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免疫球蛋白配合CPAP改善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的分析
1
作者 李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9-0062,共4页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是儿科患者中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肺功能障碍常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免疫球蛋白(IVIG )配合连续正压通气( CPAP )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40例患有重症呼...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是儿科患者中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肺功能障碍常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免疫球蛋白(IVIG )配合连续正压通气( CPAP )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40例患有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选取年限:2021年1月-2023年3月。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20,基础治疗+CPAP)和研究组(n=20,基础治疗+CPAP+人免疫球蛋白)。对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SPA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FEV1、FVC、PEF水平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PaO2指标水平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PaCO2指标、SPA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受试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人免疫球蛋白配合CPAP的治疗方案能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CPAP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柳 虎春元 +3 位作者 李娟 李淑萍 周娟 严琼珍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2240-2242,共3页
目的观察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PISRE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PISRE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传... 目的观察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PISRE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PISRE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肺保护策略指导下的机械通气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动脉血血气指标、治疗相关时间指标、并发症以及肺部病变的胸X线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气峰压(PIP)及平均气道压(MAP)等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气末正压(PEE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 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例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胸X线片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86,P<0.05)。结论肺保护通气策略对PISRES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肺部病变情况,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通气策略 机械通气 早产儿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职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娜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9期1243-1244,共2页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专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专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干预前,PaCO2水平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的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护理可降低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专职护理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陈静 姜小华 申薇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6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68例重症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84例。...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68例重症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PS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PaO_(2)、OI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aCO_(2)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RDS早产儿,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血气分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布地奈德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甘进锦 雷宝玉 王凤清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单独PS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单独PS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氧合功能参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CO_2、 PA-aO_2、 OI水平均明显降低, PaO_2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PaCO_2、PA-aO_2、 O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促进患儿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孟昭慧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5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临床效果和对动脉血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山东大学莱芜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重症NRDS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临床效果和对动脉血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山东大学莱芜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重症NRDS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PS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状况、呼吸机相关参数、通气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动脉血气指标、呼吸机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PaO_(2)为(81.79±6.79)mmHg,OI为(283.69±19.13)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76.68±6.34)、(264.41±17.76)mmHg,PaCO_(2)为(40.52±4.58)mmHg,低于对照组的(45.31±4.6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吸气峰压(PIP)、吸入氧浓度(FiO_(2))、呼吸频率(R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PIP为(17.89±1.86)cmH_(2)O,FiO_(2)为(29.68±4.05)%,RR为(35.42±4.3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9.65±2.02)cmH_(2)O、(33.71±4.27)%、(40.28±4.6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有创通气时间为(3.25±0.42)d,撤机时间为(27.69±3.65)d,住院时间为(40.13±5.62)d,均短于对照组的(4.51±0.86)、(31.14±3.85)、(46.85±5.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未影响治疗。结论PS联合布地奈德可增强重症NRDS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动脉血气指标,纠正机体缺氧状态,减轻呼吸支持负担,缩短撤机时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布地奈德 动脉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秦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8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根据治疗时应用的不同通气策略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性通气策略,观察组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 目的分析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根据治疗时应用的不同通气策略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性通气策略,观察组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两组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疾病极期吸入氧浓度、平均气道压与氧分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改善疾病极期血气指标和呼吸机相关参数,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RDS早产儿86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9月—2021年9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RDS早产儿86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9月—2021年9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予以猪肺磷脂注射液,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组均治疗72 h。比较2组临床疗效,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氧合指数(OI)]、呼吸机参数[吸入氧浓度(FiO_(2))、吸气峰压(PIP)]、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χ^(2)=4.074,P=0.044)。B组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及住院时间较A组短(P<0.01)。2组治疗后PaCO_(2)、FiO_(2)、PIP较治疗前降低,PaO_(2)、OI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B组Pa CO_(2)、FiO_(2)、PIP较A组低,PaO_(2)、OI较A组高(P<0.01)。2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B组TNF-α、IL-6水平较A组低(P<0.01)。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65%,低于A组的20.93%(χ^(2)=5.108,P=0.024)。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可提高重症RDS早产儿临床疗效,加快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阻断炎症过度反应,降低FiO_(2)、PIP,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血气分析指标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源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儿应...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患儿联合应用PS与布地奈德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儿的比较显著提高(93.33%VS 7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PaCO2和OI值等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上述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布地奈德与PS联合治疗取得的疗效显著,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可以显著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茜茜 张玉华 +2 位作者 王婷婷 杨玉娟 江炳源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两组治...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与护理
11
作者 刘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7-0140,共4页
探讨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期间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82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在护理实施前均统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之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全面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 探讨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期间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82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在护理实施前均统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之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全面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积极配合护理干预可增强疗效,改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功能 预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黄薇 宫德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6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针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讨论组,每组25例。参考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讨论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 目的分析针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讨论组,每组25例。参考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讨论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讨论组血液酸碱度(7.36±0.38)、动脉血氧分压(72.05±6.38)mm Hg(1 mm 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96.83±1.71)%高于参考组的(7.19±0.18)、(64.42±6.07)mm Hg、(90.63±1.6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0.28±2.53)mm Hg、吸入氧浓度(31.72±3.26)%低于参考组的(45.71±2.27)mm Hg、(40.63±3.58)%(P<0.05)。讨论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8.00%低于参考组的32.00%(P<0.05)。讨论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参考组的76.00%(P<0.05)。结论针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梁丽丽 陈淑玲 +1 位作者 邵芳芳 张日霖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2例)和观察组(n=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2例)和观察组(n=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血气指标、通气功能、心脏彩超指标、预后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通气3 d后,两组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通气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3 d后,两组呼吸系统顺应性均高于通气前,两组气道峰压、呼吸频率均低于通气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3 d后,两组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面积(RVEDA/LVEDA)、肺动脉收缩压、下腔静脉内径均高于通气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呼吸机、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内死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有效优化血气指标,改善通气功能、心功能,缩短恢复进程,减少死亡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通气功能 血气 预后 心脏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体会
14
作者 苗晓晓 汪怡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5-0108,共4页
回顾性分析俯卧位通气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ICU收治的ARDS患者共17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ICU收治的ARDS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程序化路径护理干预,对... 回顾性分析俯卧位通气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ICU收治的ARDS患者共17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ICU收治的ARDS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程序化路径护理干预,对比预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后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护理过程中强化护理工作的程序性和标准性,将提升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俯卧位通气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救治中的价值
15
作者 卢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15-0018,共4页
评价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英文简称ARDS)患者选择俯卧位通气疗法的救治情况。方法 本实验研究周期是2022.4-2023.4,筛取我院急诊外科接收的60例重症ARDS病患,根据临床通气救治过程中选择的不同体位将其划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仰卧位)... 评价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英文简称ARDS)患者选择俯卧位通气疗法的救治情况。方法 本实验研究周期是2022.4-2023.4,筛取我院急诊外科接收的60例重症ARDS病患,根据临床通气救治过程中选择的不同体位将其划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仰卧位)、实验组(俯卧位),各组均是30例,对比2组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疗后氧合指数、预后指标、不良事件概率等。结果 实验组在疗后1、12、24h的PH指标都远远超过对照组(P<0.05),并且PaCO2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实验组在疗后第3、7、14天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存在统计学优势,P值小于0.05。这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在氧合方面较对照组更好。此外,实验组在呼吸机留置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方面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并且存在统计学优势,P值小于0.05。这表明实验组的治疗能够缩短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并且减少总住院时间。此外,实验组的不良事件概率为6.6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3.33%,并且存在统计学优势,P值小于0.05。这意味着实验组的治疗方案可能比对照组更安全,可能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在氧合指数、呼吸机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概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存在统计学优势。结论 关于重症ARDS患者的临床救治来说,在通气治疗期间选择俯卧位能够逐步改善病患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数等,这对于增强患者的预后质量、缩短治疗时间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该方式值得在临床一线广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中的价值
16
作者 阮玉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29-0132,共4页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研究组选择人性化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更好(P<...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研究组选择人性化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更好(P<0.05);研究组的血气指标更好 (P<0.05);研究组家属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调节血气指标,减少通气时间和并发症几率,提高家属满意度,使其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价值 康复效果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7
作者 利汉其 汤耀斌 廖友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8期31-32,共2页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27例需机械通气(CMV)的重症NRDS患儿,在正常吸呼时比(正比1:1.0—1.5)下,当所需吸入氧浓度(FiO2)>10.8,平均气道压(MAP)≥16cmH2O,吸气峰压(PiP)≥28cmH2...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27例需机械通气(CMV)的重症NRDS患儿,在正常吸呼时比(正比1:1.0—1.5)下,当所需吸入氧浓度(FiO2)>10.8,平均气道压(MAP)≥16cmH2O,吸气峰压(PiP)≥28cmH2O,治疗1h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仍<0.85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15例改用反比通气治疗,吸呼时比为1:0.4-0.8。另一组为对照组12例继续用正比通气治疗。结果 实验组用反比通气治疗后1h内SaO2均上升至≥0.85。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至2h后实验组的SaO2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MAP和FiO2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改善也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Pi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症NRDS用反比通气治疗可迅速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缺氧,并于短期内使MAP、PiP和FiO2下降,没有增加气道损伤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治疗 新生儿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期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宁 王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6期3001-3004,共4页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中心医院诊治的96例小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过渡期护理。比...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中心医院诊治的96例小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功能指标、家属对小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血氧饱和度(SaO_(2))均优于对照组,家属对小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过渡期护理,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期护理 儿科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儿家属 疾病不确定感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兴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1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予以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症状恢复时间、住...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予以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气浓度(FiO_(2))]、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治疗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后,患儿PaCO_(2)(38.14±5.93)mm Hg(1mm Hg=0.133 kPa)及FiO_(2)(43.26±8.13)%均低于治疗前的(47.23±6.25)mm Hg、(62.37±7.54)%,PaO_(2)(62.63±5.25)mm Hg高于治疗前的(46.60±5.4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IL-6(43.84±15.77)pg/ml以及TNF-α(46.26±8.13)pg/ml均低于治疗前的(82.32±16.93)、(52.37±7.54)pg/ml,IL-10(9.30±1.60)pg/ml高于治疗前的(5.47±1.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73.55±6.76)h,氧疗时间为(230.13±50.75)h,症状恢复时间为(4.14±1.31)d,住院时间为(20.76±5.75)d。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其中发生2例肺部感染,未发生气胸、肺出血、颅内出血。结论 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纠正血气指标,缓解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还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快患儿康复进程,以此改善预后,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血气指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丹丹 胡建军 陈成水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4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提高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RICU收治的63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33例成功脱机痊愈出院,30例...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提高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RICU收治的63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33例成功脱机痊愈出院,30例死亡,成功率52.38%,病死率为47.61%,死亡组发现呼吸困难到确诊的时间较存活组长,死亡组呼吸频率较存活组高,死亡组PaO2较存活组低。氧和指数小于150mmHg、发生MODS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存活组。结论氧和指数小于150mmHg、MODS、动脉血氧分压、呼吸频率、发现呼吸困难到确诊的时间可能是影响重症肺炎合并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和指数 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