蛋白P<sub>16</sub>作为液相ELISA抗原,检测绵羊血清中抗OLV特异性抗体。实验共用412只绵羊,其中A组17... 美国学者Ketn等(1995)应用绵羊慢病毒(OLV)重组(r)转膜蛋白(TM)、主要衣壳蛋白P<sub>25</sub>和大蛋白P<sub>16</sub>作为液相ELISA抗原,检测绵羊血清中抗OLV特异性抗体。实验共用412只绵羊,其中A组171只为明显健康绵羊、B组184只为种羊和杂交母羊、C组57只为有OLV感染临床症状的绵羊。结果证实rTM—ELISA最敏感,412份血清中有198份为阳性(48.1%),而rP<sub>25</sub>、rP<sub>16</sub>的阳性率分别为34.2%和32.3%。在rTM—ELISA中,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血 绵羊 绵羊慢病毒 ELISA 特异性抗体 阳性率 膜蛋白 主要衣壳蛋白 大蛋白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吴蓉 王俪鲆 +6 位作者 郎锦烨 朱玥 周静 刘珣 倪静 周顺波 丁亚凌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 建立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检测的一种方法。方法 通过在样品杯中加入样品和乏Ⅶ因子血浆,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PT试剂)激活反应,通过样品杯中磁珠摆动振幅的变化判定样品的凝固时间,凝固时间的对数与人凝血因子Ⅶ... 目的 建立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检测的一种方法。方法 通过在样品杯中加入样品和乏Ⅶ因子血浆,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PT试剂)激活反应,通过样品杯中磁珠摆动振幅的变化判定样品的凝固时间,凝固时间的对数与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的对数成反比。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加标回收考察方法学的专属性,回收率均在90.0%~110.0%之间。在0.125~1.000 IU/mL范围内,标准品、样品的效价与凝固时间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r均>0.99。准确性、重复性:原液检测的各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1.0%、100.0%、112.0%,RSD分别为2.6%、4.0%、0.0%;成品检测的各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4.0%、94.7%、112.0%,RSD分别为1.9%、2.4%、0.0%。中间精密度:RSD_(12)次分别为4.5%、3.7%。样品经稀释液处理后,常温放置6 h内检测,仍具有较稳定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该检测方法的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凝因子Ⅶa 凝固法 效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白蛋白在食蟹猴体内的免疫原性评价
7
作者 潘东升 杨淑涵 +5 位作者 刘丽 于敏 王晓霞 李芊芊 李波 周晓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9-555,共7页
目的:考察重组人血白蛋白(rHSA)在食蟹猴体内产生的抗药抗体(ADA)特征,并比较rHSA和人血浆来源白蛋白(pHSA)诱导食蟹猴产生ADA特征的差异。方法:单次给药实验共使用24只食蟹猴,设置4组:pHSA组(1 g·kg^(-1))与rHSA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考察重组人血白蛋白(rHSA)在食蟹猴体内产生的抗药抗体(ADA)特征,并比较rHSA和人血浆来源白蛋白(pHSA)诱导食蟹猴产生ADA特征的差异。方法:单次给药实验共使用24只食蟹猴,设置4组:pHSA组(1 g·kg^(-1))与rHSA低、中、高剂量组(0.3,1,2 g·kg^(-1)),每组6只动物,共给药1次。重复给药实验使用12只食蟹猴,设置pHSA组与rHSA组,每组6只动物,给药剂量均为1 g·kg^(-1),连续静脉输注给药6 d。实验均在给药前和给药后14,21,28,42,56 d进行ADA检测。结果:2个实验中各组动物均出现ADA阳性反应。单次给药实验中,pHSA组14 d可检测到抗体(阳性率为50%),28 d的ADA阳性率达到峰值(83%),部分动物抗体持续到56 d。rHSA的3个剂量组均在14 d可检测到抗体,28 d时ADA阳性率达到峰值(阳性率最高达100%),随后ADA阳性率开始下降。重复给药实验中,pHSA组和rHSA组均在14 d可检测到抗体(阳性率均为83%)且ADA阳性率达到峰值,至42 d的ADA阳性率开始下降。单次给予等剂量(1 g·kg^(-1))的pHSA和rHSA后,rHSA组ADA阳性率小于pHSA组。重复给予等剂量(1 g·kg^(-1))pHSA和rHSA后,二者的ADA阳性率相同,但rHSA组ADA阳性率降低较快。结论:rHSA与pHSA均可诱导食蟹猴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抗体,重复给药可诱导更强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白蛋白 免疫原性 抗药抗体 食蟹猴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原文传递
开拓创新、协同攻关,助力人血白蛋白的迭代研发及临床研究
8
作者 贾继东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白蛋白是人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除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外,还有物质转运、解毒、维持血管完整性、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控等功能。在肝病领域,目前白蛋白主要用于预防大量放腹水后循环功能障碍和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和腹水、自发... 白蛋白是人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除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外,还有物质转运、解毒、维持血管完整性、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控等功能。在肝病领域,目前白蛋白主要用于预防大量放腹水后循环功能障碍和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和腹水、自发性腹膜炎以及肝肾综合征。研发重组人血白蛋白有助于降低人血白蛋白制品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和大量依赖进口的弊端。由于缺乏对已上市人血白蛋白关键注册临床试验结果的借鉴,人血白蛋白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审评均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制药企业、临床医学、方法学以及评审监管等方面的专家,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协同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重组白蛋白 肝硬化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评价与遴选专家共识
9
作者 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 陈娟 郑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4期385-389,395,共6页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为众多权威指南推荐的血友病A首选替代治疗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各品种能够暂时替代患者体内缺失的凝血因子Ⅷ,具有相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但在经济性、药学特性及其他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为众多权威指南推荐的血友病A首选替代治疗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各品种能够暂时替代患者体内缺失的凝血因子Ⅷ,具有相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但在经济性、药学特性及其他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组织药学与临床专家共同制定了《广东省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评价与遴选专家共识》,对我国已上市的6种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等五大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重组人凝因子Ⅷ 药物评价 遴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临床试验分析
10
作者 王延琳 于爱平 鲁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21-1328,共8页
目前,多家医药企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发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其中NovoSeven和Sevenfact已获批上市,我国有多个研发中的重组凝血因子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简要介绍NovoSeven和Sevenfact的临床试验内容,重点分析其针对血友病A/B的临床... 目前,多家医药企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发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其中NovoSeven和Sevenfact已获批上市,我国有多个研发中的重组凝血因子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简要介绍NovoSeven和Sevenfact的临床试验内容,重点分析其针对血友病A/B的临床试验设计关键要素,包括临床试验开展顺序、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给药方案探索、有效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关注问题等。希望国内医药企业借鉴已上市产品研发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完成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并获得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而充分说明在研产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征,最终实现国产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成功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因子Ⅶ 临床试验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白蛋白Medway的临床试验分析
11
作者 王延琳 饶亚岚 +1 位作者 于爱平 鲁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39-1543,共5页
重组技术生产的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血浆来源人血白蛋白的病毒污染风险,缓解人血浆来源受限等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多家公司从事药用注射级重组人血白蛋白研发,我国已有重组人血白蛋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只有日本批准了一个本国生产的重... 重组技术生产的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血浆来源人血白蛋白的病毒污染风险,缓解人血浆来源受限等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多家公司从事药用注射级重组人血白蛋白研发,我国已有重组人血白蛋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只有日本批准了一个本国生产的重组人血白蛋白(商品名:Medway)上市。本文简要介绍了Medway的临床试验内容,分析其总体临床试验策略、给药方案、生物等效性研究、有效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考虑,以期为国内处于研发中的重组人血白蛋白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白蛋白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重组猪凝血因子Ⅷ的功能鉴定及潜在治疗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王志军 刘旭 +4 位作者 李倩卉 王京 路中枢 龙捷 李齐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5期218-226,共9页
目的评估重组猪凝血因子Ⅷ(recombinant porcine factorⅧ,rpFⅧ)对血友病A型(hemophilia A,HA)伴抑制物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凝血酶酶切、rpFⅧ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亲和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目的评估重组猪凝血因子Ⅷ(recombinant porcine factorⅧ,rpFⅧ)对血友病A型(hemophilia A,HA)伴抑制物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凝血酶酶切、rpFⅧ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亲和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栓弹力图等方法对rpFⅧ进行了体外活性分析。并对rpFVIII在动物体内外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rpFⅧ可被凝血酶激活。在APTT检测中,相比阴性对照组(105.2 s),rpFⅧ组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43.3 s,P<0.05)。在动物实验中,相比模型对照组(43.1 s),rpFⅧ给药组小鼠的血浆在APTT检测中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28.8 s,P<0.05);且rpFⅧ与市售药Xyntha(重组人FⅧ)在小鼠体内的血药代谢趋势相似,两者间的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在含有FⅧ抑制物的体外药效评价模型中,当以猴血浆(含有抗人FⅧ抗体)作为研究对象时,在各实验条件下,相比Xyntha组,rpFⅧ组的凝血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在血栓弹力图实验中,相比阴性对照组与Xyntha组,rpFⅧ组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当以HA患者血浆(含有抗人FⅧ抗体)作为研究对象时,相比阴性对照组(患者1血浆:99.2 s,患者2血浆:97.7 s),rpFⅧ组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患者1血浆:55.8 s,患者2血浆:43.6 s,P<0.05)。结论rpFⅧ具备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在动物及体外实验中均展示出了对伴抑制物HA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重组因子Ⅷ FⅧ抑制物 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AP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和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洪波 黄艳辉 +3 位作者 翟保华 俞菊红 万才水 金成豪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2期40-42,共3页
目的 比较中、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 例血友病A患儿按预防剂量的大小分为2组:中剂量组(28例)和低剂量组(30例).中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25 ·kg-1静脉推注,3次周-1,连用4个... 目的 比较中、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 例血友病A患儿按预防剂量的大小分为2组:中剂量组(28例)和低剂量组(30例).中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25 ·kg-1静脉推注,3次周-1,连用4个月;低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 U·kg-1静脉推注,3次&#183;周-1,连用4个月.观察2组防治前、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的情况.结果 2组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明显低于防治前(P<0.05),中剂量组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用于防治血友病A能明显改善关节出血症状,且中剂量防治优于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 重组人凝因子Ⅷ 疗效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凝血因子Ⅶ表达和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林 于笑 +2 位作者 蔡燕飞 金坚 李华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28,共6页
血友病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相应凝血因子造成的凝血障碍,目前主要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不同细胞中表达重组凝血因子Ⅶ(Ⅶ因子)从而对血友患者出血进行治疗。为有效提高重组Ⅶ因子的产量及活性,已有研究者尝试利用不同真核表达系统合成重组Ⅶ... 血友病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相应凝血因子造成的凝血障碍,目前主要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不同细胞中表达重组凝血因子Ⅶ(Ⅶ因子)从而对血友患者出血进行治疗。为有效提高重组Ⅶ因子的产量及活性,已有研究者尝试利用不同真核表达系统合成重组Ⅶ因子,如BHK细胞、CHO细胞、昆虫细胞和鱼胚胎等。同时,不同外源功能性基因对重组Ⅶ因子活性和翻译后修饰对表达产量的影响也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本文从Ⅶ因子在凝血途径中的作用、重组表达重组Ⅶ因子和翻译后修饰对合成的影响3个方面对重组Ⅶ因子表达和合成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因子Ⅶ 友病 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圣艮 熊卫萍 +4 位作者 李传翔 刘菁 范瑞新 郑少忆 吴若彬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26-1127,共2页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心内直视术后连续3h心包纵隔引流量>2mL/(kg.h)的患者,在应用传统止血方法临床效果不明显后,改用rFⅦa(20~40μg/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心内直视术后连续3h心包纵隔引流量>2mL/(kg.h)的患者,在应用传统止血方法临床效果不明显后,改用rFⅦa(20~40μg/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心包纵隔引流量的变化、监测凝血指标,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果40例患者应用rFⅦa后有35例引流量显著减少,与应用前相比引流量由3.54mL/(kg.h)[2.31~10.3mL/(kg.h)]降至0.85mL/(kg.h)[0.45~2.53mL/(kg.h)](P<0.05),5例引流量仍较多,予二次开胸探查发现其中3例为活动性出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在应用rFⅦa后明显缩短(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结论rFⅦa对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严重渗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因子Ⅶa 心脏手术 弥漫性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池闯 何志锋 +1 位作者 刘瑜 孙成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评价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和20例未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止血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24h浓缩红细胞使用量... 目的:评价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和20例未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止血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24h浓缩红细胞使用量,术后24h血浆使用量。结果:rFⅦa组的手术止血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6±33)min vs(206±48)min,P<0.05];rFⅦa组术后24h引流量低于对照组[(666±195)mL vs(824±210)mL,P<0.05];rFⅦa组术后24h血浆使用量低于对照组[(525±157)mL vs(696±211)mL,P<0.05];rFⅦa组术后24h浓缩红细胞使用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2±1.3)Uvs(3.9±1.9)U,P>0.05]。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节约血制品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因子Ⅶa 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治疗心内直视手术后弥漫性渗血10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圣艮 唐白云 +5 位作者 张希 王治平 吴钟凯 熊迈 童萃文 孙培吾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5-246,共2页
10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弥漫性渗血的患者应用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20~60μg/kg静脉注射,结果9例心包纵隔引流量明显减少,1例心包纵隔引流量减少不明显。显示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能有效控制心内直视手术后弥漫性渗血。
关键词 基因重组因子Ⅶa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及抑制物产生的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文卿 孙竞 +2 位作者 孙德华 李强 赵洁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第6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抑制物产生率。方法采用拜科奇治疗30例血友病A患者的出血事件,观察其临床止血效果及用药后4周F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其中11例患者在用药前后进行血...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抑制物产生率。方法采用拜科奇治疗30例血友病A患者的出血事件,观察其临床止血效果及用药后4周F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其中11例患者在用药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血清病毒学(HBV、HCV、HIV)、FⅧ抑制物、FⅧ活性检测,并于第1次用药后10min、60min检测FⅧ活性;同时随访2年检测FⅧ抑制物。结果11例患者在用药后10min、60min较用药前FⅧ活性明显提高,达到或接近预期升高值;所有30例患者用药后出血症状停止,显效率达100。每次出血事件约86.7的患者在≤3次输注即可较好的控制症状,提示具有较好的有效性。30例患者共输注重组FⅧ70次,总计51294u,在用药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本研究发现1例患者在用药后4周产生FⅧ抑制物,提示短期抑制物产生率为3.3(1/30),11例2年随访未见抑制物产生增加趋势。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使用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较低的抑制物产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因子Ⅷ 友病A FⅧ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在急性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雅琼 李雯 李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91-2592,共2页
早期血肿扩大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发生在6 h之内相对常见,6 h之后显著降低,且血肿扩大与早期神经症状恶化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因此,通过超早期止血治疗进行干预可能会使早期血肿扩大最小化,目前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 早期血肿扩大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发生在6 h之内相对常见,6 h之后显著降低,且血肿扩大与早期神经症状恶化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因此,通过超早期止血治疗进行干预可能会使早期血肿扩大最小化,目前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rFⅦa)的出现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凝因子Ⅶ 脑出 早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滨 孙立忠 郑军 《中国医药》 2010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大量应用血制品不仅存在感染潜在病毒、细菌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脏器水肿、功能下降、影响伤口愈合等并发症。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大量应用血制品不仅存在感染潜在病毒、细菌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脏器水肿、功能下降、影响伤口愈合等并发症。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rFⅦa)在治疗难以控制的出血方面近年来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rFⅦa最初为应用于血友病A、B型患者出血的治疗。近年来应用于非血友病患者,大量的临床报告表明,rFⅦa对外科手术、创伤、凝血机制紊乱导致的出血在应用血液制品及其他促凝剂难以奏效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rFⅦa已经被应用于肝脏移植、颅内出血、胃肠出血、心脏外科手术后出血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凝因子Ⅶ 临床应用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