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
1
作者 汪吉鹏 朱滕滕 +4 位作者 刘璐 马铖 魏晓博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紫外(UV)与亚硝基胍(NTG)多轮复合诱变,以α-氨基丁酸(α-AB)为结构类似物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突变菌株E. coli NXA2。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在37℃、200 r/min条件下发酵40 h后,E. coli NXA1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2.76 g/L,较E. coli NXA提高了33.98%;E. coli NXA2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3.22 g/L,较E. coli NXA1提高了16.67%,较E. coli NXA提高了56.31%。对菌株E. coli NXA2经连续传代20代后,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对大肠杆菌提高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有明显效果,为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λ-Red重组技术 brnQ基因 复合诱变 发酵 L-异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锥形束CT三维重建联合重组技术对上颌埋伏牙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王玉萍 张晓丽 +1 位作者 李梅霞 申秀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锥形束CT三维重建联合重组技术对上颌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6例疑有上颌埋伏牙(125颗牙)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为埋伏牙分为埋伏牙组(n=72例... 目的分析口腔锥形束CT三维重建联合重组技术对上颌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6例疑有上颌埋伏牙(125颗牙)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为埋伏牙分为埋伏牙组(n=72例,89颗牙)、非埋伏牙组(n=24例,36颗牙),均行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比较两组的CBCT指标,分析上颌埋伏牙的影响因素、CT检查对上颌埋伏牙的诊断价值。结果埋伏牙组萌出角度大于非埋伏牙组,牙齿形态基本正常占比高于非埋伏牙组,患牙与邻牙分界清晰占比低于非埋伏牙组,患牙与邻牙距离短于非埋伏牙组(P<0.05),组间萌出方向比较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可得出:萌出角度大(OR值:1.138,95%CI:1.054~1.229)、牙齿形态基本正常(OR值:0.128,95%CI:0.044~0.374)、患牙与邻牙的关系为邻牙推移(OR值:3.584,95%CI:1.598~8.040)、患牙与邻牙距离短(OR值:0.005,95%CI:0.000~0.077)为埋伏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检查诊断上颌埋伏牙的敏感度为95.50%,特异度为53.10%,AUC值为0.926。结论口腔CBCT三维重建联合重组技术对上颌埋伏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锥形束CT三维重建 重组技术 上颌 埋伏牙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逆行充气泪道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李露茜 周希彬 +1 位作者 王菲 陶海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14-418,424,共6页
目的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逆行充气泪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评估其检查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的鼻泪管和泪囊通畅情况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2月的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43例(57只眼),行充气前C... 目的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逆行充气泪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评估其检查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的鼻泪管和泪囊通畅情况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2月的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43例(57只眼),行充气前CT横轴位扫描,判断鼻泪管和泪囊空气存留情况。对充气前CT横轴位扫描鼻泪管和泪囊未充满空气的患者,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经鼻泪管下口逆行充气和气压监测系统使患者泪道充填空气,行CT横轴位扫描,并记录拍摄过程中最大鼓气气压值。对泪道CT横轴位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和以骨性鼻泪管走向的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三平面重组分析其通畅情况,再与手术中探查结果对比,评估其准确性。同时观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评估其安全性。结果(1)一般情况:逆行充气前,43例(57只眼)泪道阻塞患者中,泪囊及鼻泪管均充满空气有3例(4只眼),而空气未充满有40例(53只眼)。(2)逆行充气试验:逆行充气后,未完全充满空气的53只眼,鼻泪管和泪囊被气体均充满的33只眼,未见气体填充20只眼。术中验证33只眼的鼻泪管和泪囊均通畅,而20只眼中12只眼为鼻泪管下段真性阻塞,而8只眼鼻泪管无阻塞,该检查方法的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84.9%。鼻腔鼓气的最佳气压值的参考范围为8~9 kPa。(3)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均未见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逆行充气泪道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可以全程清晰显示双侧鼻泪管,有助于对于前泪囊阻塞患者的鼻泪管和泪囊通畅情况进行判断,安全性好,对临床治疗术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前泪道阻塞 泪道CT造影 空气造影剂 逆行充气 三平面重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晗 白贺威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为卵巢癌的术前准确分期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前瞻性纳入拟行手术治疗的7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增强扫描、MPR...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为卵巢癌的术前准确分期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前瞻性纳入拟行手术治疗的7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增强扫描、MPR技术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增强扫描、MPR技术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病理检查诊断,78例卵巢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40例,未转移38例。MSCT增强扫描联合MPR技术诊断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高于MSCT增强扫描与MPR技术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与MPR技术联合诊断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特异度与MSCT增强扫描与MPR技术单独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联合MPR技术诊断卵巢癌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97,P<0.001)。结论 MSCT增强扫描联合MPR技术诊断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二者联合诊断卵巢癌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多层螺旋CT扫描 多平面重组技术 卵巢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探讨
5
作者 马坤松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RP)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全部接受MSCT-MPR检查。观察比较常规MSCT检查与MSCT-MPR检查对胸腰椎爆裂...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RP)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全部接受MSCT-MPR检查。观察比较常规MSCT检查与MSCT-MPR检查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显示情况及TLICS评分。结果:MSCT-MPR检查显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折情况的准确率明显比常规MSCT检查显著更高(P<0.05)。MSCT-MPR检查TLICS评分明显比常规MSCT检查更高(P<0.05),MSCT-MPR检查显示TLICS评分≥5分及TLICS评分≥7分占比明显比常规MSCT检查更高(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使用MSCT-MPR进行检查,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全面更加详尽的参考数据以及参考信息,同时能够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更加合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技术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质构重组技术系列丛书《食品挤压理论与技术》
6
作者 魏益民 《粮食加工》 2024年第5期115-115,共1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食品质构是指用“力学的、触觉的、可能的话还包括视觉的、听觉的方法能够感知的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综合感觉”。食品质构是指与食品的组织结构及状态有关的流变学特性;广义理解,即食品本身的物理性质,以及作为...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食品质构是指用“力学的、触觉的、可能的话还包括视觉的、听觉的方法能够感知的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综合感觉”。食品质构是指与食品的组织结构及状态有关的流变学特性;广义理解,即食品本身的物理性质,以及作为摄食主体的人所感知的和表现的内容。按上述定义,可以简单地理解食品质构,即食品的物理性质通过感觉或度量而得到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技术 流变学特性 广义理解 系列丛书 理论与技术 感知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路克隆系统:DNA重组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汪宗桂 郑文岭 马文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24-27,共4页
近几年新发展了一种载体间DNA片段相互灵活转化的多功能系统 ,即通路克隆系统(gatewaycloningsystem)。它是一种位点特异的DNA重组技术 ,包括PCR产物的定向克隆 ,DNA片断高效、广泛的亚克隆 ,氨基或羧基末端的融合蛋白表达等。重点阐述... 近几年新发展了一种载体间DNA片段相互灵活转化的多功能系统 ,即通路克隆系统(gatewaycloningsystem)。它是一种位点特异的DNA重组技术 ,包括PCR产物的定向克隆 ,DNA片断高效、广泛的亚克隆 ,氨基或羧基末端的融合蛋白表达等。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作用原理、特点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路克隆系统 DNA重组技术 载体 定向克隆 亚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重组技术同层显示股神经与腰丛神经 被引量:9
8
作者 吕喆 常天静 +3 位作者 樊文鑫 张滨 唐丽丽 王洪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CT重组技术(MPR、CPR)同层显示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全程走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无下肢症状及常规CT未见股神经走行区异常的患者,总计观察双侧股神经70条,双侧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共计210条(股神经及L2神经构成... 目的探讨CT重组技术(MPR、CPR)同层显示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全程走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无下肢症状及常规CT未见股神经走行区异常的患者,总计观察双侧股神经70条,双侧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共计210条(股神经及L2神经构成支70条,股神经及L3神经构成支70条,股神经及L4神经构成支70条)。行CT扫描后,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全程重组,并观察其解剖学特征。结果股神经与腰丛各构成支在重组图像中为连续的条索状结构,股神经主干显示满意率为92.86%(65/70),L2神经至股神经全程显示满意率为37.14%(26/70),L3及L4神经至股神经全程显示满意率分别为82.86%(58/70)和87.14%(61/70)。结论 CT重组图像显示股神经及其腰丛构成支效果满意,是显示股神经、术中定位股神经损伤、观察病变整体形态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腰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组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基因重组技术开发木聚糖类半纤维素资源 被引量:37
9
作者 邵蔚蓝 薛业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93,共6页
木聚糖类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经生物降解后所产生的木糖和少量其它单糖 ,可以用作基本碳源生产各种发酵产品 ,包括有机酸、氨基酸、单细胞蛋白、糖醇、工业酶类、溶剂或燃料醇 .有关半纤维素酶及其基... 木聚糖类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经生物降解后所产生的木糖和少量其它单糖 ,可以用作基本碳源生产各种发酵产品 ,包括有机酸、氨基酸、单细胞蛋白、糖醇、工业酶类、溶剂或燃料醇 .有关半纤维素酶及其基因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资料 ,其中包括木聚糖酶、木糖苷酶、阿拉伯糖苷酶、葡萄糖醛酸酶、木聚糖乙酰酯酶以及它们的基因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以使发酵工程菌获得降解半纤维素的能力 ,或者把能有效降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构建成发酵工程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资源 半纤维素酶 基因重组技术 发酵工程菌 木聚糖类半纤维素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的曲面重组技术重建及可视化观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华 邓晓慧 +3 位作者 付升旗 陶晶 李培 李文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机以眦耳线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CPR)技术重建上颌骨内的上颌窦,观察上颌窦的位置、形态和测量上颌窦...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机以眦耳线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CPR)技术重建上颌骨内的上颌窦,观察上颌窦的位置、形态和测量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在Amira三维重建软件下重建上颌骨及其结构的可视化模型,观察半透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位置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结果上颌骨内的上颌窦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半透明上颌骨可视化模型内的上颌窦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上颌骨内的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以第1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上颌窦下壁至左、右侧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的牙根,以及第3磨牙的舌根、远中颊根的最短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左、右侧第3磨牙近中颊根的最短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骨的CPR技术重建及可视化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上颌窦 曲面重组技术 三维重建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标记图的网页信息重组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征宇 王亮 +1 位作者 赵银春 程代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0,64,共6页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扩展标记图ETG(Extended Tag Graph)的网页信息抽取与重组新技术,引入了扩展标记图操作和重构概念,提出了作为用户接口的标记查询语言TagSQL。用户通过类标准SQL的语言描述,即可方便地实现对网页信息的灵活抽取和重组...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扩展标记图ETG(Extended Tag Graph)的网页信息抽取与重组新技术,引入了扩展标记图操作和重构概念,提出了作为用户接口的标记查询语言TagSQL。用户通过类标准SQL的语言描述,即可方便地实现对网页信息的灵活抽取和重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标记图 网页信息 重组技术 ETG 抽取 标记查询语言 TagSQ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重组技术的食用油检测改进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修烛 杜双奎 +1 位作者 李志西 王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9-134,共6页
以食用油、无色矿物精油(OMS)、六羰基铬为试验材料,利用二维相关振动光谱技术对FTIR光谱重组(SR)检测中OMS特征吸收峰取代光谱标记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菜籽油体系中,有9个相关吸收峰可用于TVF预测定量分析。考虑不同因素影... 以食用油、无色矿物精油(OMS)、六羰基铬为试验材料,利用二维相关振动光谱技术对FTIR光谱重组(SR)检测中OMS特征吸收峰取代光谱标记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菜籽油体系中,有9个相关吸收峰可用于TVF预测定量分析。考虑不同因素影响,相关吸收峰减至4个。最优相关吸收峰测定OMS体积分数相关性好于标记物特征吸收峰,受混合样品极性变化影响较少。在食用油和OMS混合物中既可用光谱标记物也可用OMS溶剂本身相关吸收峰来扣除混合样品光谱中OMS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傅里叶红外光谱 光谱重组技术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易壁星 蔡武 +2 位作者 张博 龚建平 钱铭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465,共2页
肩胛骨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损伤类型,如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引起肩关节和上肢功能障碍。而单纯的X线平片检查和轴面CT图像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肩胛骨骨折 三维重组技术 临床应用 上肢功能障碍 损伤类型 治疗时机 图像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可降解淀粉和产生酒精的酵母工程菌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进贤 叶若邻 +1 位作者 张添元 周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共4页
将酵母Ty转座子的δ序列 ,黑曲霉糖化酶cDNA及G418抗性基因neo重组进酵母整合型质粒YIplac12 8获得含LEU2 ,neo双标记基因 ,糖化酶cDNA的高整合型表达载体YIp12 8D 17N ,转化GRF18后获得整合型酵母转化子GRF18(YIp12 8D 17N)糖化酶基因... 将酵母Ty转座子的δ序列 ,黑曲霉糖化酶cDNA及G418抗性基因neo重组进酵母整合型质粒YIplac12 8获得含LEU2 ,neo双标记基因 ,糖化酶cDNA的高整合型表达载体YIp12 8D 17N ,转化GRF18后获得整合型酵母转化子GRF18(YIp12 8D 17N)糖化酶基因在该菌株获得高效表达 ,产物分泌到胞外。Southern印迹分析证明 ,糖化酶基因已整合进工程菌染色体。GRF18(YIp12 8D 17N)在含 2 0 %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中培养 2 4h ,淀粉水解率在98%以上 ,酒精浓度达到 9 5 % (v/v)在 2 5 %淀粉中酒精浓度达到 1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淀粉 酵母工程菌 酒精生产 基因重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付英杰 顾程 +2 位作者 李欣 贾学涛 张利霞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胃癌术前临床T、N分期中的应用效能。方法30例胃癌患者,采用MSCT增强扫描,对所得图像行交互式实时MPR处理,通过MPR图像对胃癌的临床T、N分期进行评估,并与常规轴位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比...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胃癌术前临床T、N分期中的应用效能。方法30例胃癌患者,采用MSCT增强扫描,对所得图像行交互式实时MPR处理,通过MPR图像对胃癌的临床T、N分期进行评估,并与常规轴位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MPR图像对胃癌临床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较常规轴位图像的63.33%高(P<0.05)。MPR图像与病理诊断T分期结果的Kappa值为0.72(P<0.01)。病理结果提示胃癌淋巴结转移最好发于小弯组和大弯组,MPR图像提示淋巴结转移最好发于第7组和第3组。结论与MSCT常规轴位图像比较,MPR技术可提高胃癌临床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T分期结果的一致性高,MPR图像可清晰显示淋巴结转移的解剖部位及肿瘤周围结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组技术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 胃癌 临床T分期 临床N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扫描联合正弦波迭代重组技术在肝脏增强CT扫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斌 陈静静 +2 位作者 徐文坚 徐琦 李晓飞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低剂量碘对比剂、低管电压和正弦波迭代重组(SAFIRE)技术用于肝脏增强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1日—7月31日行双源CT肝脏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病人200例,男118例,女82例,年龄21~82岁,平均(57.1±12... 目的探讨联合低剂量碘对比剂、低管电压和正弦波迭代重组(SAFIRE)技术用于肝脏增强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1日—7月31日行双源CT肝脏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病人200例,男118例,女82例,年龄21~82岁,平均(57.1±12.2)岁。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100例)采用管电压100 kV和SAFIRE重组,对比剂剂量400 mg/kg;B组(100例)采用管电压120 kV和滤过反投影法重组,对比剂剂量500 mg/kg。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影像质量评分、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对比剂剂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A、B组肝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影像质量评分,影像噪声,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动脉期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21±0.63)mSv和(4.08±1.16)mSv(P<0.05),A组较B组低21.3%;静脉期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12±0.36)mSv和(3.88±1.11)mSv(P<0.05),A组较B组低19.6%。结论与常规120 kV肝脏增强CT扫描相比,低剂量碘对比剂、100 kV低管电压和SAFIRE重组技术可以在保持肝脏影像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电压 对比剂 迭代重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在人工牙种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尔坚 杨旭峰 +2 位作者 严超贵 李子平 陈松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2-573,共2页
人工种植牙耐用坚固,比起其他形式的假牙有着更多优点,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以往牙种植术前的设计和术后检查主要以颌骨全景片和牙根片、咬合片、颌骨正侧位片等X线片为根据。随着影像技术和牙种植科学的发展,常规X线检查提供的影像... 人工种植牙耐用坚固,比起其他形式的假牙有着更多优点,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以往牙种植术前的设计和术后检查主要以颌骨全景片和牙根片、咬合片、颌骨正侧位片等X线片为根据。随着影像技术和牙种植科学的发展,常规X线检查提供的影像资料显得越来越局限,全面准确了解颌骨种牙区的综合情况是临床医生追求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牙种植术 螺旋CT图像 重组技术 颌骨全景片 应用 常规X线检查 人工种植牙 术后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图像和重组技术在骶椎临床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诗鸣 肖智博 +4 位作者 陆云峰 廖军义 金瑞 李巧琳 何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0-413,417,共5页
目的观察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位置关系,为骶椎正位X线摄影体位的优化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随机收集1000例患者骨盆腔CT影像,借助CT图像重组技术观测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骶椎均为前... 目的观察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位置关系,为骶椎正位X线摄影体位的优化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随机收集1000例患者骨盆腔CT影像,借助CT图像重组技术观测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骶椎均为前面凹陷、底朝上、尖向下后方走行,骶椎上下端中点连线M与人躯体长轴之间的夹角A均为锐角,耻骨联合位于骶椎的前正中偏下位置,其与骶椎下缘的连线N和躯体长轴垂线间夹角B>0°(即耻骨联合上缘低于骶椎下缘的位置)占89.7%(897/1000);青少年组(14~45岁)角A为(35.86±6.88)°,明显低于中年组(46~69岁)(37.82±6.34)°和老年组(>69岁)(37.60±6.65)°(P<0.05),青少年组角B为(10.27±7.02)°,明显高于中年组(8.88±7.23)°和老年组(7.83±6.93)°(P<0.05),而中年组和老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角A(36.12±0.27)°和角B(6.27±0.25)°,均明显低于女性(38.03±0.33)°和(12.79±0.33)°(P<0.05)。结论CT图像重组技术可用于观察和分析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位置关系,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者骶椎与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情况差异显著,可为骶椎正位X线摄影检查体位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重组技术 骶椎 正位 X线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重组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分类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新荣 谢辉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234,共3页
DNA重组技术在植物寄主线虫分类上的应用是于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主要用于病原线虫种及小种的鉴定。鉴定的主要方法 ,首先是以从大量纯线虫提取基因组DNA或线粒体DNA ,然后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的RFLP及RAPD技术 ,以后发展... DNA重组技术在植物寄主线虫分类上的应用是于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主要用于病原线虫种及小种的鉴定。鉴定的主要方法 ,首先是以从大量纯线虫提取基因组DNA或线粒体DNA ,然后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的RFLP及RAPD技术 ,以后发展到用卫星DNA或核糖体DNA的非转录区域的特异性片段作为DNA探针或作为PCR引物对一条线虫进行鉴定。现在 ,主要是在单条线虫DNA的基础上 ,利用多对PCR引物对一个属的多种线虫进行同时鉴定。DNA重组技术以其客观、快捷可望用于日常鉴定中 ,也可望建立起更高一级的分类界元。但它只是线虫分类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必须和线虫生物学、形态学、细胞学等方法一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重组技术 植物寄生线虫 分类 鉴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米木纤维定向重组技术形成超高强度纤维板的细胞裂解理论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马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115,共5页
采用人造板微观力学和木材细胞学理论 ,提出了一种利用定向重组微米木纤维技术形成超高强度人造板的细胞裂解理论和强度参数预测方法。应用提出的理论 ,可以根据纤维、木质素、细胞直径和排列的程度 ,建立理想状态下微米重组高强度定向... 采用人造板微观力学和木材细胞学理论 ,提出了一种利用定向重组微米木纤维技术形成超高强度人造板的细胞裂解理论和强度参数预测方法。应用提出的理论 ,可以根据纤维、木质素、细胞直径和排列的程度 ,建立理想状态下微米重组高强度定向纤维板木纤维细胞在定向重组微米技术形成超高强度人造板的细胞裂解理论 ,为人造板力学运用数学手段深入到细胞结构研究的深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木纤维 定向重组技术 强度 纤维板 人造板 微观力学 木材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