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1
作者 于震 王海江 《新疆医学》 2024年第8期947-953,共7页
目的比较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3月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上部癌以及食管胃结合部癌胃癌患者160例,其中行全胃切除术Roux-e... 目的比较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3月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上部癌以及食管胃结合部癌胃癌患者160例,其中行全胃切除术Roux-en-Y式吻合80例,行近端胃切除管状残胃食管吻合34例,间置空肠吻合18例,双通道吻合28例。比较接受全胃切除或近端胃切除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相关并发症,通过Visick分级、EORTCQLQ-C30量表联合评估术后1年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近端胃切除术相比,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病人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近端胃消化道重建方式与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相比,在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手术质量控制方面无差异,(P<0.05)。食管空肠吻合组及管状胃组相较于间置空肠及双通道吻合方式术后进食流质饮食开始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病人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吻合及间置空肠吻合方式早期可显示出抗反流优势,但胃食管反流症状在管状胃吻合组远期随访中显示出更好的改善趋势。术后1年EORTC QLQ-C30问卷调查显示与食管空肠吻合相比,双通道组及间置空肠组患者在总健康状况、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较优(P<0.05)。结论间置空肠吻合、管状胃吻合及双通道吻合,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近端胃癌治疗中较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均可行,都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疗效,同时改善患者术后反流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恶性肿瘤 消化道重建方式 生活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建方式治疗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随访研究
2
作者 流小舟 黎承军 +1 位作者 施鑫 周光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4,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瘤段切除后经不同重建方式治疗的随访资料,探讨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单中心收治的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瘤段切除后...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瘤段切除后经不同重建方式治疗的随访资料,探讨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单中心收治的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瘤段切除后重建方式分为肿瘤型假体置换组和生物重建组。回顾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对比2组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的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以及最终保肢率,并总结生物重建失败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STS)、多伦多保肢评分(TESS)评价并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共收集并筛选入组患者87例,其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8~71岁,平均(38.3±21.2)岁。随访15~7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5个月。至随访截止时间,共存活67例,死亡20例,总生存率为77.01%;无瘤存活45例,无瘤生存率为51.72%。其中,假体置换组74例、生物重建组13例(瘤体骨灭活再植钢板重建2例、自体腓骨移植钢板重建11例)。生物重建组术后1年的MSTS评分及TESS评分均明显高于假体置换组(28.33±2.09 vs 24.16±4.51、85.62±6.71 vs 80.82±3.85,P<0.01)。假体置换组术后生存率达到了75.68%。而生物重建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更达到了84.62%,且根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无瘤生存(TFS)、总生存(OS)均无显著影响(P>0.05),复发和转移发生与否才是影响OS的预测因素(P=0.003和P=0.001)。而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生存率(P=0.0843)、复发率(P=0.5206)、转移率(P=0.3217)无显著相关性。假体置换组与生物重建组的二次手术率(29.73%vs 38.46%)及最终保肢率(83.78%vs 84.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瘤段切除后自体腓骨移植钢板重建的患者有11例,其中出现移植骨骨不连2例;愈合时间与年龄、术前肿瘤生长部位、术中截骨长度、取骨部位及植骨量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后的骨缺损,采用术前精准测量和周密设计的生物重建手术,可以发挥其在关节稳定、肢体功能、保障疗效等各方面的优势,从而取得较假体置换手术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瘤段切除后的重建方式 功能评价 生存和保肢 复发和转移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评估肺气肿的CT指标的比较及层厚和重建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程挺 李勇 +2 位作者 程齐俭 杨文洁 万欢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13-1618,共6页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评估肺气肿各CT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层厚和重建方式对其的影响。方法入选COPD稳定期患者39例,完成肺功能各项检测和吸气相胸部CT扫描。CT图像以层厚0.625、1.25、5、7.5和10 mm进行标准重...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评估肺气肿各CT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层厚和重建方式对其的影响。方法入选COPD稳定期患者39例,完成肺功能各项检测和吸气相胸部CT扫描。CT图像以层厚0.625、1.25、5、7.5和10 mm进行标准重建,以层厚0.625 mm和1.25mm进行高频重建。用最佳阈值及默认阈值测量低衰减区比例(LAA%)、全肺像素CT值直方图上第15百分位点对应的CT值(Perc 15)、平均肺密度和全肺体积。分析不同层厚和重建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以及这些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LAA%随层厚增大而减小,高频重建高于标准重建。Perc 15、平均肺密度随层厚增加升高,高频重建低于标准重建。而全肺体积的测量所受影响较小。在各层厚及重建方式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比例(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单位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VA%pred)与LAA%呈负相关(P<0.05),与Perc 15呈正相关(P<0.05)。FEV1%pred、FEV1/FVC与平均肺密度呈正相关(P<0.05)。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总比(RV/TLC)与CT所示全肺体积呈正相关(P<0.05)。对于肺通气指标和弥散指标,LAA%和Perc 15与其的相关性高于平均肺密度和全肺体积。对于肺容积指标,CT所示全肺体积高于其他参数。层厚对肺气肿CT评估结果和肺功能的相关性影响不大;而LAA%、Perc 15与部分肺通气指标(如FEV1)的相关性,高频重建高于标准重建。结论在胸部CT中测算LAA%、Perc15能较好反映肺功能中的通气和弥散指标,CT所示全肺体积能较好反映肺功能中的容积指标。进行CT肺气肿评估时,应注意层厚、重建方式的同一性,若有不同,需进行相应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CT 层厚 重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重建方式与胰瘘发生率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映波 关远祥 詹友庆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204-1205,共2页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不同重建方式后胰瘘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5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残胰的重建方式分别按胰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 2 2例 ,胰胃吻合 13例 ,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方法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 ...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不同重建方式后胰瘘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5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残胰的重建方式分别按胰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 2 2例 ,胰胃吻合 13例 ,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方法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  3 5例术后共发生胰瘘 3例 ,其中胰肠套入式吻合 2例 ,胰胃吻合 1例。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的重建采用胰胃吻合有操作的简便性 ,但不能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残胰 重建方式 胰瘘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胃肠重建方式及其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福海 邵欣欣 田艳涛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2期2-5,共4页
自从1994年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腹腔镜胃癌手术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包括腹腔镜辅助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胃肿瘤组织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下进行,胃肠重建... 自从1994年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腹腔镜胃癌手术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包括腹腔镜辅助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胃肿瘤组织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下进行,胃肠重建通过腹部小切口在体外进行,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方式,但是随着吻合技术的发展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逐渐证实,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近年也得到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 重建方式 根治术 腹腔镜胃癌手术 腹部小切口 胃肿瘤 BILLROTH 残胃 远端胃切除 吻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侧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马轶明 魏华东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7期656-657,共2页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后 重建方式 消化道 Roux-Y式吻合 胃十二指肠吻合 胃癌 胃空肠吻合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后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树斌 朱继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9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患者,按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间置空肠吻合术重建)、B组(行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重建)及C组(行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重建),每组50...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患者,按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间置空肠吻合术重建)、B组(行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重建)及C组(行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重建),每组5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血常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0%,低于B组的18.0%与C组的38.0%(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结论采用间置空肠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能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风险,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重建方式 胃底贲门癌根治术 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及技巧 被引量:19
8
作者 牟一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39-341,共3页
自1994年日本学者Kitano等[1]报道为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因具有切口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绝大多数术者仅在腹腔镜直视下完成区域淋巴结清扫,然后通过上腹部辅助小切口进... 自1994年日本学者Kitano等[1]报道为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因具有切口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绝大多数术者仅在腹腔镜直视下完成区域淋巴结清扫,然后通过上腹部辅助小切口进行断胃及消化道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胃癌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 全腹腔镜 重建方式 辅助小切口 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辅助 胃癌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切除手术不同重建方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和贮袋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韦伟 朱群山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955-955,共1页
目的:对比胃癌切除手术不同重建方式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贮袋功能。方法:选择胃癌切除手术且已非带癌生存两年的患者22例,研究对比胃癌切除手术不同重建方式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进行贮袋功能的检测和评价。结果:双Braum重建组好转... 目的:对比胃癌切除手术不同重建方式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贮袋功能。方法:选择胃癌切除手术且已非带癌生存两年的患者22例,研究对比胃癌切除手术不同重建方式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进行贮袋功能的检测和评价。结果:双Braum重建组好转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双Braum重建方式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切除手术 不同重建方式 生活质量 贮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胃癌术后重建方式与术后反流发生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二民 王洁实 花亚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902-903,共2页
目的通过对近端胃癌术后五种重建方式与反流发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46例,近端胃癌根治术20例,分... 目的通过对近端胃癌术后五种重建方式与反流发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46例,近端胃癌根治术20例,分别采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间置空肠代胃,P型间置空肠代胃术,Roux-en-Y吻合术式,食管残胃后壁吻合,随访其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比例与严重程度。结果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0%,25.0%,68.2%,和86.7%;其中行食管残胃吻合术式的4例发生严重的反流,营养不良,生活质量极差。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和间置空肠代胃对于减少近端胃癌术后反流、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是近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重建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癌 重建方式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 间置空肠代胃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与超越──当代大学生伦理文化重建方式之必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同君 许湘琴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8-91,共4页
接受与超越──当代大学生伦理文化重建方式之必然刘同君,许湘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必然带来社会价值观念的剧烈震荡,这种“震荡”表现在大学生伦理文化方面,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旧道德标准的崩溃和新价值观... 接受与超越──当代大学生伦理文化重建方式之必然刘同君,许湘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必然带来社会价值观念的剧烈震荡,这种“震荡”表现在大学生伦理文化方面,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旧道德标准的崩溃和新价值观念的萌动,即用新的价值标准代替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文化 当代大学生 青年大学生 重建方式 伦理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接受与选择 新时期 文化超越 后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全胃切除术应用2种重建方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可峰 耿明飞 +2 位作者 张卫民 侯建彬 范献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2种重建方式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取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84例分为常规端侧食管空肠Roux—en—Y吻舍术组34例(A组),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50例(B组)观察。结果:2组病例均顺利完...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2种重建方式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取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84例分为常规端侧食管空肠Roux—en—Y吻舍术组34例(A组),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50例(B组)观察。结果:2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未发生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对本组病例进行随访12个月对临床效果观察,2组体重下降均值、血清总蛋白增加均值、白蛋白增加均值、血红蛋白增加均值、进食量恢复百分比均值、进食次数均值、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具有良好信者袋式代胃功能,更符合生理要求。减少了倾例综合征,胆汁反流并发症发生,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吸收,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消化道重逢方法,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全胃切除术 2种重建方式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揭志刚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27-129,共3页
我国胃癌年发病患者数约为40万。占全球发病患者数的41%,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模式。胃癌根治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术后采用何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目前仍有许多争议。成功的胃癌根治术除了肿瘤切除和彻底的淋... 我国胃癌年发病患者数约为40万。占全球发病患者数的41%,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模式。胃癌根治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术后采用何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目前仍有许多争议。成功的胃癌根治术除了肿瘤切除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外,消化道重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19世纪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重建 远端胃癌 重建方式 根治术后 胃癌根治术 综合治疗 以手术为主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建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比较与分析三种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8例,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食管空肠P Rou-en-Y吻合和保留远端胃的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消化道重... 目的比较与分析三种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8例,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食管空肠P Rou-en-Y吻合和保留远端胃的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消化道重建,通过对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和营养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经过治疗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腹泻现象,其他症状三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从营养学指标来看,采用保留远端胃的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血红蛋白和术后体质量变化上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其他指标三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保留远端胃的空肠间置代胃术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消化道症状改善作用明显、预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方式 比较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利群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90-91,共2页
随着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成为当今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对1996~2006年期间我院所行201例胃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胃切除术后 重建方式 消化道 术后生活质量 临床工作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不同层厚及重建方式对肾皮质厚度测量的影响
16
作者 杜涛明 唐烨真 +3 位作者 莫云海 范杰 程培 冉隆富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369-1371,共3页
目的研究MSCT不同层厚及重建方式对肾皮质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上腹部MSCT增强患者,分别在5mm、1.25mm层厚及MPR重建图像上测量60只肾脏上盏平面、肾门平面及下盏平面皮质厚度,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mm层厚测得肾皮质... 目的研究MSCT不同层厚及重建方式对肾皮质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上腹部MSCT增强患者,分别在5mm、1.25mm层厚及MPR重建图像上测量60只肾脏上盏平面、肾门平面及下盏平面皮质厚度,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mm层厚测得肾皮质上盏平面、肾门平面及下盏平面平均厚度分别为(5.54±0.954)mm、(5.59±1.195)mm、(5.45±1.048)mm;1.25mm层厚测得肾皮平均厚度分别为(5.49±1.095)mm、(5.38±1.065)mm、(5.45±1.055)mm;斜冠斜矢位上测得肾皮质平均厚度分别为(5.30±1.085)mm、(5.29±1.005)mm、(5.33±1.050)mm;三种测量方式测得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层厚及重建方式对肾皮质厚度测量值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科研中可以采用5mm层厚测量肾皮质厚度,以简化研究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皮质 重建方式 层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胃切除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消化道的影响
17
作者 吴艾竞 谢菁 +1 位作者 俞水莲 戚富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5期475-475,共1页
关键词 重建消化道 全胃切除后 重建方式 胃切除术后 全胃切除术 空肠袢代胃 恶性肿瘤 临床治疗 重建术式 吻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茂峰 李慧 +3 位作者 吴磊 王明 李珍 张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与辅助切口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患者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的安全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采用腹腔镜...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与辅助切口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患者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的安全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采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患者30例(实验组),辅助切口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患者4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5.53±0.73)cm]相比对照组切口长度[(7.12±1.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0.5)d]、术后疼痛程度[(3.1±0.7)分]相比对照组的[(3.5±0.7)d]、[(3.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8.2%)较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0)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具有较好近期疗效,快捷方便且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方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潇(综述) 李琛(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6期560-564,共5页
胃癌是常见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胃上1/3的胃癌为近端胃癌。在过去数十年间,近端胃癌的发病比例逐渐上升[1-2]。既往认为,全胃切除术及D2淋巴结清扫是近端胃癌治疗的标准术式[3]。相对于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病人通常术后生存时间长,... 胃癌是常见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胃上1/3的胃癌为近端胃癌。在过去数十年间,近端胃癌的发病比例逐渐上升[1-2]。既往认为,全胃切除术及D2淋巴结清扫是近端胃癌治疗的标准术式[3]。相对于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病人通常术后生存时间长,复发率低。故而对于早期胃癌病人来说,保证其术后生活质量非常重要[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近端胃切除术 重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生活质量感知对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政策满意的影响机制—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重建方式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作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3-50,共18页
灾区居民的长期生活质量监测是评价灾区重建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对灾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社会交换”和“认知—情感—意向”关系等理论为基础,从居民生活质量感知视角出发,探讨了其对灾区重建政策满意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 灾区居民的长期生活质量监测是评价灾区重建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对灾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社会交换”和“认知—情感—意向”关系等理论为基础,从居民生活质量感知视角出发,探讨了其对灾区重建政策满意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汶川县和北川县五个城镇389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对理论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居民生活质量感知各维度均对重建政策满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幸福感在居民生活质量感知各维度与重建政策满意的作用关系中均起着中介作用;重建方式只在工作收入、娱乐消费和家庭生活3个居民生活质量感知维度上与幸福感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政府的灾区可持续发展政策关注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感知 重建政策满意 幸福感 重建方式 汶川地震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