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补中益气汤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脑出血患者中治疗获得性衰弱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入的46例脑出血后并发ICU获得性衰弱患者(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 ...探究补中益气汤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脑出血患者中治疗获得性衰弱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入的46例脑出血后并发ICU获得性衰弱患者(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恢复时间(机械通气、呼吸机过渡、住院总时间)进行比较,使用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scor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5.65%,而对照组仅为78.26%,P<0.05。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在治疗前,两组的MRC-score评分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MRC-scor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的脑出血患者中,补中益气汤显示明显的疗效,能够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期、呼吸机使用时长以及总住院时间,此外,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这一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展开更多
研究了镇痛镇静治疗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以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为例,比较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颅内压、意识状态、神经功能以...研究了镇痛镇静治疗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以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为例,比较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颅内压、意识状态、神经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VAS评分、Ramsay评分、颅内压、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联合应用镇痛镇静治疗对于神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有效的,能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轻昏迷程度,改善NICU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患者康复预后有积极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家属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family,PICS-F)的潜在类别。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3年3—12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转出ICU 7 d后,采用PICS-F心理和生...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家属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family,PICS-F)的潜在类别。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3年3—12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转出ICU 7 d后,采用PICS-F心理和生理相关症状评估量表对其家属进行评估。使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对PICS-F症状特征进行分类,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214名(71.3%)家属发生PICS-F。重症患者PICS-F分为2个潜在类别,即“重度心理-生理症状组”(68.22%)和“轻度心理症状组”(31.78%)。相较于“轻度心理症状组”,女性(OR=2.068,P=0.026)、年龄为≥30~50岁和≥50岁(OR=2.578,P=0.013;OR=3.131,P=0.011)、担心疾病预后(OR=2.174,P=0.020)及患者APACHEⅡ评分>25分的家属(OR=2.845,P=0.009)归属于“重度心理-生理症状组”的概率较大。结论重症患者PICS-F发生率较高且症状特征存在明显异质性,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女性、年长、担心疾病预后及患者APACHEⅡ评分>25分的家属人群,对不同类别的家属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展开更多
文摘探究补中益气汤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脑出血患者中治疗获得性衰弱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入的46例脑出血后并发ICU获得性衰弱患者(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恢复时间(机械通气、呼吸机过渡、住院总时间)进行比较,使用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scor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5.65%,而对照组仅为78.26%,P<0.05。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在治疗前,两组的MRC-score评分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MRC-scor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的脑出血患者中,补中益气汤显示明显的疗效,能够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期、呼吸机使用时长以及总住院时间,此外,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这一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文摘研究了镇痛镇静治疗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以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为例,比较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颅内压、意识状态、神经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VAS评分、Ramsay评分、颅内压、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联合应用镇痛镇静治疗对于神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有效的,能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轻昏迷程度,改善NICU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患者康复预后有积极影响。
文摘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家属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family,PICS-F)的潜在类别。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3年3—12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转出ICU 7 d后,采用PICS-F心理和生理相关症状评估量表对其家属进行评估。使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对PICS-F症状特征进行分类,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214名(71.3%)家属发生PICS-F。重症患者PICS-F分为2个潜在类别,即“重度心理-生理症状组”(68.22%)和“轻度心理症状组”(31.78%)。相较于“轻度心理症状组”,女性(OR=2.068,P=0.026)、年龄为≥30~50岁和≥50岁(OR=2.578,P=0.013;OR=3.131,P=0.011)、担心疾病预后(OR=2.174,P=0.020)及患者APACHEⅡ评分>25分的家属(OR=2.845,P=0.009)归属于“重度心理-生理症状组”的概率较大。结论重症患者PICS-F发生率较高且症状特征存在明显异质性,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女性、年长、担心疾病预后及患者APACHEⅡ评分>25分的家属人群,对不同类别的家属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