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代志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12-0015,共4页
分析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取了我院ICU中86例重度脑外伤并接受机械通气超过72小时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化浅... 分析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取了我院ICU中86例重度脑外伤并接受机械通气超过72小时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的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的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比对照组理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舒适化浅镇静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的应用效果,折叠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评估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在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瑞端 王伦 华美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6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量化评估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在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外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量化评估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在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外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量化评估的早期四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拔管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总时间及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价患者入ICU时及出ICU时生活质量,并记录入ICU时、出ICU时两组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观察组运动及认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观察组FEV1、FEV1/FVC、PEF、IC、MVV均高于对照组(P<0.05),RV/TL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评估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促进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恢复,缩短病情恢复时间,且通过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四级康复训练 重症 外伤 机械通气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小珍 冯海青 +1 位作者 卢笑颜 蒋帅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6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比... 目的:观察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比较两组丙泊酚使用量、右美托咪定使用量、预后恢复情况、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意外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化镇静护理应用于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可减少丙泊酚使和右美托咪定使用量,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降低谵妄及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 重症外伤 机械通气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护理中的优势评价
4
作者 卢红柳 梁磊 +2 位作者 吴涛 李肖 李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探讨发生颅脑外伤重症病例依靠机械通气者在具体的脱机环节引入预见性护理理念情况。方法 对发生颅脑外伤重症在救治时依靠机械通气病例80例完成抽取,地点为我院,涉及的时间段经录入观测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随机做有效分组,各纳入40... 探讨发生颅脑外伤重症病例依靠机械通气者在具体的脱机环节引入预见性护理理念情况。方法 对发生颅脑外伤重症在救治时依靠机械通气病例80例完成抽取,地点为我院,涉及的时间段经录入观测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随机做有效分组,各纳入40例,对照组常规,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照护。结果 观察组负性情绪分值表现为更低(P<0.05)。血气指标即PaO2、SaO2居于更高水平,PaCO2居于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参与实验的病例脱机成功所需次数、脱机全程时间数据相较对照组数据呈更小显示(P<0.05)。脱机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按颅脑外伤重症予以诊断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脱机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可降低负性情绪,改善机体血气状况,减少脱机成功所需次数,缩短脱机全程时间,规避脱机不耐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重症 机械通气 脱机 预见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1例
5
作者 王丛 刘亚玲 +6 位作者 任梓齐 刘影 张蕾 何健 王青 张湘晗 于秋红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尽早行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普通呼吸机不能在高压氧舱内高压环境中正常工作,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急性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受到限制。本文报道1例国产高压氧专用呼吸机保证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开展高压氧治疗的病例,... 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尽早行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普通呼吸机不能在高压氧舱内高压环境中正常工作,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急性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受到限制。本文报道1例国产高压氧专用呼吸机保证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开展高压氧治疗的病例,为此类患者尽早开展高压氧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意识障碍 高压氧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风险及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王丽 李芸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期323-325,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风险(ENI)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我院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84例,根据ENI发生情况分组,发生ENI者归入观察组,未发生ENI者归入对照组。分析ENI影响的因素并构建预... 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风险(ENI)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我院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84例,根据ENI发生情况分组,发生ENI者归入观察组,未发生ENI者归入对照组。分析ENI影响的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84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48例发生ENI,ENI发生率为57.14%。观察组年龄、NIHSS评分及同步间歇通气机械通气、持续泵入喂养、使用抑酸剂、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亚低温治疗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模式、抑酸剂、抗生素使用种类、亚低温治疗是EN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EI的预测概率logit(P)=-1.190+0.835×机械通气模式+1.056×抑酸剂+1.005×抗生素使用种类+0.994×亚低温治疗,其预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ENI的AUC为0.834,95%CI为0.737~0.906,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77.78%。结论: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ENI风险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模式、抑酸剂、抗生素使用种类、亚低温治疗,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预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ENI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卒中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中断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镇静效果
7
作者 王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38-041,共4页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注射液作为镇痛药物,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右美托咪定镇静,...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注射液作为镇痛药物,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多个关键指标,包括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撤机时间和停药后唤醒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疼痛和提高镇静效果。以上发现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患者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对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明 栾成艳 来海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对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对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口腔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撤机失败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有助于减少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预防策略 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 重症卒中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9
作者 孙增新 黄健 +1 位作者 吕伟伟 刘传秀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0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膈肌移动度(1.68±0.10)cm大于对照组的(1.56±0.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5,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施以肺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可提升膈肌移动度,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损伤 肺康复治疗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联合机械通气对脑外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马燕珍 李丽莉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112-2114,共3页
目的:观察脑外伤术后患者接受舒适化浅镇静护理联合机械通气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龙岩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脑外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 目的:观察脑外伤术后患者接受舒适化浅镇静护理联合机械通气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龙岩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脑外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舒适化浅镇静护理。从临床相关指标、镇痛镇静药物用量、睡眠质量综合评价2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其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长有更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其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药量有更明显下降(P<0.05)。2组干预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较干预前均有显著变化(均P<0.05),且观察组SRSS、PSQI得分较对照组有更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接受舒适化浅镇静护理联合机械通气可加快病情恢复,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用量,进一步改善睡眠质量,体现良好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 机械通气 睡眠质量 手术后患者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其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EA的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气道干预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许锦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全面评估将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气道干预用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福建省南安市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82例(纳入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月),按照随机数表方... 全面评估将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气道干预用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福建省南安市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82例(纳入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月),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成对照、观察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以基于FMEA的护理模式、集束化气道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不良事件情况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较之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机械通气与ICU停留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8%,较对照组的19.51%更低(P<0.05);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将基于FMEA的护理模式以及集束化气道干预措施联合用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进程,促进满意度的优化,并可预防不良事件,从而利于提高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集束化 气道干预 重症 高血压性出血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疗效的研究
12
作者 武俊英 王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4-0138,共5页
本文以肺康复治疗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影响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因素与具体表现等,同时研讨这一治疗方式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共计74例,随机分成... 本文以肺康复治疗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影响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因素与具体表现等,同时研讨这一治疗方式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共计7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共计2个组别,每组包含37名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与常规无异,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加肺康复治疗。结果 住院时长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膈肌活动度提升(P<0.05);肺功能对比:持续时间为7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肺顺应性有所提升,气道阻力减少,但氧合指数差异并不明显(P>0.05);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评分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绪方面,观察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基于常规诊疗基础下采取肺康复效果确切,可改善不良情绪,提升膈肌移动度,加强肺功能恢复效果,减少肺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提高日常生活与运动能力,促进康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损伤 机械通气 肺康复 肺并发症 肺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 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与疾病严重程度、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 间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王莹莹 倪伟伟 +1 位作者 夏明 朱世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与疾病严重程度、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行为疼痛评分量表(BPS)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对91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分别在静息和翻身时进行共计182次的疼痛评估。运用多元逻辑回...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与疾病严重程度、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行为疼痛评分量表(BPS)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对91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分别在静息和翻身时进行共计182次的疼痛评估。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相关疼痛评分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翻身时BPS评分上升>2分与APACHEⅡ评分、SBP、静息时BPS评分、HR、RR、V T因素有关;在翻身时CPOT评分增加>2分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静息时CPOT评分、SBP、HR,以及V T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评分受到疾病严重程度、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疼痛管理和评估时,应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机械通气 行为疼痛量表 重症监护疼痛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EA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小珍 冯海青 +1 位作者 卢笑颜 蒋帅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脑外伤行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接受ICU常规护理;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脑外伤行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接受ICU常规护理;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脑外伤行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接受FMEA护理模式。评估、分析及计算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危机值(RPN),并分析失效原因,制订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2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RPN值(包括未及时对患者进行镇静评估、患者约束失效、导管未能有效固定、延迟拔管、护士应急处理能力不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外拔管、导管滑脱、气道堵塞、躁动、供氧中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基础护理、导管维护、镇静处理、约束处理、护患沟通、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意外事件,确保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安全性,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重症外伤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不良事件 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对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佳骞 苏丹 +3 位作者 邵腾皓 于占彪 赵聪聪 王迎鑫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60,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资料库(Clinical trials.gov)、中... 目的 系统评价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资料库(Clinical 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3月31日,收集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总计2 7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咪达唑仑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MD=14.13,95%CI(13.75,14.52),P<0.000 01]、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MD=0.92,95%CI(0.54,1.30),P<0.000 01]较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更长;咪达唑仑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更低[OR=0.60,95%CI(0.41,0.90),P=0.01],但两组低血压发生率[OR=0.69,95%CI(0.47,1.01),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组患者谵妄[OR=3.88,95%CI(2.74,5.49),P<0.000 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OR=2.32,95%CI(1.19,4.51),P=0.01]、呼吸抑制[OR=5.70,95%CI(3.09,10.52),P<0.000 01]发生率较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更高。结论 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类药物比较,咪达唑仑在有效性方面增加了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在安全性方面增加了谵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镇静 机械通气 重症患者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颅脑外伤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四军 张蕾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2-66,共5页
为探讨预测性护理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离线护理中的疗效,在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类。分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 为探讨预测性护理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离线护理中的疗效,在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类。分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测性护理。两组患者的医学指标值[ICP、MAP(平均动脉压)、CPP(脑灌浆压)、血清蛋白Na+]、发病状况(肾梗阻、肺部感染、低钙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脑水肿总面积,预后和生活质量[生理学(PF)、社会发展(SF)、身体疼痛(BP)、情绪责任(RE)、身心健康(MH)]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治疗后ICP、MAP、CPP、血清蛋白Na+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出现肾梗阻、肺部感染、低钙血症、上消化道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5 d和治疗10 d后脑水肿总面积较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预测性护理干预具有非常明显的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医疗指标值,缩小脑水肿面积。安全系数高,有利于改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值得市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重症外伤 机械通气 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曲斯伟 杨晓龙 +2 位作者 孙丽 李子怡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2-1308,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带有机械通气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ICU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带有机械通气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ICU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和呼吸训练,2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肢体运动和呼吸训练可以提高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撤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移动 呼吸训练 机械通气 重症 卒中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警评分护理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应用效果
18
作者 周静波 杜慧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94-197,共4页
分析在重症肺炎小儿患者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用预警评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小儿患者,在我院被确诊为重症肺炎,且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数量为10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预警评分... 分析在重症肺炎小儿患者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用预警评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小儿患者,在我院被确诊为重症肺炎,且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数量为10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预警评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种护理方式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实施预警评分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家长也对干预效果更加满意,整体疗效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小儿患者 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 预警评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立 许吉生 +1 位作者 游晖 陈凯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2期162-163,共2页
有研究表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9.9%~33.50%[1].严重的肺部感染易诱发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及全身感染,加重基础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3].伴随侵入性操作的广泛使用,肺部感染主要细菌和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4].... 有研究表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9.9%~33.50%[1].严重的肺部感染易诱发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及全身感染,加重基础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3].伴随侵入性操作的广泛使用,肺部感染主要细菌和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4].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外伤 机械通气患者 肺部感染 侵入性操作 呼吸功能 危险因素 全身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哲伟 叶思思 +2 位作者 叶群 张中凯 林静静 《中国康复》 2021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肺康复在急性重症脑损伤(SABI)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50例SA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的:探讨肺康复在急性重症脑损伤(SABI)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50例SA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膈肌移动度以及氧合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且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康复能有效缩短SABI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膈肌移动度,但对氧合指数改善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急性重症损伤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