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场所精神的乡村公共空间重构路径与图景呈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梦轩 谢青 徐玮佑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以场所精神为理论指导,聚焦文艺乡建优秀案例,综合实地调研、学科交叉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从乡村振兴要求、空间认知转变、时代功能需要三个层次阐述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向度,在此价值驱动下提出空间修辞和情感再造双维度重构路径。并以广... 以场所精神为理论指导,聚焦文艺乡建优秀案例,综合实地调研、学科交叉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从乡村振兴要求、空间认知转变、时代功能需要三个层次阐述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向度,在此价值驱动下提出空间修辞和情感再造双维度重构路径。并以广西思陇社区公共空间为改造样本,通过系列设计手法诠释乡村更新图景和独特魅力。这对提高村落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传承乡土文化等有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乡村公共空间 乡村振兴 重构路径 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下高校外语教师主体性遮蔽与重构路径
2
作者 丛蕊 黄忠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7,共10页
数字赋能教学促进教育高质发展,却导致教师自我意识退化、忽视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当下迫切需要审慎权衡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唤醒教师内在的主体性,以恢复教育的人文本质与情感温度。笔者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外语教学的内在原理,采用半结... 数字赋能教学促进教育高质发展,却导致教师自我意识退化、忽视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当下迫切需要审慎权衡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唤醒教师内在的主体性,以恢复教育的人文本质与情感温度。笔者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外语教学的内在原理,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形式收集15名高校外语教师数据,利用NVivo 12三级编码技术进行主题分析,旨在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如何影响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技术辅助教学的看法以及技术如何影响教师的主体性,并在深描基础上提出重构路径,以助其角色认同与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外语教师主体性 遮蔽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边疆绿色空间的概念内涵、尺度级联与重构路径
3
作者 史云贵 刘璐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边疆绿色空间是指边疆多元治理主体秉持绿色价值理念,在边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绿化”实践的生态场域,是能够容纳和生产以“绿色”为底蕴的绿色生态、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等诸多美好要素的空间。边疆绿色空间... 边疆绿色空间是指边疆多元治理主体秉持绿色价值理念,在边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绿化”实践的生态场域,是能够容纳和生产以“绿色”为底蕴的绿色生态、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等诸多美好要素的空间。边疆绿色空间重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回应边疆人民美好生活诉求的空间发展策略,也是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实现边疆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必由之道。进入新时代,面对空间要素跨尺度流动持续加速、流动范围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应将多尺度空间级联效应纳入我国边疆绿色空间重构的考虑范畴;基于边疆绿色空间尺度重组过程,识别不同空间尺度的发展目标,构建驱动边疆多尺度绿色空间重构的“尺度重组——尺度级联——空间重构”重构策略和重构路径,不断推动边疆多尺度绿色空间的耦合协同发展,构建面向边疆绿色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多尺度级联福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绿色空间 空间重构 尺度重组 尺度级联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新进青年教师职业认同偏离与重构路径研究
4
作者 谢熠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108-113,143,共7页
青年教师发展是高校培养人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现状,并从原有职业身份转变,以及职业认同断裂、职业认同错位、职业认同迷失等现象,发现个体因素、职业环境和职业认知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职业认同的生成机制是... 青年教师发展是高校培养人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现状,并从原有职业身份转变,以及职业认同断裂、职业认同错位、职业认同迷失等现象,发现个体因素、职业环境和职业认知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职业认同的生成机制是导致职业认同偏离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实现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重构,需要以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工作环境、强化组织支持推动职业环境重构;以加强培训引导、提升职业能力、明晰职业规划推动职业能力重构;以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科学职业价值观、建立务实职业期待、找准角色定位推动职业认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新进青年教师 职业认同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赋能乡村文化记忆的重构路径与优化策略研究
5
作者 吕龙 贡琰 《艺术科技》 2024年第6期77-80,共4页
目的:艺术赋能乡村文化记忆是通过艺术手段和方式,对乡村文化记忆进行重构和传承,将艺术作为再现和延续乡村文化记忆的建构手段,使其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文章旨在探讨艺术赋能乡村文化记忆的重构路径与优化策略,突出艺术... 目的:艺术赋能乡村文化记忆是通过艺术手段和方式,对乡村文化记忆进行重构和传承,将艺术作为再现和延续乡村文化记忆的建构手段,使其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文章旨在探讨艺术赋能乡村文化记忆的重构路径与优化策略,突出艺术在重塑乡村文化中的关键作用,并展现其多维度的赋能特性。方法:立足乡村文化记忆的概念,从文化记忆的载体化、文化记忆表征的社会化、文化记忆媒介的多元化等方面解读重构内涵,提出从要素重构、形态重构、功能重构和价值重构这四个方面进行再建构,从实践层面对重构路径和优化策略进行详细论述。结果:艺术赋能乡村文化记忆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和方式,使其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围绕建立乡村文化记忆档案与数据库、创新艺术表达形式、培育艺术创作人才和加强社区参与互动,形成重构路径,并以政策支持、社会合作、数据化和展览推广为保障策略。结论:艺术赋能乡村文化记忆的重构体现了融合元素的多元化、表现手法的专业化、社会合作的共赢性和媒体推广的精准性。通过社会各界合作共赢、新媒体网络平台推介和社区参与互动,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和丰富的表达方式,形成多元化、多层级的乡村文化记忆传承和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赋能 乡村文化记忆 重构路径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云南彝族“火”图案语义重构路径研究
6
作者 张桎滢 李皓然 向杰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9-108,共10页
当下以云南彝族“火”图案为代表的民族性图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因素与图案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但同时它的发展也面临着问题。基于此引入设计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火”图案符号化的形成、语义维度、语义重构和对现代传... 当下以云南彝族“火”图案为代表的民族性图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因素与图案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但同时它的发展也面临着问题。基于此引入设计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火”图案符号化的形成、语义维度、语义重构和对现代传统手工艺的启示,以“视觉呈现—维度表达—打散重构—启示创新”为关键点,从语义维度对“火”图案进行重构,将民族传统文化符号转变为易感知、可接受的载体形式,从浅层、中层和深层提出重构方案,构建新发展模式。重塑“火”图案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用传承和再造的方式,实现“火”图案的传承和发展,最终用符号化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为当代传统手工艺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符号学 彝族“火”图案 语义维度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村域生产空间重构路径设计——以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邓春 王成 +2 位作者 王钟书 杜相佐 张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7,共10页
研究目的:从多元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本源入手,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以人为本、互利互惠"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旨为其开展重构提供一新思路。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共生理论量化方法。研究结果:2010-2015年大柱村形成三对稳定的... 研究目的:从多元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本源入手,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以人为本、互利互惠"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旨为其开展重构提供一新思路。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共生理论量化方法。研究结果:2010-2015年大柱村形成三对稳定的农业经营共生体,其共生关系均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共生界面是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关系变化的关键因素,其中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惠农政策是大柱村主要共生界面阻尼介质。研究结论: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是生产空间重构的本源,共生界面是关键,共生效益是目标,构建"强化主体共生能力—夯实共生界面—保障共生利益"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能确保村域内"资源共享、义务共担、环境共建"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产空间 农业经营主体 共生关系 共生界面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贸易优势重构路径选择——从产业内贸易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22,共10页
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立足于使用廉价劳动力,以低附加值为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中国,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形成的"点线优势"遇到了困境;而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 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立足于使用廉价劳动力,以低附加值为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中国,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形成的"点线优势"遇到了困境;而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立体优势",尚需漫长的努力过程。现阶段,中国应依据产业内贸易理论构建"平面优势",作为两者的衔接和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贸易优势重构路径 贸易优势 贸易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重构路径 被引量:5
9
作者 肖凤翔 陈潇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7,共4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专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三种价值取向,并产生了重专业能力培养而轻职业意识养成、重职业定... 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专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三种价值取向,并产生了重专业能力培养而轻职业意识养成、重职业定向而轻全面发展以及"道"与"艺"和"知"与"行"分离的问题。针对现状和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应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向职业素质生成的方向发展,并做到"教学做合一",摆脱一元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构建多元教育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价值取向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实施过程中的业务流程重构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廖吉林 刘建一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4-176,共3页
根据企业业务流程重构(BPR)的基本思想和ERP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企业的基本现状,分析了企业开展BPR与ERP实施之间的关系,并从思想观念、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三个层面探讨了ERP要求下的业务流程重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ERP 流程重构 观念重构 组织重构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主体性缺失的实然困境及重构路径——基于邓小平的农民主体性思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小容 陆维研 《社科纵横》 2012年第5期9-10,19,共3页
当下正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新一轮乡村建设热潮。然而在"三农"问题仍然凸显的国情下,中国农民正处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功能释放不充分的境地。结合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发... 当下正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新一轮乡村建设热潮。然而在"三农"问题仍然凸显的国情下,中国农民正处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功能释放不充分的境地。结合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发现,可通过最大化农民经济利益、规范农村基层体制和素质能力提升重构农民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性 实然困境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视角下数字出版产业链变革与重构路径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新茹 刘凌 韩靓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51,共8页
在媒介融合的行业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链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分析媒介融合对数字出版产业链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梳理数字出版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变革方向,进而探讨数字出版产业链的重构路... 在媒介融合的行业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链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分析媒介融合对数字出版产业链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梳理数字出版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变革方向,进而探讨数字出版产业链的重构路径:挖掘内容精髓,拓展媒介渠道,重塑产品价值链;跨品类、跨用户、跨场景拓展跨界企业链;培养与引进数字出版人才,完善人才供应链;整合优质资源、加强数字出版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健全数字出版市场监管体系,构建产业生态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数字出版产业链 变革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管”媒介形象的建构、污名化成因与重构路径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洋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77-181,187,共6页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通过对20家代表性报纸2000年至2013年涉及城管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发现城管最为突出的媒介形象是"暴力执法者",媒介在城管污名化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失范,城管遭受了污名化。究其成因主要在于客...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通过对20家代表性报纸2000年至2013年涉及城管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发现城管最为突出的媒介形象是"暴力执法者",媒介在城管污名化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失范,城管遭受了污名化。究其成因主要在于客观事实、刻板印象、原型沉淀效应与主体话语权缺失;商业运作规律下媒体的负面新闻偏好;新闻生产中"标签化"的操作模式。而重申新闻专业主义,坚持"城管"新闻的客观性;遵循新闻伦理规范,改善"城管"新闻报道的平衡性;超越个案、挖掘深度,增强"城管"新闻报道的宏观性,则成为重构城管媒介形象的可尝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管 媒介形象 污名化成因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重构路径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美贵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0-131,共2页
上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传入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已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消极的影响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当前认真思考后现代思潮... 上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传入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已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消极的影响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当前认真思考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思潮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宿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文化重构路径——基于辽宁省民族地区的民宿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竹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7-73,共7页
随着民宿旅游的兴盛及开发程度的逐渐加深,辽宁省民宿旅游与区域文化发展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对辽宁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民宿进行走访调研,采用相关量表对该地区的民宿文化需求、民宿文化游客满意度及它们与民族文化重构的关系进行... 随着民宿旅游的兴盛及开发程度的逐渐加深,辽宁省民宿旅游与区域文化发展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对辽宁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民宿进行走访调研,采用相关量表对该地区的民宿文化需求、民宿文化游客满意度及它们与民族文化重构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民宿文化需求、民宿文化游客满意度、民族文化重构三者呈显著正相关;民宿文化需求、民宿文化游客满意度能够预测该地区的民族文化重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文化需求 民宿文化游客满意度 民族地区 民族文化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对社会文化形成的作用及重构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洪波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3-54,共2页
仅仅10年,中国当下年轻人最流行的问候语就由“今天你上QQ了吗?”变成了“今天你上微博、微信了吗?”以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快速渗透进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产生... 仅仅10年,中国当下年轻人最流行的问候语就由“今天你上QQ了吗?”变成了“今天你上微博、微信了吗?”以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快速渗透进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新形态的社会文化也因为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形成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 重构路径 新媒体 新兴媒体 问候语 年轻人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媒介文化的存在状态与价值重构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士梅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52-54,共3页
在当前社会,大众媒介既是社会主流文化聚合、扩散与传承的主要渠道,是社会核心文化组件,同时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媒介文化。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 在当前社会,大众媒介既是社会主流文化聚合、扩散与传承的主要渠道,是社会核心文化组件,同时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媒介文化。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样式的日益丰富,围绕着媒介文化所展开的研究日渐兴盛,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化 重构路径 存在状态 价值 文化聚合 大众媒介 核心文化 消费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价值取向及重构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波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79,共3页
执政党合法性指的是民众对执政党的拥护、支持与认同。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迁,和谐、民主、法治、绩效、创新和人本成为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些价值取向,应从提高执政的有效性、创新和发展意识形... 执政党合法性指的是民众对执政党的拥护、支持与认同。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迁,和谐、民主、法治、绩效、创新和人本成为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些价值取向,应从提高执政的有效性、创新和发展意识形态、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以及提升公民政党社会化程度等路径重构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党合法性 价值取向 重构路径 转型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素质偏差及其重构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青松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6-72,114,共8页
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具有自己特定的科学内涵,其素质亦具有既定的衡量标准。在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创造性转化的当下进程中,农民素质客观存在的诸多偏差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消解和缓滞效应。而置于新时期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 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具有自己特定的科学内涵,其素质亦具有既定的衡量标准。在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创造性转化的当下进程中,农民素质客观存在的诸多偏差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消解和缓滞效应。而置于新时期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素质重构,其路径选择应是一个系统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素质偏差 衡量标准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重构路径研究
20
作者 万江红 姚耿洁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89-92,共4页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一种重要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目前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体系出发,通过描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四类组织的发展变...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一种重要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目前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体系出发,通过描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四类组织的发展变迁,分析其产生与发展变迁历程,探索其重构路径,从而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变迁 重构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